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玉昆
李友亮,1955年农历腊月廿一出生于隆尧县孔家庄村。中等个子,身材微胖,憨头大耳,忠厚实在。因幼年患中耳炎导致耳聋,与人交流十分困难。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他找到我。他手里提着一个大大的手提布袋,他哆嗦着从里面取出一大摞照片和一包军功章,还有一份复印好的厚厚的干部档案和两个破旧发黄的日记本。
我请他坐下,在他激动的讲述声里,轻轻地翻看那份尘封的档案和两本日记。我越看越着迷,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位革命功臣的英雄世界。
一场场战役仿佛在身边打响,一次次军事行动仿佛在身边发生,一位英勇军人的丰满形象开始在我眼前复活、晃动……
李友亮的父亲李振海,1919年12月出生于唐尧圣地、李氏故里——河北省隆尧县千户营乡孔家庄村,1938年参加隆尧县抗日游击队(后改为第四旅),在地方打游击,从事革命活动。1945年2月,在隆尧县正式入伍,为补充团战士,随后转入八路军冀南纵队,参加了豫北战役。1946年,在晋冀鲁豫第二纵队服役,参加了定陶等战役,并于同年6月在大别山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随刘邓大军主力部队参加鲁西南战役,挺进大别山。在连队历任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等职务。1948年,在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服役,先后参加了淮海、平汉等战役。1949年,在第二野战军第十军三十师十八团二营六连,参加渡江战役、解放成都等战役。1950年,在重庆西南军区后勤运输部汽车四团警卫连任副连长,带领连队支援地方建设。1951年2月,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汽车第七团警卫连任副连长,开赴朝鲜战场。1952年1月,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汽车第七团后勤处任军务股副股长。1952年10月,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处速成学校学习和工作。
李振海戎装照 ▲
李振海在1960年农历腊月三十日(除夕)上午回家探亲,在当日下午5点左右,突发急病病逝。按照当地死者不过春节的习俗,便于当晚掩埋。
从此,他的革命足迹和从军人事档案尘封了50多年……
父亲去世时,李友亮刚刚5岁。父亲回家后死亡的那一幕,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他仍能清晰地描述出父亲回家那天穿着土黄色的军装,当时一下跪在了地上,脑袋杵到地面,嘴里大口地吐血,吐出来的血很稠很多,都是大血块,事后是用铁锹铲到盆子里端走的。
李振海遗孀孟大缺,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对丈夫的病故悲痛不已,整日以泪洗面,终身守寡,靠一己之身含辛茹苦抚养三个孩子长大成人。然而,厄运再次降临到她的头上,1966年3月8日,邢台隆尧县发生6.8级大地震,年仅10岁的唯一女儿李小芬被砸身亡。
李友亮乳臭未干,年幼无知,从小就失去父亲的他在心里埋下了一个驱散不去的阴影。随着年龄慢慢增长,经常听母亲和乡邻们讲起父亲的英勇故事,每天看着母亲珍藏的军功章和父亲的戎装遗像,想象着父亲的模样。当他长大懂事后,就迫不及待地找到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其父亲正名并为母亲讨要抚恤政策,可幼小不更事的他,费尽口舌也投路无门,父亲当年所在部队早已多次变更番号和地址,档案无从查询,政策落实更无着落。
李振海同志1938年参加革命,有着22年南征北战的军旅生涯,由二野的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军事干部,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汽车第七团参谋处参谋,后勤处军事副股长、股长等职,后到志愿军后勤部速成学校学习深造。为人民革命事业和建立新中国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忠骨虽然葬于桑梓,可他的英魂却没有归宿。
