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学
乡镇政府在我国政权组织中处于基层位置,是国家政权的最末梢,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镇强则事业兴民心顺。乡镇财政税收是一个乡镇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财力支撑,其在乡镇及农村教育、科技、卫生、交通、优抚等方面以及促进地区经济稳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乡镇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独生子女费、优抚、高龄补贴、居民医疗补助等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多,因此,在工作中不断寻求财政税收新的工作方法,努力增加乡镇财政收入,推动乡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乡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财政税收是以获得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进行征税同时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而筹集的资金总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范围和数量,主要取决于财政收入的多少。财政收入可分为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包括税收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产收益、转移支付收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大部分。
财政税收是国家进行管理和宏观调控经济的主要工具之一,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总结好的管理工作方法,提高乡镇财政税收管理水平,促进财政税收收入的增加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乡镇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健康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1.企业数量多体量小,税收规模提升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企业是税收收入中的主体,乡镇经济基础薄弱,规模大的企业少,个体工商户占大多数,这些企业商品化规模小,往往提供的均是初级产品或零售服务,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在互联网加物流的模式下,小到蔬菜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购买,这对乡镇当地的实体店产生较大影响,各行各业都竞争激烈,企业面临不小的经营压力,不仅如此,在国家政策和城市虹吸效应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城市中去发展,乡镇人才流失严重。2016年国家实行“营改增”政策,加上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增值税起征点的提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诸多因素给乡镇地区财政收入的提升带来了的不利影响。乡镇政府在“属地管理”的模式下,乡镇财政承担了如支援农村经济、水利事业,文教、环保,各种抚恤金以及低保户、优抚对象、高龄补贴、独生子女费等救济福利,科学发展事业、行政管理等一系列的重要任务,这些刚性支出不但难以下降,还有扩大支出的趋势。在财政收入难以提升的情况下,支出并没有降低,这样一来乡镇财政收支矛盾越来越突出。
2.乡镇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是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不精细,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乡镇工作面向广大群众,任务类型复杂多变,而没有准确、细致的财政预算管理就可能会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部分乡镇领导没有认识到财政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认为这仅仅是财政人员的事情,这间接影响了乡镇其他部门的积极性,编制的预算执行起来就与实际情况有大的出入,资金使用时随意性较大。二是财政部门及乡镇其他部门与税务部门没有形成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沟通少、协调慢,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和个体工商户占比的提升使得税收管理工作量增大,征税除了税务部门是征税主体外,还需要乡镇政府各部门与税务部门共享信息、紧密配合、积极沟通协调。
3.财政监督体制不健全
一是乡镇财政所既是一级财政的管理者,又是乡镇政府财务的执行者,财政与财务职能合二为一集于一身,职责难以分清,导致财政工作人员的财政监督意识薄,法制观念、制度观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在工作中存在只听从领导的安排,忽略了制度的约束,有时不敢坚持原则,只忙于日常工作,而对财政资金、专项资金不能主动履行监督责任。二是乡镇长既是管理乡镇财政的行政主管,又是乡镇政府的法人代表,左手财政右手财务,可能会出现有意逃避财政监督的现象,使资金缺乏有效监督,财政资金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造成资金的浪费。三是由于部分乡镇政府领导对财政工作认识不足,致使乡镇财政在机构设置、工作人员配备、财政干部自身发展等方面缺少支持,在个别乡镇领导看来财政就是发发工资、报报账,认为只要工资发放到位了,财政这个月工作就结束了,然后就安排了大量的其他非相关工作,占用了乡镇财政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4.