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2022-05-23 11:27张晓敏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2期
关键词:陕南产业融合生态旅游

摘要:石泉的乡村生态旅游有依托景区、农业、文化、民俗等四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分析了不同模式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注重点,总结了石泉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定位明确、政府主导、产业融合、助力脱贫攻坚,同时指出了石泉在管理机制、专业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借鉴石泉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人才机制等三方面,提出了促进陕南乡村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陕南;产业融合;脱贫攻坚

乡村生态旅游指的是发生在乡村区域,坚持生态旅游理念,通过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吸引游客的一种新型乡村旅游活动。陕西省正处于关键的经济转型期,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一、石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石泉县位于安康西部,是秦巴汉水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石泉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石泉县紧紧围绕“旅游兴县”发展战略,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已经建成省级旅游示范村7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4个,先后获得省级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石泉乡村生态旅游主要有以下模式:

(一)依托景区模式:如喜河镇雁山瀑布

石泉喜河镇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实施旅游资源开发,以“旅游带产业,产业促旅游”为基本思路,通过建设雁山瀑布4A级景区,逐渐呈现出以旅游业为引擎,带动多个产业融合发展的蓬勃态势。雁山瀑布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注重科学规划,一是结合景区特点,发掘文化底蕴,形成“生态旅游+人文旅游”结合的特色旅游;二是围绕景区旅游建设配套设施,科学合理布置游客休息处、观景台、旅游厕所等公共设施;三是将细节贯穿景区建设和旅游服务的全过程,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景区注重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完善景区安全措施,努力为游客营造放心舒适的旅游环境。

(二)依托农业模式:例如饶峰镇七彩花海

石泉饶峰镇胜利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获得了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生态文化村、陕西省“万企帮万村”先进集体、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陕西省休闲农业示范园等称号。胜利村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党企共建。近年来,胜利村在饶峰镇“一环,一核,两轴,五区,多点”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联动合作模式,实现了“产业兴、乡村美、村民富”的目标。第二,引资建企。胜利村结合石泉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有方向性地招商引资,建成了饶峰驿站观光园、生态肉牛养殖园、生态景观雕塑园等旅游观光项目。第三,产业融合。胜利村依托饶峰雄关、张飞滚鼓、杨家大院、汉王遗址等历史人文资源,发展农旅、文旅相融合的特色旅游。

(三)依托文化模式:如金蚕小镇、鬼谷子文化小镇

近年来,石泉努力打造“鎏金铜蚕·丝路之源”、“鬼谷子故里·智慧之乡”、“汉水·疱汤会”三大文化名片,树立了独具特色的石泉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石泉在推动文旅融合过程中,注重以下几点:第一,规划在先,合理布局。正在积极推进建设的金蚕小镇总体按照四大板块规划布局,分别是万亩桑海农旅体验区、生物科技循环产业区、生态康养休闲区、出土地文化溯源区。第二,深入挖掘文化底蕴。石泉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以鬼谷子文化为核心,通过举办鬼谷子文化高峰论坛,推进鬼谷子文化的传承和利用开发,打造石泉文化旅游名片。第三,积极招商引资,缓解资金压力。2019年4月,广东利通建设集团等公司与石泉县政府签订了金蚕小镇中德产业孵化园、金蚕温泉酒店、蚕桑科技馆、凤凰山休闲度假等项目的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5亿元。第四,制定优惠政策,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在特色小镇建设开发过程中,石泉政府制定优惠政策,要求从用地指标、项目资金、税收返还等方面对旅游产业给予重点政策扶持,破解融资难题,加快特色小镇建设。

(四)依托民俗模式:如后柳镇中坝作坊小镇

石泉后柳镇对特色民俗进行梳理展示,一是精心组织各种文旅活动,如秦巴根艺汉江奇石博览会、水乡之秋旅游文化节,山歌对唱、水上迎亲、舞火狮等民俗表演齐装上阵,让游客体验独特的民俗,唤起浓浓的乡情,感受千年民俗带来的魅力。二是围绕传统手工艺建成中坝作坊小镇,打铁、古法榨油、活字印刷、扎染蜡染等手工作坊,为小镇增添了趣味性与体验性,赢得了游客与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建立“非遗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依托中坝作坊小镇的非遗文化资源,利用“看、学、做”的形式,创新研学实践内容,研学活动的体验性、丰富性和示范性不断增强,前来参与研学的团队与集体不断增多。

