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2022-05-27 19:37陈小橘
求学·理科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罗翔中国政法大学法律

陈小橘

“真正的知识要从书本走向现实,真正的法律并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故事,公平和正义不仅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要在每个个案中得到回响。”

——罗翔

从中国政法大学(本文简称“法大”)毕业后,每每说起自己的母校,总会被同事问:“最近很火的那个罗翔好像是你们学校的吧?”“你们学校的罗翔老师好火呀,他的课现在一定很抢手吧?”

而每每此时,我都会认真地告诉他们,其实,从很久很久以前,罗翔老师就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红人”了。

2005年罗翔老师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开始于中国政法大学担任教师。三年后,在生日的当天,罗翔老师获得了“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大教师”称号。而获得这个称号相比他在哔哩哔哩网站上爆火,早了17年。

也正是在法大的一次“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大教师”颁奖典礼上,学生上台给罗翔老师颁奖时说的颁奖词中,将罗翔老师形容为“兼具法律人的理智和社会人的温度”。旁人眼中的罗翔老师,是“网红”,是“段子手”,而法大人心中的罗翔老师,则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那句话一般,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他的课,“抢不上就去蹭”

回忆起初次见罗翔老师时的画面,他人是彬彬有礼的,说话是一针见血的。

踏进法大校门的第一天,我们就听说了罗翔老师的名字。同寝室的同学问学姐关于校园生活的琐事,学姐第一个说的是自习室很难抢,第二说的便是有些老师的课很难抢。她提到了教刑法的罗翔老师,说:“你们不知道,谁要是抢上了他的课,真可以说是‘欧气十足了!不过没事,抢不上也可以借个小板凳去蹭课。”原来,罗翔老师的课一直都是一座难求,对于这样课太抢手的老师,大家早已习惯了“抢不上就去蹭”。

后来,我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没有抢到他的课,于是自带板凳前去听课。那天,我和室友们早上六点就起床,去食堂买了个肉包子。对于初到北方的南方人来说,北京寒冬的风无比凛冽,但那一路上,我们遇见了不少和我们朝同一个方向走的人。大家相视一笑,心知这一定也是去蹭课的同学。我们的步伐越来越快,不一会儿就到了阶梯教室,一抬头,竟发现这里已经有许许多多低头看书的学生了。

“别人都是五点起床的。”我的室友小声跟我说。

八点,罗翔老师准时踏进教室,一身黑色西服,内搭白色衬衫,手里拿着一个普通的保温杯。他走上讲台,我才发现,老师很高大,但说起话来却是温文尔雅的。讲述“奇葩”的案例时,他幽默风趣,同学们都会心一笑;讲到令人痛心的案例时,同学们又不禁被他的悲悯所感染,陷入沉思。课间休息时,老师喝了一口水,对我们说:“我课堂上说的这些虽然听起来很幽默,但你们要知道,这是‘黑色幽默,它的背后有无奈,有心酸。”“我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做中国的法治之光。”这间阶梯教室在下课后,变得更加热闹了,许多同学上台去和罗翔老师探讨刚刚谈及的法律问题,有的同学还会发表不同意见。罗翔老师欣然与同学们讨论,耐心地为大家答疑解惑。看着台上彬彬有礼的罗翔老师和热情的同学们,我的心中涌起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但愿如老师所说,我们法大人都能做法治之光!

罗翔老师推荐给我们很多他喜欢的书籍,比如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能凸显人类理性的局限性;安妮·阿普尔鲍姆的《古拉格:一部历史》,讲述苏联劳改营的兴衰史;柏拉图的《理想国》,内容涉及政治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从他的书单中,我看懂了老师的用意:他想告诉我们法律人不仅要有理性与智慧,更该有哲思与悲悯。脱离了理性的分析和逻辑的推演,法律会走向迷惘;脱离了对人性的洞察和对苦痛的悲悯,法律会变得冷酷。

他是教会我们内省的“普通人”

2020年初,罗翔老师因“罗翔讲刑法”系列视频在哔哩哔哩网站爆火;2020年9月,又因遭遇网络暴力宣布暂时停更微博。曾经一起听过他的课的室友,在同学群里表达了对他遭遇网络暴力的痛心和气愤,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在社交网络上为罗翔老师鸣起了不平。

在经历了互联网上的大起大落后,罗翔老师在《十三邀》节目中回忆这段往事,没有任何抱怨,反而做了一番反省。他说,在退网事件发生的第二天,火车上偶遇的老友问他:“别人对你那么多赞誉,你觉得合适吗?”罗翔老师回答:“那肯定是愧不敢当。”老友紧接着说道:“既然这样,别人对你的批评为什么你就深信不疑呢?”这句话让他开始反思自己,如今这件事在他心里已经变得云淡风轻。

这让我思考,他该有多强大的内心力量,才能让他面对别人的伤害时首先反省自己?又是有多谦卑的心态才能让他对自己的成就感到愧不敢当?自此,我开始对罗翔老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当我知道了他的过往,便理解了他如今的豁达。罗翔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内省的“普通人”。

1977年,羅翔老师出生于湖南省耒阳县的一个普通人家。长大后,他考取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那时的他还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父母在他童年时期的“放养”让他沾染了喝酒的坏习惯。为了约束这个男孩,父母帮他填报了法律专业。

罗翔老师刚上大学时,和同龄人一样,有着知识分子的心高气傲。作为从小镇考到北京的优秀大学生,作为“惟楚有材”的湖南学子,优越感在年轻的他身上尽显无遗。他常常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喝啤酒,喝完便放声歌唱,他用能唬得住北方同学的粤语唱《海阔天空》,然后骑着自行车一路到天安门广场。有一次,车胎没气了,他们也一直往前骑,骑到目的地为止。

