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雯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当今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语文阅读创新性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然而在此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环境和要求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进而导致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探究阅读创新教学的策略,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进行导入活动、课堂模式以及练习活动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首要的问题在于其教学理念和方法无法随着教学环境和要求的变化而变化,以致阅读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也就是说,互联网环境下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更甚于单纯的知识记忆,尤其是在阅读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而非解答阅读题目,提高考试分数。但是部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或者是受限于自身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无法针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目标设计出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自然也就无法起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从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认知不够也使其忽视了互动性课堂的构建,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这种模式下的课堂不仅存在着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割裂的现象,而且也使教师无法得到关于教学的真实反馈,进而限制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师群体存在的这些问题都是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发展重要因素。
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对于阅读以及语文学科重视度不够,缺乏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都使语文阅读课堂的整体效果受到了影响。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创新和改革才势在必行。
二、互联网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创新性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课堂的教学导入
课前导入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关键性环节。所以教师在对语文阅读课堂进行创新和改革时,首先可以从课前导入出发,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实现趣味性地教学导入。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导入的方法,根据文章的核心内容或者背景故事,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资源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来进入到文章的阅读和学习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趣味性的课堂导入游戏,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有效的课堂导入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阅读的学习状态之中,提高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专注度和学习效率,还能够让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内容、方向以及情感等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和认知,使得学生在进行关键内容的学习时能够更加高效,进而提高阅读课堂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开展主题探究阅读教学
课堂模式的创新是教学创新最关键、最有效的环节。所以教师要实现阅读的创新性教学,就需要转变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而构建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分离,也就是教师单纯进行阅读文章的讲解而不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则只跟随教师的讲解而缺乏主动思考。这样的问题是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关键。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在于转变传统阅读课堂的模式,开展主题探究式的阅读教学课堂。在主题探究模式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任务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探究过程的引导,所以教师首先需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探究的主题,并且完成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在完成教学课件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将课件共享给学生,并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这样每一个小组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阅读能力以及探究进度选择不同的任务,自主播放不同的材料。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学生需要自主完成该主题下的群文阅读,并且完成课件中给出的学习任务。最后,每一个小组需要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由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点评和补充。
例如,教师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采用主题探究的群文阅讀模式。这一单元以动物为主题,包括《猫》《动物笑谈》《狼》这三篇文章。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如何突出中心,并且掌握以物为主题的记叙文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先确定状物的记叙文阅读的主题,然后将《猫》这篇文章作为主要的阅读篇章,针对其整体和细节上的知识设计探究任务,并且穿插阅读技巧和方法,用微课讲解。而其他的两篇文章则作为训练性文章设计探究任务,进而完成整体的课件制作。小组按照课件中探究任务的引导展开这一主题下的群文阅读,逐步掌握这一类型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记叙文的能力。
在这样的阅读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保证每一个小组能够围绕主题进行高效的探究性阅读,同时也要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做好积累。这样在学生完成分享之后,教师就需要总结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并且组织学生进行整体的阅读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切实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究的能力,实现学生的综合成长和发展。
(三)利用网络新媒体设计课后阅读训练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意识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于语文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强调学生课下阅读习惯的养成。基于这样的认知和目标,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创新,也可以从阅读训练的角度出发,利用新媒体来设计布置可行的课后阅读训练活动。
具体来说,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或者是网络应用等来设计引导性阅读任务,帮助初中学生形成课后阅读的习惯。例如,教师在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文的讲解教学时,就可以在完成课堂讲解之后为学生布置微信读书打卡活动。教师可以将鲁迅的其他文章作为课下阅读任务,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时间科学地为其安排每日的篇章阅读任务,并且要求学生在完成阅读后写简短的读书心得或者摘录,上传照片或者文档完成打卡。这样的课后阅读活动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日常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教师监督学生阅读活动的高质量完成。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来设计针对性的阅读训练活动。在完成课堂上的阅读讲解之后,教师可以按照阅读的要求和目标划分不同的知识重点,然后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来设计针对不同知识点的阅读训练内容。学生通过这种课后阅读训练能够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的阅读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知识总结、文章梳理的课后任务,学生结合自己在阅读课堂上所掌握的内容完成简单的总结课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梳理知识内容,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条理性记忆和进一步巩固。
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来进行。通过创新阅读的课后训练活动形式和内容来巩固阅读课堂的教学成果,实现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真正强化。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汉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强化有着重要意义。而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核心之一,是关键性的环节。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网络技术开展阅读教学的创新,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水平,实现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切实强化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