二、石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经验借鉴

通过对石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分析,调研组总结了石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定位明确,规划在

石泉将旅游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深度把脉,多部门联合,科学论证,在《石泉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又邀请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精心编制了《石泉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0》,以“全域、全季、全时”为目标,避免各自為政,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本土化,凸显当地特色,避免区域内部同质化。

(二)发挥政府在旅游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第一,坚持政策引导。石泉政府探索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部门联动”的旅游发展模式,加快了石泉旅游产业发展步伐。第二,积极招商引资。石泉政府加大旅游项目宣传推介力度,采取重点招商、节会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成功引进多家投资主体实施景区景点开发,如鬼谷子文化小镇、金蚕小镇、雁山瀑布等。第三,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石泉政府设立了1000万元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并通过整合财政资金、加大政府奖励补贴、贷款贴息、项目用地优先保障等方式,促进社会资本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

(三)充分挖掘资源优势,走产业融合的发展道路

石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注重挖掘当地农业、文化、饮食等特色,因地制宜,走产业融合的道路,提升乡村生态旅游文化内涵,打造乡村生态旅游精品项目。

第一,文化+旅游,依托当地独有的人文历史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及现代生活方式,运用创意化的手段,打造文化体验度假区。石泉依托当地优秀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力推文旅融合。第一,围绕蚕桑文化,以池河金蚕小镇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蚕桑相关文旅产品,着力开发蚕桑文化旅游纪念品、鎏金铜蚕艺术品、蚕桑食品等。第二,围绕汉水文化,依托石泉老街,推进汉调二黄、火狮子、疱汤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场化,着力把石泉老街打造成集历史文化展示、汉江奇石展销、特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文化街区。第三,围绕鬼谷子文化,把云雾山鬼谷岭景区打造成高端景区,常态化举办鬼谷子高峰论坛,全方位展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全面提升石泉鬼谷子文化影响力。

第二,农业+旅游,发掘当地农业资源优势,打造集休闲、餐饮、娱乐、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满足游客回归田园,体验“乡愁”的愿望。在中坝作坊小镇中,游客能够体验到原始的劳动之美,享受石泉舌尖上的美食;在桑海养蚕体验区,可以观赏醉美桑海,也可以背起背篓摘桑叶养蚕;在秦巴风情农业体验园里,游客可以采摘时令果蔬、犁田打耙、割麦插禾、采茶打铁,当一回真正的农民,回归自然。

第三,科普+旅游,依托当地旅游资源,为青少年研学创造条件。石泉金蚕小镇、中坝作坊小镇都是集体验、科普、休闲为一体的研学基地。各地还可凭借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打造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

(四)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

由于地域和交通所限,陕南一直是陕西省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截止到2018年底,陕西省共有50个国家级贫困县,陕南占近一半,石泉县也在其中。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石泉有3个行政村被纳入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石泉注重旅游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旅游与增收致富相结合,把旅游产业作为引领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引擎,把旅游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新路径。

第一,政府大力推行“旅游产业+贫困户”带动创业助脱贫。一是依托景区景点建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贫困户从事特色种养殖业实现稳定增收,如池河镇蚕桑养殖;二是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如金蚕小镇、中坝作坊小镇等,鼓励贫困户发展休闲农庄、农家乐、手工作坊等旅游服务业;三是挖掘当地特色饮食文化和手工技艺,对桑叶、土家腊味、辣椒等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将土特产转化为旅游商品,如桑叶饼、桑叶茶、桑葚酒、鬼谷子腊肉等。

第二,政府大力推行“旅游企业+贫困户”带动就业促脱贫。一是提倡和鼓励旅游企业开发提供就业岗位安置贫困人口;二是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人才的培训力度;三是举办旅游企业招聘会,为企业和贫困户牵线搭桥,促进就业。

三、石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

第一,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设置过于弱化,综合协调能力不强;第二,景区专业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方式依旧停留在较为粗放的发展理念和举措上,导致旅游综合效益不佳;第三,旅游行业协会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二)专业管理人才紧缺,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石泉乃至整个陕南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才吸引力不足。