孟大缺生前日夜盼望着在有生之年能够为丈夫李振海落实政策,这成为她天天唠叨的嘴头话,成为她一生中最后的一个愿望。就这样,李友亮带着母亲的嘱托,怀着对父亲的无限敬仰之情,开始了漫漫的寻找父亲革命英魂足迹和军事档案之路。
寻找父亲的足迹和档案,是李友亮一生不能丢弃的牵挂,就像父亲李振海身上的枪伤伤疤一样,抹之不去,挥之不掉。1968年,李友亮13岁。他开始只身一人走出家门,沿街要饭乞讨,独闯东北,辗转天津,上百次进京,寻找父亲生前首长、战友和部队同乡;奔走于邢台内丘、临城等周边县、市武装部门,查找了上万份档案资料,费尽周折,苦苦找寻父亲的军事档案,至今耗费了近50年时间。
2011年7月12日,李友亮终于在隆尧县武装部找到了父亲李振海的两份档案。当他用双手颤抖着打开那陈旧发黄的档案袋,翻阅尘封了50多年的档案资料时,他的眼泪忍不住地滴下来,簌簌地打在那发黄的页面上。他抚摸着那一页页档案,好像在抚摸着父亲的脸庞,父亲的英魂仿佛突然复活了,又回到自己的身边。
2017年3月,91岁高龄的慈母孟大缺带着终生遗憾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为丈夫落实政策的夙愿至死也未能实现。儿子李友亮怀着莫大的悲伤和哀怨,在亲人的帮助下安葬了母亲,继续开始他的寻找父亲英魂之路……
在李友亮的请求下,县武装部门同意他复印了一份父亲的档案。他每天睡觉时都要把那份档案紧紧地搂在怀里,只要醒来一睁眼,就仔细阅读。功夫不负有心人,前不久,李友亮又从内丘武装部找到了两本父亲的日记,他激动地给我送来。我郑重地翻开那破旧的纸页,一行行清晰的字迹记录着李振海的抗战故事和心路历程。他是一位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忠诚爱国,英勇杀敌,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英模和革命功臣。我看到那颗赤诚红心,在纸面上“怦怦”跳动,闪烁着民族和英魂之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10月12日(农历九月初九),日军侵占了隆平县城。10月18日,中共隆平县委率先成立了冀南地区第一支党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冀南抗日游击队。随后派人到平汉线以西寻找联系八路军,还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了抗日武装政改军事部、政治部、后勤部、联络部。任命张子政为军事部长,负责军事活动;霍福祥为政治部主任,负责宣传抗战,发动群众,并设法与八路军取得联系;刘鸣山为后勤部长,负责军需供应;张海滨为联络部长,负责各方联络,争取扩大抗日力量。当时在柏舍村的党员和群众共计21人,长短枪11支,手榴弹9枚。李振海当时在魏庄村做长工,经肖林(窦志华)介绍积极加入了抗日游击队,陈家庄村陈文华,孔家庄梅风奎、王文海,杜家庄杜平林,舍落口村张春长,白家寨村武在奎,辛庄村杨二会等人也同时加入游击队。
李振海被编到抗日游击联络部,负责为张子政上传下达工作。李振海当时没有武器和弹药,便找了一把劈柴用的斧头作为抗日武器。联络工作主要靠村庄邮递员,化名李二小。为了做好李海滨的保密工作,称呼他“柏柳树”。随着形势的发展,隆平县成立了战地委员会(简称战地会),隆平县抗日政府也随即成立,主任张芥工,县长宋长廉。同年秋,一二九师挺进隆平县,八路军第一批工作人员有熊德如、王进林和政委李菁玉。李振海仍在地方抗日武装队伍中,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开展游击活动。1937年10月29日袭击了日军占领的山口粮站,打响了冀南地区直接对日作战的第一枪。
李振海除当联络员外,还和梅风奎、王文海组成了抗战爆破组,李振海任小组长,负责切断电话线和摧毁日军的照明灯。29日后半夜3点,李振海借日军轮换上岗的机会,摸进敌人的探照灯开关处,用斧头砍死了小队长冈村一郎,缴获了一支半自动步枪、一部望远镜和一个公文包,还缴获了一批大米、面粉、饼干、罐头等军用物资,首战告捷,极大鼓舞了士气和抗日热情。游击队员很快发展到100多人,李振海被编到游击分队第二小队二组,担任小组长,梅风奎任副组长,陈文海、风臣、杜青共5人组成游击小分队,为抗日起到了先锋作用。当时,在此地广泛流传着“一帅五虎六将”的佳话。“帅”指的是张芥工,“五虎子”指的是刘子厚、张子政、霍子瑞、刘子汉、常子敬等。
