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考古揭秘:“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2022-05-25 17:39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遗存鹿角良渚

“民以食为天”,5000年前的良渚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而这一文明的基础就是发达的稻作农业。不过,“良渚人”并不是仅吃米饭,他们的餐桌上少不了鲜美的肉食。

  近期,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园考古平台,作为“探秘良渚·文明之源”系列活动的重头戏,“良渚的动物世界”展览正在举行。在这里,观众可以了解5000年前“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良渚人’应该吃猪肉最多,其次是鹿肉。”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动物考古专家宋姝介绍说,在良渚古城遗址里出土的哺乳动物骨骼中,猪骨约占80%,鹿骨约占10%。

  展览现场展出了十多件良渚时期猪、梅花鹿、水牛和麋鹿等动物的骨骼遗存。它们都是从钟家港遗址出土的。

  从2015年至201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钟家港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宋姝等人对2016年清理出的遗存进行了更细致的淘洗,发现了12万多件动物骨骼遗存,鉴定出40余种动物。

  而这些动物骨骼遗存中,猪骨和鹿骨是最丰富的。

  除了家猪,良渚古城里只出土过狗这一家畜的骨骼。而在野生动物里,鹿的骨骼是最多的,已经发现了麋鹿、水鹿、梅花鹿、獐和麂这5种鹿科动物的骨骼。“良渚人”除了吃鹿肉,还喜欢鹿角和鹿骨。鹿骨骨壁厚、整体平直、易于截取,稍加打磨就可以加工成骨锥、骨簪等骨制品。

  而在出土的鹿角中,有的是在春季拾取的自然脱落的鹿角,末端连着角环;有的是猎人杀死鹿以后,从头上割取的鹿角,上面还带有额骨的碎片。鹿角可以用作装饰,角尖部分也可以用作骨锥。

  动物考古学家从动物遗存的解剖形态、死亡年龄、性别构成、病理现象、骨骼痕迹等角度,对于良渚时期的动物资源利用作了综合研究,发现了良渚时期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养殖业文化——先民一方面饲养家畜,一方面通过狩猎和捕捞来获得野生肉食。

(据新华网)

猜你喜欢
遗存鹿角良渚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酷虫学校·鹿角虫同学的对手(第二章)
哪里来的鹿角
80件实物、99幅图片首次揭秘——良渚古城申遗全程
Deer’s Antlers 鹿角& Woodchuck土拨鼠
五千年良渚,四代人80年的发现
良渚人有文字吗?
Friends
明代俗曲文献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