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珊珊
摘 要:在少儿舞蹈学习中,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不但能获得发展,同时也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以此来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从而推动儿童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在进行少儿舞蹈动作的编排时,教师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现阶段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选取更加生活化的内容来进行编排,以此来提高学生表演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在锻炼身体协调能力等方面也会有相应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少儿舞蹈 童趣 重要性 创编
基于现阶段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少儿舞蹈在编排上凭借优秀的想象力和贴近生活的童真童趣的编排内容,深受大众的欢迎和喜爱。但在舞蹈动作的编排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按照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和编排思维,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当今的少儿舞蹈更加趋于成人化。儿童在表演的过程中,往往是机械地完成教师教授的动作,并没有深刻把握舞蹈动作其中的内涵。本文将结合现阶段少儿舞蹈发展的特点,根据已经出现的许多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少儿舞蹈编创时存在的问题
1. 少儿舞蹈的技巧化
学生掌握良好的舞蹈表演技巧,能够促使整个舞蹈表演更加的整齐划一,提升整个舞蹈的观看体验。但是对于少儿舞蹈来说,如果和成人舞蹈保持相同的标准,就会导致整个舞蹈表演过于呆板,没有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体现少儿舞蹈的美学程度以及蕴含的艺术底蕴。少儿舞蹈过于技巧化问题的出现,也正是证明了授课教师在舞蹈编排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根据自己之前的授课习惯和授课思维来进行舞蹈的编排和教学。长此以往,不但会降低学生对少儿舞蹈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同时在整体的舞台氛围方面也存在些许的欠缺。
2. 少儿舞蹈的成人化
由于少儿身心发展具有局限性,相对于成人舞蹈来说,少儿舞蹈的编排应该更加充满童真趣味,时刻要注意营造梦幻的舞台氛围和舞蹈环境。这就使得授课教师在对舞蹈动作进行编排和创造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舞蹈平易近人、温暖、奇特等方面的特点。少儿舞蹈的编排教师往往是成年人,因此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成人教师容易忽略许多与儿童相关联的因素,并没有充分尊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是运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维来对舞蹈动作进行编排,这是造成少儿舞蹈成人化的一大原因。这样不但会降低舞蹈的观赏程度,同时也混淆了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之间的区别,很难获得良好的表演效果。
二、少儿舞蹈创编保留童趣的重要性
1. 有利于激发少儿的参与热情
与成人相比,儿童更加活泼好动,因此他们的表演欲望也更加强烈。因此舞蹈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受到了许多孩子的欢迎。[1]但由于受到学生身心发展条件的限制,少儿舞蹈一旦内容较为复杂,就会让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兴趣。所以教师在对舞蹈内容进行编排的过程中,要时刻以童真、童趣为主题,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不单单能够提高学生的舞蹈实力和艺术素养,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提高舞蹈课堂的质量和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
2. 有利于提高舞蹈的观赏价值
与成人舞蹈相比,内容朴实、贴近生活是少儿舞蹈表演的重要特色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才能给观众带来独具特色的表演。在对舞蹈动作进行编排时,要以童真、童趣为基础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色,以此来满足观众对于少儿舞蹈的观赏需求。教师在舞蹈编排时应该时刻将童真童趣融入舞蹈的内容、形式、音乐和服饰等各个方面,以此来营造适合儿童表演的舞台氛围,这样不但能够消除儿童表演的紧张与不适,同时也能够提高观众对于舞蹈表演的专注程度。
3. 可以促进少儿的全方位发展
有效提高少儿舞蹈中的趣味性,在帮助学生提高感知敏感度,音乐的理解程度以及舞蹈的呈现程度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2]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观察,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行为动作进行模仿,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在少儿舞蹈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呈现舞蹈动作,表达出舞蹈动作中蕴含的实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通过重复的模仿、学习和练习,儿童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也获得了相应的提高,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4. 可以调动少儿学习的积极性
少儿舞蹈和儿童舞蹈相比,因其独特的内容能够引起小朋友们的共鸣,从而提高了小朋友们对于少儿舞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在舞蹈的编排上,教师将舞蹈的艺术形式以及表演性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思维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并且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积极探讨,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体验感。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是学生进行少儿舞蹈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动力之一。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授课方式来充分调动少儿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以此来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怎样进行少儿舞蹈的趣味性培养
1. 舞蹈形式的趣味性
在舞台的内容编排上,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将与生活相关的许多活泼生动的场景运用到舞台中来。现实生活中的任何内容,都是教师编排舞蹈的源泉和优秀资源。将现实生活中的内容与充满趣味性的少儿舞蹈进行有效结合,这就促使授课教师从学生的實际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让选取的内容达到艺术化的转变。
例如在编排舞蹈《祖国的歌》时,笔者选取了女孩子们跳皮筋的玩耍场景,并使其与向日葵花的盛开进行有效结合。这充分体现了在祖国的发展和保护之下,儿童能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下与周边的事物快乐地打闹和玩耍。这就充分利用了学生贪玩的特点和心理,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舞台氛围,以此来吸引学生对少儿舞蹈的表演欲望和热情。
2. 音乐选材的趣味性
