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旁窦原发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2022-05-25 04:10:16史小琼翟晓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肿物黏液肿块

史小琼,翟晓静,郭 城,高 雅,张 皓*

(1.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99;2.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甘肃 兰州 730013)

患者女,55岁,间断性头痛4年余,右眼肿胀、视力下降、流泪1年余;无其他特殊病史。查体:前额及鼻根部隆起,范围约4.1 cm×3.7 cm,质软,边界尚清,无压痛,局部皮肤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鼻旁窦CT:双侧额窦及筛窦内见4.5 cm×3.0 cm×5.1 cm团块状混杂密度影,窦腔扩大,窦壁膨胀性骨质破坏,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图1A)。MRI:双侧额窦及筛窦内约4.5 cm×3.1 cm×5.3 cm肿物,T1WI呈混杂稍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T2WI并见“漩涡样”改变(图1B),增强扫描肿物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斑片状无强化区(图1C)。影像学诊断:鼻旁窦占位,考虑内翻性乳头状瘤。行经鼻内镜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双侧额窦、筛窦内灰白色肿物,表面有大量黏性分泌物,前向侵及额部皮下,额窦前、后壁骨质破坏。病理检查:光镜下大片黏液背景中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部分区域见血管扩张、充血(图1D);免疫组织化学:Ki-67(<5%+),SMA(++),Vim(+++),CD45(局灶+)。病理诊断:(鼻旁窦)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 AAM)。术后未予特殊治疗;随访5年,未见复发。

图1 鼻旁窦原发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A.颅面部增强动脉期轴位CT图; B.颅面部轴位T2WI; C.颅面部增强轴位T1WI; D.病理图(HE,×200) (箭示病灶)

讨论AAM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具有侵袭性、复发性等特点;好发于中年女性,多见于盆腔、会阴部,罕见于鼻旁窦,临床表现多为压迫症状。鼻旁窦原发性AAM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CT或MRI上,鼻旁窦原发性AAM 可见鼻旁窦软组织肿块伴膨胀性骨质破坏及窦腔扩大,平扫CT值较低,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可呈“分层状”或“漩涡样”改变。本例影像学表现较为典型。鉴别诊断:①内翻性乳头状瘤,影像学表现与本病相似,病灶多位于单侧鼻腔外侧壁近中鼻道处,常蔓延至邻近鼻旁窦,T2WI及增强扫描可见“脑回征”或“栅栏征”;②血管瘤,常有鼻出血病史,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少数可见静脉石,可与本病相鉴别。确诊本病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猜你喜欢
肿物黏液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幸福家庭(2021年1期)2021-03-08 12:31:51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