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利用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气来熏蒸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目的的中医外治方法
。早在《五十二病方》中明确提出用中药煎煮的热药蒸气来治疗疾病。实践证明,中药熏蒸具有作用直接、疗效确切、适应证广、副作用少等优点,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现将近几年临床应用中药熏蒸治疗疾病的情况总结如下。
药物作用:中药熏蒸是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根据病症选用相应的处方,发挥药物发汗解表、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等作用。温热效应:中药熏蒸通过蒸气的温热效应,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快机体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介质吸收,从而达到修复损伤组织、缓解疼痛的目的。免疫调节作用:中药熏蒸可促进药物经过皮肤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降低炎症因子表达,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内环境平衡
。中药熏蒸可通过中药对症治疗刺激局部皮肤,促进免疫反应调节系统发挥抑制免疫性炎症之功效,间接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维持自稳态
。
2.1 中药熏蒸在运动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中药熏蒸应用于骨关节疾病,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周巧旦等
将符合肩袖损伤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团队进行肩关节镜手术,术后常规抗感染及止痛、消肿治疗、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熏蒸,结果观察组在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钟玉琼
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推拿、牵引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张月兰等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超短波组(21例)、熏蒸组(21例)及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及运动干预,超短波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超短波治疗,中药熏蒸组辅以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辅以中药熏蒸及超短波联合治疗。经2周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疼痛维度评分、功能障碍维度评分、总分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水平。
2.2 中药熏蒸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中药熏蒸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神经疼痛症状。陈培峰等
将112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联合组采取中药熏蒸面部联合毫针轻浅刺法治疗。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76.79%;联合组患者中医症候(口眼歪斜、眼睑缩小、眼裂增大、额纹消失、鼓腮漏气、面色淡白或晦暗)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联合组治疗后的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FDIS评分、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胡臻妮等
将100例中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观察组则加中药熏蒸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及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免疫学(lgA,lgG,lgM)、神经缺损(NDF)、运动功能(FMA)、临床痉挛指数(CSI)等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马秋云等
将8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悬吊运动训练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熏蒸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1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NIHSS、GLFS-25、Sheikh、BBS、SS-QOL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位磊等
将60例脊髓损伤性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疗法。经治后,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妇科护理当中安全隐患的出现首相我们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关于护理人员的问题,在大多数的妇科护理人员当中他们的法律意识相对来说是较为薄弱的,他们对于法律法规的了解都是十分欠缺的,所以他们对于风险的预知能力是不足的。这样一来也就导致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当中不能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缺乏护理的责任心,认为工作疏忽不会给患者带来多大的影响。
1)节能指标任务超额完成。通过全面节能管理,大幅超额完成国资委下达给集团公司“十二五”和第四任期节能指标;所属30家“万家企业”均完成发改委及当地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
2.4 中药熏蒸在免疫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中药熏蒸应用于免疫系统疾病,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应答,降低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陈煜宇等
将91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a组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b组予中药熏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后观察b组的总有效率和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观察a组。杨国栋等
将120例老年强直性脊柱炎(肾虚寒湿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及ESR、CRP、MIF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5.00%。
2.6 中药熏蒸在五官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药熏蒸在五官科可以治疗眼部、鼻部疾患,减轻临床症状,促进术后愈合,降低复发率。肖瑶等
将9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肝明目中药局部熏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76.09%,说明中药熏蒸用于治疗干眼症,能有效改善眼部刺激症状,改善泪液分泌功能,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李红等
将120例干燥性角膜结膜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熏蒸联合疏肝润目汤治疗,对照组只用中药熏蒸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提示干燥性角膜结膜炎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林浓浓等
将84例单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提示中药熏蒸应用于翼状胬肉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术后症状、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增加泪膜稳定、降低复发率。潘利珍
采用中药熏蒸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儿,结果显示中药熏蒸可有效改善慢性鼻-鼻窦炎患儿的鼻部症状。
2.5 中药熏蒸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药熏蒸应用于妇产科疾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加速产后恢复和泌乳。谢京红等
将85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督脉熏蒸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4%;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郭小兰
将9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后采取综合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药熏蒸,经治疗,观察组产妇子宫收缩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且观察组产妇的恶露排出量高于对照组。田静
