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摘要:抗生素作为临床常用药物,其作用是抑制和杀灭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微生物。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因此在各种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合理、安全地使用抗生素已成为人们面临的重要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抗生素滥用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都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减少抗生素的误用引起的不良影响,分析如何在临床上安全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消除抗生素滥用的现象迫在眉睫,不仅个人要提高对抗生素的认知,也要加强抗生素知识的科普宣传,更要完善药品管理监督体系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现状;危害;合理运用策略
1 引言
抗生素是指现实生活中由高等动植物或某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产生的,能够干扰、预防和杀死一些特定病原体或微生物的一种代谢产物。可以分为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天然抗生素是直接从微生物培养基中提取的,半合成抗生素是通过对天然抗生素的结构进行修饰后得到的。抗生素能抑制和杀灭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因此在各种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从普通的感冒到重度烧、烫伤,随处可以看到抗生素的应用,有些人甚至认为抗生素具有无穷的能力,无论他们患有什么疾病,都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来解决,为此,一些细菌产生了超级耐药性,进化成了“超级细菌”,因此产生了无法治愈的结果。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对临床疗效和患者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何正确合理的运用抗生素已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重要医学问题,下面对抗生素的知识进行讲解,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2 抗生素的分类及应用
抗生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抗细菌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和免疫抑制抗生素。
2.1 β-内酰胺类 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典型代表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内酰胺酶的主要机制是识别和结合细菌菌体中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使细菌失去渗透屏障作用,从而发生膨胀、裂解而死亡。该类抗生素对繁殖期细菌具有明显作用,对人体毒副作用小,相对安全。
2.2 大环内酯类 是指具有14~16个内脂环基本化学结构的抗生素。典型代表包括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其主要机制是作用于细菌细胞中的50s核糖体亚单位,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进而发挥快速抑菌作用。这些抗生素在细菌的生长期有明显的抗菌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能与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使用,两者联合使用会产生拮抗作用,让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2.3 氨基糖苷类 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醇环和氨基糖,并通过糖键连接成苷的一类抗生素。典型代表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其主要机制是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并能吸附在细菌表面,导致细菌细胞膜缺损和通透性增加,致使细菌细胞的重要内容物泄漏,导致细菌死亡。该类抗生素是唯一一种杀灭静止期细菌的药物,但该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如耳毒性和肾毒性,临床上不作为广谱抗生素使用,通常仅用于严重全身感染的患者。
2.4 四环素类 是一类纯天然的抗生素,特点是具有共同的基本母核,是酸性和碱性两性物质。典型代表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其主要机制是作用于细菌细胞中的30s核糖体亚单位,导致肽链与蛋白质的合成异常,致使细菌死亡。这些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属于广谱抑菌剂,然而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细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且药物使用后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四环素在临床上的使用受到限制。
2.5 氯霉素類 是指具有光学活性的酰胺醇类抗生素。典型代表包括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替加环素等,其机制是作用于细菌70s核糖体的50s亚基,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导致细菌死亡,是一种速效抑制剂。这种抗生素会导致严重的骨髓抑制、灰婴综合征和其他毒性反应。临床上,它仅用于伤寒、副伤寒等感染患者。
抗生素的应用对大多数细菌、真菌、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原则上抗生素不能用于其他病因引起的疾病。此外,在使用任何抗生素之前,都必须检测患者的病原菌,并根据患者的致病性原因选择有针对性的抗生素。
3 我国抗生素使用现状
3.1 抗生素很容易买到。由于抗生素是非处方药,普通人患病后无需医生诊断,自己就可以较容易的在一些诊所或药店购买到大部分类型的含有抗生素成分的药品。
3.2 患者自身不合理使用。根据调查,超过30%的中国家庭会储备抗生素药物,但只有41%的家庭会按照药物说明书服用抗生素【1】。一些患者把抗生素当成“安慰剂”使用,不用不放心;一些患者还错误地把抗生素作为抗炎药,但是一些无菌性炎症,如痛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有些患者无法正确区分疾病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去药店盲目购买昂贵或新型的广谱抗生素,不按剂量要求并随意联合用药。
3.3 医生不合理使用。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中国74%的抗菌类药物用于医院治疗,人均每年要挂8瓶水,数量达到世界第一【2】。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在患者出现感冒或咳嗽等临床症状后,医生通常根据他们的医疗经验在不采取任何检查的情况下就开始使用抗生素辅助治疗,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加。
3.4 不按要求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临床应用通常使用至患者体温正常且症状消退后的3~4天,如果用药时间不足,则无法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有些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后短时间内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就选择更换药物或使用其他类型的抗生素,这样就忽略了药物的摄入的要求和药物的有效性周期。此外,许多患者在病情严重时可以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抗生素,但当病情明显好转时,他们就开始疏忽大意,不再严格按照要求按时服药。
