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龙小军
初中体育跑步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打下夯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养以及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学生的身、心以及思想有序进步做出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初中体育跑步教学的特点以及技巧,从而浅谈初中体育跑步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想要提升学生对于跑步的学习兴趣,教师就不能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味的让学生围着校园跑步的模式,教师应该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论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还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为前提,教师都应该积极的改善当下的教学模式。而综合接力跑是基于传统的接力跑的基础之上,通过改良与创新并且符合当下的学生对于跑步教学趣味性的要求,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接力跑模式[1]。综合接力跑与传统接力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打破了学生对于传统接力跑的固有思维与模式,通过更有趣味性的设置从而让学生的兴趣点被很好的激发起来。就像传统的接力跑分为4×100米、4×200米、4×400米以及4×800米等不同距离,而4名学生分别固定在四个起点并且以相同的方向跑完自己的跑程,哪一队最后一棒的学生最先到达终点即为获胜。但是综合接力跑却是立足于传统接力跑的基础之向,但是教师可以合理的设定学生的起跑方向,例如,教师可以将每个小组的4个学生分别设定为1号、2号、3号以及4号学生,4个小组成员以长宽各为100米的距离排列成一个正方形,而4个小组成员分别站在4个角上,当比赛开始时1号学生和3号学生分别跑向2号学生与4号学生,当两棒交接完成以后2号学生与4号学生再同时往相同的方向跑,当两个学生直遇完成交棒以后比赛结束。教师可能通过这样的比赛模式从而开展两组竞赛,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的兴趣被很好的激发起来,同时利用竞技的模式从而让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被挑起,让学生都处于精神紧张与兴奋的状态。这样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让其参与到接力跑的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对于跑步不那么排斥,另外,综合接力跑因为打破了传统接力跑的固有模式与思维,从而对于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其反应能力也有很好的培养效果,进而让学生在趣味性浓厚的教学中有效的强化自身的身心素养。
在很多学生的眼中都认为跑步是一项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因为跑步对于学生的耐力、意志力等都有很强的要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无法达与高强度的长跑训练。而这也是导致学生对于跑步兴趣很低的主要原因,所以,为了锻炼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力与耐力,教师可以通过校园障碍跑的方式,利用这种高破突性的竞技模式,从而针对学生的耐力与意志力进行有效的加强[2]。前几年非常热门的跑酷在我们看来很帅气,其实与校园障碍跑有很大的异曲同工之处,也可以说校园障碍跑是跑酷的改良版。教师根本学生的体育实际情况从而在路步的路程当中设定相关的障碍,而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不仅仅要保持正常的跑步,同时还要突破事先设定好的各种障碍,而整个跑步的过程对于学生的体力、耐力、身体的协调力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学生需要运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力从而克服种种困难。
例如,在开展障碍跑之前教师首先得先科学的选择障碍,而障碍可以利用足球、栏架、攀爬架、运动木箱、跳绳等进行设置,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具体情况,以及选择的障碍物的特点从而规划路步路线与路程或者是路步的方向等。而在障碍物跑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跑步还应该设定一些要求,例如学生遇到足球时应该边踢球边跑步,并且要以滑Z的路线进行跑、或者是遇到运动木箱的时候学生要上下跳5次然后再接着跑下面的路程、而遇到跳绳的时候学生需要完成50个跳绳才能够继续跑步等。当完成在边完成跑步边完成设置的障碍时,最终学生根据路线完成了所有障碍并跑至终点时最先完成的学生获得胜利。通过这些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耐力与意志力会获得很好的培养,既让学生在跑步过程中极大的激发了竞争意识,同时也让学生收获了快乐,这才能够进一步的推进初中体育跑步教育的有效开展。
体育运动中包含很多对抗性比较强的项目,并且还有很多的体育运动是讲究队员之间的团结合作的,而在初中体育跑步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人多足跑,从而强化学生形成团队协作意识。要知道,在体育教学过重整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可以将一些多人的游戏模式与跑步有效的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以4人为一组进行有效的划分,通过利用绑带将相邻的两个学生的腿绑在一起,当所有小组成员都准备完毕并且并排站好在起点时,这时的多人多足跑的准备工作已经准备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设定多人多足跑的路程,可以设定为20米或者是50米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合理的调整[3]。当比赛开始以后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同时向前快速走或者是跑,不论是以什么形式最先到达终点的那个小组即为胜利方。多人多足跑是一种改良性的跑步模式,其趣味性非常的强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以及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且它是其小组的模式存在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强化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而在整个跑步过程中学生的身体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且在整个跑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所有学生因为良好的合作意识从而将这种困难克服掉,并且通过自己顽强的意志力与大家共同的协作努力,从而努力的向终点迈进着。在初中的体育跑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进行多人多足跑的运动,从而在潜移默化当中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该运动的技巧,同时也极大的激发起了学生对于跑步甚至是体育运动的热爱。
