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行为学在高校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2022-05-26 10:22张旭政
设计 2022年10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应用

张旭政

关键词:环境行为学 校园环境 景观设计 行为需求 应用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广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与之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激增也将导致广大高校校区的不得不进行投资建设。各省市高校景观建设已经开始掀起了热潮,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也深受社会业内人士的关注。虽然现代校园景观表面上看似光鲜亮丽、壮观,但却存在一些较大的行为问题。例如:抄近路、小品设置的半私密性、广场摆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归因于设计时没有考虑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以及没有处理好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境行为学是出于环境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是用来处理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新兴学科[6]。同时也是利用这些理论来进行解决人与环境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应将环境行为学有效利用在高校景观设计中去,既能给高校里的师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又能满足在校师生们的生活需求。

一、环境行为学内涵

环境行为学是以心里学、建筑学、生态学等学科为研究基础,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引起心理活动的一种体现,也是环境心理学中分支出的学科。这一概念的产生就是为了满足各类人的生活需求。在整个环境空间中,人们首先的心理活动就是对环境的感知,再次是接受和不接受环境带来的刺激。从环境中收到的信息不同,也是决定着人们心理需求不同,比如:一些声音、颜色、冷暖效果等。或者,像一些过激的行为或现象引发人们的反射行为,就例如“望梅止渴”这一典故,当人们联想到梅子的时候,会使人们不自觉感觉到酸,因而也起到了止渴的作用。这一举止也表达了当环境信息进入大脑之后,通过分析、过滤、加工处理会对环境产生一些过激活动,即采取相应的行为,行为反作用于环境相应的也能对环境产生影响[1]。

二、环境行为学在校园景观设计的相关特性

(一)公共性:环境行为学的公共性与私密性恰巧相反,在景观设计中,公共性景观场所也是应用较为居多的,公共性空间就意味着开阔、自由的大型空间场所,也具有休憩、观赏等功能。特别是在高校校园里的体现尤为重要,由于个体活动离不开群体之间的交往,高校大学生也是同样不能脱离集体。如果缺少集体间的公共交往,将会造成自闭和孤僻,从而导致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弱化。所以在高校校园里公共性空间是极为重要的。以沈阳建筑大学长廊为例,在长廊内部设置公共性学习的座椅,以供学生们在此学习和休憩。既能满足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在公共空间中进行不断学习进步,同时也能让学生们能认识自我和突破自我[2]。

(二)舒适感与宜人性:环境行为学中的舒适感能够使人在空间中有良好的知觉和触感,同时良好的舒适度给人一种轻松愉悦体验。空间舒适感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满足人们的人体工程学尺度和生理需求。当这些心理需求满足于人们时,人们将会产生对环境的舒适度整体满足。在高校中,大学生主要人物还是以学业为主,需要在校园内给学生们建立良好舒适的空间,也能使学生们学习后得到放松。因此在高校内景观设计中需要做到空间的舒适性。一种好的空间设计有具有宜人性,能够使人赏心悦目,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使人们心情愉悦,能让人们感受到美好,同时也必须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景色宜人的景观设计既能让人们陶冶情操,更能让人们赏心悦目。

(三)维护性与领域性:环境行为学的维护性是指人们在一定空间内有着保护性与依靠性的一种状态,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扰,也是空间领域感的物外延伸。例如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们在上课选座位时,都喜欢选择靠窗和靠墙的座位,这样一些空间具有一定的维护性,也能与多方面空间进行分隔,所以在此学习,既能减弱外界的干扰,也能保持自身周围空间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在环境行为学中领域感也被比作在一定范围内的控制欲,也是个人与群体在空间所需要的某种条件。如果该领域被侵犯,则人们将会感受到威胁和不适,还有可能产生一些其他过激反应。经调查,在高校中学生领域感普遍较高,学生占座这一行为成为了普遍现象。例如:学生们喜欢在图书案、自习室、教室等将自己的书籍等物品进行摆放占座,形成个人独立具有领域性的空間,也代表着对这一空间的使用权和控制权。当他们路过该地或想在此学习,书籍物品等摆放也是暗示和提醒他人,他人也会自动离开,重新选择自己的学习空间。

