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水源
2020年夏天,杭州女孩余悦琴从长沙某大学毕业,应聘到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工作。
余悦琴从小富有爱心,上大学后便开始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大二的时候,余悦琴在献血过程中,听工作人员介绍说,加入中华骨髓库,一旦配型成功就有机会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她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于是,她便留下了两管血样,自己也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后来,因忙于学业,毕业后又忙于找工作,她渐渐地把这件事淡忘了。
2020年10月底的一天,余悦琴在忙碌中接到一通电话:“你好,这里是长沙市红十字会,您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请问您现在还生活在长沙吗?”余悦琴一时没反应过来,以為遇到了诈骗电话,回了句本人已经在浙江生活,匆忙挂了电话。
晚上回到家后,她感觉有些不对劲儿,渐渐地,两年前在长沙上大学时加入中华骨髓库的记忆清晰起来。她暗想:如果真的有机会救人,我决不会退缩。几天后,余悦琴的初配信息转到了杭州市西湖区红十字会,当工作人员再次征求她的意愿时,她当即表达了自己的决定:“我愿意!”接着,她顺利通过了高分辨配型和体检环节。
造血干细胞捐献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亲属的支持。刚开始,余妈妈坚决不同意,她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对女儿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再说,在妈妈眼里,余悦琴还是个孩子,实在有些舍不得。为了让妈妈放心,余悦琴对家人做了一番科普,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一件安全并且对自身没有伤害的事情,还能救人,我要去做。”妈妈有点儿听懂了,问她道:“捐献这个东西是不是就像是在两块地上的韭菜?患者那边有问题了,就需要你拨给别人一点儿,然后你们俩又慢慢都长出来?”余悦琴被妈妈的话逗笑了,她知道原本为她犹豫、担心的妈妈同意了。
然而,年底是单位最忙的时候,而捐献造干须请15天的假,这让余悦琴犯难了。主任得知余悦琴要去救人,不仅批准了她的假,还鼓励她说:“你不要担心。这是当下你们年轻人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大会堂的正能量。我给你批假,你放心去做。”之后,余悦琴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时最好要达到符合捐献的体重标准,体重只有48公斤的她开始疯狂增肥。她不仅特意增加饭量,还大口吃起了平时不爱吃的肥肉,经常吃到反胃,晚上还要加一顿夜宵。半个月后,她的体重增了5公斤,终于达到了捐献的标准体重。
2021年1月8日入院后,余悦琴在4天里打了9针动员剂,以促进干细胞到达外周血。12日上午,长达7个小时的采集,妈妈一直陪在她身边,那个在妈妈眼里连拔牙都要哄的小女孩真的长大了。当天下午4点,240毫升的造干混悬液从余悦琴的血液中分离出来,像一颗蓄满蓬勃生命力的种子,被护送员小心翼翼地放进保温盒,开始了一次新的接力。700公里之外,一个血液病患者正在病床上满怀希望地等待新生。
事后,余悦琴在朋友圈里写道:“没什么比一个人健康活着更重要。茫茫人海中,我只是微小地付出就可以让一个人健康地活下去,让一个家庭回归安宁,让他们继续做父母的儿女、孩子的父母、朋友的朋友、工作的搭档,我愿意,去做啊!”捐献过程太辛苦,现在她的腰粗了,漂亮的裙子也穿不了了,但余悦琴说:救人一命,值了!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