其实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对于跑步他们并不陌生,但是在很多学生的认知当中认为跑步是非常简单的,并没有任何的技巧可言,所以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对于正确的跑步姿势并不了解,学生认为只要跑起来就行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很多学生之所以在跑步的进候感觉特别累、感觉呼吸不畅、感觉肺要炸了,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并没有掌握跑步的相关技巧,不论是规范化的跑姿还是正确的呼吸方法[4]。要知道,规范化的跑步姿势以及正确的呼吸方法,都是跑步运动员或者是专家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实验当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在跑步的过程中对于运动员来讲具有很好的积极作用,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两个学生一个运用规范化的跑步姿势以及正确的呼吸方法,而另一个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方法随便的跑的话,明确运用规范化跑步姿势的学生的成绩要比另一个学生优秀。而在初中体育跑步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教学跑步技巧,从而促使学生充分的掌握规范化的跑步姿势以及正确的呼吸方法。例如,教师应该将跑步的技巧分成几个步骤来进行,以起跑时的几个阶段而学生在每个阶段时学生在听到指令时应该做出哪些动作或者是姿势,当学生听到枪声的时候又该帮出如何的反应,再如学生在起跑后应该如何正确的摆臂、什么时候进行加速,再如学生在即将到达终点的时候应该如何加速。
虽然跑步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素质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但是如果运动不当或者是错误的运动,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5]。例如,学生在跑步或者是在进行激烈的运动之前没有做热身运动,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肌肉拉伤、扭伤或者是抽筋,又或者是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运动量过大,从而也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健康损害。像是这样的体育运动其实对于学生来讲其实并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对于学生的身心不良影响更大一些。而跑步相对于其它运动来讲对抗性没有那么强,同时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来讲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只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跑步姿势进行规划化的讲解,促使学生的充分的掌握规范化的跑步姿势以及正常的呼吸方法,并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来科学合理的设定跑步路程,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并且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从而也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精神。
在初中体育跑步教学中来讲通过促使学生开展合作的学习模式,从而让学生协同进步并且懂得团队合作的意识,而在体育跑步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就是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跑步节奏等都处于相同水平的水平分为一个小组,但是,也有的教师能够通过将那些身体素质不同一水平、并且学生的跑步节奏相差很多的学生分为一组,从而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互补、榜样的力量以及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从而激发弱势学生的体能力的大幅度增强。其实在合作学习模式下,不管是常规的分组还是差异化的分组,都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体育跑步教学感受,并且都能够推进学生协同进步、取长补短[6]。
例如,在进行跑步教师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能力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让学生在整个跑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同水平的探讨与交流,从而让学生之间达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模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那些跑步技能好的学生与能力稍弱的学生分为一组,并且通过以技术强的学生带动技术弱的学生,既利用了榜样的力量同时也通过强烈的竞争意识,从而激发弱势学生积极的追赶跑步能力强的学生,从而进一步的实现以强带弱的跑步教学目标。其实,这在针对学生的跑步教学过程中不论是采取哪种分组模式,对于学生来讲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意义,并且只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那么学生在初中跑步教学中肯定会获得很大的收获与成功。
我国当下对于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非常重视的,所以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体育教学也是更加的关注。而跑步作为体育教学当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意志与精神实现一定的磨砺作用。但是,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跑步的教学往往只是让学生围着校园跑,而这种单一且枯燥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就让学生对跑步失去了兴趣。只有教师科学的利用有趣且正确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跑步这项运动是多么的健康且有趣,从而进一步的达成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与性格品质的作用,并且也有效的将体育精神在初中教学阶段进行推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