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送
“你不会真正知道你在想什么,直到你努力把它写出来。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说,‘这就是我的所思所想,然后你把它写在纸上,但是你看了又会觉得它看起来很肤浅。所以说,写作是一个真正推动你自己的思考,并发现你所思所想的过程。”这段话出自《写作何以成为哈佛大学唯一一门必修课程——南希·萨默斯与赫明珠、于海琴的对话》,刊发于2022年第1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作者之一南希·萨默斯的观点,笔者对此深以为然:写作能让教师的思想可见。那么,何以可见?
首先,教师要进行广泛而有深度的阅读,为思想的种子储备萌芽和生长所需的土壤、温度、空气、雨水、阳光。广泛的阅读意味着教师不能只读教材和教参,或者只读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著作,而应不拘泥于学科框架,精读一些心理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学等著作。教師若想达到有深度的阅读,就要把自己“读进去”,并把自我“读出来”。诗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教师阅读也应如此。
其次,教师要在阅读中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思考,为思想之树培育拔节和抽穗所需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系统的思考是思想成形的必经环节,深入的思考是形成深邃思想的必要前提。教师要储备足够的知识,用整体、客观、辩证的思维去认识和深耕教育教学工作,用创新的思路实施课程和落实教学环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自己。教师不妨围绕某一主题进行阅读,通过实践检验和修正所学知识,为今后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做准备。当思想之树长出了开花、结果所需的根茎叶,思想之果则指日可待。
最后,教师要用文字精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为思想之果成其形、露其色和溢其香“完成最后一步”。有了文字记录,教师的思考就得以呈现,就能被“看见”,乃至成为他人生命中的一束光亮。有了文字的表达,思想就有了形状、颜色和味道,就可以进行传播和传承,让更多的人分享、交流。有了思想的浇灌,文字就有了生命的气息、情感的磁场、智慧的脉动,就能引起同频的人共振。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教育和成长方式,有利于教师播种教育思想,让自己的思想被“看见”。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