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湛东,仇菊梅,汪佳颖,程明霞,徐晓艳,张 华△
1 甘肃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 甘肃省人民医院;3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4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016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行战略部署。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这意味着“健康中国”从2016 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已经成为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理念[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健康中国”的相关研究方向和热点时刻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卫生研究将在中国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2-3],为此根据战略目标对政策导向进行调整,以及对研究方向进行宏观调控和合作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在这个新时代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规划,构建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健康模式,是值得医疗卫生行业全体人员思考的重大问题[4],而合理、充分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是为此难题提供解决思路的方式之一[5]。鉴于此,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分析与可视化这一新的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出不易发现的研究间存在的潜在联系[6]。用VOSviewer、CiteSpace 软件对2016—2020 年我国“健康中国”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和可视化分析,以发现“健康中国”的研究现况、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研究和政策的调整做参考。
1.1 文献来源以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为数据来源,限定条件为来源于SCI、EI、北大核心、CSSCI 和CSCD的学术期刊,检索时间区间为2016—2020年。
1.2 检索方式以检索词“健康中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2030”“健康中国行动”“国家健康战略”“全民健康战略”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逻辑为“或含”,以Refworks 纯文本格式保存文献信息记录为数据集,每条记录包括题目、作者、基金、关键字、摘要等信息。为防止数据库每日更新造成干扰,所有数据的下载均在同一天完成,共发现1957条数据,皆为中文文献。
1.3 纳入标准纳入:与“健康中国”主题相关的文献。
1.4 排除标准排除:会议、新闻报道、资讯和消息等数据可获得性不强的文献。
1.5 文献筛选完成文献检索后,对于初步检索的结果进行去重,由2 名研究者同时独立阅读入选文献的题目、关键词和摘要,并交叉核对纳入文献结果,如遇提取结果有争议的文献,经共同讨论并查阅原始文献后交由第3位研究者决定、确定。
1.6 数据分析借助Microsoft Excel 2019 进行统计分析,运用VOSviewer 1.6.10 和Cite-Space.5.5.R2[7]软件对文献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观察目前关于“健康中国”的研究现况、合作关系、研究热点和趋势,对结果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在可视化的知识图谱中,节点的大小和每个节点的标签大小对应计数的数量多少,因此计数多的数据也有较大的节点和标签。连线的长度、宽度和数量代表了关系的强度,节点的距离越短,两者之间的关系越近。如果一个节点用一系列不同颜色的年轮表示,则年轮的大小对应该内容出现的频率,年轮的颜色表示时间,红色表示最新[8-10]。
2.1 文献特征CNKI 数据库中共检索出1957 篇与“健康中国”有关的文献,根据排除标准排除文献1317 篇,最终纳入640 篇文献。2016—2020 年发表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6—2018 年呈现出一个热度起伏,发文量成倍数增加,2018—2019年发文量增长大幅降低。见图1。
图1 2016—2020年“健康中国”相关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
2.2 地区分析国内共有30 个地区的作者发表过基于“健康中国”的研究文献。北京市发表总数最多(206篇,32.19%),其次是上海(53篇,8.28%)、江苏(49 篇,7.66%)、湖北(40 篇,6.25%)、广东(31篇,4.84%),这些地区的发文量之和超过全国的一半。个别省份发表文献较少,甘肃、贵州、海南、宁夏、新疆发文均小于3 篇,发文量之和占全国总文献的0.94%,青海、西藏无发表。同时可以看出发文较多的城市多集中在我国中部地区和东南沿海,东北城市的相关研究多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城市,西部大部分地区对于“健康中国”的研究极为匮乏。
