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敏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幼儿生态启蒙教育是公民生态素养培养的基础,因此开展生态启蒙教育是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既现实又长远的需要,也是幼儿启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教师应以科学探究、发展眼光来创设自然区,以科学活动的理念来经营自然区。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主动参与种植、喂养、记录等,感知大自然中的生态关系,及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实现综合性能力提升的生态启蒙教育。
一、探究式自然区材料投放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内的自然区是一个微缩的、充满生气的大自然。但在许多實践中,自然区更多作为美化和摆设的作用、自然区活动脱离真实生活环境,幼儿主体性没有被真正发挥,让幼儿觉得那是一个既定任务。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主动探索的愿望,引发探索行为,在探索中促进幼儿生态启蒙。
1.注重体验,萌发生态情感
生态启蒙教育不能脱离真实的生活情境,要让幼儿在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体验自然,尽可能地到自然中去。自然区中投放丰富、多样的自然物,幼儿可以观察、操作、小组合作,与自然物互动,激发对自然物的关注和兴趣,在与自然区产生长久的互动中自主探究,让幼儿真正成为自然区的主人。
例如在“有用的植物”主题活动背景下以及在与幼儿谈话中,梳理总结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及现象、探究需求等,提供香菜种子,幼儿自主分组、合作照顾认领,在种植、浇灌、采摘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体验收获的喜悦,萌发热爱劳动、爱惜花草的生态情感。
2.关注对话,培养生态意识
对话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在对话中教师以幼儿的角度和视野思考问题,幼儿则在教师的引导和启迪中获得新知识,共同提高。
以对话的形式开展生态启蒙教育,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引导幼儿爱护环境,培养幼儿生态意识。例如,自然区内有一块特别的区域“废品收集区”,里面有塑料瓶、树枝、树叶、石块等,“塑料瓶扔掉有点可惜,可以怎么利用它们呢?”“可以放东西”、“瓶盖可以作为棋子”等,在对话中知道用废品可以制作成不同的物品,变废为宝。
3.着重探究,助推生态行动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主的、多角度地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比如,“春天开花,冬天枯萎,怎么样能够使它一直保持下去?”从一个问题引发了幼儿的热烈讨论,结合生活经验、资料,了解制作干花的方法后实验、分享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通过直接的、亲身的探究才会感觉有趣、愉悦,内化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自然就变为生态行动。
二、探究式自然区材料投放的基本原则
1.体验性原则
大班幼儿在自然区内亲身经历、实地领会、实践获得,外在体验的基础上能够激发幼儿内在的体验,转化为内心的情感,了解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态文明观念,唤醒幼儿内在的生态情感,逐渐形成生态文明意识。
2.对话性原则
教育本身具有对话性,在民主、自由、平等、尊重的前提下,用心靠近幼儿,聆听、询问、思考、接收幼儿反馈的信息,捕捉新的教育契机,选择适宜的自然区材料,生成新的活动内容和主题。
3.探究性原则
提供丰富的、变化显著的动植物,吸引幼儿观察的注意力,提高幼儿探究的兴趣。提供对比性、探究性的材料,使幼儿产生疑问,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幼儿实验探究的能力。投放记录表,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学习,从中获得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
三、生态启蒙教育的支持性策略
自然区是幼儿园中最具自然气息的区域,在绿色环境中更能让幼儿初步了解生态关系,激发生态情感,培养生态意识,培育生态智慧行动能力的教育。
1.萌发生态情感的支持性策略
(1)触境生情,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生态启蒙教育不能脱离真实的生活情境,要让幼儿在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体验自然,尽可能地带幼儿到自然中去。结合主题活动、生态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刺激幼儿的触觉、嗅觉、视觉等,在动手操作的体验性情境中与自然物进行互动,从内心热爱、感恩、敬畏大自然。
(2)艺术创想,发现大自然的美
幼儿的美术内容要从生活中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在与自然物互动中,产生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能够唤起幼儿表达表现的愿望。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已有经验,创设表达表现的环境以及艺术创想的材料,引发幼儿将内在的生态情感外化为美术创造。
(3)主题活动,感知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大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以各种形式、时间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在聆听的过程中捕捉、解读、判断价值,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把握活动方向,生成新的主题活动,在尝试、合作、探索中感知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内在对大自然的崇敬。
2.培养生态意识的支持性策略
(1)废品回收,树立环保意识
在保护自然、拯救自然的呼声下,大班幼儿已经初步萌发了环保意识,知道保护水资源、垃圾分类等。对于幼儿,自然物是大自然的馈赠,喜欢收集、再利用,教师应把握教育契机,与幼儿共同讨论、回收、支持他们的想法,在实践中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2)废品利用,激发环保行动
废旧用品有着它们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大自然中的万物则是最好的创作材料。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经验、艺术感、创造性更强,会将“废品收集区”中的树叶、石块作为美术活动、棋活动等的材料,开启创想大门,同时感受大自然的万千变化,唤醒亲近自然的情感,激发环保行动。
3.助推生态行动的支持性策略
(1)科学的力量,激发探究兴趣
好奇心是幼儿探究的动机基础和内在动力,驱使个体主动接近当前刺激物,使幼儿保持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投放新奇的材料,借助有趣的科学现象和变化激发幼儿自主探索奥秘,进而推进生态启蒙。
(2)科学的探究,激发探究热情
好奇、好问是幼儿探究的动力和前提,而动手操作才是幼儿探究的真正开始。面对新奇的事物、有趣的现象,教师鼓励幼儿猜想和推测问题的答案、结果,随后选择适宜的观察、实验、测量等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不管是猜测还是验证都需要幼儿做好记录,记录纸上的异同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进而推进生态启蒙。
总之,创设探究式自然区能够激发幼儿自主参与自然区的管理中,真正成为自然区的主人,在一系列活动中与自然物直接互动,对大自然产生积极向往的态度以及亲切感和归属感,促进大班幼儿生态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