三、使用者对校园景观的行为需求

(一)认同感需求:不管是室内设计还是景观设计,最重要的无非就是明确使用者的需求,在高校中,景观设计的使用者主要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优秀的校园景观设计是需要满足使用者的认同感,使用者们的认同感是参与空间与自己所在场所的价值与地位的认可度在某一空间内的归属感[3]。使用者的认同感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一种高级心理活动体现,这种体现也起源于人们在远古时代寻求庇护的本能,也是人们对一定和空间范围内外事物感受区别不同的前提和直接原因。经过具体实践了解,景观设计上强调向心力才能加强人对某一空间的认同感。对于当代高校里的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认同感的空间比如教室、寝室等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私密感,学生们可以在这一空间内进行交流,畅所欲言、相互倾诉等。

(二)方向感需求:总体来说,能感受或判断到自己身所处的位置也就是方向感,它是人们与生俱来一种生理本能。当人们处于某一陌生环境中,往往需要借用一些工具来辨别方向感,例如:指南针、GPS、地图等才能明确自己所在的位置,也进而明确自己的行动目标。良好的景观设计帮助人们获得更好的方向感,可以让人们清晰地了解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当人们明确自己在空间中的方向时,自身的安全感在这个空间中也油然而生了,也拉近了人与所处环境的距离。

(三)情感需求:每一个从高中步入大学的学生们刚进入校园,他们的生活状态、习惯将发生变化,思想情绪上难免也将会有一些改变。学生们也需要通过一些舒适轻松的景观更快的融入校园,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们是带有多愁善感情绪较多的群体,由于高中和大学的生活学习等方式略微不同,也可能导致一些学生情绪低落和波动等。大学是学生们步入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所谓的过渡期,良好的校园景观环境有利于避免学生们情绪波动导致的不良影响。最重要营造出友好、亲人的景观空间尺度,这种尺度的产生有益于减少学生们的不安全感,从而也能使学生们更好地融入大学校园。

(四)物质需求:上述三种需求都是以精神上的需求,最终还得落实到物质需求,首先,大学就是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要有良好的教学空间,也是学生们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任务。有效布局规划能够满足学生们对教学设施的需求,也能激发学生们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例如:沈阳建筑大学著名的长廊,长廊内部有学习区和交流区,学习区就是给想要自习的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公共学习区域。而交流区则是在课余时间内,学生们和教师可以在此进行学术与生活的交流。其次就是生活区域的设施,高校生活空间中宿舍也是学生们停留时间较多的场所,各个大学在其保障安全性的同时,舒适宜居也将成为现代大学生活的核心诉求。但是这种诉求也就是侃侃而谈,也将是中国大学校园宿舍的短板所在。大部分高校内宿舍都是以公共宿舍为主,具有复合型的活动区也将成为学们寻求自己私人空间的诉求。应合理规划高校寝室私人区域,也能使得学生们有自己的活动空间的保留。最后就是校园环境设施,它们既包括室内外建筑、景观小品等。良好的景观空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满足学生们的自我需求,以及提供多维度的活动空间。

四、基于环境行为学的高校景观设计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景观空间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可持续原则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当代高校景观设计的必不可少的原则之一。从自然层面上来看,高校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形和条件状况进行有利建造。在保留和维护校园已有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将园林、水景、田园等景色与校园建筑进行有机合理结合。例如:在沈阳建筑大学中,稻田景观是没有建校前就保留的一片田野,从沈阳建筑大学成立以后,设计者也将此地景观保留并加以创新与维护,同时也相应号召习主席所提出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寓意着维护自然生态景观是重要意义。这种可持续发展原则在高校中的应用,既能保护并持续发展校园生态,也能在保护维持自然景观的同时形成自己特有的景观设计风格。

从社会环境层面来看,每一个城市或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域性文化,每个城市的地域性文化都是博大精深,也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地域性精神,并且还可能成为当地人们精神文明信仰等。一个地域、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经济条件和政策都将成为现代高校建设的因素。而当代高校校园作为传授知识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在景观设计中需将浓厚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融入当中,同时也给大学校园增添了生命力。从环境行为学的视角出发,具有浓郁当地或强烈的校园文化会赋予老师和学生们强烈的领域感与归属感,高校学生也能更好地融入大学校园生活。