1938年,随着八路军挺进隆平县,抗日队伍不断壮大,农民、工人、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热潮。当时的隆平化为四区,专员宋任穷,县委书记李吉平,县长傅充吕。由团长孙继先、主任胥光义率领40余人驻扎到革命根据地魏家庄,建立冀南抗日模范游击支队,代为游击先遣分队步兵排。主要任务是侦察日军地形,负责通信联络,直接向李吉平书记汇报日军分布情况和日军在陈家庄、孔家庄、杜家庄等三角地带的活动路线,并在舍落口村设置伏击要点。在隆平期间,司令员陈再道、晋冀豫书记李菁玉在闫庄召开了地方党组织会议,布置了恢复各级党组织、建立抗日根据地等项工作。东进队和挺进队把隆平作为出击地,对隆平、尧山、任县、巨鹿等地的土匪进行了分化、瓦解和剿灭,稳定了这一大片区域的局面,为挺进抗日腹地,建立冀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接着,隆平县军民在各级党组织的配合下,第一次收复了隆平县城。全县3个区委会和区公所也相继成立,隆平县抗日武装保卫团成立。1938年9月改编为隆平县抗日游击队。
李振海的任务是跟随李吉平书记搞地下联络工作。当年秋天,李振海接到李吉平的指示,去白家寨、陈村传送情报。当他走到陈村村东时,发现三个日伪军正酗酒烧抢,李振海隐蔽在渠沟树下,看清日军动向后,迅速召集陈贵堂、杜绍南、梅风奎、陈文海几人分三面围抄日军,趁着夜色和日军酒醉,纵身扑向敌人,用斧头、镰刀、木棒消灭了这三个日本鬼子。梅风奎负了重伤,李振海和陈文海都负了轻伤。后来,参与此次行动的李振海等3人受到司令员陈再道的接见和嘉奖。
1938年冬,隆平县冀南抗日模范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新一团,隆平县委主要领导成员随后转为军队干部。李振海被编为二营六连步兵排一班狙击手兼侦察联络员,曾先后在白家寨、陈村、白家庄、孔家庄、杜家庄参战8次,打死日伪军3名,缴获战利品100多件,并在孔家庄西坡激战中光荣负伤,在内邱(今内丘县)柳林区卫生所疗养住院22天。大队指导员窦志华到医院看望他,并在康复后接李振海归队。李振海被评为战斗英雄,提升为六连步兵排一班班长。
李振海遗物(军功章、纪念章等) ▲
1939年,冀南一带水灾,加上日寇侵略,当时成立了“冀南水灾呼吁团”,团长芥长铭,团员有杨寿堂、鲍海亭、朱介子等。李振海归队后仍回二营六连步兵排担任副排长,下设两个班。一班长陈文华,副班长王红文,战士8人,新兵2人;二班长陈贵堂,副班长杜平林,战士7人,新兵3人。六连驻扎在孔家庄西口,主要任务是灵活打击敌人,招收游击队员。
1939年冬,隆平县委、县政府在隆平县、宁晋县接合部的24个村庄建立了隆宁边区,设立了区委会、区公所。县委、县政府根据上级指示,进行了减租减息,实行合理负担,发动群众建立区、村抗日群众团体。发动党员,培训抗日干部,铲奸反特,打击日伪军。随着群众性的抗日武装斗争迅速展开,党组织经过“红五月”“红七月”的大发展,全县农村除大兴庄、大虫营个别小村庄外,有130个村庄建立了党支部,党员发展到近1000名。各区、村政权机构、抗日武装、抗日群众团体组织普遍建立。县委还举办了党员培训班,提高党员素质。全县大部分村庄的抗日小学陆续开课,村村建立了儿童团,担负起站岗、放哨、查路条等项任务。群众的抗日运动空前高涨,隆平县参议会成立,进一步推动了全民性的抗日斗争。根据上级统一指示精神,由窦志华在孔家庄作了军民联合抗战的动员报告,分析了抗日形势,统一了生产、救灾、抗日基本思想。六连重点在陈家庄、杜家庄三角地带进行了大宣传、大练兵、大交流的军民联合活动。李振海和一班长陈文华、二班长陈贵堂分村包点、包户,培训青少年、儿童团的刺杀、射击、投弹等军事技术,提高全民军事素质,充实了八路军的战斗力。经考核,舍落口村王振奎、孔家庄康银所、杜家庄杜春年等人被吸收到六连步兵排二班,成为合格抗日战士。