将92例产后缺乳产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乳房按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经络按摩和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的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80.43%。
2.3 中药熏蒸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中药熏蒸应用于皮肤疾病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皮肤瘙痒、疼痛等治疗目的。李婷等
将63例面部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口服咪唑斯汀片和外用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治疗。治疗组加皮肤康洗液熏蒸,对照组则予皮肤康洗液湿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0.97%,对照组有效率46.67%,发现熏蒸法在改善瘙痒、刺痛、红色区绝对分值和红斑指数方面较湿敷法更加显著。王丽娟等
将160例确诊为慢性湿疹的患者分为两组,均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自拟中药熏蒸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8.75%;治疗后观察组IFN-γ较对照组高,IL-4水平和瘙痒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潘莉等
用中药熏蒸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封包治疗轻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并与单纯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封包治疗做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红斑、鳞屑、瘙痒症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加显著。
其三,从人均收入来看,我市人均生产总值、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近年来都呈现上升趋势,但三者增长并不同步。人均生产总值增长快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又快于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使居民难以充分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也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
2.8 中药熏蒸在肛肠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药熏蒸应用于肛肠科疾病,可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牛聪慧
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痔疮术后患者,结果显示中药熏蒸治疗对痔疮术后的应用疗效确切,可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陈冬妹等
采用中药熏蒸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结果显示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加中药熏洗治疗可缓解疼痛,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王金存等
将90例肛肠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痔浴净中药熏洗,结果提示中药熏洗应用于肛肠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排便困难症状。陈天杰
将160例符合肛肠疾病实施外科手术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采用相同的中药处方和熏洗方式,观察不同的熏洗温度和时间,止痛和消肿的疗效差异。结果肛肠疾病患者在术后的前7 d,采用42 ℃的中药方剂熏洗疗效最佳。说明温度适宜的中药熏洗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有明显治疗效果。
2.7 中药熏蒸在内分泌疾病中的应用 中药熏蒸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中有不错疗效,可通过降低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创面愈合,提高生活质量。熊思
将100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艾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提示艾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创面愈合。郭静等
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手部感觉功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熏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手部功能的症状和感觉功能均有改善作用,且对血糖水平不会产生恶性影响。邓彩金
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的患者,结果显示中药熏蒸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9 中药熏蒸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药熏蒸可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温艳歌
将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蓝光照射。治疗组加用降黄散中药熏蒸;对照组则加用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结果显示降黄散中药熏蒸联合蓝光照射可有效改善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黄疸临床表现,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低。
作者简介:李蓉,女,山东聊城人,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韩国语教研室,教师,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韩国语言文化。
2.10 其他疾病 此外,中药熏蒸还可缓解失眠、直肠癌、尿毒症等患者的临床症状。陈莺
将71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以舒乐安定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安眠方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药熏蒸能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程小伟等
将因口服卡培他滨出现Ⅱ级手足综合征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B族维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4.3%,其中治愈率38.1%,治疗组总有效率90.5%,其中治愈率66.7%,提示针对卡培他滨化疗后手足综合征患者在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可提高临床疗效。王先锋
将120例尿毒症伴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调整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控制基础疾病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与炉甘石洗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3%,治疗组为88.33%。认为中药熏洗联合血液透析与炉甘石洗剂治疗尿毒症伴皮肤瘙痒,能改善肾功能,抑制5- 羟色胺表达,从而改善患者瘙痒症状。
中药熏蒸集中药治疗、热疗、气疗、中药离子渗透等多种疗法于一体,辨证施治,可有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骨科疾病、妇产科疾病、皮肤疾病、五官科疾病等多种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中药处方中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体表,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达到病灶,发挥治疗作用,且由于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发挥作用,相比口服药物,可避免长期服用中药的困难,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减轻肝肾代谢的负担,不良反应少
。中药熏蒸治疗相较于其他中医疗法,可免除针刺等引起的疼痛,更易被接受,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熏蒸仪器更为安全,温度可控,避免高温对皮肤的烫伤
。但目前对中药熏蒸的研究临床观察较多,对治疗机制的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临床应用也常作为辅助手段,单独使用的机会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多注重熏蒸疗法机制研究,充分挖掘中药熏蒸的外治优势,使其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1] 梅全喜,何庭华.中药熏蒸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
[2] 张琪,王宝娟,王琳,等.基于免疫反应调节系统探讨中药熏蒸疗法在治疗骨关节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3(4):98-103.
