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旭 郝雨涵
(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北京 100088)
自2002年中国电影院线制改革启动以来的近20年间,中国电影市场一直保持着年均30%左右的增长速度。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642.66亿元。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使得影院关门、影片撤档,对电影发行放映业产生重大冲击。2020年中国院线电影全年票房仅为204.17亿元,按照2020年票房增长速度和2019年持平,不计其他营收,仅票房损失就超过了400亿元。2020年4月3日,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国家电影局通过积极协调出台政策措施,推动电影行业纾困发展。2021年3月2日,全国电影工作会议指出,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保持高水平、高质量发展还有待继续努力。电影发行放映业的复兴,既需要自身的组织模式创新,也需要外部的保障机制重构。因此,推动组织模式创新和保障机制重构,是后疫情时代电影发行放映业化危为机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题中应有之义。
目前,理论界对于后疫情时代电影发行放映业的发展研究,主要包括如下两个领域:第一,新冠肺炎疫情对电影发行放映业的影响研究。刘藩研究认为,影院新片网络首播模式落地难度大,政府应给予针对性大力度财政补助、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支菲娜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下促进电影行业蓄势复苏的“江苏样本”。司若在回溯SARS疫情冲击的基础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电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院的淘汰和重生、积压影片的困局与互联网平台的观众分流;建议尽快建立完片担保、保险等的保障机制和版权价值开发模式。侯光明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长期防控的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的转型升级,在电影发行层面需要积极探索以家庭和个人为核心的线上发行模式,在放映层面需要构建融合多种放映终端的标准体系。彭侃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电影业的长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在线播出将成为更重要的发行渠道,在线视频平台的重要性将得到提升,电影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张明浩和陈旭光认为,后疫情时代的电影宣发策略,应将“议程设置”式思维与互联网、新媒介思维相结合。袁宏舟认为,“线上传媒”与院线的合作共赢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电影行业的宝贵经验,要探索制作既适应影院又适应“线上传媒”的中等投资规模的影片,完善线上线下合作的弹性机制。易婧等认为,后疫情时代,多渠道融合发行趋势将出现,以最大限度发挥各渠道效益,满足观众观影需求的同时,保证每部电影效用最大化。陈旭光认为,疫情防控常态后,“线上+线下”的电影上映发行模式会成为未来趋势。徐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电影传播的影响,微观技术上体现在“线上+线下”传播模式日渐主流,在宏观环境上体现在行业的加速洗牌的新市场格局;在主体创新策略中强调,号召影片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建立体化传播主体格局,带动电影传播从粗放式走向智能化。饶曙光和兰健华认为共同体美学是引领中国电影产业走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困境的一种有效方法,倡导推动电影产业构建起共同、整体和平衡利益观。
第二,电影发行放映业的问题与发展的相关研究。韩晓黎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电影政策对发行放映机制改革的作用,提出新时代院线制深化改革的新思路。靳丽娜从政策目标及方案、管理体制、权力制衡、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新一轮的电影发行放映改革政策的有效执行提出建议。韩晓黎和张小丽提出了深化电影院线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包括坚持以规模经营发展为目的,相对提高市场集中度,坚持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和品牌化的经营战略。尹鸿和许孝媛针对传统的电影发行窗口面临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挑战,认为影院的“优先地位”依然继续存在,但建议影院需要强化观众体验感、社交性和场景化。靳丽娜对我国分线发行的具体实践进行了分析,提出实现分线与分众的结合是未来分线发行的发展道路。张锐和张美伦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电影发行放映环节的演变历程,提出构建包括场景价值、协同共创、技术赋能与制度调控四个因素的发行放映服务生态系统。姜申以春节档为例,研究了流媒体和短视频在电影宣发及播映方面的重要作用。
可见,目前已获得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于借助互联网趋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发模式已基本达成一致。但是,现有研究一般都沿袭了模块分析思路,缺乏依据系统论的思想,尚未形成有关后疫情时代电影发行放映业发展的整体框架和系统认识。尤其对疫情后发行放映的模式创新与机制变革研究不足,缺乏化危为机的应对思路。基于此,本文在梳理总结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电影发行放映业的影响基础上,研究设计后疫情时代电影发行放映业的组织模式创新和保障机制重构。