冬季,李振海所在二营六连驻地大雪纷飞,很多战士缺被少衣,生活环境十分艰苦,团长要求他们自力更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很多战士的手脚都冻伤了。二营六连提出的口号是“没有枪没有炮日本鬼子那里要,没有吃没有穿去到日本军营找”。连长雷保顺、指导员张书同在孔家庄村东召集步兵排两个班12人化装成商人,共分三个游击小分队呈“品”字形往隆平县西口日军军用仓库进发。三个分队分工负责,李振海为一组组长,组员有贾书贞、杜胜会、杜荣海,重点负责围部打援,先干掉日军军需长官关广麻子;二组组长梅风奎,组员有陈二英、陈文海、侯二孩,负责进库搬运物资;三组组长杜月江,组员杜青、杨小年、董福友,负责运输和接运。当晚的口令是“明月”。
第二天凌晨1点30分到达指定地点,由雷保顺连长指挥,进入伏击区。2点整,连长下达了“明月”口令,李振海翻墙跃进关广麻子的指挥所,李振海首先用短刀刺死两个卫兵。见关广麻子已进入梦乡,嘴里还说着梦话,二话不说,上前一刀刺进关广麻子的胸膛,没等反应过来就上了西天。第二组果断砸开仓库,缴获大量大米、面粉、罐头、大衣、棉鞋、被子等军用物资300多件,走时扔了两颗手榴弹作为“见面礼”,顿时火光冲天,炸声惊醒了日军大队,等待他们的是一片火海。这次行动只有两名队员负伤,得到刘少奇的点名表扬,再次受到陈再道司令员的嘉奖。
1940年,八路军指挥了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隆平县委根据上级指示,组织地方武装和群众破坏平汉铁路,切断敌人运输线。在一个多月里,隆平县委组织党团员积极分子和抗日群众扒铁轨、拆枕木、毁桥梁、割电话线,使敌人的通讯和运输陷于瘫痪。八路军遵照总部的指示,配合地方武装开展百团大战,李振海所在六连的主要任务是切断隆平及各个日军据点的通信运输线。李振海和陈文华各带一个班在陈家庄、孔家庄、杜家庄等村庄交界处,毁路、挖沟、埋地雷、安铁夹、炸照明,破坏敌人装甲供给和物资配送,炸毁敌人炮楼6个,毁坏公路铁路32处,切断敌人交通及通信网82次,有力配合了百团大战,受到中央军委毛主席的嘉奖。
百团大战后,日军开始对冀南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疯狂报复,并实行了“点、碉、路、沟、墙”五位一体的“囚笼政策”和连续5次的强化治安运动,使隆平县党组织和抗日政权遭受严重破坏。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县武装两个连调走转移过渡充实到正规军,隆平县只剩下“两李”(李吉平、李振海)、“两郝”(郝玉珂、郝浩然)、“一窦”(窦志华)、“一刁”(刁福庆)六个八路军了。这也说明了当时环境的恶劣程度。
李吉平安排李振海化装成茶叶商人到火连庄查看敌情,联络群众培训骨干组织恢复抗日力量,把分散的抗日武装重新联系和组织起来。12月初,李振海被编为冀中警备旅步兵连,在隆平县东30公里树林处打了一个伏击战,炸毁1辆汽车、3辆摩托车,歼敌1个排,缴获步枪12支、手榴弹2箱、战刀2把。参战者有孟殿江、孟五、孟六臣,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2月底,隆平县区干部在火连庄整训,白天出操、跑步、学习,夜间演练。抗日练兵搞得轰轰烈烈,却让叛徒内奸搞走了情报并出卖告密,从铁路方面来了100多名鬼子、200多名日伪军,偷袭火连庄,企图将火连庄集训的干部一网打尽。因为这里多数是地方干部,没有武装队伍掩护,战斗力薄弱,处境非常危险。但是巧得很,这天晚上,冀中警备旅刚刚打完仗,就转移到认为比较安全的冀中冀南交界地带休整,也正好住在乡观村,敌人偷袭火连庄时也正好经过乡观,这种不期而遇,使双方都来不及准备就进入了战斗。接上火后,从夜里一直打到天明。集中警备旅的战士们打得非常英勇,把子弹打光了就抡起大刀片砍入敌群,杀声四起,血肉横飞,敌人伤亡十分惨重。火连庄的干部们发觉乡观有敌情,于是全部安全转移。乡观战斗客观上掩护了隆平县的干部,保护了不少革命骨干。李振海连部化整为零,一边同日军英勇作战,一边组织干部群众分散转移。其中一个叫陈二狗的新兵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1941年,李振海连部先后两次攻打隆平县县城。第一次是1941年秋,驻隆平县城的日伪军出发到五县长路一带大扫荡,县城守军只剩下警备队一个连的兵力,得到消息后,隆平县委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决定趁县城空虚,敌兵力不足,攻打隆平县城,拿下警备大队看守所,营救同志。县委书记宋匪石和董俊英组织县锄奸队和在莲子镇集训的自卫队41人,加上窦志华率领的两个班全体集合在肖庄村树林子里开了一个战前动员会就出发了。部队前进到义丰村东,在高粱地里又召开了紧急会,对战斗进行了部署。