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杨艳林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属于妇科常见病之一,常见于50岁左右的女性。高血压则是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的基础疾病,随着患病率的升高,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针对本病的处理一般是临床观察及药物控制血压,对于肿瘤超过5cm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治疗。在患者进行临床处理的同时也需要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加强健康教育,以确保病情能够更好、更快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采用较多的护理方法有持续性护理、优质护理等,但都缺乏特异性、针对性,护理效果一般。本研究采用的个性化护理是针对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的特护理方法,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在本院既往收治的相关患者中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探讨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
纳入标准:(1)临床确诊为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症;(2)临床资料完整;(3)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原发疾病。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维护环境安静舒适,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嘱患者按时服药,注意休息。
1.2.2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组建个性化护理小组。在本科护士中选取3名护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护理小组,组内开展培训,讨论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借助院内病历检索工具,收集本病患者特点及护理重点,对组员进行考核,保证每位组员都充分认识到了护理关键点。
(2)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通过播放疾病宣传片、发放宣传手册等,加强患者对子宫肌瘤、高血压的认知,帮助其树立科学的疾病观念,提高其对临床的依从性及配合度。
(3)病情护理。安排组内护士轮流帮助患者监测血压,并建立每个患者的血压手册,详细记录每次监测的结果;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同时保持规律的睡眠。
(4)饮食指导。适当增加富含钙、铁、钾、维生素及高蛋白的食物,禁止辛辣刺激食物、高钠饮食;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000mL左右。
(5)心理指导。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采用正面积极的语言,鼓励患者,增强其治疗信心;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其讲述既往病例情况,缓解其紧张情绪。
(1)血压控制水平:护理前后分别测量患者静坐状态血压水平,测量3次取平均值。
(2)生活质量:患者出院后3个月复查,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此量表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八个维度来评价,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3)护理满意度:用本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100%-不满意度。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9 39年龄(岁)56.14±1.02 56.20±1.05 0.256 0.799 BMI(kg/m2)25.68±0.34 25.60±0.41 0.938 0.351高血压病程(年)3.25±0.45 3.46±0.52 1.907 0.060
护理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对比(±s,mmHg)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对比(±s,mmHg)
注:观察组护理前后比较,t收缩压=13.563,P<0.001,t舒张压=13.896,P<0.001;对照组护理前后比较,t收缩压=2.451,P=0.017,t舒张压=4.417,P<0.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9 39护理前149.36±7.25 150.21±7.19 0.520 0.605护理后130.22±5.01 146.32±6.82 11.881<0.001护理前98.36±6.52 98.01±6.34 0.240 0.811护理后82.14±3.26 92.21±5.20 10.247<0.001收缩压 舒张压
护理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SF-36量表得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SF-36量表得分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9 39护理前56.16±5.35 56.28±5.68 0.078 0.938护理后86.88±3.12 79.16±4.22 7.470<0.001 t值18.096 26.028 P值<0.001<0.001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子宫肌瘤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在30-55岁女性中发病率约在40%以上,研究认为,引发本病的原因主要有年龄、职业压力、痛经、婚姻史、流产史等,其发病机制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也就是说,子宫肌瘤是一种类激素依赖性肿瘤,包括雌激素、孕激素等在内的激素都会影响机体内分泌系统的平衡状态。高血压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基础性疾病,长期的血压控制不佳可能会对心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由于高血压这类的慢性疾病较为多见,因此在子宫肌瘤患者中也会有一部分同时合并高血压,在此类患者中,为了有利于临床顺利开展治疗,需要对患者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减轻负面情绪,进而保证临床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在众多护理方法中,大多属于千篇一律的护理对策,针对患者病情本身的特殊化护理内容较为缺乏,因此,寻求一项具体的、高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是临床现在的迫切需求。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在个性化护理中,对患者进行持续的血压监测及服药指导,能够避免部分患者忘记吃药的情况,持续监测血压也能够及时了解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以便临床适当调整用药方案。在子宫肌瘤患者中,普遍是中年妇女,可能对疾病知识了解不够深,因此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不利于临床干预的有效实施,因此在护理中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普及子宫肌瘤、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这二者之间其实并没有很深的联系,但是由于现在社会慢性基础性疾病患病率较高,高血压人群较为普遍,所以在子宫肌瘤患者中也有部分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临床上对于高血压一般是采用药物控制,只要遵医嘱按时用药,血压基本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而对于子宫肌瘤来说,一般瘤体小于5cm的患者临床症状也不明显,无需手术治疗,经过药物及调理即可,定期复查,瘤体超过5cm的才需要手术切除,外科现在也有微创手术,已经发展成熟,所以患者无需过多的担忧。通过视频、文字、语言等媒介对患者进行以上的疾病健康教育,再适当进心理指导,综合起来就可以放松患者心态,缓解其焦虑情绪,也有助于血压的稳定。在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营养的食物,忌辛辣刺激、高钠饮食,每日适当饮水,有利于体内电解质及代谢平衡,有利于病情的恢复。通过以上护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患者血压控制,也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护患沟通,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