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佳欢,张 亮
(1.南京大学 本科生院,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大学 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23)
习近平高度重视教育工作,通过重要讲话、考察、座谈、回信、贺信、指示等方式,提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从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揭示中国教育发展规律,是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的系统集成,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体系严密,涉及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涵盖了教育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创造性构建了新时代教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形成了原创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为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孙春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奋力开创新时代教育工作新局面》,《求是》2018年第19期,第3-5页。,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新的突破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高度重视、持续跟踪、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掀起了研究热潮,在研究领域、研究队伍、研究方法等方面不断拓展提升,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成果。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蕴含着重大原理性创新,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站位,进一步加强系统研究、深度挖掘和学理分析,进而建构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本研究基于CSSCI数据库(2013—2021),对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考察,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进而促进教育改革实践与研究的互动共生与双向建构。
CSSCI收录了国内主要的高质量人文社科成果。本研究基于CSSCI(含CSSCI扩展版)数据库中围绕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所展开的研究进行分析,文献发表时间限定为2013年到2021年,对新闻、会议综述、院校介绍等非学术研究以及相关性较小的篇目进行筛除后,最后得到用于分析的文献3515篇。
从发文量来看,十八大以来,学界对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相关研究总体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图1按年度文献数量进行了统计,可以看到主要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和稳定发展三个阶段。
图1 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的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图
进一步使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分析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研究热点的演进趋势,生成关键词时区图(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2013年至2015年逐步形成了相关的研究主题;2016年至2017年,连接线越来越密,相关研究的数量迅速增长,同时产生了一些新的研究热点;之后,相关研究持续深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图2 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的研究关键词时区图
结合热点词突现情况进一步分析(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
图3 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的研究热点词突现情况
1.起步阶段(2013年至2015年)
这一阶段,中国教育事业站在了新起点上,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习近平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彰显教育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基础与先导地位。在习近平的谋划和部署下,《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顶层设计方案陆续出台。该阶段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公平”“核心价值观培育”“治理能力”等方面,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探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系统性谋划和开创性探索,研究成果逐步增多。
2.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至2017年)
这一阶段处在教育改革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十三五”规划全面起航,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指明了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方向,这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方面,围绕规划目标与重点任务,《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接连出台,教育领域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进入改革“深水区”,更加需要教育研究的学理支撑。相关研究在理论探索、价值意蕴阐发的基础上,迅速向教育实践的各个具体领域扩展延伸,从研究热点词突现词可以看到,主要聚焦“获得感”“教师队伍”“教学内容”等方面。另一方面,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教育系统开启了体系化学习、研究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新局面,在广泛开展融合式讨论、项目式研究的过程中,迅速涌现出一批学术研究成果;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教育部又启动“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行动”,明确提出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教育思想专题研究,深入研究其核心要义与基本内容,“话语权”“伟大复兴”等成为突现词。在战略规划驱动、重要会议影响和教育行政部门部署下,学界快速响应并持续关注,相关研究的数量迅速增长,直接跃升至400余篇。
3.稳定发展阶段(2018年至2021年)
这一阶段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的特殊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历史任务基本完成,教育事业在实现全面性变革的基础上,开启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以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为标志,中国教育进入了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习近平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座谈会等多个重要会议,数次赴学校考察调研;与此同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重大政策密集出台。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研究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更加积极地面向实践,研究热点聚焦“新时代”“改革创新”“思政课”“铸魂育人”等,围绕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落实机制,结合新常态下的教育转型发展,从体制机制到方法路径开展了全方位、多维度的研究,在经验集成的基础上总结和探索教育改革发展的演进方向和规律,不断丰富和拓展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相关研究走向规范化、体系化,年发文量也在进一步攀升,达到了500篇左右。
1.来源期刊分布
从来源期刊看,样本文献涉及期刊277种,其中101种期刊仅刊载过1篇相关文献,载文量在10篇以上期刊有50种;载文量大于80篇的期刊见表1。具体来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与《中国高等教育》载文数量遥遥领先,分别为635篇和485篇。进一步考察可以发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长期设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专栏,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专题。《中国高等教育》设置了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的专栏,及时跟踪并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围绕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所涉及的具体议题动态设置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一周年特别报道”“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劳动教育”“聚焦‘十四五’教育规划”等研究专题;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一周年之际,还专门推出了以“九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研究专刊。此外,《中国高教研究》《江苏高教》《思想理论教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教育研究》等期刊也通过设置专题或组织专家学者笔谈等方式关注政策走向、回应社会关切、加强系统研究、推进宣传交流。