由葛东来、张东城等4人组成突击队,由窦志华和李振海等4人组成冲锋敢死队,各带4支手枪、4颗手榴弹,黄昏时由村西发起进攻。李振海所率敢死队刚进入东关村,正好碰到一个教练带一个兵查岗,便照准日本教练一个飞刀,刚听到声音,日本教练吓得抱头鼠窜,站岗的也慌忙逃跑。吊桥没顾上拉起来,李振海4人乘机冲进城东门,攻占了岗楼,宋匪石亲临城东门楼下达指挥战斗命令。这时部队吹响第二遍冲锋号,进攻警备队由于每过一街口都要留下两人警戒,到达警备队时只剩下几个人了。警备队有一个连的兵力,还有鬼子的一个小队,人数和武器都优先几倍,鉴于敌我力量悬殊,宋匪石命令吹第三遍号撤退。这次战斗缴获步枪10余支、自行车1辆、电话机1部,俘虏伪军1名。外出扫荡的日伪军听说八路军攻打隆平县城,慌忙撤回。这时,隆平县大队早已安全转移。这一仗虽然不大,但对于鼓舞抗日军民的士气,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有着重大而积极的意义。
1941年冬,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窦志华安排李振海所在排在加强对敌武装斗争的同时,还要加强除奸工作。李振海和张根成在城北搞了一个除奸小分队,杀了一些汉奸。刁福庆在城南的除奸小分队也很活跃,窦志华在城中的除奸小分队声东击西,铲除了不少汉奸,一次处决了15个汉奸,宽大一些罪恶轻小的汉奸,抗日形势有所好转,稳定了军心、民心。根据司令员陈再道、书记李菁玉在闫庄的会议精神,东进队和挺进队把隆平作为试点,总结除奸经验,扩大抗战成果。对隆平、尧山、任县、巨鹿及三角地带进行了土匪分化,清理汉奸为挺进冀南腹地,建立冀南抗日根据地奠定基础。时任隆平县第三区长、大队指导员窦志华和李振海又到杜家庄贾书贞家商量布置除奸计划,为民除掉两个大汉奸。在梅庄村东和舍落口村两次激战中,窦志华中弹负伤,因老伤感染加之久病不治,劳累过度,在隆平县梅庄村东病逝。李振海和王风中、曹满仓参加了追悼大会,上级党组织追认窦志华为英雄烈士。
1942年,由于叛徒告密,北闫庄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地下党员李明国、张番田等人被抓后,被强行送到日营地当劳工。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李振海奉郝玉珂的命令,抽调两位战士陈文华、王红文在区公所伙房讨论营救和除奸计划,果断除掉该村汉奸杜志让、伪军营长李福、副营长沈树仁等。这些举动震慑了汉奸,打击了他们的破坏活动,很快稳定了局势,还加大了对敌伪人员的政治攻势。李振海所在部队还深入伪军的家庭做他们妻子、儿女或弟兄的思想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城北的敌伪组织新民会、佛教会、警察所等基本上都被控制起来了。有的敌伪人员还主动和李振海等人取得联系,主动通风报信。接着,日寇回师北上,全县平均三个多村庄有一个据点或炮楼,密度之高,为华北之冠。党中央及时作出指示:隐蔽力量,等待时机,建立革命政权。李振海当时为副指导员兼步兵排排长。
程启光下达了抗日命令,黄安平作动员报告,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对敌人进行围点打援,对据点、炮楼各个击破,并新增运动战、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战术,让日军站不稳、睡不着、据不住。步兵排以班为分队,打据点、炸炮楼、摧攻事、毁交通,使敌人闻风丧胆,惊恐万分。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隆平县的抗日斗争形势发生了重大改变,为抗日胜利起到了推动作用。
1943年初,县委和游击大队决定,逐步拔除威胁抗日军民安全和军事行动的敌人炮楼。经过研究,确定首先拔除有内线关系的城北李家庄炮楼。李振海等人利用李家庄炮楼小队长张彦彬定期向小孟据点汇报工作的机会,在平路将张彦彬截住,亮明我党政策,最后同意带队伍起掉李家庄炮楼,然后把队伍集合起来,把枪缴了。