新冠肺炎疫情属于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看来,它对全球电影业乃至全球经济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冲击,这种影响是系统性和长期性的。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对电影发行放映业造成重大影响,并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全球电影业造成了系统性冲击。统计发现,2020年中国院线电影全年票房204.17亿元,较2019年降低68.2%;而同年的美国院线电影全年票房21.03亿美元,同比下降81.4%。虽然如今全球电影业出现稳步回升,尤其我国电影业在2021年春节档以75.44亿元的票房成绩创造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等多项世界纪录,但是随着全球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发展,需要系统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电影发行放映业的影响。如下将从供给侧、需求端、治理层和国际化四个角度进行总结。
在供给侧方面,短期内表现为电影产业链各环节承受的强烈冲击,而长期则体现为行业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一方面,从短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的供给侧影响是自电影产业链的下游向上游逐渐传导的。由于电影院集中观影的特点,疫情暴发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影院的大量关门停业。继而,发行作为电影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则面临的是待发影片的撤档、延期、积压,乃至转为网络发行。而制片环节则在短期内造成摄制工作的暂停,或是因疫情防控工作造成制片成本的陡增。这种短期冲击在2020年上半年的电影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电影发行放映业面临的风险在增加。由于供给侧的影响存在时间滞后性,制片环节的短期冲击会造成电影完片数量和质量的长期影响,而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发行上映电影的数量和质量。同时,电影发行放映企业营业收入的断崖式下降和经营成本的现实压力,会导致企业利润空间的压缩,乃至亏损。这使得行业内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面临破产风险,加剧企业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此外,这种风险性也会影响到电影产业链的投融资环节,长期上会提升电影融资的难度,降低电影投资的信心。截至目前,这种长期影响已经初步显现,亟须供给侧的深入改革,推升电影发行放映业的转型升级。
在需求端方面,短期内表现为观影需求的压抑,而长期则体现为观影习惯的变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和安全这类低层次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时,个体才会追求情感和审美这类高层次的需求。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威胁了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而若疫情在未得到有效防控之前,从个体需求层次出发,观众很难有动力前往影院观影。但是,观影需求并未消除,只是迫于疫情背景下的观影环境而暂时被压抑。2020年中国内地影院重启后的电影《八佰》获得31.1亿元的票房成绩,以及2021年春节档78亿元的票房纪录,都说明观众对于优质内容仍保有旺盛的观影需求。然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发展,偶发散发病例成为大概率事件,观众的生活习惯、休闲习惯,以及观影习惯也都在相应变化。互联网时代的线上观影为观众提供了便捷性,而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休闲形式也为观众的闲暇娱乐提供了多元选择。院线观影不仅面临着线上观影的替代风险,也面临着多元娱乐的分流可能。可见,如何引导观众观影需求,迎合观影习惯变化趋势,是后疫情时代电影发行放映业亟须解决的需求问题。
在治理层方面,短期内需要政策的扶持与引导,而长期则需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系统部署。在疫情暴发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对电影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批示。各级电影主管部门积极协调发改、财政等部门出台扶持政策,而上海、江苏、北京等省份则纷纷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从专项补贴、金融贷款、租金减免等方面疏解企业困难,提振行业信心。而从长期来看,鉴于疫情防控带来的网络电影和线上发行的突破性发展,电影发行放映业的治理需要统筹线下和线上的一体化发展,在发行放映体制改革、发行放映渠道融合,发行放映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实现院线电影和网络电影、院线影院和网络视频平台的共赢、存异、融合发展。
在国际化方面,短期内表现为国际交流合作的受限,而长期则需要建立互利共赢的共同体意识。虽然中国电影业强势复苏领跑全球,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国外电影市场大量电影由院线发行转为网络发行,由全球发行转为区域发行,对于国内电影发行放映业的直接影响就是进口片数量的大幅减少。这不仅削减了院线影院和发行企业的票房收入,也造成了部分偏爱国外视效大片的观影需求流失。此外,疫情还直接为跨国制片、合拍片制作、国际电影节举办增加了难度。面向未来,电影发行放映业要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下,以互利共赢的共同体意识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如今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电影发行放映业的影响已不是短期冲击的“黑天鹅”,而是长期影响的“灰犀牛”。因而,化危为机,需要推动电影发行放映业的组织模式创新和保障机制的重构。
后疫情时代,在时间上是疫情集中暴发后的时代,而在逻辑上是疫情的深刻反思的时期。电影发行放映业需要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通过自身的优化升级适应后疫情时代的供需条件,而其中的关键就是电影发行放映业的组织模式创新。在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放映端,需要推进院线整合模式和互联网融合模式;而在电影发行业,要匹配放映端的改革,推进精准发行模式和共赢分账模式。
