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雄武
摘 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在信息技术当中,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都与民众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各行各业当中得到来广泛应用。然而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之下,不管是单独使用移动通信技术还是单独使用互联网技术都无法满足民众的实际社交需求,将两者相互结合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分别阐述了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概念,之后分析了将两者结合发展的意义,以及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发展提出了展望,希望能对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结合;概念;意义;现状;展望
引言:在信息技术当中,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属于同一门类,这两者有着一定的联系。从本质上来说,移动通信技术有着移动性和便捷性的特点,互联网技术则具有高效性的特点,这两者相互结合能够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带来充足的经济效益,因此出现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目前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了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互结合的重要意义,在实际操作当中仍然具有发展的空间。
一、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相关概念
1.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这也标志着1G时代的到来,而1981年,移动通信技术就立刻投入使用,1G技术的缺点是缺乏安全性,且运行速度非常之慢,通过人们的进一步研究,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2G,2G不仅包含了所有1G技术所含有的东西,而且还提升了语音编解码技术,在语音方面取得了大幅度的技术。进入21世纪,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技术,3G技术则是第三代技术,其已经实现了包括多媒体和语音数据通信等功能,并且还能够为人们提供宽带信息业务。4G技术作为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其将3G技术和WLAN相结合,大大提升了信息传输速度,并且能够满足人们对无线网络的需要[1]。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5G时代,5G通信技术是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英文缩写,采用1~10mm波长进行数据传输,频谱为中、高频段,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和大容量数据传输等优点,可以达到较好的通信质量,但传播损耗高、网络覆盖成本高,需要通过MIMO、波束聚合等技术作为支撑,这样才能覆盖更广范围。5G技术与现代生产需求进行结合,可以推动各行业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通信工程领域关键技术,在通信传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互联网技术的概念
若从技术角度出发,可将互联网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硬件,硬件包含有数据处理以及数据传输的功能,是网络通信设备的关键内容;二是软件,软件能够对数据进行有效保存和搜索,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三是应用,应用包括有搜索数据以及保存数据两点,部分观点认为互联网技术是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结合,也有部分观点认为互联网是硬件和应用的结合,而实际上,需要充分运用上述三点信息才能真正发挥出互联网技术的价值,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互联网建设[2]。
二、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互结合的意义
1.移动互联网具有便捷性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其具有非常便捷的特点,主要是因为移动通信设备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小,过去的手机仅仅只能用来通话发展到现在的智能设备手持终端。民众可以随身携带手机,使用起来变得更加便捷。而且互联网的应用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之间的限制,使得民众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 有良好的即时性和互动性
将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互结合能够使其具有即时传输信息的优势,也让各信息主体之间能够更加有效的互动。此前,人们对通信技术的利用大多依赖于如座机、台式机等能够实现通讯功能的固定设备,尽管其已经具备便捷性,但即时性和互动性却显得有所不足。而现在,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实现个性化信息检索和获取。此外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也能够使得信息的传播及共享更加快速,可以进行在线沟通、线上购物以及在线办公等等,有着非常高的使用价值,用户体验感好[3]。
3.保护个人隐私
对于传统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人们大多都是直接使用计算机来上网工作,而与掌上设备相比,计算机技术有着比较强开放性,这也导致出现各种安全隐患,黑客可以通过发送文件的方式来获得民众的搜索内容,并窃取用户信息。特别是当人们缺乏信息保护意识时,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因此在计算机互联网时代,很难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这也凸显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意义。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用户不需要对外界分享信息就能获取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人隐私的保护。
4.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相互结合也能推动社会的快速發展,使得社会治理水平大大提升。特别是进入5G时代,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相互融合,构建起了智慧化社会结构,通过挖掘和应用数据来建设智慧社区以及诚信社会,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相结合还可以满足国家提出的智能化、信息建设规划要求,不但能够应用在5G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还能够应用于电子显示牌、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提升城市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行智能通信建设时,应该进行架构设计,为后续的其他信息接入预留好端口,保证数据信息的高效和安全传输,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三、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现状
1.移动终端设备
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相互结合让通信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两类技术相互结合就产生了移动终端,随着这两者融合度的大大提升,移动终端的类型也变得更加丰富,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再到掌上电脑等等,这些新型移动终端设备不仅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且覆盖面也大大加宽,在技术方面更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例如目前在各行各业当中被广泛使用的人脸识别技术、屏幕触控技术以及指纹识别技术等等,这些新型技术的出现不但让移动终端设备的性能大大提升,更表现出人性化的特色,使得用户对移动终端的体验感更好[4]。
2.移动网络
移动网络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目前常见的移动网络有4G网络、5G网络以及无线局域网等等,移动网络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且由于覆盖面高,价格也变得更加亲民,其受到了大部分民众的认可,在社会中已经得到了推广。
3.移动应用服务
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了移动应用服务,目前这一技术已经相对完善,他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目前二维码技术和移动搜索技术是比较常见的两种技术,二维码技术在微信和支付宝的支付功能当中得到了有效应用。而移动搜索技术则在各大搜索、听歌识曲的那个中得到应用,相对于传统的应用技术来说,移动应用技术更加简便,终端可移动令其便捷性进一步得到了最根本保障。
四、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发展的展望
1.升级移动通信网络
对于移动通信网络来说,运营商在将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时,应当考虑如何提升移动通信技术,升级移动通信网络可以称作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基础。推进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升级,让移动网络覆盖更多的地区,借此机会也可以为普及移动通信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互联网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人们的日常工作、社交沟通等等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为了能够确保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使用,运营商就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大基础建设力度,为互联网技术的提升提供基础保障。
2.促进互联网信息安全防护
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互结合,能够让这两者分别取得一定的进步。目前民众更加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开始更加重视互联网安全,目前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防护虽然已经相对完善,但是在将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相互结合的方面,信息安全防护还不够成熟。在未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继续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互联网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的提升。随着防护体系的日益健全,移动互联网可以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以及互联网技术领域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而大力提升互联网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5]。
3.加快各领域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化升级
移动通信技术具有便捷性的特点,互联网技术则具有共享性的特点,将这两者相结合可以形成一个丰富且健全的信息共享体系,各个领域都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共享体系,方便快捷的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实现各个领域的信息共享。在移动互联网信息共享体系构建的基础之上,各个领域还会进一步升级信息化程度,这也是移动互联网完整、健康生态圈给未来世界带来的变革。目前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领域都在加快实现信息化升级,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会在现有基础之上高速发展,从而带动各个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全方位提升信息化水平。
五、结语
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相互结合发展,使其能够应对人们对信息技术更高的需求,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让民众能够随时随地按照自己的实际意愿获取所需信息,方便人们的工作生活,并促进人们的沟通,就需要进一步加大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力度,推动两者的结合发展。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进程当中,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会结合更加紧密,并出現更多新兴技术,便利人们的工作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明汉, 梁丽珍, 林娇蓉 . 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气象融媒体服务应用趋势 [J]. 数码世界 ,2021(3):15-16.
[2]郝娜娜.互联网环境下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6):165-166.
[3] 李静,刘梧林,范莉“互联网 . +”时代 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现状 [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 程,2017 (22):30.
[4] 徐景青. 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发展 [ J ] . 信息与电脑 ( 理论版 ),2018(03):152-154.
[5]葛亚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及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