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林 王巍 崔丁也 李爱银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山东 济南 250014)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术前TNM分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来本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肿瘤大小、形态、分期、有无转移进行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做对比。结果:MSCT检查和病理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形态分型对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符合率分别为66.13%、87.59%。MSCT对于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存在一定的差异,60例经MSCT诊断后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期为Ⅰ期的患者14例符合,2例不符合,Ⅱ期的患者21例符合,2例不符合,Ⅲ期的患者20例符合,3例不符合,Ⅳ期的患者1例符合,1例不符合。其不同分期平均符合率为94.7%,错误率为21.55%。结论:MSCT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肿瘤的判断(分期、是否转移)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对减少盲目活检、有效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及术后复诊具有重要意义。
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影像学检查方式包括超声、增强CT、磁共振、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不同的检查方式各有优缺点。多层螺旋CT(MSCT)能够以更短的时间和更精确的方式获取图像。并且对于绝大多数肝下腔血管转移具有最佳成像效果,可以避免在肿瘤变得等密度/不可见时影响“平衡”阶段[2]。MSCT可以实现在动脉期和动脉晚期进行真正的多期相扫描,以检测血管过度转移[3]。在过去的几年中,MSCT成像速度有了显著提高,这为肝癌患者带来了许多重要的意义[4]。本文通过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MSCT术前诊断、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在原发性肝癌术前TNM分期评估中的价值,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来本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41~66岁,平均(53.81±1.61)岁。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原发性肝癌有手术适应症;术后均行常规病理检测。排除标准:继发性或者转移性肝癌;合并严重的心肺疾病;孕妇或哺乳期女性;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程、体重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的比较
选用多层螺旋CT机,层间距为5mm,层厚度5mm。进行扫描4h前提醒患者禁食,30min前提醒患者饮水1L,确保胃肠道处于充盈状态。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静脉期。检查结束后根据结果确定手术方式,术后常规病理。收集患者所有的MSCT结果、病理结果,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两两对比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图1。
图1. 患者为53岁男性,原发性肝癌(1:肝脏平扫,癌块呈低密度;2:肝脏动脉期,癌块强化,表现为高密度;3:肝脏门脉期,癌块强化较前减退,表现为低密度;4:肝脏静脉期,呈稍低密度)。
MSCT检查和病理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形态分型对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MSCT分型和病理分型对比[n(%)]
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符合率分别为66.13%、87.59%,见表3。
表3. 原发性肝CT 检查与临床病理对比
MSCT对于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存在一定的差异,60例经MSCT诊断后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期为Ⅰ期的患者14例符合,2例不符合,Ⅱ期的患者21例符合,2例不符合,Ⅲ期的患者20例符合,3例不符合,Ⅳ期的患者1例符合,1例不符合。其不同分期平均符合率为94.7%,错误率为21.55%,见表4。
表4. MSCT和病理结果临床分期对比(例)
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癌(ICC)在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并且是全世界范围内与癌症相关的病死率的重要来源。由于与潜在的肝脏疾病和复杂的肝脏解剖结构相关,即使在局限性的情况下,这些癌症的治疗也具有挑战性[5]。尽管对于ICC,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的治愈方法,但对于HCC,必须根据肿瘤因素,基线肝功能和患者的功能状况,考虑多种治疗方案的风险和益处,以个体化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症状很少见,因为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是通过监视或偶然影像分析来诊断的。原发性肝癌不仅通过病理学诊断,而且通过经典影像学图像进行诊断,经典图像定义为在动态CT或MR的门静脉或平衡阶段期间,与周围的非肿瘤肝脏相比,在动脉阶段出现了早期染色,而与周围非肿瘤肝脏相比则表现出低衰减[6]。目前螺旋CT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肝脏疾病诊断特异性高,具有迅捷、精准的优势。其先进的图像处理功能,比如二维或者三维图像重建和PACS系统的CT值测定,都很好服务于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7]。
MSCT作为诊断和治疗肝病灶的标准断层扫描成像方法,为弄清部分肝切除之前的局部情况可以提供重要的附加信息[8]。术前通过MSCT增强扫描检查,了解病灶的大小、形态、有无转移、疾病分期,可以选择更好的手术时机,进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对原发性可切除的肝癌而言,迫切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本文中MSCT检查和病理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形态分型对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符合率分别为66.13%、87.59%。MSCT增强扫描对于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诊断与病理分期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60例经MSCT诊断后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期为Ⅰ期的患者14例符合,2例不符合,Ⅱ期的患者21例符合,2例不符合,Ⅲ期的患者20例符合,3例不符合,Ⅳ期的患者1例符合,1例不符合。其不同分期平均符合率为94.7%,错误率为21.55%。原发性肝癌术前分期通过增强的MSCT扫描不仅改善了肝癌的检测,而且还提供了有关肝血管结构和实质的有价值的术前信息。MSCT增强扫描应用于肝癌术前评估优势显著,值得作为术前诊断的非侵入性方法。
多层螺旋CT(MSCT)能够以更短的时间和更精确的方式获取图像,提供了与实体瘤以及受影响的邻近器官和组织有关的肿瘤大小和形状的全面而准确的信息[9]。一项关于MSCT增强扫描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的组合对于小细胞肝癌的诊断研究,纳入35例小细胞肝癌患者和52例无影像学证据的小细胞肝癌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ROC曲线下面积(AUC),动脉相+门静脉相+延迟相组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3、93%和82%。动脉相+门静脉相+延迟相组合的平均AUC明显大于动脉相+门静脉相(AUC=0.84,P=0.01)和动脉相+延迟相(AUC=0.85,P=0.03)。动脉相+门静脉相的AUC(0.84)小于动脉相+延迟相(0.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将MSCT增强扫描与AFP结合后,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5、94%和83%,表明sHCC的诊断效率大大提高。表明AFP和3期MSCT增强扫描相结合可提高小细胞肝癌在肝硬化背景下的诊断效率,证明MSCT增强扫描对HCC患者的诊断和制定手术计划具有重要意义[10-14]。它可以对局灶性肝病灶进行可靠的检测和表征,还可以描述肝血管变异,门静脉血栓形成和动脉狭窄。在常规肝脏术前检查中应用MSCT增强扫描可能是简化肝脏手术前诊断工作的进步[15]。
本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临床病例少、疾病类型少等情况,未来会加大样本分析,继续进一步探究MSCT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术前TNM分期评估中的价值。
综上所述,MSCT增强扫描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肿瘤的判断(分期、是否转移)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对减少盲目活检、有效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及术后复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