院线整合模式,主要面向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放映业,强调通过多元途径实现电影放映端的优化重组和质量提升。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院线整合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院线市场的行业集中度,以院线资源的集约化发展来提高抗风险能力,进而有针对性地应对院线市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院线影院的差异化经营,通过市场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倒逼院线影院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明确市场定位和服务方向。
自2002年推动院线制改革以来,近20年来中国电影放映市场得到了规模上的长足发展。目前共有电影院线51条,截至2021年2月底,银幕总数已达77769块,是2002年的42倍。但是,在疫情暴发之前,院线市场中的产业集中度低、同质化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即凸显。而疫情则使分散经营、粗放经营的部分院线的问题加剧,亟须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推动院线整合模式,需要将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注重院线整合中的形式和整合后的管理。院线整合过程中,可以通过院线间并购重组等手段进行资本整合,注重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优势;可以通过省级院线公司间的区域联合进行空间整合,注重形成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也可以采取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业务整合,注重在宣传、票务和排片等领域的业务合作。院线整合更需要关注整合后的效果,要明确整合目标,以院线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院线发展质量的升级;要协调好各主体的利益分配,在资源互助、统一管理的同时,注意厘清各主体间的责任与义务,确保整合后的稳定与效率。
互联网融合模式,主要是迎合互联网流媒体平台的发展趋势,借助互联网的线上优势化解疫情带来的线下冲击,深化电影与互联网的融合式发展,有序推进网络院线和网络营销的发展。疫情期间传统服务业遭受的巨大冲击,为电影的院线放映形式敲响了警钟;而其间数字经济爆发出的巨大活力,使得电影发行放映业需要更加坚定地拥抱互联网。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媒介终端的普及,流媒体平台成为观众越发重要的观影渠道。我国视频网站付费会员数量连续三年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特别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线上化趋势明显,视频网站付费会员数量激增。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均超过一亿。可见,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互联网+电影”的时间进程,流媒体平台越来越成为电影放映业的重要渠道,亟须统筹协调院线放映和网络播映的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融合模式,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媒介优势,以媒介融合推动业态融合,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应对疫情带来的线下冲击。一方面,基于互联网虚拟交互和互联互通的特性,健全网络院线的发展,以便在疫情暴发期为观众提供稳定的电影视听内容,为电影企业提供可靠的收益回收渠道;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传播便捷高效的特点,发挥网络营销的优势,借助社交网络、票务平台、短视频平台、自媒体等线上媒介,更加明确地定位意向观众。
精准发行模式,是面对疫情对于电影发行业的影响,以高效精准为目标,在院线发行中积极探索分线发行规律,网络发行中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使出品方的电影能够最大化匹配受众,使放映方的影院能够凸显差异化优势。
我国电影发行领域,在院线制改革后借助数字拷贝和数字影厅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部影片拷贝同时下发全国院线的全线发行模式。该模式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对于提升影片票房、繁荣电影市场、满足观众观影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影院银幕和故事片产量的逐年提高,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这种“一刀切”的粗放发行模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影发行放映业的转型升级。尤其互联网时代,分众化趋势日渐明显,观众的个性化观影需求亟待得到满足。而疫情的暴发则极大地降低了电影发行的容错率。在单银幕票房产出不断下滑的当下,需要更有针对性的精准发行模式。
推动精准发行模式,需要强调效率优先,配合电影放映端的改革,迎合互联网和数字化的趋势,努力实现优质内容和广泛受众的最优匹配。一方面,在院线发行领域,积极探索分线发行模式,以分众发行、错档发行、区域发行等模式,实现优质电影在类型上、档期上、区域上与受众实现精准匹配。首先,根据影片类型的不同,可以选取个别存在真实需求的院线或影院进行发行,满足受众的个性化观影需求。例如,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自2016年10月成立至今,已有近3000家影院加盟,覆盖超过3000块银幕,发行了如《海边的曼彻斯特》《三块广告牌》等受众范围相对较小的艺术电影。同样,不同类型的影片都可以形成细分且稳定的受众群体。特定类型影片也可以借鉴艺联所采用的影院加盟方式,在未来进行类型片发行,提高发行效率。其次,电影也可以采用错档发行的方式,引入胶片时代的首轮、次轮发行方式。在数字时代,将发行时段错开,不仅可以使首轮院线或影院凭借首轮优质片源形成差异化优势和品牌效应,还可以为众多中小成本影院留足市场空间。此外,可以依据地域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影片进行区域发行。不同地区间,观众影片选择兴趣存在差异。例如,2015年国庆档票房黑马《夏洛特烦恼》在沈阳、大连等北方城市更受观众喜爱,而在票仓广州却难以获得较高票房回报。可见,发行方要根据影片特点,分析其主要受众群体,相应调整不同地区的发行策略。这样可以有效节约发行成本,在小范围市场获得市场反馈和口碑积累后,再循序渐进地进行大规模发行。