舞蹈表演和音乐息息相关。在音乐的选择上,授课教师应当首选节奏较快、曲调明朗的音乐,歌词应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记忆,使得学生在听到音乐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展现出自己的表演欲望和热情。笔者在对《我们走进六月的阳光》这个舞蹈进行编排时,在没确定音乐之前,对于舞蹈内容的编排,已经有一个大致的框架。在音乐选取时我发现了曲调明朗、节奏感较强,同时歌词也富有感染力的歌曲,学生也对这首歌曲表现出了强烈的喜爱,但是歌曲之中有许多与我们舞蹈的风格不相匹配的内容,因此我找到了这首歌的伴奏,邀请学生来进行演唱。这样不单单能够保证音乐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使歌曲与我们舞蹈表演的风格相匹配,最终命名为《我们走进六月的阳光》。因此在舞蹈表演方面,音乐的选材至关重要,良好的音乐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演欲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为学生情感的抒发创造了一定的优良条件。
3. 舞蹈语汇的童趣性
在舞蹈动作编排方面,授课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贪玩的特点,在编排中加入一些嬉戏打闹的内容。这样不但能够营造良好的舞蹈氛围,同时也能够通过贴近儿童生活的方式来减轻儿童表演时的紧张与不适,不单能使整个舞蹈充满了纯真的童趣,同时也能够提升观众对于少儿舞蹈的审美能力。比如在《奥运会》这个舞蹈表演中,儿童展现出了多种多样的体育动作,这样不单单丰富了舞蹈表演的内容,同时也展现出儿童童真和活泼的性格特点。在服装道具方面,授课教师应当根据舞蹈内容的编排来进行适时的调整,以此来达到舞台表演锦上添花的效果,给予观众更加丰富的视觉感受。另外,在服饰的选择上,应当选择更加大胆、形式特殊的服装,这样不单单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度,以此充分表现出所扮演角色的特点。在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根据学生的意见和爱好来选取表演服装,这对于孩子们舞蹈表演的热情和兴趣的提高也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4. 实现各种形式的舞蹈教学是少儿舞蹈兴趣的核心
少儿由于受身心发展的局限,使得其兴趣爱好并不能长久保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少儿舞蹈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式之一。与传统模式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能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和编排,通过给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舞蹈动作讲解和编排背景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加深对少儿舞蹈动作的直观印象。这也从侧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想象能力,以此来保持儿童对于少儿舞蹈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5.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舞蹈观念
少儿在最开始接触新事物时都是在家长的帮助和引导之下完成的,因此,在少儿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好家长的作用,这对培养儿童的舞蹈兴趣和主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之后,家长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而不是将孩子的兴趣爱好作为自己攀比的手段和工具。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因此家长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少儿舞蹈的学习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带动,以此来培养孩子们对于少儿舞蹈的学习热情。
6. 教师优化舞蹈教学方案,增强少儿学习舞蹈的信心
舞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舞蹈素养以及舞蹈实力,在教学方面也应该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完善教学体系,优化对儿童舞蹈的教学计划。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不同,授课教师应该按照少儿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掌握运用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来提高少儿对于舞蹈学习的关注力度以及学习热情。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变化特点,使得自己的教学方案能与他们的兴趣变化保持高度一致。心理学家曾经提到过,在儿童的记忆发展过程之中,并不是在记忆这个基础上突然拥有的相关记忆,而是通过逐渐发展形成了相应的有意识记忆。这就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对于舞蹈动作以及舞蹈编排内容能够熟悉掌握。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和疑惑时,教师在帮助和引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赞许,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得到加强。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此来掌握孩子们内心的童趣和童真。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对于舞蹈的编排,进行生活化的动作选取,使得学生能在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感到熟悉,以此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舞蹈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学习,才能提高舞蹈实力和表演技能。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来提高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的热情和兴趣,并通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孩子舞蹈表演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表演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表现出来,才真正实现了舞蹈教学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舞蹈表演、舞蹈欣赏以及舞蹈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在整个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4]在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儿童现阶段的变化以及身心特点,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提高少儿舞蹈教学的针对性。少儿舞蹈能够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完善综合素养,因此在具体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以便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并愿意投入到舞蹈的学习中去。
四、結语
编舞教师在对儿童舞蹈进行编排时,不单单要依靠舞蹈教师个人的喜好以及审美来进行舞蹈的编排,更重要的是从儿童的实际角度出发,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以及舞蹈基础现状等安排舞蹈表演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编舞教师一定要时刻保持童趣,使舞蹈内容能够受到少儿的喜爱,以此提高孩子们对于舞蹈表演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观看体验。孩子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少儿舞蹈的排练中去,从而提高自己的表演热情和兴趣,促进自己表演能力和舞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妙. 儿童舞蹈教育教学实践探究——评《儿童舞蹈表演、创编与教学》 [J]. 中国教育学刊,2019(5):139.
[2] 曾婕,刘海栋. 少儿舞蹈的童真·童心·童趣——记第九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发展研讨会[J]. 舞蹈,2017(9):20-23.
[3] 孙宏,王丹,李亚楠.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8):79-80.
[4] 杨晴. 想象·构思·形成:儿童舞蹈教育与创作实践[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