那时,罗翔老师还是大学里“湖南老乡会”的一员,常常和同乡们聚在一起,吐槽其他省的同学不吃辣椒,不吃大米。湖南有句话“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年轻的罗翔老师续写道:“大海东流,无非耒水涟漪”。

直到有一次,湖南老乡会开会没有喊他,他十分诧异。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那次老乡会只邀请了长沙本地的同学参加,他是耒阳县的,没有资格。经历了这件事,罗翔老师虽还未开始自省,但是岁月的变迁已在让他慢慢褪去青涩,收敛光芒。

真正的自省据说源于他33岁时的一次转折,这个转折的具体情况罗翔老师不愿多谈。他说,这次转折让他回想起外公的那句遗言“你当自卑视己,切勿狂妄自大”,时隔多年,他终于“听懂”了这句话。

这以后,罗翔老师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不够勇敢,反思法律人常持有的法律技术主义,反思自己的自恋和偏见。

自我反思,后来也成为他在课堂上对法大人的告诫。

他不仅自我警惕,避免陷入法律技术主义,同时也在授课时反复强调让同学们不要陷入这种技术主义:“不要带着法律人的傲慢,这种傲慢其实只是不学无术的一种体现。”罗翔老师在自己撰写的《圆圈正义》一书中提道:“对抽象人类的爱只需投入脑力,但对具体的人的爱则需投入真实的感情。每一个具体的人都不完美,都有可鄙之处。一个人越是陷入对抽象人类的爱,就越是厌恶真正具体的人。”如今的罗翔老师,已然不是当年那个自诩“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少年,他开始如自己书中所写的那样,接纳普通的自己,爱不完美的他人。

回馈命运,“做法治之光”

罗翔老师在采访中常常提到“命运”这个词,对于命运,他是敬畏的。

2020年,罗翔老师的爆火让社会各界人士对刑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刑法学讲义》总是摆放在各大书店的畅销书货架上,他的《圆圈正义》入选得到App2019年年度书单,他的“罗翔讲刑法”系列视频播放量高达1.2亿次。听学弟学妹们说,老师在课堂上提过一次自己的爆火,他说,能让各行各业的人对刑法学产生兴趣,是他做的一件好事,他对此是感激的,并称之为“命运的眷顾”。

罗翔老师时常回忆起从前的同龄人。他说,那时候从家乡那个小县城走出来的年轻人,要么北上,要么南下。北上是去读书,奔赴锦绣前程;南下是去打工,有多坎坷可想而知,有的同乡人早已病死在那里。

罗翔老师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期间曾前往美国交流访问。访问期间,他开车差点驶出悬崖。在生死一线间,他忽然意识到自我力量的渺小。

后来他在节目《我的青铜时代》里回忆起这个画面,感慨良多。罗翔老师认为,自己所有的幸运,都不过是命运的馈赠。作为一个受命运庇护的人,他庆幸自己得到了光,也希望将这份光变成法治之光,传递给学生。

这也是为什么一届又一届的法大人总会听到那句“做法治之光”,他给学生签名,也总是写上这句——“做法治之光”。

这是他对我们的最高期望,也变成了每一个听过他课的学子对自己最大的期许。漫步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园里,我时常能感觉这个校园的神奇。这里有心中充满善意的老师,也有孜孜不倦的学子。这里诞生了无数的名人名师,而他们视自己为普通人,只想在三尺讲台之上育人育心;这里有起早贪黑的学霸学神,而他们并不觉得疲惫,只想在这里练就法律人应有的智慧与胆识。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

对罗翔老师了解得越深入,我越想由衷地说,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在刑法课之外,罗翔老师还开设了一门叫“法律门诊”的课程,让学生以提供无偿法律辩护的方式进行实践训练。

在“法律诊所”里,他接待过许多从外省赶来求助的人,这些人有的根本不懂法,有的甚至有精神疾病。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他就会提醒学生们思考,我们能做什么?

浏览当今的社交网络,当普通人遇到不公待遇时,常常可以在评论区看到这样的言论:“你之所以有这样的遭遇,是因为不够努力。”“如果你成为社会上的顶尖人才,就不会过成这样。”“如果你是清华北大的学生,大概就不會遇到这些事了,说到底还是你不够优秀。”对此我思考着,如果是罗翔老师,他会怎样回复这样的评论?

也许可以引用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回答:“一个社会一定要对社会的弱势群体保留最基本的权利,这才是人类的文明之所在。人类的文明不是弱肉强食,人类的文明是看这个社会有没有对社会的弱者有基本的同情和保障,这才叫文明。”

我想,罗翔老师心里的那棵蔷薇,一直在绽放着!

英国法学家麦克莱说:“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这句话常常让我想起罗翔老师,他一面追求更勇敢的人生,一面保有着法律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爱。

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是罗翔老师曾经在课堂上问过我们的一句话,他也这样问过自己。写到这里,我似乎得出了自己的答案:让心中如猛虎一般的勇气,化作寻找公平正义的手,为无助的普通人送上一束温柔的蔷薇。

猜你喜欢
罗翔中国政法大学法律
罗翔:成为法治之光
基于Web of Science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论文产出的统计分析
罗翔刷屏:年轻时的怯懦并非不可弥补
罗翔刷屏:年轻时的怯懦并非不可弥补
罗翔:做好走出聚光灯的准备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法治人才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
CBRC Strengthened Regulations on Shareholders of Commercial Bank
习近平向各族青年致以节日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