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人走南闯北,远行天涯海角,每当逢年过节,似乎总有一种神明在召唤他及早返乡团圆。这种神奇的魅力,源于一座藏着神秘色彩的昭山。
说它神,“神”在千百年的传说里。据传,昭山古寺住着南岳圣帝的哥哥玄帝。和善的玄帝以“和为贵”著称,他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传得神乎其神的是, 周昭王南巡至此, 盘桓多日,殁入山下深潭,故山,名昭山,潭名昭潭。
此外,还有另一种富有情趣的传说:因“昭”与“招”谐音,昭山涵蕴招手呼唤之意。有当地民谚为证:“湘有昭山,客子不乐远游”。說的是湖南人背井离乡,不管是做生意,还是戍边,一旦完事,便会在冥冥中感应这山的召唤,马不停蹄、星夜兼程赶回家。
真正让昭山名声大震,得益于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书传天下”的“潇湘八景”图诗序。米芾在序中,对900多年前的昭山雨后初晴,烟云变幻,商贾云集,酒旗招招,作了传神描绘:“依山为郭,列肆为居。鱼虾之会,菱芡之都。来者于于,往者徐徐……”并配诗一首:“乱峰空翠晴犹湿,山市岚昏近觉遥。正值微寒堪索醉,酒旗从此不须招。”写尽了昭山山市晴岚的姿色,从此,昭山的“山市晴岚”列为“潇湘八景”之一,闻名遐迩。
北宋末年,抗金名将、太尉刘锜(字信叔)因痛斥秦桧的贪权误国,被贬潭州。在昭山筑室隐居,并赋《鹧鸪天》词寄慨:“竹引牵牛花满街,疏篱茅舍月光筛,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休懊恼,且开怀,平生赢得笑颜开。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挂印来。”南宋理学家张栻路过昭山,作《过湘潭刘信叔旧居》诗一首,表达了对刘锜的敬慕与同情:“北渚留行客,东陵忆旧侯。池莲半枯折,树叶正飕飗。事业留千载,英雄去一丘。平生许国志,岁晚讵悠悠。”明末大学者王夫之为岳麓书院生徒时曾郊游至此,留下了“终古石自碧,深春花欲红。澄潭凝一色,云未出汉虹”的佳作。
山不在高,有仙就灵。这个海拔仅185 米的昭山,到处散落着明珠般的历史遗迹。
顺着800余级的花岗石蹬道,自江岸盘旋直达山顶香火缭绕的昭山古寺,钟磬之声不绝于耳,与山前滔滔江水,山后袅袅炊烟相映成趣,顿感幽静、清雅、空灵。一颗游子的心,就这样安然释放在慈母叠翠的怀抱中……
(摘自《万水千山总是情》 团结出版社出版 汤江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