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应用颅脑CT与磁共振诊断的临床结果比较

2022-05-23 07:42孙鹏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影像科吉林四平136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磁共振颅脑准确性

孙鹏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影像科 (吉林 四平 13600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分别采用颅脑CT以及磁共振诊断方式完成急性脑梗死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疾病诊断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颅脑CT和磁共振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诊断,诊断结果数据依据诊断方法分为颅脑CT组和磁共振组。结果:诊断后,颅脑CT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性分别为33.33%(5/15)、81.54%(53/65)、72.50%(58/80);磁共振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性93.33%(14/15)、98.46%(64/65)、97.50%(78/80);磁共振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性明显高于颅脑CT组(P<0.05)。磁共振组额叶、顶枕叶、额颞叶以及颞叶损伤检出率均高于颅脑CT组(P<0.05)。结论:磁共振诊断方式有效应用后,同颅脑CT诊断结果比较,在提高诊断指标结果方面,效果明显,可促进急性脑梗死获得早期确诊,从而及时研究有效方法展开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提高其整体预后水平。

急性脑梗死作为一种脑血管疾病,其残疾率、病死率均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水平。对此类患者早期诊治做出保证,其预后能力提升表现出显著价值[1]。近年来,在治疗技术获得快速发展情形下,急性脑梗死疾病治疗方式也获得不断改善,动脉内溶栓疗法有效运用,可获得显著效果[2]。但对于此种方法治疗关键在于,采用有效方法对患者实施早期诊断,对此确定有效方法完成急性脑梗死疾病诊断,存在显著意义[3]。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疾病诊断研究;对比颅脑CT和磁共振诊断的临床效果,旨在探讨采用磁共振诊断方式实施急性脑梗死诊断临床价值,以达到整体预后水平提升目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疾病诊断研究。其中,男60例,女20例;年龄48~85岁,平均(66.95±2.59)岁。纳入标准:均接受颅脑CT诊断以及磁共振诊断;对于资料收集均能够配合;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脑出血、颅内血肿等;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器质性病变等患有其他影响实验研究开展疾病;研究中途死亡。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颅脑CT和磁共振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诊断,诊断结果数据依据诊断方法分为颅脑CT组和磁共振组。

颅脑CT:利用螺旋CT扫描仪器(机器:佳能320排CT)完成疾病检查,针对患者颅脑展开合理扫描;对系列诊断参数进行合理调节,电流、电压、螺距、层厚以及视野分别为250mA、120kV、5mm以及200mm。

磁共振:利用磁共振扫描仪器(西门子spectra 3.0T核磁)完成疾病检查。常规MRI扫描:SE T1WI用自旋回波序列(SE)(TR 2000ms,TE 10ms),TSE T2WI(TR 3800ms,TE 127ms),矩阵220×220,层厚5mm,间隔1mm,激发次数2,视野220mm。MR DWI采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echo planar imaging,EPI):TR 4800ms,TE 96ms,矩阵,220×220,层厚5mm,间隔1mm,视野220mm,取3个扩散敏感系数(b值),b=0、b=500、b=1000s/mm2,X、Y、Z三个轴向采集成像,扫描时间为82s。

图像分析:然后对相同层面的CT及常规MR T1WI和T2WI表现与MR DWI表现进行比较。重点观察能否显示病灶及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及病灶的信号强度。由两位MR诊断医师单独进行阅片,并综合得出结论。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诊断指标结果,即包括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性。②比较两组诊断结果颅脑损害部位。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导入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2.1 诊断指标结果分析对比

磁共振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性高于颅脑CT组明显(P<0.05),见表1~3。

表1.颅脑CT检查结果分析(n)

表2.磁共振检查结果分析(n)

表3.两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性比较

2.2 颅脑损害部位对比

磁共振组额叶、顶枕叶、额颞叶以及颞叶损伤检出率均高于颅脑CT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颅脑损害部位对比(n=80,n/%)

