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红
摘要:随着当前生猪产业向好发展,又因传统生猪养殖技术比较落后,猪巴氏杆菌病常常发生。特别是猪巴氏杆菌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比较高,这给养殖户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与防疫压力。本文从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综合防控等多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提高生猪养殖者对猪巴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控事项能够有更充分、科学、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猪肺疫;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综合防控
猪巴氏杆菌病又叫猪肺疫,俗称“锁喉疯”,是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的带有季节性的急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器官、组织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慢性病例则腹泻而致病猪脱水、电解质混乱、酸中毒而死亡。近年因其各地猪场生猪养殖规模扩大,管理技术粗放,该病在蓝耳病、非洲猪瘟等病的影响下其症状表现、发病机理变得含糊不清,已让部分饲养者目不暇接。对此,饲养人员需全面了解本病的发病特点、综合防控措施,重点加强猪场日常管理,以预防为主,积极实施相应的防控措施。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体
该病的病原体是巴氏杆菌属的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其生物学性状呈现单个散在露珠或水滴状且无鞭毛、无芽孢、不能运动的两端钝圆杆菌,产毒株则有明显的荚膜。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抵抗力差是其特点之一,在干燥空气中2~3d内死亡,60℃、20min,75℃、10min可被杀死[1]。本病原体在粪便中能生存10d,消毒药物1%氢氧化钠及0.1%癸甲溴铵溶液等能迅速将其杀死。
1.2 传染源
已患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病猪、无症状携带感染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同时该病可通过动物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环境、器具、饲料等传播。外界各类畜禽作为传染源也可能传染易感生猪。一般认为,不同畜、禽之间一般不易互相传染本病,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猪巴氏杆菌可传染给水牛,禽霍乱也可传染猪。不过,交叉感染的一般为散发,交叉感染仅出现在继发感染、亚健康状态下的易感动物。
1.3 易感动物
多杀性巴氏杆菌能使鸡、鸭、鹅、猪、牛、羊等多种动物和人感染,呈现特有的致病性。家畜中的牛(黄牛、牦牛、水牛)、猪发病较多,绵羊、免和家禽也易感。生猪在多雨、闷热、气候骤变、潮湿、拥挤、圈舍通风不良、营养缺乏、饲料变换、长途运输、寄生虫感染等应激因素的作用下机体抵抗力降低,病菌乘虚侵入机体内,引起发病。因此外界环境的突然改变是易感生猪患巴氏杆菌病的前提。
1.4 传播途径
患有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猪只通过排泄物、分泌物不断排出有毒力的病菌,污染饲料(饲槽)、饮水(饮水器嘴)、用具、圈栏,经消化道而传染给健康动物;或由咳嗽、喷嚏排出病菌,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本病;牛蝇、蚊虫、跳蚤等吸血昆虫作为媒介也可传播本病;或者打斗、吻触,也可经皮肤、黏膜的伤口发生感染。
1.5 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一般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5—9月[2],以冷热交替,气候骤变、闷热、潮湿、多雨的时节为多发。饲养管理不当,诸如转换圈舍、营养不良、饲料霉変、突然断乳、长途运输、调换饲料等诱因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促使本病的发生。本病一般为散发性,在猪群中只有少数生猪先后发病,但本病有时也可呈地方流行性发生。
2 临床症状
豬巴氏杆菌病潜伏期一般为1~5d,有时5~10d,临床上以发病急、致死率高为特点,传统理论以病程长短与症状严重程度将此病划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型。
2.1 最急性型
病程1~2d,以败血症病变为主症。体温升高到41℃以上,呼吸高度困难,食欲废绝,咽喉部明显红肿、坚硬,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泡沫[3]。可视黏膜发绀,四肢内侧、颈部、胸部、下腹部中轴线皮肤呈现蓝紫色或出血斑点,最后突然死亡。剖检时显著特点:切开的颈部皮肤可见大量胶冻样淡黄色的渗出液。咽喉淋巴结明显肿大、出血。肺脏以充血、水肿变化为主。全身皮肤、皮下组织、浆膜和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
2.2 急性型
病程4~6d,以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为特点。体温一般在40~41℃之间,发生干咳,有鼻汁和脓性眼屎。初期常作犬坐姿势、张口吐舌,呼吸困难;后期皮肤有紫斑,消瘦无力,先便秘后腹泻,卧地不起。胸腔剖检,表面呈现大理石样花纹,肺炎区的胸膜上附着黄白色纤维素薄膜,胸腔内积有含纤维蛋白凝块的混浊液体,两层胸膜间纤维素薄膜粘连一体。