另一方面,在网络发行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对电影宣发的支持作用。随着票房实时统计能力的提升以及影院精细化管理的升级,通过分析更及时、更详细的放映数据,能够帮助电影在发行过程中进行动态决策,制定出符合影片特质的发行策略,并依据实时情况及时调整。同时,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电影发行的精准化程度。随着网络售票平台的发展,发行方能够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不断获取发行影片和竞争对手在不同城市和地区的观众画像,把握影片潜在观众的观影偏好。此外,互联网社区的形成也使观众众筹点播观影成为可能。例如,以众筹点映为商业模式的大象点映,就是从观众的市场需求入手,通过找到精准受众,从而实现影片的精准化发行。
共赢分账模式,是聚焦电影发行中利益分配这一核心环节,强调后疫情时代共赢互利的共同体理念,院线发行中健全多元分账模式以共享存量收益,网络发行中探索新型分账模式以增加流量收益。
长期以来,票房的多方分账与电影的窗口期是院线电影发行放映业的传统规制。稳定合理的分账比例和规范有序的窗口发行,是保障电影发行放映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以《囧妈》为代表的许多院线电影选择放弃影院窗口,转而进行流媒体平台首映,遭到了大量院线企业的反对。而作为影院复工后首部华语商业大片的《八佰》采取了保底与分账相结合的方式,虽然旨在打击电影市场中的偷漏瞒报行为,但是也引起了大量中小影院的非议。新冠肺炎疫情让整个电影市场的“蛋糕”变小,也很大程度上使得票房分账这一“分蛋糕”的过程变得矛盾重重。因此,电影发行放映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共克时艰”,不仅需要共同做大电影市场的“蛋糕”,也需要健全多方的分账模式,实现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各环节的共赢发展。
推动院线电影的共赢分账模式,需要以分账发行为主体,保底、买断等多种发行方式共同发展,统筹电影产业链的制片、发行、放映环节协调发展。一方面,需要强化共同体理念,以科学合理的分账发行方式,共同推动电影产业整体的进一步发展。尝试院线票房收入的动态分账改革,上映初期分账比例侧重电影出品方和发行方,而随着上映时间延长逐渐侧重院线影院的票房收益,以动态权衡内容方和渠道方的利益,既激发优质电影内容的创作,也调动影院延长排片的积极性。当然,动态分账方式的前提条件,需要规划好各媒介渠道的窗口期约定,也需要打击不法影院的偷漏瞒报行为。此外,建议试点票房审计,形成对电影发行的第三方独立监管的长效机制,以保障电影发行收入、电影发行成本的透明化。另一方面,需要围绕电影项目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尝试保底、买断、代理等发行方式,实现多元发行方式的共同发展。例如,电影《战狼2》采取了出品方与发行方之间的保底发行方式,使出品方在上映前已收回大部分成本,也调动了发行方的积极性,携手助力影片获得56.9亿的票房成绩;而电影《八佰》在采取分账发行的同时,对于部分影院采取了发行方与放映方之间的保底发行方式,保障发行方在疫情后的上映初期回收一定收益,也客观上倒逼部分中小影院规范经营、提升自身竞争力。基于利益分配的灵活多样的票房分账方式,有利于深化电影发行放映业的市场化进程,解决不同电影的差异化的市场发行问题。
而在网络电影领域,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使得在线观影热度显著上升,网络观影人次大幅度增长。2020年,“优爱腾”视频平台共上线影片270部,同比增长81%,共有77部电影分账票房过千万元。流媒体平台已不仅是院线电影窗口发行的收益补充,更逐渐形成网络电影的“新赛道”。2014年以来,以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为主的网络视频平台就开始探索网络电影分账模式。网络电影出现的初期,平台为了快速吸引流量,分账模式为单价与有效观影时长的乘积,同时在点播分成的基础上,引入广告分成和营销分成,注重网络电影的引流价值。随着网络电影市场发展,平台需要积累高质量内容来带动会员用户数的增长,因而开始对网络电影进行等级划分,等级越高的影片点播分成单价越高。平台也开始与高等级影片探索保底分账、版权预购等合作模式。面向未来的发展,网络电影需要走出一条减量提质的道路。因而,吸引更多的网络观众,应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都需要网络视频平台能够不断完善分账规制,为网络电影良性发展提供空间。
推动网络电影共赢分账模式,需要不断健全付费点播(Premium video on demand,PVOD)模式,以高收益吸引高质量内容,以高质量内容吸引更多的网络电影观众。2021年春节期间,《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发财日记》等影片均采取了付费点播模式。随着网络视频平台的用户流量增速放缓和优质内容成本预算的提升,付费点播模式能够为优质内容释放出更大的价值空间,有利于激励更多高质量电影的创作。网络视频平台,一方面需要重视头部作品的引领价值,为真正优质的作品提供切实的利润空间。这不仅能为优质内容形成收益反馈,激励其源源不断地创作更优质的网络电影,同时也可以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网络电影企业提升内容质量。另一方面,网络视频平台需要继续以优质内容和创新服务回馈用户,从而不断吸引网络视听的新增用户,实现网络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的良性循环。
电影发行放映业合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保障组织模式创新方略的实施,提升未来行业抗风险能力,需要对保障机制进行重构与健全。从政策引导、市场监督、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四方面入手,可以有效保障电影发行放映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政策引导机制侧重于强调电影发行放映业的顶层设计,通过政策手段帮助电影发行放映业渡过疫情影响下的困难阶段,同时助力电影发行放映业的改革创新。建议国家电影局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加强对新时代电影发行放映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对于院线电影和网络电影发展形成统一战略布局,研讨设计促进电影发行放映业发展的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研究出台院线改革和院网融合的具体实施细则,有序推动电影市场发展。同时,建议加强电影主管部门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国家部委的沟通,积极运用财税政策疏解电影发行放映企业在后疫情时代的资金难题。此外,选取电影发行放映业改革创新效果良好的省市地区,建立电影发行放映业改革创新示范区,积极将地方政府的改革经验进行有效推广。
