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
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意识、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如今,大部分孩子都由隔代亲人照顾,他们从小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缺乏劳动锻炼,家长对于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也不够重视。针对这些现象,幼儿园应如何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呢?
一、寓劳动教育于集体教学活动中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主题活动的重要形式,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和材料进行劳动教育。教师可以将语言、艺术、健康、社会、科学等五大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科学地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引导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树立劳动意识、习得劳动技能并强化劳动教育成效。
例如,在语言领域,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述劳动故事“小动物爱劳动”,带领幼儿用“小动物在干什么”的句型讲述动物的劳动行为——小狗在擦窗户、小兔在扫地、小熊在修桌子,引导幼儿向小动物们学习爱劳动的优点;在社会领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阅读《劳动好帮手》,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劳动工具,并了解使用方法;在艺术领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学习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劳动最光荣》,知道自己的双手能做很多事情,并懂得爱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在社会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学习“各种各样职业的人”,了解不同职业的辛苦,并能尊重他人、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懂得做一个爱劳动的人;在科学领域,教师可以开展“飞舞的蒲公英”活动,带领幼儿挖蒲公英,并引导幼儿认识蒲公英的外形结构及绒球特征。
二、寓劳动教育于日常生活中
劳动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引导幼儿爱劳动、掌握基础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掌握生存的本领。幼儿园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在生活活动中,通过进餐、喝水、如厕、午睡、穿脱衣物等行为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自我服务以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一)引导幼儿具备独立自主能力
幼儿园通过一日生活,引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儿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精细动作的发展,使幼儿手、脚、脑变得更为灵活。幼儿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其责任感、自信心,提升其处理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处处都有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如进餐后自己将餐盘送到指定位置放好;喝水时自己取放水杯、接水;如厕时,自己整理衣服;午睡时自己穿脱衣物并叠放整齐;离园时,自己换鞋、穿衣服、拉拉链、系扣子等。在引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教师要带着一颗包容的心,耐心地指导幼儿,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增强劳动意识。
(二)帮助幼儿建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中班幼儿要具有初步的责任感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幼儿的服务性劳动多指幼儿对班级、同伴或者他人进行的劳动。幼儿阶段是情绪、情感的敏感期,是幼儿建立自我形象、认识自我价值的重要阶段。此时,幼儿愿意得到教师和其他同伴的接受,渴望被赏识,而为他人进行服务性劳动具有这样的功能,在幼儿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幼儿分担班级日常工作,在进餐前负责摆放餐具,帮助其他幼儿挂好消毒后的毛巾;适当参加幼儿园的公共工作,升旗前布置场地,整理操场上的体育器械等;担任值日生轮值工作,整理区域材料,清洁整理餐后桌面等。服务性劳动多以幼儿自觉或主动参与为主,以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师可以给予细心指导,帮助幼儿逐渐学会为集体、为他人服务。幼儿参与劳动后教师要组织成果展示活动,使幼儿体会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并由衷爱上劳动。
三、寓劳动教育于区域活动中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创设活动环境。幼儿园要创设良好的区域活动空间,合理规划幼儿劳动技能学习时间,保障幼儿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学习。幼儿的区域活动主要有室内和室外两种,室内区域活动一般有生活区、“娃娃家”、美工区等,室外区域一般有种植区、饲养区等。教师可以通过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让幼儿在劳动中学会思考、分工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劳动的价值。
(一)丰富区域材料,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要求,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幼儿园可以开展有效的劳动技能活动,布置合理的活动材料,让整个区域活动富有探索性,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选择材料动手操作,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個别指导,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小班开设“娃娃家”区域,幼儿做饭、打扫卫生、照看宝宝等,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劳动的快乐;中班开设美工区,投放编织的材料,让幼儿学习编织技能,编织出漂亮的作品,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大班开设生活区,投放鞋带、纽扣、拉链等材料,引导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通过这些区域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让幼儿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还能培养幼儿对劳动的兴趣。