2.3 慢性型
病程两周以上(发病后期),以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肠炎为主症。病猪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体温时高时低,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有时关节肿胀,皮肤发生湿疹、最后发生腹泻,病猪因全身衰竭而死亡。胸腔剖检,常见肺胸膜因结缔组织增生而发生粘连和坏死状的包裏物。
3 诊断
从上述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可作初步诊断,具体需抓住以下要点:①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5—9月间气候突变、闷热潮湿的环境中发病;②症状主要以犬坐式呼吸困难、颈部皮下水肿且出现紫斑;③剖解肺脏出现纤维素性肺炎病变为特点,且肺脏覆盖一层黄白色纤维素薄膜;④实验室检查血液琼脂平皿经37℃恒温培养24h,见到灰白色、圆形、露珠状菌落,呈现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特有细菌镜面图像[4]。
4 综合防控
4.1 维护器具设施
猪场内环境,其实就是由圈舍(门窗、屋顶、外墙、水帘、风机、水电管网、食槽、猪栏)、清粪机、沉淀池、沼气池、沟管、围墙、消毒池或室等组成一个封闭猪场内环境。因此,每个功能区的正常运转是确保猪只健康生长的条件。这其中包含调试安装水帘、风机,使其舍内通风透气,干燥凉爽,减少生猪因气候突变、闷热潮湿等应激影响而引起包括猪巴氏杆菌病在内的各类疫病发生。
4.2 做到场内“无污染”
①养殖场采取自繁养,免除购买的生猪因长途运输、转换圈栏带来的应激反应,也避免从其他猪场携带病菌病毒入场。同时依照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及时处理包括猪巴氏杆菌病在内的各类疫病隐性感染猪只,便于统一清扫及消毒场地;②仓储房屋密闭保管,饲料无霉变,无各类细菌病毒污染饲料的机会;③猪舍、饲槽、饮水器、圈栏等定期严格消毒,日常消毒至少1次/6d(含场内空气雾化消毒);④粪便处理做到日产日清,干粪转运出场,堆放发酵;水粪、尿经沉淀池后入沼气池;⑤养殖场内禁止饲养鸡、鸽、狗、猫等动物,同时也禁止外来鸡、鸽、狗、猫、鸟类等动物在猪场内活动,安装飞鸟干扰器,防止飞禽走兽携带病菌入场;⑥安装使用灭蚊灯、鼠夹等灭蚊、蝇、鼠,减少蚊蝇鼠因侵入而污染养殖场;⑦严禁非场内人员进出猪场。
4.3 随时查看栏内生猪
①采取现场或电子监控查看栏内生猪精神状态、步态姿势、被毛光泽、咳嗽、呕吐、呼吸频率、采食情况、饮水次数、粪便干稀、睡觉躺姿、声音洪亮与否等系列生命活动体征。上述检查内容是否有异常,有无卧地不起、皮肤红斑、不饮不食、行走踉跄、拉稀呕吐、咳嗽喘气、无精打采等疑似病猪。若有,及时隔离并治疗各类患病猪只;②换料后观察,换料过渡期一般在1周左右,由少渐多,逐日增加,重点观察猪群的采食量、饮水量、粪便形态;③疫苗接种后精神状态观察;④室外环境气温变化后的冷热观察。
4.4 免疫接种
为有效预防猪肺疫,目前仍首选疫苗接种方式,仔猪断奶后预防可用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活疫苗口服或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三联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年春秋两季接种2次,理论免疫期是6個月。
4.5 隔离治疗
①青霉素2~3万IU/kg·bw,硫酸链霉素1~1.5万IU/kg·bw,使用鱼腥草注射液10mL分别稀释青霉素与链霉素,肌内注射,2次/d,连续使用3d。
②当归、杏仁、马兜铃、泽泻、麦冬、山豆根、麦芽各30g,黄芩、桔梗各45g,栀子、蒲公英、浙贝、胆草、茯苓各60g,石膏100g,滑石、紫菀各50g,大力子、赤芍、元参各90g,陈皮、甘草各40g。用法:打粉后分3份供3d使用,每份煎30min后分两次连渣灌服。使用此方效果满意。
4.6 无害化处理
对于患巴氏杆菌病猪已死亡的或因无治疗价值的(如继发非洲猪瘟、蓝耳病、圆环等疫病),在捕杀后应作深埋或无害化处理,坚决做到不宰杀、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用病死猪,以消除传染源、截断传播途径,减少人和猪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疫病发生风险。对于正在执行或已实施隔离治疗以及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猪、物、人等必须严格、彻底消毒。
5 小结
综上所述,猪巴氏杆菌病发病急,症状严重,单独西医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死亡率高,严重影响生猪养殖安全。因此,养殖户需要时刻绷紧疫病风险这根弦,以“防重于治”的理念,把工作重点放在综合防控上,管理好猪场各项日常事务,消除各种应激因子与疫情风险,提高养殖场内生猪机体对该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与健康系数,以此达到养猪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李决主编.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M].第2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3.
[2] 刘富来,白挨泉主编.猪病诊治图谱[M].第1版.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99.
[3] 宣长和,马春全,林树民,等主编.猪病混合感染鉴别诊断与防治彩色图谱[M].第1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53.
[4] 王金和主编.兽医临床病原微生物诊断技术及图谱[M].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