2.3 基金支持共有396 篇文献受到基金资助,约占文章总数的61.88%。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145篇,占资助总量的36.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6 篇,占11.62%,其他类型基金资助205 篇文章,占51.77%。一般项目和面上项目是国家基金的主要类目,而相比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的类目中不论是重点项目(17 篇,11.72%)还是青年项目(27 篇,18.62%),对于“健康中国”相关的研究都更为重视。
2.4 作者贡献与合作大多数文章通常都是由多位作者共同完成,其中的主要参与者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根据他们所做的贡献和受到关注的程度,这些作者可以被视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11]。在与“健康中国”相关的领域里,根据普赖斯定律[12],可以计算出发表超过M(M=2)篇文章的作者是对该内容有贡献的(表示最高产作者的发文数量)。这一规律是分析某一领域生产力最常用的指标,总发表频率可以确定具有学术贡献的核心作者[13-14]。经过VOSviewer 软件的统计分析,发现1349 名作者中,共有核心作者169 名。王秀峰是发文最多的作者,共发表相关文献8 篇,但其并不是与其他作者联系最多的,联系相对较多的作者是:李伟、于慧慧、李爱娇、王祥,从聚类编号上可以看出,他们的研究属于同一领域,通常来说他们是一个团队,我们发现他们来自同一单位——潍坊医学院。同时也可以看到李玲的发文量相对较高,为5 篇,但她与他人联系强度不高,说明在“健康中国”的研究中她是最主要的核心作者之一。对领域内作者的合作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出部分核心作者已经形成了合作团队的雏形。发文前三的作者是王秀峰、李伟、方鹏骞。而大部分的作者不论发文多少,都是孤立的散布在图像上,说明他们并没有与其他人进行合作联系。一些发文较多合作较少的作者,如:刘继同、汪玲、申曙光、李慧等人处在图像的边缘。见表1、图2。
图2 核心作者的合作网络图
表1 前10位核心作者的发文情况
2.5 机构发文与合作 排名前十的机构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对“健康中国”的研究十分重视,共发表文献9 篇,占全部文献的1.40%,其次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发表文献7 篇,占1.09%。在前十的机构中有半数机构都位于北京市,有半数的机构为双一流高校,这些高校中仅潍坊医学院为普通本科类高校,其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和护理学院均对“健康中国”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见表2。
表2 排名前10位机构对“健康中国”领域的研究贡献情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北京体育大学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是近两年最为活跃的机构。但是同样可以看到部分发文相对较多,排名靠前的研究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却很少,甚至没有合作。而像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发文较多的机构都与部分高校进行了有效的合作。特别是重庆的卫生机构与高校的合作情况相对更加频繁。大部分的高校和机构仅与同一地区的其他单位进行合作交流,只有部分体育类高校或部分高校的体育学院有跨区域的合作行为。见图3。
图3 2016-2020年“健康中国”相关文献机构的社会网络图
2.6 共现关键词时间切片分析通过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分析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在关键词类网络中,依据网络结构和聚类的分解计算模块值(Q),Q>0.300 代表划分的结构合理[15],图4 显示了检索所有文章数据中共同出现的关键字的可视化时间切片图,反映了国内“健康中国”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毫无疑问“健康中国”是影响最大,涉及最多的关键词,而当前研究的热点关键词是“医学生”“预防为主”等内容,可以看到所有关键词总共被归纳为7 类:“#0 健康中国战略”“#1 改革开放40 年”“#2 健康中国建设”“#3 习近平”“#4 民族地区”“#5 体医融合”“#6 健康城市”,这也体现了现在国内大部分研究人员的研究角度。
图4 2016—2020年“健康中国”研究中的共现关键词时间切片图
2.7 前20 名期刊发表情况共有270 个期刊发表了关于“健康中国”的文章,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和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是发表最多的期刊,都发表了22篇文章,其次是体育文化导刊21篇。发表量在前四位的期刊都是与体育相关的期刊,同时也可以看到,在发表最多的前20 种期刊中,几乎一半的期刊(9 个)都是体育类刊物,说明体育界对“健康中国”的内容关注更多。见图5。
图5 “健康中国”相关领域研究发文量(篇)前20名期刊