(二)创设特色区域,丰富户外活动
《纲要》提出,幼儿园应充分结合本土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本土文化,体会本地的发展与变迁,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指南》中明确提到,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等,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幼儿园可以结合家乡特色和地域文化来创设具有特点的活动区域。
1.结合自然资源,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幼儿园应因地制宜,挖掘本土资源并合理利用,打造特色区域活动。例如,幼儿园户外环境中有大片草地的可以创设大型户外生活区,包括“小小超市”“烧烤地带”“开心派对”等活动场景。幼儿在“小小超市”里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自己整理货物;在“烧烤地带”可以自己动手准备烧烤食材;在“开心派对”场地,幼儿可以合作搭建帐篷,准备野餐用具;幼儿园户外环境有山坡和树林的,可以创设户外野战区,幼儿自己设计城墙位置,合作搬运沙袋垒城墙、挖战壕。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幼儿在大自然中体验游戏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劳动本领。
2.充实本土材料,让幼儿在劳动中了解家乡特色
例如,在幼儿园里的种植区,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种植玉米、花生、红薯、茄子、辣椒等农作物,再和幼儿一起收获果实;沿海地区的幼儿园可以在操场上创设赶海场景,准备赶海用具,如靴子、手套、小桶等,幼儿穿上靴子、带上手套、拎着小桶,模仿大人赶海,利用赶海工具在沙滩里挖海鲜;沿海地区的幼儿园除了养一些小动物之外,还可以养殖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幼儿每天喂食这些海洋生物,清洗它们的“家”,启蒙劳动意识与劳动精神,培养耐心、责任心、爱心等,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体验合作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寓劳动教育于主题教育活动中
教师应依据《指南》《纲要》等相关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创设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主题活动更有目的性和逻辑性,幼儿可在其中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提出探究问题,产生新理解,习得新知识。
(一)在节日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节日是开展主题活动的有利契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主题开展劳动教育,丰富幼儿的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并使幼儿了解节日文化知识。例如,“五一”国际劳动节,幼儿园开展“我劳动,我光荣”主题活动,每个幼儿从家中带一块小抹布,和同伴们一起擦拭户外玩具,通过劳动,幼儿会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植树节,幼儿园开展“绿色家园,我来建设”主题活动,幼儿自己动手种植小花、小树等植物,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端午节,幼儿园开展“小小的粽子,大大的爱”主题活动,幼儿在动手包粽子的同时,不但能認识粽叶、江米,还可以体验到在幼儿园过传统节日的快乐。
(二)在主题劳动活动中创设劳动情境
幼儿园可以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活动主题创设劳动情境,定期开展劳动教育。例如,中班每月开展一次以“我是快乐小帮手”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活动,教师利用晨间谈话时间请小朋友说说都会帮助老师做什么;创设“我是快乐小帮手”主题墙,让小朋友把自己能帮助教师做的事情记录或画出来,教师收集后张贴到主题墙上;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制作“今天我值日”值日生表,全班小朋友一起参与到值日活动中。此外,还能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叠被子比赛”“搬椅子比赛”“擦桌子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幼儿的劳动技能。
五、寓劳动教育于家庭教育中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提升。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特别强调:“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幼儿的劳动教育需要家长配合,只有家园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教育目标的一致。
(一)引导家长以身作则,让幼儿喜欢劳动
幼儿园应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发挥家校共育的积极作用。幼儿模仿能力强,家长在劳动时的态度和方法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例如,家长带领幼儿打扫家里的环境卫生,使家里始终保持整洁干净;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做饭,一起进行摘菜、洗菜、剥蒜等准备活动。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幼儿会渐渐喜欢劳动,并提升独立自主能力。
(二)引导家长密切配合,让幼儿坚持劳动
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支持和配合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例如,小班幼儿的家长要鼓励孩子自主进餐;中班幼儿的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穿、脱衣服,整理房间;大班幼儿的家长要引导幼儿自己洗衣服、手绢、袜子等。在劳动的过程中,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和表扬,也可以配合教师把孩子在家劳动的照片或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里,让幼儿之间、家长之间相互鼓励,促进幼儿持之以恒地参与家庭劳动,从而让家长重视幼儿的劳动教育,理解劳动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并认真对待劳动,养成勤奋的良好品质,掌握基本的劳动技巧,就是为孩子的人生道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生存技能,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