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束CT 在儿童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2022-05-26 08:23张春霞
医疗装备 2022年9期
关键词:锥形前牙上颌

张春霞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天津 300192)

多生牙属于临床常见病,可发生于人体颌骨的任一部位,但主要的发病部位为上颌前牙区,且多为单发。多生牙本身的形态、大小、位置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存在很容易导致含牙囊肿、乳牙滞留、邻牙异位等,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因此,临床应及时予以诊断以便开展治疗[1]。而在对上颌前牙区多生牙进行诊断时,以往临床多应用X 线,其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X 线无法明确位置、牙冠方向[2]。而锥形束CT 可实现对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精确定位诊断,继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鉴于此,本研究探讨锥形束CT 在儿童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定位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上颌前牙区多生牙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14岁,平均(7.15±2.45)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临床评估标准;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加入。排除标准:伴有其他系统功能疾病;存在颌骨严重病变;未萌出埋伏的多生牙;病历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锥形束CT 检查,仪器选用日本森田公司生产的三合一锥形束CT 机,借助i-Dixel 软件进行拍摄,扫描范围包括上下颌骨,焦点为35.0 mm×0.5 mm,电压为80 kV,电流为5 mA;检查时协助患儿穿铅衣,佩戴铅围脖,取端坐位,扫描过程中头部保持静止,且避免出现吞咽动作,先拍摄曲面断层片,拍摄时间7.4 s,然后通过曲面断层片定位拍摄区域,机器准备完成后使球管旋转,9.4 s 完成拍摄,之后通过i-Dixel 软件自动读取重建拍摄后的图像,以实现对患儿多生牙的定位。

1.3 观察指标

分析多生牙数目、形态、埋伏位置、临床分型、弯曲情况及生长方向。

2 结果

60例患儿,经锥形束CT 检查发现,单个多生牙54例(90.00%),2个多生牙6例(10.00%),合计66颗多生牙。66颗多生牙的形态以类切牙形为主,占比60.61%;埋伏位置多见腭侧埋伏,占比78.79%;临床分型多见全部骨埋伏型(Ⅱ型)、部分骨埋伏型(Ⅰ型),分别占比50.00%、36.36%;弯曲情况多见无牙根弯曲,占比74.24%;生长方向以倒置阻生最为常见,占比45.45%,见表1。

表1 66颗多生牙的形态、埋伏位置、临床分型、弯曲情况及生长方向分析[颗(%)]

3 讨论

3.1 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发病原因及治疗

上颌前牙区多生牙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此外,存在唇腭裂、锁骨颅骨发育不全、法布里病、埃莱尔-当洛综合征、加德纳综合征的患儿发生多生牙的概率更高[3]。而关于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具体发病机制,临床存在多种观点。有研究指出,返祖因素、基因环境因素以及牙胚分化等可能是导致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发病的原因[4];但在具体发病机制的推论上,临床多倾向于因机体过度活跃所致的牙板产生牙胚这一机制。在多生牙发生后,由其所致的异常牙间隙、乳牙滞留、恒牙移位及畸形、牙根吸收等均有可能导致严重的错颌畸形,对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多生牙发生后,临床应对患儿进行及时的治疗,以避免多生牙的持续迁延。

针对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治疗,临床多应用多生牙拔除术。此术式是以往临床常用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可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亦存在不足,如术区暴露时间长、术中创伤大、术后反应重等。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拔牙技术开始得到应用,其可在保证效果的同时,减少术中创伤,确保预后恢复。但对于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临床治疗,诊断是否准确通常会对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手术实施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确保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定位检查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3.2 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锥形束CT 检查

在对上颌前牙区多生牙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临床需先根据多生牙的数目、形态等对多生牙进行分型,再结合分型情况确定手术入路、方案。其中,针对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检查方法包括X线、螺旋CT、锥形束CT 等[5]。常规X 线检查具有放射剂量小、操作简单等优势,且可充分显示多生牙的存在;但X 线是二维成像,易出现图形放大变形、影像重叠及分辨力低等问题,继而导致牙齿结构、形态的三维信息无法得到充分反映,且不利于对多生牙的准确定位以及显示多生牙与邻近组织的关系。螺旋CT 检查虽然是以三维图像的方式显现,但其放射剂量大,且牙齿显示的清晰度并不理想。锥形束CT 是一种能够选择重建范围并生成三维重建图像的检查方法,可实现任意角度的旋转、观察,清晰反映多生牙的数目、大小、形态、方向以及在唇腭的位置等,且可通过其他层面的图像,精确呈现多生牙在患儿颌骨中的位置、深度等信息[6];锥形束CT 还可借助三维重建图像的调节窗,去除图像中存在的部分骨组织,从而保留密度高的牙齿图像,并可防止周围组织影像重叠发生,更有助于临床实现对多生牙的精准定位[7];借助锥形束CT,临床还可了解多生牙的厚度,从而保证翻瓣范围的合理性,规避骨质去除过度的情况;此外,基于锥形束CT 对多生牙生长方向进行确定,可减少不必要的术中创伤,并避免手术操作本身的盲目性。

临床实践表明,高效影像学诊断方法的应用不仅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还可确保手术操作者把握多生牙的去骨量等[8]。而通过应用锥形束CT,临床可在实施手术前对多生牙的形态、位置以及相关解剖结构有全面的了解,便于制定完整的手术计划,尤其是有助于明确手术入路,继而减少手术创伤;此外,锥形束CT 的应用有助于临床明确手术范围,简化手术过程。有研究指出,多生牙拔除术的应用可能会导致邻牙牙根及鼻颚神经损伤等[6],而通过应用锥形束CT,可提高多生牙拔除术的准确性,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9]。总之,针对上颌前牙区多生牙,临床可优先考虑应用锥形束CT检查来确保定位诊断的准确性,且在此基础上可实

现手术方案的制定,使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10]。本研究结果显示,60例患儿,经锥形束CT 检查发现,单个多生牙54例,2个多生牙6例,合计66颗多生牙;66颗多生牙的形态以类切牙形为主,埋伏位置多见腭侧埋伏,临床分型多见全部骨埋伏型(Ⅱ型)、部分骨埋伏型(Ⅰ型),弯曲情况多见无牙根弯曲,生长方向以倒置阻生最为常见,表明通过应用锥形束CT,临床可实现对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精准定位,且借助锥形束CT 还可对多生牙的形态、埋伏位置等进行考量,与以往研究结论相似[11]。

综上所述,锥形束CT 可精准显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数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确保上颌前牙区多生牙诊断、定位的准确性,为后续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锥形前牙上颌
CBCT分析上颌磨牙牙根及其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壁的位置关系
锥形弹性挡圈应用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下颌管分支的锥形束CT观测研究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锥形束CT诊断上颌窦内病变的发生率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