起掉了李家庄炮楼,接着就起张家口炮楼。炮楼上有个班长叫刘国林,这个人是铁杆汉奸。李振海就写了一封假信,说他娘病了,把他骗走后,剩下一个副班长叫白炮占。农历中秋节那天,经侦察,白炮占正在饭馆吃饭喝酒,村干部就带着李振海、梅风奎、杜荣海将白炮占找到,给他上了一番政治课,告诉他当伪军是犯罪,如果他能把队伍集合起来,起了炮楼,就能将功折罪,白口头答应,心里还想耍花招。于是,李振海和梅风奎就扮作王家庄办公事的人,怀里抱着几条烟,跟白炮占进了炮楼,那里面的日军正在赌钱,见此情况,李振海把烟一扔,手枪一掏,大喝一声“不准动!举起手来!我是八路军李振海,缴枪不杀,反抗找死”,同时还说是来解救他们的。伪军一听是八路军来了,就把枪扔了,这次起炮楼未开一枪,共缴获手榴弹200多枚,火炮12支,子弹1000余发。端掉张家口的炮楼不久,辛庄的炮楼也被端掉,全县的抗日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1943年10月,上级抽调县委书记李吉平、县长张芥工到太行山参加整改期间,任命郝玉珂为县委书记,张镜波为代理县长。时任抗日大队长是冷池哉,独立营长是杨春玉,团长是程启光,政委是黄安平,二营长是董吉林,六连长是李小河,指导员是高洪志。李振海被提升为副连长,继续开展抗日战争游击活动。
1944年,冀南军民开始局部反攻。中共隆平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伪力量,从军事上强化对日伪军的斗争。先后拔掉和迫退了隆平县境内的张家口、李家庄、北盐池等日军据点十余处。1944年11月,冀南军区二十五团恢复成立后,在县游击大队的配合下,拔掉了千户营、北辛庄两个据点。至此,隆平县除县城外全部被八路军占领。当时的冀南军区司令员是陈再道,冀南军区政治委员是宋任穷,冀南军区副政委是李菁玉。1944年初,陈、宋、李率二分区主力部队活动在隆平与宁南边界一带,指挥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深入村庄城镇日寇据点,同战士们一起作战。副旅长杜义德深入李振海连队指挥击溃到隆平县杜家庄抢粮的300多名日伪军,并击毙日军顾问久井一郎。还有孙继生、胥光义、吴诚忠、楚大明、李忠等八路军将领都在抗战中身先士卒,带领隆平县干部群众、八路官兵、广大游击队员荣立了赫赫战功。军分区政治委员李忠在隆平县视察敌情时,在北闫庄村遭敌人包围,为掩护群众和卫生队伤员与敌人激烈战斗中壮烈牺牲。李振海在抗日游击战斗中还认识了隆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兼县游击大队的抗日官兵,为了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县游击大队配合八路军二十五团主力部队,先后拔除盐池、李家庄、张家庄等十几个据点。到1944年底,日伪军只能龟缩在县城、千户营、北辛庄等3个据点,其余地方的日军在八路军和游击大队的配合下全部收复。李振海先后参加大小抗日作战13次,打死日伪军6名,缴获枪支13支,各种军用物资100多件。李振海荣立三等功2次,团以上嘉奖8次,被评为抗日英雄,受到129师司令员刘伯承和陈再道的接见。
李振海在抗战期间,先后认识的有朱林森,隆平县战委会主任齐光桔,二战区战委会主任张芥工,隆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张子政,冀南抗日模范游击队支队长和队员霍福祥、王合群,129师先遣支队司令员张贤约等首长、战友。与他一起抗日的还有陈家庄陈二英,孔家庄梅风奎、王红文,杜家庄杜青、贾书贞、杜荣海,舍落口村张春长、杨小年等131人。抗战活下来的游击战士却只有13人。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隆平、尧山彻底解放,李振海作为隆平县补充团随三区大部队南下,继续参加全国解放战争。
李振海(后排左一)和战友们在一起 ▲
1944年冬,隆平地区下着大雪,李振海正在村东站岗,迎面走来一位身材魁梧的八路军干部,他就是129师新编第四旅副旅长,参加过百团大战后任冀南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的杜义德。杜义德走到李振海身边嘘寒问暖,了解李振海的家庭情况,见李振海双手冰凉,赶忙将自己穿的棉大衣脱下来披在李振海身上。杜义德司令表扬李振海警惕性高,在抗日游击作战中机智灵活,打得准,跑得快,枪法好,是个难得的人才。同时,杜义德还送给李振海《论持久战》一书和一支钢笔,鼓励李振海多学文化、练好本领、英勇杀敌,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杜义德一点官架子都没有,经常深入敌后和乡村、田野,先后去过李振海家3次,拉家常,谈革命形势,动员有志青年入伍投身抗日队伍,从此与李振海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李振海追随杜义德冲锋陷阵,迎来抗战的胜利。
