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义
长期以来,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在中国书协、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下,在四川省文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原则,以“出精品、出人才、创品牌、树形象”为重心,建立创作展览、教育培训、学术研究、看稿指导、公益服务、评论宣传六位一体的“四川书法一盘棋”格局,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营造了四川书界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切实推动了我省书法事业繁荣发展,荣获中国书协所颁“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优秀青年书法人才队伍的成长,有赖于“德学才识情”综合素养的积淀、运化与升华。为了实现书法人才高素质,培养壮大一支品德高尚、技道均衡的书坛川军队伍,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以“国学修养与书法”、“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临帖培训”双轮齐驱、两翼并举的培训模式,稳步推进青年书法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倡导争做技道均衡、艺文兼备、德艺双馨、无愧时代的有中国学问的书写者。
巴蜀先贤苏东坡曾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为了实现文艺追求高品位,让中国精神成为四川书法篆刻的灵魂,继续秉承巴蜀书风碑帖交汇、体兼文质、开放多元的光荣传统,坚持四川书界尊崇经典原帖、追求形神兼备、提倡技道均衡和守正出新的艺术理念,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应《现代艺术》之邀,特推荐一批省内近年来通过骨干培训、看稿指导,在国展省展和书法公益活动中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书法篆刻作者(限于专题容量,本次策划只呈现五位代表,更多书界优秀青年将在之后的不同策划中逐步推荐),他们中既有专职文艺工作者,也有文艺两新人士,他们的作品,或精妙整饬、含蓄蕴藉,或沉着痛快、逸气纵横,无论是主题性创作还是专业性创作,均植根经典、取法多方,技法纯正、形式多样,质朴清健、特质渐显,往来古今,英气袭人,值得玩味。
拓宽西蜀金牛道,饱蘸中山玉兔毫!通过展示交流,旨在向广大读者汇报,并欢迎道友方家批评指正,以期德艺猛进,扬长补短,更上高楼,并激励更多新秀加入中国书法篆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洪流,为努力建设书坛川军劲旅,为实现四川书法由大省向强省的跨越而不懈奋斗。
邓长春
四川中江人,四川省文化馆公益书法教学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正书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副主任。
朴茂古雅 生动奇肆
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句话用在书法篆刻艺术上来也同理。作为一个职业书法篆刻家,需要胆识与勇气。细品邓长春作品,可见朴茂古雅、生动奇肆中蕴含底力。
篆刻,最难在篆法、字理与文字时代的协调上,刀法、章法相对而言简单得多,而邓长春专注于篆法、字理与文字时代的协调。对不同时代古文字研究是篆刻人终生必修之课,溯源探幽,很多人望而生畏,止步恐前,导致不少人跟风展览,真正的篆刻人越来越少。而邓长春不随时俗,在这条道路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偏不倚,越战越勇。
刘吉强
四川省筠连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筠连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入展、获奖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四届草书作品展等。
意趣天成笔墨韵
对于书法创作而言,刘吉强日常五体兼修,同步学习,以此寻找五种书体之间的相同元素和不同元素,同时开拓自己对不同书体的认知。其中他尤其喜爱的是大草的研习和创作。他以黄山谷为根基,借鉴明清名家的章法形式。在创作中,刘吉强常借鉴黄山谷和历代草书经典作品并参照当代名家作品进行调和。他觉得在这样的古今取舍融合中,能使一幅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最终在诸多对比元素当中追求和谐统一。
刘吉强认为草书创作并非照猫画虎的描摹某家某帖,而是应在深入传统之后,有自己的追求。
吴艾伦
四川南充人,广西艺术学院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四川省文化馆视觉艺术中心任副研究馆员。中国书协会员,四川省书协妇女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书协女书法家委员会秘书长。
功精力勤 技道并重
吴艾伦习书十余载,初以篆隶筑基,篆书效法《毛公鼎》《散氏盘》《墙盘》,寻其金石之韵;隶书则宗《张迁碑》《郙阁颂》与《好太王碑》,欲觅浑穆之气。楷书则喜《元桢墓志》之意态恣肆、气势雄奇,《汝南王修治古塔铭》之潇洒遒劲、拙中蕴巧。行草非其专攻,杂临《集王圣教序》米南宫与赵松雪手札,以增其灵动。
近年吴艾伦钟情小楷,于钟太傅《宣示表》《荐季直表》,王右军《黄庭经》,王雅宜《南华真经》用工尤勤。吴艾伦认为书学之道,在勤亦在悟,更在修为与人品。刘熙载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法,是一种表征,表现着学书者之志向、学问与才华。因此,读孔孟之道、老庄之学,悟人生哲理,渐成吴艾伦的日课,不敢荒废。
天府之国四川,物阜民丰,山水清奇,蕴育了无数圣贤鸿儒、书画妙手。生于斯长于斯的吴艾伦,想穷其一生,略有建树,无愧于先贤。虽深知此路漫漫,却坚信行者常至。
秦 天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成都市消防救援支队,参与过多次大型自然灾害的抢险救援,并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因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刚健沉着 行气如虹
在这个和平年代,面对灾难逆向而行的消防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秦天就是其中的一员。17岁就参军入伍的秦天,扑过火,救过人,擒过贼,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一线立过功。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书法青年,在没耽误扑火救人本职工作的情况下,临池不辍,成绩突出,在各类书法大展大赛中斩获颇丰。
书者,如也。从军营走出来的秦天有一股豁然沉厚、英迈挺拔之气,令人注目。体现在作品上,直接就变成了魄力雄强、骨气洞达的书法风格。秦天书承汉魏尚高古以养正,其大字榜书,一如其人,粗看不衫不履,细品质感十足,透着一种沉着痛快、磅礴大气。
秦天认为“人而无趣,不知其可”,他觉得艺术家首先要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把周围世界有趣的事物,通过足够敏感的感知,诉诸笔墨,然后让受众通过作品去感受那份趣然。
唐 龙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绵阳市书协副秘书长,绵阳市涪城区书协副主席,绵阳市涪城区首批高层次人才,现就职于绵阳市涪城区文化馆。
墨海游龙 积健为雄
唐龙出生于绵阳三台县,求学于中原腹地河南。这两地一处是蜀国和京洛中原重要的过渡地带,一处是中原文明发祥地,千百年来古风未泯。许是受两地文化底蕴熏陶,唐龙自幼便喜书法,大学时得益于两位专业书法老师及志同道合的校友影响和指教,养成了每日临帖的习惯。备战全国第二届篆书展时,唐龙只是一个刚刚从学习篆书到能够写出完整作品的起步者,但他每日临印二十来方的刻苦精神感染了不少师友。
唐龙认为书法是理性的,就如平地起高楼,地基最好是秦磚汉瓦,高处才可参禅与共。因此,唐龙于书诸体皆涉,篆隶取法秦砖汉瓦,得苍茫雄朴之气;后涉猎章草,取法《平复帖》等古朴鲜活、厚重空灵的古章草,融秦汉篆隶笔意,蜿蜒如苍壁龙蛇。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书法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快餐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重技轻道。而唐龙始终不忘初心,怀抱虔敬,与古为徒,艺文并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