市场监督机制,侧重于强化电影发行放映业的规范运行,注重对电影发行放映业市场秩序的维护和电影版权的保护,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促进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告别粗放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维护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市场秩序,需要完善电影票房监管体系,打击票房偷漏瞒违法行为。加快形成以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为主导,行业协会、院线公司、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方联动的“立体”式监管布局。定期制定影院监管调查名单,开展诚信经营评级,对存在违法记录的影院进行降低评级、定期复查的处理,对严重违法和重复违法的影院加大复查频率和处罚力度。电影的版权保护在流媒体平台快速发展的当下更为重要,需要防止电影盗版资源的流出,严厉打击盗版资源传播,真正保障电影发行放映业各主体的核心利益。
公共服务机制,主要聚焦现阶段电影发行放映业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电影文化发展不充分问题,通过有效举措发挥电影在助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强调,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需要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基于此,在电影强国建设中,电影发行放映业也要注重电影的公共服务功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因而,后疫情时代电影发行放映业需要立足新起点,面向新时代,推进电影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研究电影惠民工程的措施与方法。而就共同富裕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共同富裕,还需要全面打造共同富裕的文化高地。因而,应该发挥电影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突出作用,依托“人民院线”有针对性开展电影的公益放映,建立健全优秀电影的互联网公益展映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影公共服务体系。
人才培养机制,侧重于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优势,为后疫情时代电影发行放映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和高水平的智力支持。面向后疫情时代行业转型升级的趋势,需要着重培养电影领域的内容创作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理论研究人才这四类专业人才,同时需要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积极实施产学研合作。影视专业类高等院校要在新文科的背景下科学制定专业质量标准,探索规范的专业课程体系,不断引进和培养名师队伍。影视企业应当注重人力资源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优化从业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同时,要充分挖掘高等院校、电影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潜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在师资交流、实践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着力培养人才。
本研究面向后疫情时代电影发行放映业的复兴与发展目标,在梳理归纳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电影发行放映业影响的基础上,从电影发行放映业的组织模式创新与保障机制重构两个角度深入研究,形成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电影发行放映业的影响主要包括供给侧、需求端、治理层和国际化四个角度,短期内的确产生极大冲击,但是从长期看,电影发行放映业也可能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动改革、促进行业优化升级。第二,后疫情时代电影发行放映业的组织模式创新,在放映业需要推进院线整合模式和互联网融合模式,而在发行业需要推进精准发行模式和共赢分账模式。第三,后疫情时代电影发行放映业的保障机制重构,主要包括政策引导、市场监督、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四个方面。
本文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第一,在研究视角上,注重从时间(短期和长期)和主体(供给侧、需求端、治理层和国际化)两个维度,系统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电影发行放映业的影响,同时注重将互联网流媒体发展的“老问题”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新风险”相结合。第二,在研究内容上,尝试按照化危为机的理念,从内部组织模式创新和外部保障机制重构两方面提出应对思路,试图为电影发行放映业应对突发重大事件提供治理思路和策略参考。
目前,电影发行放映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复兴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努力。本文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有关模式与机制的协同性方面缺乏系统性分析,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