(二)以人为本原则:无论是什么设计,都脱离不了人类,都是以人为中心而服务的,因此以人为本原则在环境行为学景观设计中体现极为重要。高校中的主体即指的是老师与学生们,要在校园的室内外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到师生们的行为影响和心理需求等。以人为本原则的优势就是有利于人和环境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高校景观设计中的设计尺度与参照物。总而言之,大学校园是学生们学习技能和休憩的场合,就要契合学生的需求点出发。例如:沈阳建筑大学在中央水系的两岸设置成排的休息座椅,此处靠近研祥图书馆,可以供学习一天的学生们在此休憩放松,同时也可以让外来游客在此休憩观看音乐喷泉与黑天鹅等,即达到了效果美观与应用同在的效果。

不同的环境的气氛也要采用不同象征意义的绿植进行种植,也要形成有独特性的节点标准,方便学生们尽早对学校熟悉,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方向感与记忆路线等。从校园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高校路灯设计与规划能减少学生在校事故的发生率,也能为校园内景观设计增添一抹色彩。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在中央水系的两岸的小径和木栈道旁都修建景观灯和路灯等,既能给景观提供照明系统,也能给师生路过此地提供一定的安全性。

(三)呈现高校可意象性原则:现代社会的高校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校园特征,据大多数环境行为学家认为:人们的认识和了解环境的关键在于人脑所再现环境印象,这种环境印象也由设计者的主观意识进行设计出意向性的景观。大学是每个人青春的美好记忆,当人们提到自己的大學时,都会想起自己大学的某一个空间、建筑或特有的景色等,这也是因为每个学校的景观都有自己独特的可意象性。高校景观意象性不单单是考虑师生们的感官,也要从教师与学生们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高校可意象景观不止是以植物,思考,联想等心理感受等因素,每个高校的文化底蕴的差异,也会成为各个高校独特的标志体现,每所高校应将各自的特有的文化融入自身的建设当中,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之处。就像沈阳建筑大学,提到建筑大学必然是以建筑为主体特色,沈阳建筑大学有着亚洲第二长廊为名的建筑性大学,和古建筑八王书院等意向性十足的建筑景观。这也表明了高校景观的意向性的塑造对大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大学生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与想法,一个著名并且具有特色鲜明的大学更加会深受学生们的青睐与眷顾,也会有许多优秀的学子闻名纷纷奔赴而来。学子们作为自己母校的一员,也将奉献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的母校做出一份贡献,让自己的母校发展越来越好。总而言之,高校的可意象性较强、塑造感十足都能激发在外学子们对自己母校的情怀,也将增添学生们对自己母校的归属感。

五、环境行为学在高校景观设计中的意象要素及其设计要点

(一)庭院:庭院在现代高校中是较为普遍的景观空间,庭院的空间尺度与广场相比较小,但其具有较强的围合感和一定的安全性,造景方面以区域性景观的为主。庭院与建筑之间具有着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就沈阳建筑大学而言,每个教学楼之间都相互穿插这各种特色庭院。这些庭院空间融合与整体建筑,又吻合自然,所以它们也成为了一种带有内向性的景观空间。因此,它们带有内向性和围合感的作用也深受高校教师与学生们的青睐,常被作为课间休息和生活间隙交往的场所使用。庭院在环境行为学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气氛营造,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由于每个庭院所处的位置的不同,营造出的氛围也将不一样。总而言之,庭院空间是亲切、生动而且交流性教强的。沈阳建筑大学的雷锋庭院就是为了纪念雷锋而建造的,这样的庭院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学术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能带给师生们更好的学习、交流讨论等。但庭院最终还是以高校学生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服务于师生才是庭院建设最终的主旨,如图1、2。

(二)广场:广场与庭院的不同就在于广场属于开放式,不像庭院都是具有围合感的体现,广场作为一个物质性的场所,也要具备一定的功能性体现。一个好的广场既是一个休憩场所,也是精神场所,在现代高校校园中亦是如此。广场能协调与周围小品或建筑的空间关系、疏通道路关系,从而使得整个高校称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此外,高校内的广场对校园整体也起到一个主导作用,例如沈阳建筑大学的中心广场也就是铁石广场,铁石广场位于建大校园公共空间最突出的中心位置,有着集散与观赏共存的功能,也是代表着沈阳建筑大学标准性景观之一。另外,良好的广场的公共空间位置、尺度也决定着校园的格局。广场的尺度有其自己的范围,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的景观上都能体现着丰富的层次感。不同的人群在广场中的活动也是多层次的,并不是单一存在的。所以在高校广场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广场的层次性,不是单一的,这样才能满足师生在校的活动需求。另外,人们的听觉、视觉系统都能收到周围环境的刺激与影响,从而唤起人们神经系统的苏醒。就广场而言,为使用者提供良好舒适的环境,给人们一种放松的心境,从而达到心情愉悦平衡的状态。

