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生考研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2-05-23 23:48:01陈广云商春雪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7期
关键词:考研学院专业

陈广云 商春雪

[摘           要]  考研率是衡量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促进学校优良学风和校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加强学校一流本科教育、提升学校社会声誉和专业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学生高端就业的重要指标。以A大学为例,通过考研数据、考研动机、考研态度、考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深入分析报考率和考研率低的原因,从而提出改进建议,并尝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    键   词]  大学;考研率;改进建议;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7-0157-03

考研率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各高校也变得越来越看重,同时,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部分学生为了提高竞争力,选择考研,导致考研人数激增,但录取院校名额有限,学生考研情况不容乐观,如何提升考研率,是高校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考研率是指考取研究生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近五年来,A大学的考研率一直维持在6%左右(见表1),报考率和考研率均较低,与部分周边学校和国内同类学校均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深入分析考研率低的原因,笔者向大一、大二及大三学生开展了在线问卷调查,调查对象覆盖所有本科学院,共计收到有效问卷7328份,其中收到大一学生的问卷数最多,为3209份,大二学生的问卷数为2375份,大三学生的问卷数为1744份。

(一)学生总体考研意向以及对目标院校的期望较高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明确考研目标的学生有1334人,占比达18.2%,有考研想法的学生有4087人,占比达55.77%,分年级来看,大三学生中有明确考研目标的人数最多,占比达21.33%,而大一学生中有考研意向的学生最多,占比达62.54%。结果显示:学生的考研意向总体呈现出随年级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如图1)。

接受调查的学生普遍对目标院校具有较高的期望,其中想考985、211院校的学生占比达85.35%。但是从学生的年级分布来看,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考研期望存在明显的消减趋势,年级越高对考研院校的期望越低,表明学生的考研信心在逐渐降低(如图2)。

(二)就业对学生考研与否影响较大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不确定是否考研的学生中,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不了解是其犹豫考研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对未来没有规划。

(三)核心考研群体具有一定规模

一方面从前文数据来看,有1334人有明确的考研目标。另一方面从回答考研与工作之间如何选择的问题情况来看,虽然在能够工作的情况下犹豫是否参加工作的学生和考研失败后放弃考研参加工作的学生占比最高,但是仍有28%左右的学生,约1500人在能够工作的情况下选择继续考研或者是在考研失败的情况下选择再次考研。

(四)学生对考研备考的周期、规划有一定的认识

从数据来看,总体上,认为进入大学后即开始树立考研意识并着手准备的学生占比最高,其中大一学生占比最高(如图3)。

对于考研準备过程中,认为难坚持和专业知识过难是考研面临的两大困难,占比相近,占36%左右,另外心态波动大占比达26.07%。

(五)学生对考研流程等知识准备不足

根据数据显示,对考研流程了解一点的学生占到63.62%,不知道的学生占到33.21%,只有3.17%的学生对考研流程很清楚。总体来说,学生对考研流程的了解较少,分年级来看,大一学生的了解最少(如图4)。

从学生希望学校提供什么样的考研条件方面的统计数据来看,希望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和疑难解答的需求最高。从问卷中选择“其他”的具体内容来看,学生对自习室数量和开放时间的需求较大。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持续性、系统性的考研引导和支持应进一步加强

从前文分析来看,学生从大一到大三的考研意向和考研目标院校的期望明显降低,考研信心逐渐消减[1],部分学生逐渐放弃考研机会;学生在考研专业课和长周期备考难以坚持这两个方面的困难较为明显,对考研流程的基础知识不了解,对考研自习室需求较大;在多元化培养途径中,对考研升学的方案准备不充分,对核心考研群体的差别化培养体系没有建立[2]。表明从学生入学开始的持续性和系统性考研引导和支持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对学生考研升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日常采取的考研支持措施缺乏专门规划,对核心考研群体的支持普遍化,无法长期保持学生的考研志向,造成考研学生流失。

(二)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需进一步完善

从前文分析来看,学生对是否考研的主要考虑是就业,但是对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就业前景不了解,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不明晰,无法平衡工作与考研之间的关系,导致在考研升学和就业之间摇摆不定。表明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学业指导存在不足,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存在薄弱环节[3]。

(三)对支持学生学习的管理规章应进一步梳理

从问卷调查以及与学生交流了解到,学校部分管理规章与学生考研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学校采取的考研支持举措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考研支持举措落实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削减,日常工作中存在较多的以管理方便而不是以学生方便为出发点的规章制度,日常工作中也存在确实难以调整或无法调整的与学生考研相冲突的事情,导致制度障碍、一刀切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表明从更高层次的制度设计、管理流程等需进一步完善。