3.5 中国抗生素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以青霉素为例,从20世纪50-60年代,每次使用2000个国际单位,现在使用量达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单位,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在治疗感染性疾病和预防术前感染方面,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也在逐步增加。此外,医院缺乏完善的医师培训体系;存在以药养医的现象,医院通过销售高价抗生素药物以提高利润。根据调查,抗生素分别占二级和三级医院总药物周转量的40%和30%【3】;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时抗生素的使用没有受到严格控制。
3.6 抗生素品种呈现多样化趋势。近年来,市场上抗生素的品种越来越多。目前,已有150多种抗生素用于临床治疗,有些药物名称虽然不同,但成分相似,这使得医生很难区分,而且很容易造成药物的滥用【4】。
4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4.1 毒性副作用。抗生素本身就是一种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但同时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毒副作用,联合用药种类越多,则产生的毒副作用也越大。此外,抗生素的治疗是以杀灭细菌为基础的,如果患者的疾病不是由细菌引起时,那么抗生素仍在完成抑制细菌生长的任务,虽然体内有许多有益的细菌,如此广泛的细菌抑制会打破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这增加了外部病原体侵入人体的可能性,从而大大增加了人类患病的可能性。
4.2干扰和掩盖疾病。使用抗生素的时候会引起病人的体温升高,从而掩盖住患者的原发疾病,增加了医生的诊断难度,从而延误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4.3 引起许多不良反应。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胃肠道反应、使肝肾功能、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受损等。此外,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潮红、虚弱、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不良反应,一些严重患者可能出现惊厥、呼吸抑制等现象,再严重的话可能诱发过敏性休克;氨基糖苷类药物会损害听觉神经和肾功能;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心律失常等。
4.4 易造成二重感染。长期使用某些抗生素会抑制体内的敏感菌,而不敏感菌在体内大量繁殖和生长,容易造成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
4.5 易产生耐药菌株。长期的使用某种抗生素会导致以前对这些抗生素敏感的病原微生物发生突变,对这该类抗生素产生高度耐药性,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无药可医的“超级细菌”。
5 合理运用抗生素策略
5.1 遵循医生的建议服药。确保药物使用安全的基本前提是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使用任何药物都存在风险,切记不要盲目用药。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服药。患者应尽量不自行购买抗生素,不能自行决定服药的种类、用量、使用时间。当症状缓解后,患者也不能自行决定是否停止用药或延长用药时间和疗程。
5.2 提高人们对抗生素滥用造成的危害认识。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确保药物的安全,还要及时纠正以往的错误观念,牢记抗生素并非万能药。在生活中,抗生素不能被视为解热药,在出现头疼、发热和受伤后就使用抗生素是一种典型的错误认知。可将抗生素使用常识在简单易懂的前提下转化成一些动漫、科普影片或一些宣传小册子,可以在医院、公园、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进行宣传。通过这样的形式时刻提醒人们对抗生素的认知水平,减少盲目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发生【5】。
5.3 根据疾病选择合适的用药。在使用抗生素前,患者应接受专业的临床诊断、细菌学诊断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这些检查的结论,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应有严格的用药指征,一般情况下不作为预防用药,抗生素主要用于肺炎、支气管炎等细菌引起的疾病,但不适用于感冒、水痘等常见的病毒性疾病。
5.4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药物使用培训。培训具有丰富医学经验的医药人员。临床药师一方面要有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要能为病人解答疑惑,纠正病人对抗生素使用的错误认知。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院应定期对各科室医务人员开展抗生素知识的教学活动,例如:使用规范、药物安全性、不良反应等。使各科室医务人员熟练的掌握用药要求和调配方法,了解特殊抗生素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應,自行处理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掌握药物的配伍性以及如何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5.5 加强对医院使用抗生素的管制。政府应加强对医院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避免医生开具虚假处方;加强对医院的财政支持,杜绝医院通过滥用抗生素谋取经济利益,从药品价格中获取利润;通过公益服务广告、微电影等大众媒体传播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以提高人们合理规范用药的意识。
5.6 加强和规范药品市场的管理。要在全社会全面彻底的管理抗生素,不仅要加强医院的临床管理,还要加强各种抗生素生产的监督,严格审核生产、零售企业的资质,加强院外药品销售人员的素质教育等。
6 结语
总而言之,抗生素是一种药物,除了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外,它们肯定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如果只是盲目、随意地使用抗生素,将无法达到治愈疾病的作用,反而会增加病情的严重程度,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最大【6】。因此,为了减少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带来的负面影响,正确、安全地使用抗生素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抗生素的滥用将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消除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刻不容缓,加强药品和监管体系建设,加强抗生素知识的科普宣传,这样才能保障全民的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魏维芮.浅谈我国抗生素的滥用问题及对策[J].化工管理,2018,(03):92+94.
[2]杨月乔,蒋迎晖.严格合理使用抗生素,杜绝抗生素滥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0)::296-297.
[3]牛金虎.医院抗生素滥用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08).
[4]李瑞梅 , 张佳伟 , 李桂梅 . 我院儿科临床抗生素使用及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 护理研究 , 2018, 32(23):3815-3817.
[5]付燕霞,李连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应用措施 [J]. 中国医药导刊 ,2011,13(5):866-867.
[6]徐尔希,吴绍婷,袁若兮,等.抗生素滥用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6):72.
基金项目:2021年度院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滁州地区抗菌药物敏感性调查与研究(2021zk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