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航
我只身前行,仿佛带着一万雄兵。
——题记
曾有人这样解析孤独: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走兽,有飞虫,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口,人情味十足。然而,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景象再热闹,似乎都与我无关,这便叫孤独。
孤独不是生机的静止,孤独不是言语的停滞。
“寂寞会发慌的,但是孤独是饱满的。”陶潜诗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车马如何不喧?心如何不偏?只因享受孤独并不是刻意地追求寂寞,也不是刻意地放弃勃勃生机,而是于喧嚣中保持心境的空灵,守住一片清净之地,这样才能于黑白中自由歌颂彩色,也可以在彩色中朝圣黑白。也正是在这种孤独中,苏轼泛舟赤壁,寻得人间清欢之味;正是这种孤独中,梵高爱得热烈,活得固执,培育一园奇葩;正是在这种孤独中,木心朝乾夕惕,探索真理,创造震撼人心的传世经典。他们的生活依旧灵动,他们的言语依旧炽热,他们只身前行,但是孤独的灵魂却照亮无穷的黑夜,踽踽独行,极其自然,极其自由。
孤独不是形单影只,孤独不仅有苍白荒凉。
为了不身处于孤独的境地,我们常常紧跟他人的步履。或许我们从未正视过孤独。比起在意与畏惧孤独洒下的阴影,我们是否真正聆听过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若是为了消除内在的孤独感而一味扩大交际圈,又是否会带来愈加强烈的孤独?在如今这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孤独显得一文不值却又泛滥成灾。真正孤独的人,会是安静的,而非向外不断嘶吼自身对温暖的诉求;真正孤独的人,会是优秀的探险家,会专注于探索自己脑海与内心那宏伟开阔的崭新世界,而非向外界不断伸展脆弱而不成型的枝丫;真正孤独的人,会寻求自身与外界的平衡,会更加专注自己内心的声音,同时也不会断绝对外界的渴望与期许。
孤独真的值得一试。孤独是内心世界的狂欢,没有与内心交谈的机会,不会懂得和自己独处;孤独是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孤独是个体与外在的桥梁,没有孤独的悬空与投下的阴影,我们无法寻得一处荫蔽,一处真正容纳自己与晦暗的境地。
孤独是自我的沉淀,不是自哀的沉沦;孤独是一种与自我相处的能力,每一棵健康的树,都是孤独地刺向苍穹,忍得了长路漫漫,孑影茕茕,才能触碰天高海阔,遇见繁花盛開。
(指导老师:刘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