(四)对学生考研工作的推进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访谈交流情况了解到,部分学院长期以来比较重视学生考研,对学生考研工作的规划完善,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类提升考研率的措施[4];部分学院受限于学科专业和学生特点,提升考研率存在较大的困难;部分学院对考研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将考研工作作为学校安排的一项工作,没有将考研工作融入学院发展、专业发展和学生发展之中,存在“让我做”的应付思维。导致不同学院之间的政策举措、方式方法、推进力度等存在较大差异。

(五)对学生考研工作的宣传氛围营造不到位

总体来看,学校对考研工作的宣传力度还比较小,各个类型和层面的宣传举措还未形成合力,宣传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全校范围内还没有营造重视考研、力争考研的良好氛围。

三、采取的措施

(一)稳固学生的考研意向

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在新生入学时按照高考成绩专门设置“实验班”,扩大核心考研群体规模。“实验班”培养方案中设置考研模板,优先配备硕博导师、年轻博士等作为学业导师,配班主任督促学生学习。在科训项目、考研辅导课程等方面给予“实验班”学生倾斜,在大四学年课程安排、集中实习环节安排、毕业论文开题安排等方面给予“实验班”学生专门支持。加强对学生考研报名、确认、参考、过线、调剂等各个环节的跟踪管理,及时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采取针对性的举措。

(二)建设系统性的培训课程体系

学校层面建设英语、政治、数学校本考研辅导课程,与学校通识课程体系相互融合、补充。学院(学部)层面以考研专业科目辅导为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考研专业科目考试内容或者单独设置考研专业科目选修课程。引入专业考研辅导机构的考研英语、政治、数学等集中强化培训、导学培训、辅导讲座、冲刺培训等。

(三)开展全方位专业引导教育和职业发展规划

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并单列考研宣讲模块或时段;通过专业导论课,讲解本专业学科关系、升学方向、考研概况等;通过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制订学业规划,引导有条件的学生树立升学志向,并提供相应指导;通过专业课教师,介绍学科前沿动态,加强日常课堂教学中的考研引导与指导;细分学生人群,对学生进行分类教育和分类职业规划指导[5]。

(四)加强对学生的时间、空间条件支持

灵活安排考研学生第七学期的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允许考研学生提前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工作,允许考研学生按规章申请部分专业选修课程的免听或免修,允许考研学生用考研专业科目考试成绩冲抵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允许考研学生申请缓考第七学期的课程。学校相关部门加强学生服务保障,允许学生申请寒暑假留校复习,各学院楼设立考研专用自习室,延长考研自习室开放时间,增加教学楼热水供应,考研宿舍不断电或晚断电,加强学生心理疏导。

(五)加强考研工作的监督考核和统筹协调[6]

将考研工作纳入学院教学工作年度考核,并与学院教学业务费、实习实践费等挂钩。加强部门学院协调配合,各学院成立考研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专门人员负责相关日常工作。各部门、学院应加强协调配合,积极推进考研相关工作举措,促进考研宣传宣讲、考研交流、考研资料、考研自习室、考研宿舍、考研网络服务专区、学生心理辅导、考研复试指导、考研调剂指导、考研专项经费等相关工作的落实、落细。

(六)开展引导性的考研宣传教育

学校层面,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开展考研规划讲座,引导学生树立考研志向;针对大三学生开展考研形势分析和报考指导讲座,帮助学生报考理想学校和专业;针对大三、大四学生开展考研备考讲座,介绍考研政策和流程,指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备考计划和冲刺计划[7]。

四、结语

经过一年的努力和尝试,在校、院两级的共同协作下,A校报考率和考研率均有所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校、院两级不断完善方式方法,报考率和考研率会持续攀升。

参考文献:

[1]袁斌,吕松,钟因团,等.提高本科生考研率的新思考[J].廣东工业大学学报,2006,12(6):26-27.

[2]刘国振,陈倩.关于提升考研率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4(23).

[3]赵峰.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提升考研率的有效途径研究[J].文化新论,2021(2):104-105.

[4]马玉峰,王若楠.新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考研率[J].科技视界,2014(16):54.

[5]董宝莹,高务龙.本科生考研状况及改进建议分析:以南京农业大学草叶科学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84(112):235-236.

[6]段海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本科生考研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以A学院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2020,34(1):124-128.

[7]钟海山,黄丽,叶东鼐.加强过程管理 探索高校提升考研率的有效途径[J].大学教育,2018(5):196-198.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考研学院专业
初等教育学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56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