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君椽笔殷殷意

2022-05-23 18:10赵敏
躬耕 2022年5期
关键词:鲁山散文集灵性

赵敏

前段时间,读过剑秀的几篇小说,无论中篇还是短篇,都是情节曲折跌宕、引人入胜,论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论语言辞采华茂,清新俊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以为剑秀是写小说的高手,为他的成绩感到自豪。但最近读了他的散文集《怀念爱》,我才知道他是文壇的多面手,小说、散文双管齐下,亦可谓双枝并秀。

剑秀的散文集《怀念爱》中的“乡愁”“乡情”“乡韵”“乡游”“乡趣”“乡事”,六部分,都有一个“乡”字,可见其对故乡的深厚感情。鲁迅写有小说《故乡》、魏巍的散文《寄故乡》,他们各有着自己的情调和风格。而叶剑秀的这些写故乡风土人情、山川河流、动物植物,时代物华在剑秀笔下,真像一粒粒或大或小的珍珠落在玉盘之中,发出悠扬悦耳、妩媚动听的脆响。这一声声脆响,组成一部歌颂家乡的交响乐,或如大江东去,激扬澎湃;或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泻千里;或如潺潺细流,泠泠作响;或如林鸟和鸣,嘤嘤成韵;这部“交响乐”让人感受到赏心悦目。

我以为叶剑秀散文集《怀念爱》具有以下优点。

一、笔下的风物具有灵性,灵气,富有感情色彩。

不论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在他的笔下,都灵动起来。《在草木间行走》中写我遇见蛇:“彼此默默地友好起来,每次相遇,对视一望……”“友好”“对视”,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蛇的灵性和灵气。又如在本篇中,我观察鸟夫妻孵卵的事情:“最初大抵是我在附近的缘故,它们不时引颈张望,四周顾盼,神情略带些微的惶恐和防范。”鸟的“惶恐”“防范”不是灵性的表现吗?在《秋蝉》中,作者写“蝉敬业地抱紧承载命运的树杆,穷尽生命的能量,不遗余力地去歌唱夏天。”作者也说它是顺应节候的精灵。特别是《怀念爱》中的小黄狗,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精灵,那样的通“人性”,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如果说蛇、鸟、蝉、小黄狗都是有生命的东西,作者赋予它们灵性,或者说拟人化,那么,那无生命的炊烟、流水、雪、乡间小路等,作者都赋予它们以灵性,让它们“人格化”。因为人为万物之灵。作者在《母亲的炊烟》中,写炊烟有声有色,有姿态有味道。作者说“炊烟的轻声细语,抚慰着他们疲倦的心”“我记忆里的炊烟生动起来,有了灵性,有了神采”。

田园诗人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佳句,“依依”,写出了炊烟对村墟的别情依依,恋恋不舍,多么富于人情味呵!这也是人格化的表现。

在《河里的水井》一文中,写家乡小河里的流水“悄然走完了千年的流淌,流完最后一滴泪”。作者也说“河水是有灵性的”。作者写干涸的河水真的是形象生动。

鲁迅先生的散文集《野草》中有一篇《雪》,把江南的雪比喻为“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剑秀的《下雪白》,以比喻的手法,把雪灵性化,他写雪当初“矫情”“试探性”,然后“选择不同的优美姿势飘落而下,舍身忘我地匆匆赶来……是期待与冬日暖阳的重逢……”这些描写,把雪的灵性人格化了。这样写出了诗趣。在乡路中,家乡的路迎接异乡归来的游子,用一脸慈祥的笑容,几句疼爱的话语,抚慰你心灵的创伤,温暖你漂泊孤独的心扉……

读着这些灵动的文字,让读者仿佛看到缕缕炊烟的娇姿,倾听小河流水的如泣如诉,看到皑皑白雪的摇曳生姿的飘落,听到故乡小路的多情呼唤!