表1 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的研究期刊分布情况
从来源期刊的学科类别看(如图4所示),除综合性高校学报、综合性社会科学外,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类的期刊占比相对较高,其中,教育学类期刊占比最高,达到了17%。
图4 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的研究来源期刊学科分布
2.主要研究机构分布
对样本文献的第一作者所在机构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相关研究力量的分布情况。对机构下设单位、研究中心等合并处理后,发文数量在40篇以上的机构信息如表2所示,其中教育部作为教育政策顶层设计和推行的主管部门,发文数最高,达到了140篇;其次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篇数均超过了100篇,这些高校依托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优势,深入研究阐发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
表2 CSSCI数据库(2013—2021)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的研究第一作者发文机构情况
3.关键词词频统计
使用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时间切片为1年,得到关键词共线图谱(见图5),包含节点514个、连线582条。从节点可以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公平、立德树人、高等教育、大学生、新时代等是当前研究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这与教育领域的相关政策与实践相符合,也体现了研究者对教育改革发展重要主体和重大实践问题的关注和回应。
图5 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的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进一步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和筛选,通过词频统计可以发现,独立出现的关键词共6670个,其中,只出现过一次的关键词4932个。进一步对词频在10次以上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为更好地呈现当前研究所关注的方向,对意义相同或者相近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归类,从表3可以看到,相关研究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功能、教育主体、教育类型与学段、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本质、教育内容、时代方位等主题开展了理论研究、学理阐释和实践探索。
表3 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的研究关键词词频呈现的研究热点
教育改革发展受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政治制度、基本国情和教育规律(2)周光礼:《系统理解习近平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人民论坛》2019年第6期,第10-12页。。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从中华民族5000年、人类社会主义运动500年、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新中国发展70 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视角来拓展历史纵深;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视角来审视战略视野(3)庞立生:《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访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年第4期,第4-12页。;从人民群众对接受更高层次、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需求的视角来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阐释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思想精髓和科学思想方法。从结构来看,有研究对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十大核心要义”(4)王占仁:《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11期,第3-12页。“十大育人思想”(5)⑦ 薛二勇、刘爱玲:《习近平教育思想:中国教育改革的旗帜与方向》,《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第5期,第9-16页。“九个重大问题”(6)崔保师:《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教育研究》2018年第9期,第4-8页。等;有研究对其内在关系架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条总纲、三大维度、九大板块”(7)⑨ 杨晓慧:《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定位、逻辑体系、理论特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12期,第38-42页。“一核、两翼、三抓手、四保障”⑦“一二三框架”(8)韩宪洲:《课程思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中国高等教育》2020年第22期,第15-17页。等。从特征来看,研究指出,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呈现出“六大理论特质”等⑨。具体来看,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主线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紧扣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主旨,体现了教育本体的人本性回归,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坚持、丰富和发展。研究对立德树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历史考察(9)袁贵仁、本刊记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访党的十八大代表、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第1期,第4-8页。;从立德树人内涵要素的角度阐发“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实践的角度,探索如何构建科学的立德树人创新体系,如有学者指出要打造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并建立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教材体系等(10)万美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笔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9期,第17-18页。。
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界关注最多的主题,它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学界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价值、目标与任务、核心内容、基本原则、实施方法等内容开展了大量研究。在实施路径方面,研究聚焦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11)石瑛:《加强课程自信,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第39-41页。,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二是如何创新方法,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整合多元育人主体力量和渠道阵地,构建各种教育能量互补共融,各种教育要素同向前行的网络格局(12)房广顺、李鸿凯:《推进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第12-16页。。
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必然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研究通过回答“为什么”来阐释其重要性,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也是办好中国教育的关键(13)周光礼:《以“九个坚持”为根本遵循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中国高教研究》2018年第11期,第1-4页。。研究通过回答“是什么”来阐释其丰富内涵,“全面领导”体现在领导内容、范围和体系的全方位,涵盖政治、思想、组织等各个方面,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涵盖办学治校各领域(14)王炳林:《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中国高等教育》2020年第18期,4-6+11页。。研究通过回答“怎么样”来探索其实施路径,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强调教育方针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集中体现,党对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制定颁布科学的教育方针实现的(15)杨兆山、张海波、宋强:《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表征与中国表达——基于对习近平同志教育讲话的解读》,《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第174-179页。,要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和各环节;二是强调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四个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三是针对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构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运行体系等。