[3] 吴容军,张进城.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老年肾虚寒湿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7):108-109,111.
[4] LO P C,LIN F C,TSAI Y C,et a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reduces the risk of total knee replacement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J].Medicine,2019,98 (23):e15964.
[5] 周巧旦,徐淑婷,许金珠,等.中药熏蒸在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镜术后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4):613-614.
[6] 钟玉琼.中药熏蒸治疗仪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24):169-170.
[7] 张月兰,张红梅,袁举,等.中药熏蒸联合超短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2019,41(3):216-218.
[8] 陈培峰,董坚,孙枚,等.中药熏蒸面部联合毫针轻浅刺法对顽固性面瘫患者面部残疾指数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1,39(12):162-165.
[9] 胡臻妮,黄志东,曹慧,等.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推拿治疗中风的临床效果[J]. 世界中医药,2021,16 (19):2937-2940.
[10] 马秋云,王正田,孟海超,等.悬吊运动训练联合中药熏蒸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及预后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21,27(8):90-95.
[11] 位磊,王蓬勃,张平,等.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性神经痛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21,36(5):38-39.
[12] 李婷,王海瑞,郝允姗,等.中药熏蒸与湿敷治疗面部皮炎短期临床疗效对比[J].中医药学,2022,50(1):70-74.
[13] 王丽娟,李丽.自拟中药熏蒸结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J].新疆中医药,2021,39(2):26-28.
[14] 潘莉,刘维忠.中药熏蒸联合封包疗法对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4):74-75,77.
[16] 杨国栋,肖智权.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老年强直性脊柱炎(肾虚寒湿型)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2021,34(22):3925-3927.
[17] 谢京红,翟娇,孟倩,等.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初产妇应用中药熏蒸疗法配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J].右江医学,2021,49(10):754-757.
[18] 郭小兰.中药熏蒸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1,34(16):182-183.
[19] 田静.产后缺乳产妇采用中医经络按摩联合中药熏蒸仓护理的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 (32):156-158.
[20] 肖瑶,陈丹,郭敏,等.中药熏蒸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44 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10):12-14,18.
[21] 李红,郑喜春,张冬梅,等.疏肝润目汤与中药熏蒸干预对干燥性角膜结膜炎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3):103-105.
[22] 林浓浓,晏芳,涂淘金.中药熏蒸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康复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8):3052-3053.
[23] 潘利珍.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儿童慢性鼻- 鼻窦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20,28 (21):49-51.
[24] 熊思.艾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1,34(20):107-108.
[25] 郭静,龚婷.中药熏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手部感觉功能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33):147-148.
[26] 邓彩金.熏蒸联合中药泡浴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的应用效果[J].甘肃医药,2020,39(11):1005-1006.
[27] 牛聪慧.中药熏蒸治疗对痔疮术后的应用及康复效果的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2021,35(12):53-55.
[28] 陈冬妹,王建民,李明,等.艾灸联合中药熏洗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6):1737-1740,1754.
[29] 王金存,毛华云,魏璐,等.痔浴净中药熏洗对肛肠术后排便困难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2):143-144.
[30] 陈天杰.中药熏洗法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疗效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11):122-123.
[31] 温艳歌.降黄散中药熏蒸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45 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21):108-110.
[32] 陈莺.中药熏蒸治疗失眠症36 例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2):4696-4697.
[33] 程小伟,吴锐荣,张振勇,朱娅.中药熏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手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21):32-35.
[34] 王先锋.中药熏洗联合血液透析与炉甘石洗剂治疗尿毒症伴皮肤瘙痒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0,52(19):111-113.
[35] 庞晓晨,成睿珍,赵静,等.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及其新剂型的应用[J]. 中国新药杂志,2019,28(3):286-291.
[36] 洪磊,陈玉燕.中药熏蒸疗法在儿童神经发育疾病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21,23(5):75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