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李振海随大部队南下。国民党反动派为抢夺胜利果实,在和平谈判的掩护下向解放区进犯,晋鲁豫中央局和军区遵循党中央毛主席“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对国民党的进犯予以坚决反击。
隆平县抗日游击大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军三十师十八团二营六连,李振海被编为指挥排,担任排头兵狙击手。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是刘伯承,政委是邓小平,副政治委员是张际春,参谋长是李达。二野第三兵团司令员是陈锡联,政委是谢高治,政治部主任是阎红彦。第十军军长是杜义德,政委是王维纲,副军长是范朝利,参谋长是高厚良,政治部主任是许梦侠。三十师是由皖北独立师改编,师长是马忠全,政委是鲁大东。十八团是由冀南抗日部队八路军129师386旅新一团合编,团长是程启光,政委是黄安平,营长是蔡吉林,连长是李小河,指导员是刘玉祥,排长是高洪志,班长是闫志广,副班长是李振海,战士有12名。
解放战争之初,部队转战山西、河南、山东等地,接连取得晋南、豫北、鲁西等战役的胜利,随后部队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插敌人心脏,创造了解放战争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接着,部队与华北、华东野战军密切协同纵横驰骋于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李振海跟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震惊中外的著名战役。有力地瓦解了蒋家王朝的统治,最后部队又挥师云、贵、川,将胜利的旗帜插遍大西南。
那时,生活环境十分艰苦,经常行军,长途奔驰在解放前线。军长杜义德任命李振海所在六连为“硬骨头先锋模范连”,李振海被树为六连排头兵。夜行军中江北的条条道路上滚动着川流不息的炮车、机动车、独轮车,战马嘶鸣,行军犹如一条巨龙奔腾在辽阔的原野上。战士们排列成几路纵队,掮着枪,扛着炮,迈着矫健的步伐,唱着雄壮的战歌,冲锋在各个战场,六连同各路大军一样,满怀着淮海战役光辉胜利的喜悦,先后从安徽阜阳,转经六安,跨过安庆,为解放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从1946年到1949年,行军途经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海南、云南、四川、贵州等十多个省份,跟随大部队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消灭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李振海连队在1947年挺进大别山的战斗中被二野第十军评为“淮海先锋尖刀连”。李振海被评为英雄先锋,荣立三等功。
在渡江作战中,李振海所在六连担任先锋,在连长李小河、指导员刘玉祥的带领下冲破激流,冒着敌人的炮火封锁,趁着夜色率先占领了江防突击口,消灭国民党一个江防营。六连牺牲了6名战士,连长李小河被炮弹炸伤,李振海左腿被弹片划破,鲜血喷流,染红了江水。全连战士不顾生命危险奋勇作战,取得了渡江的胜利。李振海在这次战斗中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受到十军军长杜义德的点名嘉奖,荣立两次二等功。
1949年11月,根据当时情况,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立即指示二野十军担任左翼迂回,坚决阻断宋希濂向云贵的退路。军长杜义德点兵点将,决不放过宋希濂所率的一兵一卒。三十师十八团二营六连被点名作为先头部队从辰溪直取思南、遵义、赤水、泸州、自贡,到达成都会师。11月28日抢占茅台,12月2日直奔赤水,6日伏战盐津。急行军迂回到预定位置,截断了敌人的退路,并予全歼。当时宋希濂溃不成军,二野十军提前完成了北渡长江、包围重庆、解放重庆的光荣任务。