立德树人,学生是主体。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习近平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来说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强调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有研究从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出发,探析“如何认识青年”等问题,阐释青年学生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16)王学俭、阿剑波:《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旨归》,《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8期,第3-9页。,解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向要求;还有研究从习近平对学生提出的“六个下功夫”出发,阐释对学生在“志”“情”“心”“识”“意”“能”等方面要求(17)宇文利:《全身心立德 下功夫树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六个下功夫”的论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11期,第26-30页。。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承担人,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研究从教师的地位、素质、发展等方面展开。地位方面,教师在教育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素质方面,教师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等得到广泛关注,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做到“四个相统一”,当好“四个引路人”,要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在关注以学识与技能为核心的教师素质结构与标准的同时,教师的道德性品质、逻辑与规范更加受重视(18)郝德永:《以德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论述的理论蕴涵》,《教育研究》2019年第8期,第4-8页。,师德成为教师素质的首要标准,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实行“零容忍”。发展方面,如何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研究围绕思想和理念、师德养成长效机制建设、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教师文化营造等方面展开了探索。
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教育理论的核心要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重要发展。
德育方面,习近平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研究围绕德育的目标要求、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等内容展开(19)黄蓉生、白云华:《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的论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6期,第50-55页。。智育方面,研究指出应重视能力建设,在引领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增长知识见识的同时,还要加强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训练(20)中共教育部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 大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光明日报》,2017年9月8日第2版。。体育方面,习近平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研究围绕学校体育改革过程中的思想观念转变、场地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展开(21)王登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推动学校体育革命性变革——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以上委员会议上的讲话》,《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第185-187页。。美育方面,习近平提出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研究结合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围绕精英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专门人才培养与艺术普及人才等内容展开(22)赵旻:《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是艺术教育的行动指南》,《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第3-11页。。劳育方面,研究指出,习近平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的教育并赋予新时代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关于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以及教劳结合等观点的继承和发展(23)石中英:《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第9-15页。,劳动教育的地位作用、薄弱环节、实施载体、推进路径等成为当前研究关注的主要议题(24)曲霞、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中国高教研究》2019年第2期,第73-77页。。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人们形成发展自身、奉献社会和造福人民的能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大力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每个人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25)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148-152页。。研究指出,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体与社会、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观点,辩证地论述了教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性(26)石中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笔谈·学习领会习近平的教育价值观》,《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9期,第4-20页。。
与此同时,教育适应、支撑并引领社会发展,在支撑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学界持续关注的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直接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如何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有研究关注如何在制度设计与执行方面体现机会公平;还有研究关注教育精准脱贫(27)吴彬镪、魏震雷:《习近平关于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科学意蕴与时代价值》,《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第90-98页。,探寻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缩小教育差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28)陈达云、扈文英:《教育精准扶贫与新时代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思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第86-92页。。
