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凤
在墙上画画是件特别有趣的事,妙笔不仅能生花,还能生出稻田、牛羊和丰收的希望。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广大乡村的村貌有了显著变化,农村房屋墙上那一幅幅色彩明艳、充满创意的彩绘尤其引人注目。以美丽乡村墙绘师为职业的新农人,也逐步为人们所熟知,90后创业青年王成兵便是其中之一。
王成兵创立的扬州塘鲤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是一家基于特色墙绘的乡村整体艺术设计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乡村美化艺术设计服务商,秉承着“美丽乡村、智‘绘’未来”的使命,打造美丽乡村彩绘文化的中国范式。从2018年创业以来,王成兵带领团队走过江苏、安徽、江西、贵州、新疆等地的乡村和红色景点,执笔描绘、精心涂鸦,为当地留下一幅幅生动亮丽的艺术墙绘,将艺术美学和乡村建设深入融合。旧貌换新颜,美丽乡村在他的画笔下一点点呈现。
所爱即所求
2012年,从小就喜欢画画的王成兵考入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学习室内设计专业。
在大学里,王成兵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除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还经常去图书馆看专业书籍,认真做读书笔记,充实知识储备。“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今后会创业,但是总觉得多学习准没错,机会会垂青有准备的人。我当时就想打好理论基础,今后不管工作还是创业都能有足够的底气。”王成兵说。
大三时,专业课不多了,同学们都开始去校外企业实习,王成兵也加入了实习大军。恰巧当时学校有一处地下室需要做墙体修复,同学问王成兵有没有意向一起做。得知墙体修复是通过彩绘的方式,王成兵顿时来了兴趣,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墙绘,好奇中带着跃跃欲试的热情。
“虽然修复地下室没有收入,但我觉得作为学生应该多尝试,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为今后的发展做铺垫。”王成兵说。
实习第一天,王成兵和同学们按照分工进行画笔清洗、调配颜料等工作,大家井然有序,各司其职,默契配合,紧张而又忙碌。王成兵小心翼翼地在墙体上画线稿,用丙烯颜料一点点上色,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以墙面为画纸,以刷子为画笔,迫不及待地开始创作。经过几个小时的共同努力,一幅幅色彩鲜明、遒劲有力的书画作品跃然墙上,原本破旧简陋的地下室墙壁焕然一新。
看着自己画在墙上的作品,王成兵非常有成就感,这种新颖的绘画模式也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此,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学习和研究墙体彩绘上。
“当时,墙体彩绘的普及面还不广,未来是否有市场都是未知数,但我很喜欢,就毫无畏惧选择了它。”王成兵说,在选择工作方向的时候很是感性,没有过多考虑现实,完全是追随内心的感觉作职业规划。
之后,王成兵和几个同学组成了墙绘团队,经常去校外接一些兼职。在做兼职的过程中,他发现商家给的工资和自己劳动付出不成正比,正好当时扬州大学开设了创业苗圃,对大学生创业有扶持政策。慎重考虑后,他申请了创业苗圃的一处办公场所,注册了自己的工作室,经营室内设计、美术培训、墙体彩绘等业务。
畫笔扮靓新农村
大四的时候,王成兵接到了一单大生意——将扬州邗江区瓜洲镇瓜洲村葵园打造成“彩绘村”。这是扬州第一个“彩绘村”建设,王成兵深感责任重大。
葵园毗邻古运河,总占地1000亩,其中100亩葵花种植区。“当时许多农宅由于少人居住,呈现破败之相,慕名而来的游客连呼大煞风景。”王成兵回忆,村干部想出了“油画涂鸦扮靓村舍”的妙招,于是慕名找到了他。
接下任务后,王成兵先整体了解葵园的历史文化,考察当地风俗民情,然后和团队成员共同策划,选择以3D立体画、2D平面画为表现形式。历时两个月,葵园的面貌全新呈现:园内既有向日葵、樱花、卡通系列的墙绘油画、应景田园风光,也有与瓜洲相关的鉴真、杜十娘、梁红玉等历史人物和典故传奇画作。
王成兵团队以成熟的技艺执笔,通过多彩墙绘全景留住了千年瓜洲的古镇乡愁,吸引了游客前来观光打卡,让昔日冷清的乡村变得热闹非凡,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
