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凯悦
通过对小学生篮球教学的教学方法、策略进行改进,切实提升学生参与篮球训练的兴趣,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篮球运球技巧,进而促进小学生终身运动意识的形成,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科学运动奠定基础。
目前,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篮球运动都十分普及,篮球运动已备受学生的热爱,各个学校都设有专门的篮球场以及篮球课程供学生锻炼与学习。篮球可以多人参与,也可以一个人进行,只要具备球场和篮筐,再加上一个篮球,学生就可以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篮球运动。篮球运动不仅可以排解学生繁重课程下的紧张压力,还能有效的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且篮球具有一定的比赛性、竞技性,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耐受力,但是此种压力不如传统体育竞技的压力大,不会让学生形成厌烦的心理,可以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和身体上都能得到较大的训练。同样,篮球教学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篮球是一项竞技类运动,在5个位置,12名队员中都具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通过运用合理的战术、技巧取得比赛的胜利。在此过程中,不同的队员相互配合,每一个人都明确自身的作用、全力发挥出自身的职责,为取得胜利而奉献自身的力量,学生的合作能力、协作能力也将在无形中形成。
篮球是一项具有较高运动强度的运动项目,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耐力、爆发力。距有关数据统计,在一场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平均跑动的距离要达到3~3.5km,再算上进攻失败及曲线距离,运动员的实际跑动距离还要增长。此外,在篮球运动中需要运动员完成多次间歇性的跳跃和启动,对于人员的体能损耗极大,因此,体能训练是小学篮球训练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只有小学生的体能达到要求,才能保证其顺利、安全地展开篮球运动。
小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不仅要具备较好的体能,具有高的跑动速度,较强的爆发力和耐力,还要掌握基本的篮球控球、传球、投篮等技术,常见的训练内容包括:翻腕压手(单手持球立于头上做投篮预备姿势,另一手帮助向下压球)、挤球(双手持球放于胸前,两只手臂用力挤压篮球)、双手头上抛接球练习等。篮球运球训练通常采用有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渐进性训练的原则,这种对运球动作的重复性训练,以便能够让学生熟能生巧。
篮球运动项目是一种群体性的对抗性项目,不但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篮球运动技能,还需要通过团队配合让个人的实力和技术得以有效的发挥,因此,需要通过战术训练培养学生的“球权”意识。在篮球训练中通常采用模拟比赛的形式进行,让学生体验到攻守对抗的比赛情境,从而提升学生对篮球战术的理解力,提高学生的执行力。
篮球场地的建设是确保学生有效运动的前提,也是保障教师能够传递学生运球技巧的前提。小学篮球场需要符合运动的基本需要,露天的篮球场也应该设置橡胶地面,保证地面的平齐整洁,没有坑坑洼洼的部分,加强篮球场的安全性。同时,学校还要适当地扩建篮球场,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篮球运动,避免由于场地数量的问题引起纠纷。篮球场不只需要篮板和篮筐,还需要一定的休息区,修建休息区的目的是在提醒学生适时锻炼与休息。通过场地的建设,从根本上确保篮球运动技巧教学的顺利展开。
篮球是一项极其耗费体力的运动,如果学生没有充分地课前预热,将会直接影响到其篮球运动效果。因而,体育教师要加大对预热的重视度,积极开展课前准备活动,让学生科学、有效的进入课堂运动环节,为后续篮球技巧的传递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准备运动,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可以适当的调整准备运动的运动量,让学生活动手脚,舒展筋骨,避免在篮球运动中因为肌肉松弛而出现身体不协调,导致运动损伤。例如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头部运动(扭头、摆头、前后点头),也可以做退步运动(前弓步、下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意选择几种趣味性较强的预热类活动,活络学生的筋骨,为后续篮球运球技巧教学的展开打下基础。
篮球运动在当代中小学的普及揭示了学生对篮球的热爱,然而,对于部分小学生,其更加倾向于自由活动,也有学生爱好其他运动,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寥寥。再加上一直以来,篮球都被认为是男生的运动,这就造成部分女生或者运球技能较差的男生不敢、不愿参与到篮球运动中,这就对教师针对性地展开篮球技巧指导造成了阻碍。为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篮球学习中来,需要体育教师积极采取游戏化教学策略,在课程中经常性组织小组游戏、多人游戏等,既激发小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也能在无形中传递学生篮球运动技巧。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活动篮圈”的体育游戏,首先把班上同学分为两个大组,每个小组围成一个篮圈,蓝圈可以移动不能缩小,每组选择一个防守员,教师抛球,然后开始比赛,将篮球抛到对面小组,看哪个小组抛得多。这一游戏既有团队协作,也有篮球运球技巧的传递,每一位学生积极投身于游戏中,其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学习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同样,教师也可以开设“躲球”游戏,教师同样可以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一部分学生运球,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站在运球跑道两个方位,另一部分学生要避免和两侧同学的碰撞,不能碰撞球而导致篮球掉落,最后,教师再看哪个小组能够顺利完成的次数最多。通过该游戏,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控球能力等,可谓一举多得。
