王广
学习和研究历史必须坚持科学的历史观,历史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也决定着我们能否从历史研究中获得经验和教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观问题,多次强调,“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坚持唯物史观,牢固树立正确党史观,巩固正确历史认知,承担神圣历史使命,走好新时代的奋斗路确立了根本遵循。
对于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也许并不算太长,但分量却极重。我们党奋斗的一百年,一头连接着中华民族饱经苦难沧桑的近代历史,一头指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只有牢固树立正确党史观,才能科学地回顾历史、瞻望未来,以百年党史和中华文明史积淀的经验智慧,坚定开拓未来的步伐。
坚持正确党史观,是科学认识和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史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只有在正确党史观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形成对百年党史的正确认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然而近代以来,由于清政府统治的腐朽落后和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在中国鲸吞蚕食,肆意攫取利益,中华民族陷入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的深重危机,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压迫有多沉重,反抗就有多强烈。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几代中国人迭经磨难,苦苦探索,但无一例外地归于失败。究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科学思想的指导,缺乏先进阶级力量的依托。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找到了挣脱历史屈辱、改变悲惨命运的光明道路。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为恢弘壮丽的篇章,也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指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回首百年,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就在于她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砥砺奋进,一个历史任务连着一个历史任务接续奋斗,永不止步,永不松懈,永远在路上。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这段辉煌历程,是用宝贵的生命、炽热的鲜血、滚烫的汗水、咸涩的泪水写就的,充满着奉献和牺牲、曲折和胜利、苦难和辉煌,虽百折而不挠、其九死而未悔,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历史认知。唯心史观只会看到精神的怪影,后现代史观只会舍弃历史的必然。只有坚持唯物史观、坚持正确党史观,从历史的表象进入深处和本质层面,才能科学准确地认识党的历史,才能全面系统地把握这一“完整事业”,也才能以强大的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迈向新的未来。
坚持正确党史观,是揭示历史规律、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要前提。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史记》即载:“物有必至,事有固然。”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历史规律问题,把是否承认历史规律看作区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坚持正确党史观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着力揭示历史规律,在科学认识和积极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顺利开展。“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规律反映了历史的本质和必然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上升不到规律层面的历史叙述,只不过是繁杂的故事集合而已。一个政党和民族,只有在科学揭示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才能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制定有效的政策策略,促进事业的兴旺发达和生机永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开展,不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着力捕捉和运用历史规律。从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時期,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间无一不贯穿着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在一定意义上说,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探索、总结、运用历史规律的历史。我们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达到何种程度,我们的事业发展往往就能达到相应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高瞻远瞩,更加注重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入探寻和把握中为现实和未来确立路标,锚定航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和新境界,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有力地提升了党和人民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引领当代中国行稳致远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坚持正确党史观,是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重要保障。树立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是为学习、研究和借鉴历史系好“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坚持正确党史观至关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曾几何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蔓延抬头,关于中国历史尤其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一些错误倾向、言论窃据了一定的市场。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危害匪浅,如果任其蔓延则后果不堪设想。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历史忧患意识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前车覆,后车戒。”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正确党史观,在党和国家历史问题上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党史研究和宣传阐释中,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因取得的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因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做到铸魂壮骨,固本培元,心明眼亮。经过这些努力,无论社会风气还是学术空气都为之焕然一新,尤其是网络空间呈现出清朗气象,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声名狼藉,得到坚决遏制。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要进一步解决好历史认知问题,还需要我们对党的奋斗历史、光辉伟业和宝贵经验加强研究阐释,以更加深刻的学理性、更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时代传播形式,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正确党史观,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筑牢历史记忆,抵制错误思潮,意志昂扬地创造和书写新的历史。
述往思來,向史而新。伟大的事业对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充满了感召。当前,我们正处于党领导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稳步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正确党史观,在对历史的深刻体察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重要支撑。
(作者: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副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薛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