随着葵园项目顺利完工,王成兵团队的墙体彩绘渐渐声名远播,找他们合作的客户越来越多。看到墙体彩绘的市场越来越大,王成兵趁热打铁,在原有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扬州塘鲤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有设计师3人、画师8人、办公行政人员2人。
公司成立后,王成兵在学长的推荐下接了一单远在贵州六盘水的生意。从扬州到六盘水,且不说距离遥远,两地气候、语言、风俗等差异就让人心生疑虑。再三考虑后,王成兵决定接下这一单。
“早晚都要把市场向外拓展,如果没有勇气走出去,就只能固步自封,无法突破。”王成兵鼓励团队成员勇敢接受这次挑战。
一番筹备后,王成兵带着团队成员跋山涉水,来到了六盘水市钟山区汪家寨镇。“那里有85个村子,全部在大山里,我们团队负责其中80个村子的彩绘墙打造。”王成兵对这次经历记忆犹新。
当地工作人员想要打造具有人文特色水墨画,但是村民觉得水墨画色彩太暗淡,无法欣赏,希望换成彩色。当地村民说方言,语言不通,王成兵只好找来工作人员当翻译,向村民讲解墨画的艺术底蕴。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村民才渐渐接受水墨画,王成兵和团队成员这才放开手脚创作。
“当时,我们吃住在村里,外出交通不便,遇到过雨天塌方、路被冲垮等自然灾害。”王成兵说。山里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未影响他们用心创作。最终,他们在80个村子创作了一万多幅山水画,得到了当地人的一致好评。
完成了贵州这单生意,王成兵受益匪浅。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开公司了,不再是单纯搞艺术创作,在画好作品的同时,更要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提高沟通能力。
墙绘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业务的娴熟,王成兵的服务范围不断拓展,相继接下了江西井冈山、徐克强烈士纪念馆、扬州翰林院、扬州网红道路等场所的彩绘订单。每一单都以优质的水平圆满完成,得到客户的好评。就这样,口碑相传,客户越来越多。
2021年,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王成兵与团队合作的项目“塘鲤智‘绘’——打造美丽乡村彩绘文化的中国范式”获得银奖,随后又在第八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项)中荣获银奖,进一步宣传了墙体彩绘这种立足于乡土建设的特殊绘画形式。
凭借专业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王成兵的公司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他带着团队四处奔波,在一个个乡村留下美丽的印记。辛苦付出换回的不仅是物质回报,更重要的是,王成兵在一次次创作中得到的精神享受,是多少金钱都无法买来的。
“在墙上画画是件特别有趣的事,妙笔不仅能生花,还能生出稻田、牛羊和丰收的希望。”王成兵说。自创业以来,团队改造城镇超过50个,村庄超过120个,让乡村振兴美好图景进村上墙,也让美学走进了无数个美丽乡村。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王成兵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容量10多万幅作品的素材库。每当客户前来咨询,他就把素材库拿给对方看,这样就节省了大量前期沟通的时间成本。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墙体彩绘技术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现在我们用投影仪打出形状,不再需要人力滑框架;装备也有改进,我们用升高车代替了脚手架,工作的安全性得以加强;成员分工更加明确,流水线一样操作,效率更高……”王成兵介绍。
山河秀丽中华“墙”,塘鲤筑梦“绘”千乡。目前,王成兵公司的年营业额达1203万元,年纳税40余万元,工作人员增加至52名,现已成功完成70余个乡村整体设计的案例,带动乡村就业人数50万余人,带动乡村旅游累计增收8.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