四川解放后,杜义德骑着一匹枣红马来到乐山六连驻处,直呼李振海的名字,要见李振海。连长通知李振海从岗哨下来见首长。杜军长看到李振海神清气爽,便竖起了大拇指,随手将警卫员提前包好的礼品送给李振海,是一双草鞋和一条武装腰带。杜军长还要求李振海学会带兵,说“既要当好战斗员,还要当好指挥员”。鼓励他英勇杀敌,再立新功。同时,杜义德还给六连颁发了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硬骨头先锋模范连”光荣称号,李振海被提升为排长。从此,六连威震四方,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硬骨头六连”在三大战役和抗美援朝中立下赫赫战功,载入光辉史册。
随着淮海战役结束,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全国解放。李振海奉命调到西南军区后勤运输部汽车四团警卫连,连长方炳发。李振海被任命为运输警卫排排长。1949年至1951年,在运输部期间,李振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创造了三年无事故的运输连队。李振海先后被评为“技术能手”“汽车标兵”,并被提升为副连长。
1952年,李振海又接到新的任务,调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汽车暂编为第七团后勤处,股长是赵清祥,李振海任副股长。肩负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艰巨而又光荣的运输任务,率先进入朝鲜战场。
1954年,李振海因枪伤发作,弹片长期留在体内发炎,疼痛难忍,昏倒在工作岗位。老军长杜义德得知情况后,亲自登门探望,并指令李振海所在单位:李振海同志长期参加革命,忘我工作,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怕流血牺牲,战功赫赫,是位合格的党员,人民的功臣。要求李振海安心养病,早日康复。
1955年春,李振海接到杜义德军长口信,奉命到北京301医院治疗,经医生精心医治,取出了弹片。住院期间,杜义德、李雪三、马忠全三位上级首长曾到医院探望他。
1956年春,李振海疗养出院后,被调任炮兵技术学院任队长。在炮兵学院里,因身体原因经常受到院长吕士英及周围同志的关心、照顾和支持。李振海生活在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感到无比幸福和温暖。同时,李振海也经常教育家人和子女要热爱党、热爱祖国、忠于人民、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大公无私,为党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老首长杜义德还经常托人并委派工作人员了解李振海的身体情况和家庭状况。1956年12月,杜义德专程派人给李振海家送去20斤大米、5斤黄豆、2斤棉油、半斤盐作为慰问品,让李振海安心疗养,全家安心过冬。李振海全家很受感动,永远铭记老首长杜义德的恩情。
李振海同志革命生涯达22年,是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革命功臣。他曾参加过150多次战役,两次负伤,多次荣立战功,其中荣获过1948年淮海战役特等功勋章,1948年东北野战军人民英雄勋章,1953年抗美援朝功臣勋章、朝鲜政府勋章,为国流血纪念勋章和东北民主联军奖章,东北民主联军抗战胜利纪念章,抗日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奖章等21枚军功勋章、奖章和纪念章。1951年曾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加过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党代会和华北军区第三野战军第一届英模代表大会。
李振海同志虽已离世59年,可他的革命先进事迹和英魂永存!
李振海同志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