二、比衬递进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切实的自然的修辞,必定是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生活的表现。”剑秀在散文集《怀念爱》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比衬递进的综合运用。在《我家房子的高度》《自行车的故事》里表现得最为明显。在《我家房子的高度》中,作者叙述自己结婚无房,第一次在乡里艰难盖房。第二次轻松盖好二层小楼,在欢笑声中议定在城中再买套房。反映了时代变迁,改革开放后生活的步步提高,从房子的由低到高隐喻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自行车的故事》亦是如此,作者先述借车的无奈,尴尬,后买自行车、摩托车、轿车,运用前后对比,互相映衬,层层递进的艺术手法,揭示生活的变迁。

三、丰富的生活知识与深刻的人生哲理。

读《春韭》,让人想起杜甫“夜雨剪春韭”的佳句。在《春韭》中,作者引用《说文解字》《尚书》《汉书》《红楼梦》等,对韭菜的生长食用,药用价值作了叙述和说明,融知识性与哲理于一体。在《香椿》《槐树情》《仲秋柿红》《艾草五月香》等篇亦是如此。

叶剑秀的《怀念爱》是一本有生活趣味的散文集。读他的充满乡趣的几篇,给人的印象是趣味浓郁、知识深广。例如丝绸之路,人们提到时就会滔滔不绝,喜形于色,会说到古都洛阳、长安如何如何。《鲁山与丝绸之路》,作者在谈到丝绸之路时,对它的意义、贡献、影响等有比较深刻地阐述。

在《高装故事》一文中,作者写了起源于鲁山背孜、瓦屋而流传于周边县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装故事。高装(桩)的表演惊险、刺激、有趣。作者追根溯源,写它的起始、表演、道具、服饰等。这是一种大型的、综合的、精彩的、惊心动魄的、让人提心吊胆的集体表演艺术。正如叶剑秀所说:参加人数多,技艺要求高,气势恢宏,惊险神秘。

是的,十几米的高空中,小姑娘手持花伞、鲜花站在“中桩”上表演出炯娜多姿、轻松自如的各种动作,特别是表演要做到动作轻巧娴熟,协调和谐、相互配合默契、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的境界,出人意料的神秘,原来却有玄机。

“不足为外人道也”!却收到魔术般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妙趣横生,趣味无穷。

衣食者,人之大欲也。

叶剑秀写了衣用的蚕丝,又写了鲁山名吃——浆面条、揽锅菜。作者写《鲁山味道》,就是抓住水席、浆面条与揽锅菜为代表别具一格的鲁山特色。水席“八碗八”,汤汤乎如流水淙淙,上菜程序悠悠然如行云流水。

浆面条引出了《王莽撵刘秀》的民间传说,而揽锅菜是省烹饪协会命名的“河南名吃”。如此代表正宗的鲁山味,不亦宜乎?

叶剑秀的散文不仅富于趣味,还有知识性强的特点。知识面宽阔。如《鲁山花瓷探源》,写花瓷遗址、史话、制作工艺、特征、原料、作品、价值与地位,都作了全面介绍,涉及的知识面可谓多矣!

考古、历史、陶瓷知识、人文典籍……只此种种,既专且深,非一般浅尝辄止者能为之。

又如《沉香大槽油》一文,从溯源,原料制作工艺流程,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都有比较详细的叙说。尤其是制作工艺,这可是专门的学问,由此可见,叶剑秀知识面之广,读书之多。

由此想到,作家对各种知识,各种学问都必须学习,应博而精,深而透。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杜甫所谓“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

四、开门见山,短小精悍。

散文,亦称小品文,贵在开门见山,一语触题,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忌在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打开叶剑秀的《怀念爱》散文集,一股清新爽朗的气息扑面而来。全书近百篇大多是开门见山、短小精悍之作。如《下雪白》,作者开笔写道:

“一场大雪酝酿很久,终于矫情的来了。”《乡路》开头一句是“记忆中的乡路没有那么规整……”,结尾说“我们自己的人生之路,要靠自己用心去走。”确是一句言简意赅的警句。《村口的皂角树》,作者一开头就说:“村口有一棵皂角树……”结尾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每棵树都是一个人,终其一生,能否风范一世,全凭自己的淬炼与修为,勇于赋予生命的追求,才能活出古树的意义”,这段话更是意味深长,这些散文都不长,语言清新而俊丽。

紧贴生活,紧扣主题,严谨的行文,才是好文章。我以为叶剑秀做到了,他懂得散文的灵性和真谛。

五、历史的感悟与人文精神的采撷。

人是生活在历史与现实当中,以前种种事,人们的悲欢离合,月儿的阴晴圆缺,都已成为历史。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二十四小时过去,今天就成了昨天,就成了历史。

留下的是什么呢?是喜怒忧思?是痛苦的追忆,还是幸福的遐思?是对历史的感悟,还是对现实的期盼?