乡镇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乡镇工作面向广大的人民群众,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最大的政治,工作任务千头万绪事务繁杂,在关系到干部切身的待遇上,虽说乡镇有乡镇补贴,但与县级以上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职务晋升相比较,乡镇工作人员的乡镇补贴没有多少吸引力,使得专业知识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人员通过考试、借调等方式,离开乡镇,乡镇财税工作人员存在知识结构老化、平均年龄偏大现象,缺少年轻后备力量,由于工作人员流动大,给日常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变,影响了业务的连续性和对历史业务的熟悉率。由于乡镇处于“最后一公里”位置,乡镇财税干部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承担了额外的信访维稳、分包社区、村等工作,乡镇财税干部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相关政策和财税专业知识,加上其本身的水平限制,导致财政干部队伍业务知识整体水平不高。同时由于部分乡镇主要领导财政意识不强,存在对财政税收工作忽视的现象,不利于财政税收工作。
5.乡镇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对等
目前财力重心通过财政体制层层向上集中,事权重心层层下移,特别是在“属地管理”的模式和“压实责任”的号召下,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加码,甚至把一些乡镇政府没有权限的事项,落实到乡镇政府身上,由乡镇去落实工作,出现了“权力很小,责任很大,柔弱的肩膀上扛起了重重的担”现象。这不但加大了乡镇的工作量和责任,还增加了乡镇的财政支出,增大了乡镇财政支出的压力,使得乡镇财政进一步困难,社区、村领导和乡镇领导有时要应付讨债人,在春节前夕,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和集中,影响了正常的工作。
1.注重实体经济,积极培养税源,提升税收规模
发展乡镇经济,加强财源建设,这是增加财政收入的基础。把当地特有的资源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将一些地方特色项目改造升级,积极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地方就业、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地方项目规模化、产业化。乡镇政府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挖人脉资源、开展定向招商、引进总部经济等多手段多方法,大力引进税收高、附加值高、资源利用率高、就业率高的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一些诸如服装加工、特色绿色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无污染的企业。在增加新税源的同时,注重提高招商的层次,把撒网式招商逐渐转为产业链招商,一个项目引进来带动一批相关的项目开工。在增加新的税源的同时,加强对现有税源进行差异分层管理,切实抓好重点纳税户的税收征管,掌握重点税源生产经营情况,对重点纳税户建立工作台账,建立乡镇领导干部分包重点企业制度,为重点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优化经商环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强化服务管家意识,长期坚持涵养税源,追随电商行业、现代物流行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构建富有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2.健全乡镇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一是强化预算管理体制,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加强财政预算编制质量管控,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乡镇主要领导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求所有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支出都能够做到有记录查询,数量和金额与实际情况保持对应,要求乡镇其他部门积极主动配合对接财政部门预算的编制,尝试按照零基预算进行编制;按照序时进度执行预算,尽力避免年终突击花钱,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乡镇财政收支平衡。二是乡镇建立联动机制,征税需要以税务机关为依托,联合工商、城建、文卫、交通、土地等乡镇其他部门一起协同工作,才有可能做到抓大不放小应收尽收,例如小企业的土地使用税、个人房屋租赁产生的房产税等税收,虽然税款金额小,但是可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三是要成立综合治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乡镇主要领导、乡镇各部门负责人和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建立日常工作机制,定期开会研究财税信息与经济分析,总结乡镇财政税收工作中的得与失,定期对辖区内所有的纳税户集中进行“拉网式”检查,加大对中小型企业征管力度,督促其照章纳税,确保了各项税收按时足额上缴,同时进行涉税信息收集和共享与处理,为开展财政税收管理建立制度保障。四是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调动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和培植财源的积极性,释放发展活力,涵养乡镇财源,做强做大做优乡镇经济,按照“增强乡镇财政保障能力、激发发展活力、财力向乡镇倾斜”的思路,在确定税种县乡政府分成比例时,适当提高乡镇的分成比例;在核定乡镇收支基数时,充分考虑到乡镇的实际情况,财政收入任务既要有压力也要有动力,乡镇财政收入未完成收入基数的不享受专项补助,对乡镇财政收入超收的部分进行分成奖励,乡镇政府取得超收部分的大部分,以此鼓励乡镇发展经济,壮大财源,增强乡镇自我发展能力;在核定乡镇财政支出基数时,对乡镇“保工资、保基本运转、保民生”等“三保”支出部分,上级财政予以保障,对超出基数部分的支出,上级财政部门不予保障,由乡镇财政自行解决。
