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强强
太行山位于山西与华北平原之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下,在太行山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当地民众与罪恶滔天的日本侵略者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目前太行山地区留存的大量抗日英烈碑,包括墓志、墓碑、纪念碑等,分布在山西左权、武乡、榆社、和顺以及河北涉县等地,碑文讲述了太行抗日根据地英烈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展现了他们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
青年才俊,胸怀救国理想
广大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人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抗日战争时期,大量青年才俊胸怀救国理想,来到太行抗日根据地,投身抗日战争,英勇杀敌,建立了不朽功绩。
何云,就是其中的一位。河北涉县石门村的“何云先生墓志”对他的一生作了概述。何云,1905年出生于浙江上虞县,杭州师范毕业,复旦大学肄业,后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经济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放弃学业毅然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12月,《新华日报》华北分社正式成立,何云任社长兼总编辑,以笔代枪,一直战斗在新闻战线上。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后,何云亲赴前线进行战地报道,为快速把胜利的消息传播出去,他带领同事们在火线上编审印刷,为鼓舞士气、进一步推动百团大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42年5月反“扫荡”战役中,何云在日军合围中坚持工作和战斗,后率部突围与敌人激战,不幸中弹身亡,年仅37岁。这次战斗,《新华日报》华北分社遭受重大损失,共有40余位同志牺牲。高咏就是其中一员。他是湖北汉口人,原名高云清,诗人、作家,以新诗享誉文坛,代表作《随粮代征》。为抗日救国,他1941年来到太行抗日根据地,成为一名记者,曾数度奔赴前线进行报道,在与敌人的残酷斗争中坚持工作,牺牲时年仅25岁。1985年,为铭记新闻战线抗日英烈的丰功伟绩,后人在左权县麻田镇西山村建立“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
除战斗在新闻战线的抗日英烈外,还有战斗在金融战线上主持冀南银行工作的第一任行长高捷成。他是福建人,1909年出生,1928年考入厦门大学攻读经济学。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随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进入冀南敌后抗日根据地。据河北涉县石门村“高捷成墓碑”记载,高捷成1939年出任冀南银行总行行长之职,主持冀南货币的发行与流通,统一了全区的货币市场,发展了银行业务,为敌后抗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1943年5月14日,在反“扫荡”战斗中高捷成不顾个人安危,在掩护随行人员撤退中以身殉国,年仅34岁。
此外,还有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的张衡宇。他1907年出生于山西忻州,192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在大学期间接受马列主义教育,毕业后走上革命道路。据河北涉县石门村“张衡宇同志墓志”记载,张衡宇于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北方局任政权工作部秘书,在北方局党校教授中国问题。1942年5月牺牲,年仅35岁。
大江南北,英雄汇聚一方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揭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9月16日,八路军总部率三大主力部队渡过黄河进入山西,之后在山西境内辗转35个县、82个村庄,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其间,山西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及三大主力师所在地,是华北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和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八路軍总部入驻山西后,八路军政治部、后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新华日报》(华北版)、医院、兵工厂等陆续来到太行,使得大批抗日志士云集于此。据左权县烈士陵园和麻田镇东安山革命烈士公墓等墓碑记载,抗日战争期间许多来自大江南北的抗日志士,为抗战救国长眠于太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没有留下姓名的抗日英雄,虽然没有碑刻留存于世,但他们的抗战精神永驻太行。太行碑刻中的抗日英烈中有共产党员,也有未入党的群众,他们为国家民族、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直抵人心,激励后辈。他们是民族的光荣、民族的脊梁。
抗战期间,活跃在太行山、与我军并肩作战的还有朝鲜义勇队。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朝鲜义勇队于1938年10月10日在武汉成立。从1940年开始,朝鲜义勇队成员先后到达太行抗日根据地。1941年6月,朝鲜义勇队华北支队在辽县(今左权县)上武村成立,他们同太行军民并肩作战,共同开展对敌斗争,涌现出一批抗日英烈。据河北涉县石门村“朝鲜革命烈士石鼎、陈光华同志墓志”记载,在1942年5月28日,太行山反“扫荡”战役中,朝鲜义勇队华北支队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石鼎、陈光华等一批将领壮烈牺牲。晋冀鲁豫边区各界为纪念朝鲜抗日烈士的功绩,特立碑以示纪念。
为铭记朝鲜义勇军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的贡献,2004年在河北涉县建起朝鲜义勇军烈士纪念馆(1942年,朝鲜义勇队改名为朝鲜义勇军),成为今天中朝两国友好交流的象征。
舍生取义,青史万古流芳
有侵略就有反抗,有奋斗就有牺牲。在太行山,抗日英烈们面对敌人的侵略和枪林弹雨的袭击,不屈不挠、舍生取义、大义凛然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
叶成焕是在太行英勇杀敌、壮烈牺牲的抗日英烈中的一员。山西武乡县“长乐村战斗纪念碑”对这次战斗有简要记载,并指出在对日斗争中八路军第七七二团团长叶成焕等800名将士壮烈牺牲。叶成焕,河南新县人,1914年出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鄂豫皖红军。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团长,屡建战功,是一位优秀的八路军指挥员。1938年4月初,日军调集重兵3万余人,向晋东南围攻,妄图在辽县、武乡、榆社一带消灭八路军主力,摧毁初创的太行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在长乐村采取急袭手段攻击日本后尾部队,激战一日,歼敌2000余人。长乐村战斗是粉碎日军围攻太行抗日根据地中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战役,击退了敌人进攻,创造了辉煌战绩。同时,左权将军也是太行抗日英烈中的一员,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级别的将领。据左权县西黄漳村“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纪念碑”记载,左权将军壮烈牺牲,对于抗战事业损失甚巨,群众为永久纪念他的功绩,呈请边府核准改辽县为左权县。
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英勇杀敌的除有明确记载的英烈外,还有很多没有留下名字的英雄。1936年10月25日建立的“纪念和顺全县党政军民抗日烈士建碑志”中明确指出,在抗战期间和顺县涌现出“五百位党政军烈士”。“榆社县抗日殉国烈士亭纪念文”中虽未写明具体的烈士人数,但据有关史料记载,榆社县在抗日战争中有696位烈士。如,张寿砚,榆社西马乡南白村人,1937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3年惨遭日军杀害,年仅26岁;马定夫,榆社县东汇村人,初中时曾因宣传革命思想被学校开除,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在日军偷袭太行抗日根据地时为掩护群众转移,英勇献身,年仅28岁。
丰功伟绩,彪炳史册,精神丰碑,永世不朽。抗日战争期间,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肩负历史重任,领导八路军和人民群众在太行山同日本侵略者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为赢得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在太行牺牲的无数革命先辈,化为一座座精神丰碑,讲述着抗战历史,激励着时代新人。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民族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编 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