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0版
2010年,他接下《五台山抗日传奇之和尚连》的编剧工作。创作过程于他而言,更像是一次流水作业:三个编剧,每人只负责剧本的一部分。负责剧本前半部的海飞直到现在,也不知道剩下两个部分写了什么。仅为赚钱的他,甚至不愿看完这部电视剧。
“你怎么写杀日本鬼子都是没关系的,观众要的就是刺激。”由于电视剧创作的种种限制,海飞把对于艺术的追求都诉诸自己的小说。他正在写一个长篇,叫《回家》,写的是日本伤兵、逃兵想要回家的故事,“很符合逻辑和人性”。
演员林洋则没有海飞这么幸运,还能找到寄托真正艺术追求的出口。他甚至为当初的选择感到恍惚:2009年10月,19岁的他揣着仅有的三千块钱来到横店。“我想要做一名演员”。
林洋卖过盗版光盘,且酷爱战争片。来到横店后,他最大的心愿是过一过打仗的瘾。这个愿望却是奢侈的:每天他只能拿着木头枪、塑料刀、泡沫手榴弹,躲在战壕里当背景,或是躺在地上装死尸,一天的报酬是40元。
演死尸也是个难事。最悲催的一次林洋被七八个人压在身上,最漫长的一次是在泥浆里躺了10个小时。最让林洋愤愤不平的,则是躺在地上,还要被武行、主角踩来踩去。
在横店3年,林洋自觉最大的收获,是“好歹懂了一些历史”。比如演讲述国民党陆军128师的《十一公里》,他才知道“原来国民党也有好人”;偶尔待在战壕里候戏时,会听老横漂聊历史,他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国军也抗战”。
然而,林洋也逐渐嗅到了这里的山寨味道。有个月他每天在明清宫苑拍戏,却发现在这个按照北京故宫1:1的比例仿造的宫殿群里,龙凤是石膏板雕的,墙壁是水泥贴上条纹纸,香炉、门环、宝鼎也都不是铜的,只是一块块斑驳掉漆的木头而已。
这个月林洋拍了一场戏,扮演农民的他们拿着锄头,与扛着机枪的日本兵对抗,还要大喊:“让你们看看中国人的脊梁!”
林洋看不到的,是这背后涌动的利润。2011年,新一代抗战剧代表《永不磨灭的番号》在北京卫视收视率一度突破12%,在北京地区的平均收视达到了9.04%,北京卫视由此在二十多个城市的收视份额一举增长100%;搜狐视频高清影视播放榜数据显示,该剧上线21天,总播放量达到4亿多次,到11月份,总播出量已经超过9亿次。
作为导演和编剧的徐纪周,花了10个月创作剧本,并一早就和北京华录百纳影视公司签约,采用和以往单纯拿片酬不一样的分成方式来操作,在创作前期就确定了预售方针,并按部就班照方针进行产品的营销推广。“‘番号投资两千多万元,利润率达到300%。”徐纪周说。
作为抗战剧风潮的源头,《亮剑》从2005年至今已重播超过3000次,甚至超过中国电视剧的里程碑式作品《西游记》;而目前正在横店同时开拍的抗战剧组一共是48个。
但下一场戏,林洋就又成了死尸,他躺在泥地里,嘴里都是沙,轮胎、木头燃烧和炸药爆炸的烟雾弥漫在整个山头。林洋再次感到厌倦。他决定年底就离开,“何必呢,在这里只能做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