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灿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各种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设计任务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迅速、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容,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接下来,笔者就以《谏太宗十思疏》一文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借助任务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任务一:知人论世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内容。但是,一些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往往会考虑到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有效的手段去查找、搜索相关资料,会主动省略這一环节,直接将资料摆到学生的眼前。虽然有的教师设计了任务,但是这些任务太过空泛,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
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说明魏征为何要进“谏”。
我设计该任务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引导学生全面了解魏征本人的情况,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要完成这个任务,他们需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魏征的奏疏上。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非常勇猛,且其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了发展,百姓的生活也富裕起来了。此后,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背后的危机。于是,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至七月期间,他“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之一。
学生借用时空坐标来绘制思维导图一,以横轴标记重要的年份,在区间内写出魏征一生中的重要节点和所作所为。图中的信息简洁扼要又相对明确。在绘制思维导图二时,他们则聚焦“谏”这一核心词,以阶梯层级的图形呈现出太宗的所作所为和魏征的谏言。魏征敢于直谏,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次,强调“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任务二:文本梳理
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的内容,是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总以讲授知识为主,导致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的机会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任务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请结合文本,探究《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说理艺术,并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
学生在思维导图中用方框呈现关键信息,用箭头标注出各内容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呈现了魏征说理的思路:先开宗明义,用树木、河流作比,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再分析“取易守难”的道理,并从“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入手,得出守成之君“所宜深慎”的结论;最后提出“十思”的具体内容。
除此之外,有的学生还以桥型图来呈现《谏太宗十思疏》的艺术特色,有的学生则以树形图来展现文章的语言特色。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布置各种学习任务,让他们在阅读课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中运用的研究”(编号: QN2020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