近两年,健康问题对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影响与日俱增,把健康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时代价值[16],世卫组织同样认为“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一种改善人群健康和健康公平为目标的公共政策制定方法[17]。在国家和相关部门文件精神影响下,“健康中国”在国内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和重视,其重要性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本研究对近几年来有关“健康中国”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分析。自2016 年中央首次提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后,相关研究逐年增长,通过对文献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相关研究成果的发表在2018 年之后趋于放缓。发表文献的地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该省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从地区发文情况可以看出,经济水平和科研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整体来说经济越好的地区发文量越多,我们发现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对“健康中国”的相关研究较薄弱。“健康中国”战略以人民为中心[18],在制定政策的研究中应当具有服务于全民健康的普适性[19]。从发文城市来看,北京是中国的行政中心,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最为明显,其发文量远高于其他地区,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由于各省市之间的健康条件差异,极不平衡的全国研究情况可能会让决策者在制定政策的同时忽略部分地区的实际条件和地域、思维差异,不利于部分卫生政策在各个层面上的有效施行。国家基金资助是发挥导向作用的关键[20],从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上来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于“健康中国”战略内容的资助度大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青年项目上来看,研究“健康中国”战略的青年学者们在社科的学术角度上受到更多支持。对此应该鼓励地区卫生机构(医院或各级卫生部门)在实践中对“健康中国”进行总结和研究,为发挥各地区卫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竞争,促进合作。
领域内的核心作者通常主导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在研究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1],很明显拥有合作团队的作者(王秀峰、王昊、纪毓辉;李伟、于慧慧、李爱娇、王祥;唐贵忠、何中臣、程雪莲等)发文数量相对较多,初步建成团队的作者可能在之后的一段时间能够持续、稳定、深入的对“健康中国”战略进行研究,作者之间的大量合作有助于科学研究的提升,并促进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的稳步提高[22]。而如:李玲,刘继同、汪玲、申曙光等部分发文量较高合作较低的作者,说明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这可能是这类作者能够独立承担某些科研项目的有力证据。整体上大部分作者缺乏协作意识和行动,对于受时间限制或需要大量作者合作的重要医疗问题,应该发挥国家制度优势。高产作者之间的协作关系可能有助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23]。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具有长期的研究基础和较多的研究成果,说明该机构在“健康中国”领域的研究居于首位。潍坊医学院的研究背景相对低于其他“双一流”高校和国家研究机构,但他们在同级别期刊中关于对“健康中国”的思考却多于后者,这样的研究成果更应该受到关注。其他发文较多,研究能力强但合作较少的机构可以被看作是很好的合作对象。类似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高校的合作形式应该对“健康中国”的推动具有较好的正面效果,机构间的大量合作可以明显促进某一领域的研究进程。因此选择研究能力更强的机构是重点,这要求我们把焦点放在那些能够产生高质量成果的机构上。同时跨区域、跨专业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复杂交织的社会问题,学术思考的局限性可能对“健康中国”战略政策的制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来自不同角度、思维的合作交流。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预防、医学生成为当前关注度较高的内容。对于“健康中国”其他方面的思考则较多体现在“体医融合”和“健康城市”上。从发文最多的前二十位期刊中不难发现,体育类期刊更愿意收录与“健康中国”相关内容,说明国内部分体育类期刊对“健康中国”的兴趣比政策研究类型的期刊更高,这样的发展趋势似乎与“健康中国”战略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主旨有所偏离。
虽然本研究使用了标准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但检索的数据库较为单一,受限于数据库限定条件,检索限定期刊范围的文章只能精确至发表年份。同时由于数据整理、分析、文章的撰写及发表需要一定周期,因此可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信息滞后,然而短期增加的个别文献不会对学科整体造成重大影响。尽管存在这些因素,但对宏观结论均未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一些机构或政府部门来说,制定高效、开放的科研管理策略,对战略目标进行合理引导和正向调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健康中国”战略的相关研究在作者以及各大研究机构之间缺少学术合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政策的研究需要加强不同地区多领域的区域联动合作,这将对中国健康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