读叶剑秀的散文,从中读出了他对历史的感悟和对人文精神的采撷。例如他的《故乡古桥》——砚潭板桥。写板桥的由来,板桥的历史贡献。从当年的“喧嚣与热闹常年不息,景象甚为壮观,到一场洪水过后,河流改道,板桥隐身黄沙,埋没多年,销声匿迹。”可是正如作者所说:“岁月总是带有几分幽默和情趣”,到2007年,河流再次改道,砚潭桥全貌重现,古韵犹存,风采依然,它重新唤醒人们渐行渐远的记忆。村里的男女老少,来到桥上,仿佛见到久别无音讯,突然归来的亲人,仿佛杜甫诗中写的“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觀详、抚摸、凝视、拥抱,悲喜交集,热泪盈眶。这分明就是作者的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

作者还引用了民谣采撷了村民的人文精神:小男孩,走走桥,读书聪明人品好。小姑娘,走走桥,聪慧丽质身苗条。小伙子,走走桥,前程似锦步步高……

作者说:百余年来,村里读书之风极盛,村人以耕读为荣,民风淳朴,风清气正,文人雅士辈出,这不正是村民人文精神的体现吗?

农村的历史存储在人们的记忆里,乡村是农民的根,是永远难以忘怀的缕缕情思和永恒的回忆。那肥田沃土,稻麦菽黍的播种。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喜悦,那牛、那羊、那鸡、那农家小院,那清清的溪水,那往来倏忽的游鱼,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景……

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中秋节是团圆节日。花好月圆中秋夜,金蟾玉兔欢乐时。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正是几千年来人们对中秋节的哲意深思。

可叶剑秀《月圆仲秋夜》中的父亲、母亲等啊!盼啊!可以用望穿秋水来形容,可最终是层层希望成泡影。“父亲和母亲就那么坐着,一直坐着,坐成两尊悠悠思念和殷殷牵挂的塑像。柔美的月光洒在他们身上……”

文中的父亲、母亲是苦苦的期盼,是闷闷的叹息,是浓浓的思绪,是淡淡的感伤……

读着这篇散文,丝毫没有那种“花好月圆庆团圆”的欢乐气氛。读着这篇散文,亦应该有一种历史的感悟与现实的思考!

今日年轻一代对缸的认识恐怕是一片空白,而年老的一代对缸的记忆恐怕也早已成为历史。以前农村的缸有两大用途,盛水、盛粮。

叶剑秀的《缸的记忆》,盛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到了冬天,闲置的大缸派上了大用场

泡酸菜。”作者说:“浸泡着日子的艰难和辛酸,饱尝着人世的苦涩滋味……”

作者写道:“改革开放以后,各家各户收获的粮食越来越多,家家原有的缸显然不够用了,父亲一次就买回来四口大缸。”

又过了几年光景,收割机开进田野,面粉厂的车就在田问地头等候收购……想用时去领面就行了。自来水又代替了水缸,大缸光荣退出了乡村生活的舞台。

作者说:“曾经承载苦难岁月的大缸,已成为历史的符号,它们记录和书写了一个时代的记忆,见证了乡村的沧桑巨变。”作者从缸的记忆撷取了深刻的历史感悟,沉重的年代里给人们造成了抹不去的心灵桎梏。我想今天年轻的一代读者一定会从中有新的思考和感悟。

猜你喜欢
鲁山散文集灵性
斟满人性温情的《凹村》——读雍措的散文集《凹村》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此情可待成追忆——读李玉洋散文集《那些年,那些事》
再活一次——散文集《乡间游戏》创作谈
大小笔的协唱——读王胜田散文集《悠长岁月》
露天放电影 收获快乐多
浅析尧文化在平顶山境内的流传关于鲁山“尧文化”的探析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