(三)道路:大学校园道路的核心功能就是交通,它维系着校园内不同场所的人流枢纽,是分割和连接景观空间的骨架。由于高校内部交通多以步行为主,人流较多,车辆较少。此外,道路也是师生活动的必经场所,例如:跑步、散步、偶遇等活动都可能发生在道路上。道路作用就是为这些活动发生提供条件,并促成其发展,道路特点最重要的就分為两个特点,一方面就是其方向性,道路也是由不同的线性所组成,即又直线组成,也有曲线形成,直线道路的特点就是目的明确,方向性较强。而曲线道路的设计与直线道路不用在于沿途的风景更能带动行人的注意力,使人们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不会产生厌倦。这两种道路空间的产生,都能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出行。同时也将人群分为多层次,也避免了人流量大导致在校园内部道路的堵塞,又能使校园道路亲切便捷并且富有生动感。

六、环境行为学在高校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一)抄近路行走:走近路是人们天生的一种行为习惯也就是抄近道,在环境心理学理论中了解出,当人们在有自己的目的和想法的移动时,况且该路径没有任何障碍时,人们往往总是倾向于抄近路到达自己想到达的目的地。在建大校园里抄近路的行为有两处较为突出,第一种状况是在长廊拐角处极为显而易见。此处拐角较长,当学生和老师路过此地都将从石台上抄近路跨过,虽然这减少了路程的距离,但在此通过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于从此过路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在此添加木栈道,并连接两边石阶,这既保证了校园景观的美化性,又保证了高校教师和学生们的人身安全。另一处在于建大最壮观的长廊下,由于凹形坡太大,使得同学们将花费太多的时间和力气走过凹形坡,大多数同学还是喜欢走坡的两边的位置,因为走直线是最能节约时间成本的,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凹形坡的两边也加以木栈道或石板路,以供学生和教师通行。从这两处事例也证实了在高校景观设计中,应该优先考虑人们抄近路的行为习性。通过负强化和正强化来进行解决,否则抄近道的习惯也将导致破坏原有环境、甚至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4],如图3、4。

(二)商业街景观小品半开放半私密性设置:在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景观设计中,一个必不可缺少的元素就是公共空间,人们不仅需要宽敞开放的交流空间,也需要具有静谧无瑕的私密性空间。在建大校园内最繁华的一处地带就是商业街,整条街有7组桌椅给人们提供休息和餐饮,但由于组合椅构造过于笼统简单,在人流密集的商业街内人们在吃饭或休憩的时候,两侧过路的行人目光会集约而至地集中正在吃饭或休息人们的身上,从而使得人们在商业街没有更好的私密性空间,反而还会成为路过行人们目光聚集地焦点,甚至重则还可能出现鱼缸效应。经调查问卷了解,大部分同学不愿意在商业街的座椅上休息或吃饭的原因来自于不喜欢被人们观看或关注。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此处增添绿植或一些维护性的挡墙等,使这几组座椅最好呈现出半开放半私密性,既能达到学生们在此处休息和吃饭有一定的私密性和维护性,也不与外界空间相断联。总而言之,环境行为学中的私密性在景观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即能有与外界进行互动、消息的传达等,同时也达到自己在一部分空间内私密性的保留,如图5、6。

结论

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每一所大学独特的景观空间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呈现出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综合因素。它不仅代表着每个大学自身的形象,还影响着高校内部师生的生活效率。就像著名哲学家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人类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塑造人类[5]。环境行为学作为一个与多门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在新时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背景下,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应该即满足师生们的生活上的功能需求,又要做好引领高校自身的校园文化精神传承。将环境行为学融入高校景观设计中,通过环境行为学中的公共性、舒适感、宜人性、维护性、领域性、认同感、方向感以及抄近路和校园小品的私密性的设计等多方面将精神方面和生活功能需求所相有机结合。最终,使得环境行为学更好地融入到高校景观设计中,服务于师生。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应用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校园环境卫生大比拼
环境设计中校园发展研究
迎接新学期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