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旋
(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广西 百色 533000)
根据近几年国家及重要地方发布的相关养老政策文件及人口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线,在不加重学生课程负担的前提下将老年照护内容融入中职护理的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探索两者之间知识和技能的融合,满足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对护理岗位能力的需求,开拓学生就业途径,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探索课堂教学与职业岗位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对老年人照护相关知识有更深度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职业认同感和调动学习积极性。
2020年9月—12月,在我校2019级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班级中,选出2019级护理3班的60名学生为试验组,2019级护理4班的60名学生为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护理学基础概论以及在一年级已学的相关护理专业课程的平均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对象的护理学基础在普通中专三年制中于第1年的第2学期开课,其中第11章“病人清洁的护理”是第3学期的内容,按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教学时间分配,该章节理论为4节,实训为14节。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老年照护(以日常起居模块的内容为例,包括与老人沟通知识、老人清洁照护知识、会阴清洁知识、床上洗浴知识、老人口腔卫生及义齿的一般养护知识、老人更衣知识、更换床单知识、老人压疮预防知识)融入护理学基础课程相关章节内容中(即第11章“病人清洁的护理”),采用两者知识点和技能点融通的教学模式。
1.2.1 课前准备(1)融合方式准备。老年照护的工作任务包括4个模块(即日常起居照护、饮食排泄照护、活动锻炼照护和应急救护)。将老年照护的内容与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衔接,分别有免修、强化、补修、能力转化等融入方式[1]。课程内容免修是指护理学基础课本中有覆盖相对应的老年照护知识和技能的内容;内容强化是指虽然护理学基础中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由于老年照护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必须在教学中加强与巩固;内容补修是护理学基础的内容中没有老年照护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不涉及补修和能力转化方式。以老年照护的内容日常起居照护模块为例,根据两者内容的对照,确定老年照护日常起居照护模块的内容为免修方式。见表1。
表1 老年日常起居照护与护理学基础相关内容的融合
(2)带教师资准备。试验组的带教教师包括组内专任教师、实验员,需具备护理相关行业5年以上工作经历。教师要开会探讨,分工合作,至少每周集体备课1次,探索如何参照老年照护的日常起居与《护理学基础》教材中相应的内容,将其中的知识点及技能点进行融合分析,在广度和深度、可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延伸,探究以护理学基础教学为主、老年照护技能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
1.2.2 教学实施(1)课前:布置任务。任课教师创设与老年照护日常起居有关的情景案例,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通过不同途径查阅老年照护与病人清洁的护理相关知识,结合护理学基础相关教学视频,采用角色扮演模拟练习,并拍摄成果作品至学习通,让学生自评,相互交流。如在评估环节,如何与老年人沟通。让学生自行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与归纳,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与病人沟通的能力。(2)课中:按课前学习任务分配,设置老年人不同情绪的场景体验,例如有些老年人急躁,有些固执,抑或情绪低落、悲观,喜欢斤斤计较,也可以是小气、敏感等多种场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式讨论,真正体验老年人护理的主要问题。同时融入思想道德修养、能力认知与职业素养等相关人文知识,并在适宜的课程内容中进行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的渗透。加深学生对老年人的理解、尊重和关心,从而真正接纳老年人,最终达到基础护理学与老年照护两者知识点的有效衔接和融合。(3)课后:业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分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练习,并拍摄练习视频至学习通共享,例如“给老年人更换衣服+急躁老人”项目。教师线上点评,学生自评和互评,评出最优组合奖或最佳操作奖。以此来树立先进榜样,激励学生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1.3.1 成绩评价 成绩由平时成绩、章节理论测试、技能操作考核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章节理论测试成绩占40%,技能操作成绩占40%。理论考试试验组和对照组同时使用学习通考同一份试卷,无人缺考;技能操作考核采用滚动抽签抽取考核项目,每位带教教师固定考核一个操作项目,同一项目使用统一的考核评分标准。
1.3.2 使用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测量表评价 从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能力、法律和伦理素质、领导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教育7个维度48个条目进行测评[2]。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问卷评分。总分为所有条目的得分加起来,总分越高代表其养老护理核心能力越高。
在第11章“病人清洁的护理”课程内容结束后,对比两组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护理实践水平和老年护理核心能力,结果见表2~3。
表2 试验组和对照组专业知识成绩和护理实践成绩比较(±s,分)
表2 试验组和对照组专业知识成绩和护理实践成绩比较(±s,分)
组别专业知识成绩护理实践成绩对照组(n=60)试验组(n=60)tP 78.75±3.27 90.12±4.12 20.896 0.000 82.32±4.37 93.43±3.83 19.188 0.000
由表2可知,试验组学生的专业知识成绩和护理实践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试验组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测评结果(±s,分)
表3 试验组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测评结果(±s,分)
维度满分得分百分比转化后分数临床护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法律和伦理素质领导力人际关系教育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总分52 24 20 28 24 28 16 192 31.43±0.77 16.79±0.22 11.27±0.16 19.28±1.21 18.22±0.66 18.33±0.54 12.45±0.31 124.57±4.82 60.47 69.93 56.44 68.83 75.87 65.42 77.87 64.89
试验组学生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测评中法律和伦理素质得分最低。试验组测评总分为(124.57±4.82)分,对照组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测评总分为(109.26±3.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3,P<0.01)。
在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学校可通过与社会优秀养老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引导学生参与到老年照护的实践活动中,或倡导护理专业课教师将课堂有效延伸到社区中心、养老机构等,让学生接触不同层次的老人群体,鼓励学生与老年人多接触、多交流。增加学生对养老机构的深入了解,明确目前老年照护主要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服务的需求。帮助学生体验老年护理工作,有针对性地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同时提高学生对养老护理工作岗位的认识,为将来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平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如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优化老年照护与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精心设计课程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搜集学习资源,并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实践教学课后,教师要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引导其到开放实训室或者养老机构完成学习任务,发挥主观能动性,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体验式教学理念。如此,学生在巩固护理学基础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可提高对老年护理知识的认识,对完成养老照护工作的胜任力有准确认知,改善学生对老年照护的态度,使其增强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意愿,将来能正确选择个人职业。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应大力改革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深化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的改革[3]。老年照护融入中职护理学基础课程充分体现了职教改革“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育训结合”的新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4],即职业教育的“1+X”证书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可以让普通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完成学历教育并获得毕业证后,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免修、强化、补修老年护理部分课程,动员护生积极参加全国老年照护技能等级考试,取得该证书的护生可持证上岗成为专业老年护理师,从而培养学生的就业本领,开拓就业渠道,弥补当今老年照护人员的不足,增强社会服务养老的能力。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岗位人才缺口巨大,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养老护理职业教育方面发展比较滞后,本文初步探讨老年照护如何有效地融入中职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利用现有的资源,加强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中职护理教育的发展能力,深化护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护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