核磁共振扫描仪(MRI)作用机制:是使用非常强的磁场和无线电波,这些磁场和无线电波与组织中的质子相互作用,产生一个信号,然后经过处理,形成人体图像。质子(氢原子)可以被认为是微小的条形磁铁,有北极和南极,绕轴旋转。正常情况下,质子是随机排列的,但当施加强磁场时,质子磁场方向会与这个磁场方向对齐。用正确频率的无线电波脉冲激发质子,使它们产生共振,扰乱磁性排列。被激发的质子以射频信号的形式释放吸收的能量,发射物被扫描仪上的接收线圈接收。引起质子共振的无线电频率取决于磁场的强度。在核磁共振扫描仪中,梯度线圈被用来改变整个身体的磁场强度。这意味着身体的不同部位会以不同的频率共振。因此,通过按顺序应用不同的频率,可以分别对身体的各个部分进行成像,并逐渐形成一幅图像。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其呈现出复杂发病机制,分析原因为血液、血管以及血液动力学异常与大脑动脉狭窄情况存在相关性,更为严重会表现出堵塞症状[4]。此种疾病

3.讨论

呈现出发展迅速以及起病急特点,通常在1~2d会呈现出疾病发展顶峰现象[5]。临床表现集中于眩晕、耳鸣、呕吐、头痛以及言语不清等,更为严重会表现出昏迷不醒现象。临床采用溶栓疗法治疗,通常在患者发病后3~6h为其治疗有效时间[6,7]。如在发病早期能够对缺血半暗带血液供应进行恢复,则能够将脑梗死面积有效减少,将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对此,确定有效方式完成急性脑梗死疾病早期、准确诊断,意义显著[8,9]。

CT可以全面检查患者的病情,通过分析人体组织的差异性,总结X射线的吸收与透视率,明显提高疾病检出率,特别在检查断面时,能够清晰的体现立体图像,并在计算机中输入所得数据,通过加工处理能够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10,11]。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通过CT辅助技术能够明显提高疾病检出速度和检出率。除此之外,CT还具备价格低廉、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势。所以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CT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13]。而利用MRI诊断需要较长的时间,在MRI诊断过程中,大部分患者的空间处于封闭状态,这会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加大,所以,上述问题的存在可能会迫使患者对CT进行选择。相关研究显示,相比于CT技术,运用MRI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分辨率和对比率,且具有相对较广的扫描视野。MRI属于一种断层成像技术,它能够从人体中将电磁信号获取到,对人体的基本信息进行重建。同时,MRI图像获取的方向存在多样性的特点,例如四维图像、三维图像及断层图像[14,15]。并且,在全方位检查患者过程中,能够对人体软组织进行高效地分辨,其成像方法也存在多样性的特点,能够充分了解人体解剖结构的同时,还可以提供病理和生理信息,在诊断疾病过程中可以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因MRI具有较多的成像功能,如果患者存在较小的病灶,且病灶部位比较特殊时,对患者进行MRI诊断能够将理想的结果获得,即便CT结果没有将异常情况显示出来,通过MRI检查依旧能够将病灶发现,这为临床医师诊疗疾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16,17]。

本次研究发现,诊断后,颅脑CT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性分别为33.33%(5/15)、81.54%(53/65)、72.50%(58/80);磁共振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性93.33%(14/15)、98.46%(64/65)、97.50%(78/80);磁共振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性高于颅脑CT组明显,磁共振组额叶、顶枕叶、额颞叶以及颞叶损伤检出率均高于颅脑CT组。分析原因为,同颅脑CT诊断比较,磁共振检查方法可将CT检查局限性进行充分弥补,对于早期脑梗死病灶可以顺利检出,对于微小病灶以及软组织可以充分发现,从而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确诊做出保证,获得上述理想结果,充分证明磁共振诊断方式运用于急性脑梗死疾病诊断中可行性。总之:MRI与CT相比,主要优势包括:①MRI对水更加敏感,可在早期检出病变灶;②MRI对软组织、微小病灶的分辨率更高;③MRI不受骨性伪影所干扰,可在任意方向形成影像,全面展现病变组织。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查检出率、不同发病时间点的检出率均明显比CT检查检出率高,表明MRI检查比CT检查更为敏感。

综上所述,磁共振诊断方式有效应用后,同颅脑CT诊断结果比较,在提高诊断指标结果方面,效果明显,可促进急性脑梗死获得早期确诊,从而及时研究有效方法展开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提高其整体预后水平。

猜你喜欢
磁共振颅脑准确性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