3.健全财政监督体制,加大财政监督力度
要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加强财政监督,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明确乡镇财政的行政管理主体和财政、财务的职责,县级或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出台相关制度,明确县级财政部门是行政领导部门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而不仅仅是以文件落实或流于形式;明确乡镇财政和财务的工作职责,分开办公场所,以此减少乡镇政府对乡镇财政部门的干预,以健全强化其财政监督主体地位;二是在监督内容上,预算监督、税收收入征管监督、财务监督并重,同时加强审计监督;在监督环节上,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应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变突击性检查为日常检查,配合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立行立改,完善制度漏洞,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建立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监督制度,梳理对预决算、收支管理、专项资金、资产管理、公务出差、公务接待、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和经济合同等重点业务的流程,落实好每项业务所涉及岗位及工作流程、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事,在财政收支风险扩大之前及时防控,保证财政收支的安全性。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一,增加乡镇财政人员编制,加强乡镇财政所人员的配备,对于缺编的乡镇财政部门要配齐工作人员,以借调、抽调等方式占用乡镇财政编制而不在乡镇财政岗位的人员,要么直接调离乡镇财政部门或者由上级主管部门督促回原岗位工作。第二,从源头抓起,把好进人关,将科班出身、所学专业与财政税收相关度高、工作作风硬朗的人员,调到财政税务部门,从源头上提高人员的素质。第三,对现有人员的培训上,要建立有关的培训学习制度,培训内容要结合工作实际,强化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要长期坚持开展定期集中业务、职业道德学习,通过知识考核巩固学习成果。第四,对乡镇财政干部要交流使用,单位内部的轮岗交流,各个乡镇之间、乡镇与上级财政部门之间,定期开展交流使用。第五,提高待遇解决编制和身份问题,乡镇财政工作人员一般属于事业编制,在进行公务用车改革时,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均取消了公车,行政人员开始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事业人员没有发放公务交通车补,为了提高乡镇财政人员待遇,可将乡镇财政干部转换为公务员或参公管理。不失时机的提拔重用一批工作作风优良、专业素质过硬、敢于担当的乡镇财政税务干部,让乡镇财政税务干部看到希望,提高乡镇财政税务干部的工作热情,以此营造良好的引人、留人、用人环境,使得高素质的人引得进来、安心下来、用的起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乡镇财政税务人员队伍。
5.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支持
在目前的体制下,乡镇政府还可以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用上级资金来解决自身发展问题。例如: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下,乡镇政府可以主动争取有关的特殊扶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来发展乡村小型水利设施、道路、环卫设施等公益事业和经济。乡镇工作人员要学深悟透、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对国家、省扶持政策和投资方向精心学习研究,结合乡镇实际情况,及时掌握上级政策变化动向,提前谋划,精心准备,主动对接上级业务部门,广开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促进乡镇经济和公益事业发展。
6.理清事权与支出责任
合理确定乡镇事权与支出责任,按照效率原则合理界定县、乡政府事权,乡镇政府主要负责社区村卫生、村镇规划、基层政权、村民自治、居民纠纷调解、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经济等公共服务,按照受益范围和“谁受益、谁负担”合理界定乡镇支出范围,如创建国字号的公共服务、生态保护、污染治理、重大疫情防控等应有上级政府全部承担支出,类似此类支出虽然上级政府补助资金,但是不能全部覆盖支出,存在资金缺口,这个缺口需要乡镇财政承担。按照“钱随事走”的原则,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使乡镇权、责、利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匹配,形成“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局面,乡镇自主生财、理财、聚财、用财,提高乡镇积极性。
本文从乡镇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单扼要分析,提出了增加乡镇财政收入的一些思路,作为在乡镇财政工作者,要向乡镇领导汇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财政监督制度和协税护税联动制度,在乡镇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及每一位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不断提高财政税收工作水平,增加乡镇财政税收收入,为乡镇社会经济稳定和公共事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助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