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由于动作不够标准、技巧不足而导致身体不协出现拉伤、扭伤等现象的屡见不鲜。因此,体育教师要学会从根源解决问题,加大对篮球教学的重视度,细致地为学生进行运球技巧的指导,有针对性的培训学生的实战能力。如,教师可先从基本的运球姿势讲起,让学生跟随自己的动作依次训练,首先两只手交叉运球,运球时脚的前后要分开,优势运球的落点要始终保持在右脚的外侧,左手抬臂屈以达到保护胸前的目的。像小学生这样的初学者,在保证运球姿势正确的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基本的抢断游戏活动,真去帮助学生学有所获。再比如在变向运球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肢体尚未完全发育,这就需要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如利用单手体前左右推拉实现变向运球、双手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原地训练,在训练中,也可以配合节奏较强的音乐,以保证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根据节奏进行训练。在学生掌握基础要领后,教师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如运球的高度、幅度等,在熟练后依次增加高度,让学生由陌生到掌握,再由掌握到熟练,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运球技巧的掌握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通过信息技术与体育篮球运球技巧教学的融合,让学生获得专业性的篮球运球技巧指导,以切实达到优化篮球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篮球比赛视频,利用多媒体在训练前进行播放,通过对视频进行分析,了解实战中篮球运球战术的灵活运用,给学生进行多角度讲解,如单手虚晃突破、虚晃体前变向、虚晃转身过人等运球技巧,在讲完这一系列的战术技巧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篮球比赛,让学生根据比赛规则大胆展示自我,能够将所学的运球技能在比赛中给充分利用起来,并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竞技欲望。此外,信息技术具备录像、摄影功能,教师可以巧用信息技术,利用摄像记录学生的室外篮球运动情况,尤其是将一些错误运球动作、不规范动作给记录下来,在室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收集的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细心观察找出自身在篮球运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再对其进行针对性讲解,最终帮助学生高效掌握运球技巧和运球规则。例如,对篮球训练中,有些学生运球动作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打篮球的情况录制下来,进行类比分析、运球动作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正确的运球要领。在录制视频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点明哪些动作是不规范或是错误的,正确的运球方法又应该是怎么样的,通过分析、总结,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运球水平,在体育课堂中既可以体会到体育学习的快乐,也能防止在运动过程中不必要的伤害,最终有效提升篮球教学质量。
为保障学生能够高效、灵活地掌握运动技巧,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采取情境模拟教学法,既帮助学生进入运动状态,也能助力学生快速掌握篮球运球技巧。例如:教师在进行“交叉步”运球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数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由1~2名学生在圈中负责“抢断”,其中一位学生需要对篮球进行有效控制,其余同学辅助,在运动中利用“传球”技术将球传给下一名同学。在这种训练中,既能让负责传球的学生在运动中捕捉技术动作运用的时机,又能够真实体会到来自“抢球”球员争抢带来的压力,从而达到理想的运球训练效果。同样,教师也可以采取模拟实战训练法。篮球运动具有较强的实战性,脱离了比赛环境的重复性训练活动将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将多种篮球训练方式、运球方式结合起来,在模拟实战训练中结束训练活动,模拟实战的场景构建可以不拘一格,可以采用三人组、五人组地小组对抗,可以在小规模的运动场地中进行。这样能增加每个学生接触球的概率,为学生创造更多运球动作综合运用的机会,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也有利于提升篮球运球技巧应用的灵活性。
在篮球运动中,球是学生运动过程中的主要工具,在对学生进行运球技巧指导时,脱离了篮球将很难达到训练的基本目的。因此,在小学生篮球运球技巧指导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采用单纯的无球方式进行训练,而是让“人球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球感。例如:在培养学生“运球”“抢球”能力时,教师可以在“人球结合”的基础上采用组合体能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沿着篮球场的边线或底线进行30米、50米、100米和200米跑,每次训练,2人为一组,在跑动中进行传球。在训练中,教师可以结合训练的人数,将学生氛围多个小组,每三组为一轮,当第一组跑完30米后,第二组开始起跑。教师对每组间歇时间进行合理控制,从而实现间歇性跑步、运球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指标进行强度控制,训练后学生的心率需要达到140~160次/分钟,让学生既能够提升体能,也能高效地掌握运球技巧。
在小学生篮球运球技巧指导教学中,需要从单一性的运球动作训练逐渐向复杂的动作训练过渡,既帮助学生有效学会节约体能,也能帮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由单人训练逐渐向多人配合训练过渡,在实现多人密切配合后,最后教学练习过渡到模拟实战练习,进而一步步扩大学生的体力,并将所学的运球技巧运用于实战当中。例如:在进行“翻腕压手投球”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训练小组,人手一球,对个人的投球技巧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球感。当学生能够连续完成“投球”动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城一圈,利用投球技巧进行传球和投篮。学生能够利用投球技巧控制好方向和力度后,教师随后再组织进行小组对抗比赛,在实战中锻炼学生投球时机的把握能力和对抗技能。
篮球运动是体育教学中最为常见的运动之一,它既是锻炼学生体能的主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多项能力的有效路径。为有效提高篮球教学效率,小学体育教师不能让学生没有章法地自由训练,而是既要传递学生相应的篮球运动规则,也要注重对学生运球技巧、战术技巧的教学,在教学中积极运用游戏化教学、情境模拟教学,以高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健康锻炼,在兴趣地引导下无形收获运球技巧,最终真正优化篮球运球的教学效果,为小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