第一,缺少旅游开发人才,景区开发类型多但深度不够,主要停留在观光层面,旅游收入以门票为主,景区项目存在同质化现象,对地域文化、饮食文化挖掘不够。像鬼谷子、蚕桑文化资源独特,具有唯一性,适于重点开发,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第二,缺少专业营销人才,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延伸难度大,旅游产品以当地土特产为主,鲜有知名度较高的产品,并且缺乏有效的销售网络。以土特产销售为例,一是原生态的产品产量、保质期有限,二是无法深加工、精包装,三是陕南山地居多,运输成本较高,导致绝大多数土特产只能将游客作为主要销售渠道。第三,部分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相关旅游知识和服务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服务意识滞后,难以适应高端旅游项目。

(三)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第一,住宿餐饮等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景區住宿条件一般,星级酒店、高档特色民宿数量少,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建设有待完善。餐饮以农家乐为主,饮食卫生状况一般。第二,交通不够便捷。尽管石泉境内以国道和省道为主的公路网已经基本形成,但缺乏高铁、高速公路与主景区的对接,多数景点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远离高速公路主干道。由于地形等因素制约,通往景区的道路以山路为主,路基窄,坡度大,弯道急,通行能力低,雨季存在塌方、封路等不安全因素,景点的可进入性不强,旅游小交通环境有待改善。

四、陕南乡村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监管力度

政府应统筹资金,加强道路、住宿、卫生、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道路、旅游标识建设。根据《陕西省省级公路网规划(2018-2035年)》,加强普通国道建设,构建景区便捷交通。同时完善乡村旅游景点标识体系建设,做好乡村旅游保障工作。二是改善旅游住宿环境,着力提升酒店、民宿品质,打造度假村、特色主题酒店、乡村文化民宿,为游客提供便利、干净、舒适的住宿环境,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游客。三是加强卫生、食品、消防安全监管。从源头做好保障,让游客吃得放心,玩得安心。四是继续实施厕所革命。厕所革命既是一项普惠群众的民生工程,也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保障,必须重视旅游厕所建设,努力为游客提供便利、清洁的旅游卫生环境。石泉县对旅游厕所进行分级评价,建设过程中注重环保实用,将文化元素与厕所设计有机结合,未来还将实现“以商养厕”运营模式,缓解建设资金压力。五是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建设涵盖旅游产品推广、个性化服务预订、实时旅游信息查询、讲解导览、容量监控的一体化智能服务体系,提升游客服务与互动体验,让游客享受智慧旅游带来的便利与快捷。

(二)推进旅游生态文明建设

《陕西省秦岭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试行)(2018~2025年)》将陕南大部分村镇都划入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要求必須牢固树立生态保护观念,这对陕南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强化生态保护意识,严格按照建设程序,规范旅游项目审批,认真执行《陕西省秦岭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试行)(2018~2025年)》,严守生态红线,确保旅游资源合理有序开发。二是推动乡村旅游业绿色发展。支持乡村旅游经营户积极利用新能源和新材料,运用节能节水技术,合理排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推广低碳旅游方式。

(三)完善人才机制,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积聚力量

无论是石泉还是整个陕南,都需要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平台。一是积极推进企业、地方、行业和高等院校合作,多渠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专项资金扶持,与石泉县制定了“双百工程、八大帮扶”计划,通过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方式,为石泉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二是加大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通过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三是努力提高人才待遇,积极引进高端旅游管理人才。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创客团队、优秀毕业生返乡创业,壮大爱农业、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队伍,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聚集人才资源。五是号召文化名人、文化能人和文化热心人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中,参与石泉旅游服务,成为石泉旅游服务的重要力量。

五、结语

本文从基础设施、生态文明、人才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促进陕南乡村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建议,以期对陕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有所借鉴。当然,陕南乡村生态旅游如何更好地发展,是复杂的课题,需要广大科研人员和有识之士进行更加深入研究,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对策,促进陕南乡村生态旅游走出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创新之路,真正做到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汤文颖,申珂瑜,黄菲雨.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9.

[2]张晓敏.陕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3):124-127.

[3]徐少癸,方世巧,甘永萍.精准扶贫视角下陕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生态经济,2019,35(05):140-145.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界2020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FN-221)。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文化与科技教研部】

猜你喜欢
陕南产业融合生态旅游
尴尬的陕南
陕南民歌艺术生存状态分析与研究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陕南民歌保护与创新研究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