习近平指出,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当前,我国教育已初步完成体系建设,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跨越式发展。学术界深入诠释习近平关于各个类型和学段的重要论述,探析改革创新的任务、途径及方法等。关于基础教育,围绕如何让基础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研究结合习近平针对学前教育、校外培训、学生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等方面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深入剖析基础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和实践要求(29)朱之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助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9期,第1-3页。,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关于高等教育,从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环境来看,“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研究围绕办学理念与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区域布局结构、治理体系与能力等方面展开(30)郑庆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动高教改革发展》,《中国高等教育》2019年第10期,第28-30页。。其中,“双一流”战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办好世界一流大学要扎根中国大地,体现中国特色,围绕世界一流的学科、学者、学生、成果和管理持续推进。(31)王嘉毅、张晋、彭勇:《论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研究》2019年第3期,第4-11页。同时,对研究生教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研究生教育既要追求学术卓越,也要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最前沿,要完善研究生教育生态系统、建立学科专业结构优化机制(32)杨斌:《学习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笔谈)·以“研”突破迸发创新活力 加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年第9期,第3-6页。。关于职业教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33)《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日报》,2014年6月24日第1版。。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还是经济和社会问题,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有研究对习近平职业教育观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阐释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34)庄惠明、曾靓、王斐兰:《习近平职业教育观的发展脉络及内涵特征》,《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8期,第3-10页。针对进一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指出应从改革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促进产教融合、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发展的生态环境、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着手(35)刘承波、王一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义与路径遵循》,《人民论坛》2021年第21期,第72-76页。。关于终身教育,构建服务全民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此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内涵价值上,“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面向人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体现了大教育观,在时间上拓展到人的终身(36)周光礼:《系统理解习近平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人民论坛》2019年第6期,第10-12页。;在实施路径上,要提高教育体系的包容性、灵活性、可选择性,稳步推进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37)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145-146页。。
此外,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所涉及的具体领域也成为学术界热点关注的话题。例如有学者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治教育改革进行了研究,围绕涉外法治人才短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38)郭雳:《创新涉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12期,第38-45页。;有学者结合习近平新闻舆论重要论述,阐释了新时代新闻舆论人才培养的要求与途径(39)陈锦宣:《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根本指向》,《中国出版》2021年第17期,第33-37页。;还有学者结合习近平关于语言传播重要论述,探索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新发展、孔子学院建设路径等(40)李宝贵:《习近平关于语言传播的重要论述及其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第101-108页。。
通过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为主题的研究可以看到,学者们已经开展了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也为进一步形成更高质量、更有标志性的成果奠定了学理基础。从时间分布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研究总体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并从2016年开始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从研究力量来看,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是当前主要力量,但其他学科领域的视角还比较缺乏;从研究主题来看,研究对内涵及价值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党的教育方针、“双一流”建设、劳动教育、教育精准脱贫、教师队伍等方面形成了诸多热点,但研究的系统性、应用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特别需要把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来加强研究。具体来看,可以在三个方面进一步拓展:
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是基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创立的科学理论,深刻揭示了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既涉及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涉及教育的前沿问题,摆脱了传统教育学学科架构的影响,从根本上开拓了教育学的学科领域、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等,构建了全新的概念范畴和知识体系,具有开创性、引领性和独特性。一方面,要把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明晰研究边界,深入分析、挖掘其独特的话语表达和理论形态,从理论和现实双重逻辑出发,整体阐发其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要把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作为推进教育学理论探索和研究体系构建的价值导向和方法认知,基于中国的文化特质、本土情境,创新发展教育学知识体系,改造并完善新时代教育学学科体系,凝练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话语体系。
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的体系性,涉及教育的各种形态、各类学段,相关研究深入教育事业各个领域、各类要素,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不断拓展了研究深度。接下来,一方面要注重把握有机整体性,开展立体化、综合性研究,深入探究其底层逻辑与层级架构,防止“零散化、碎片化、割裂化”的理解,例如在不同学段的衔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等方面就特别需要整体性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要注重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探讨其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开展跨学科、混合式研究,促进学科对话交流,同时,强化融会贯通,把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与在其他领域的讲话精神进一步结合。
教育工作是理论发展和现实观照的统一。目前的研究主要通过理论思辨等方式,基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在思想渊源、发展脉络、内涵解读、价值阐发、对策建议等方面形成了一些成果,但是与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工作结合还不够。我国教育迈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形成特色的新阶段,一些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面向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要从中国教育的伟大变革中发现研究主题,一方面,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法,加强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概括有规律性的新实践,阐发其内在逻辑和意义价值,进而提炼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性、规律性;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教育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运用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指引教育实践进程中升华对科学思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