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人
自2018年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来,全民近视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向纵深发展。前不久,爱尔眼视光研究所联合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共同发布了《2021年全国儿童青少年在校与在家用眼行为及视觉环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比了2021年3~6月春季学期学生在校和在家的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差异,发现孩子在家的用眼习惯和视觉环境更差。此外,相对于学校等教育组织,家庭近视防控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工作难度更大。家长作为孩子近视防控的“守门人”,也更需要专业机构的帮助。对此,有行业人士指出,遍布全国、数量众多的眼镜店在推动家庭近视防控方面责无旁贷,且大有作为。日前,某眼镜店销售总监小郑向本刊记者分享了该店发挥家庭近视防控督导作用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实践证明,导致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持续大幅上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造成孩子用眼负担过重外,缺少户外活动、营养不均衡(糖类摄入过多)等也是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微信、讲座等方式,向广大家长和孩子持续进行有关爱眼、护眼和科学用眼的科普宣传,增强其近视防控的自觉性,是眼镜店发挥督导作用的第一步。
在吸引家长和孩子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征得其自愿,由眼镜店专业人员充当群主,建立家庭近视防控微信群,定时发布有关近视防控的实用信息,并针对孩子和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以此吸引更多成员参与。
此外,在具备相应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联合当地专业医疗机构,开展大规模的视力筛查并为儿童青少年建立完整的视力档案,在此基础上对防控对象实行分级管理。对于规模和实力有限的中小眼镜店而言,开展大规模的视力筛查存在实际困难,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从加入微信群的单个成员开始,为其孩子进行详细的视力检测,并建立基本的视力健康档案,日积月累,就能形成规模。
通过微信群和视力档案,建立起同家长和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后,即可开始常态化的督导工作。需要指出的是,按照目前我国近视防控的组织体系,眼镜店并没有法定的责任和义务,充其量只是履行一种社会责任,因此其督导作用并不具有强制性,只能取决于家长和孩子的自觉自愿。在这种情况下,要取得实效,就必须花费更大的力气。按照目前近视防控专家的权威意见,家庭在近视防控中的工作和责任主要包括:配合学校和政府部门切实减轻孩子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供良好的家庭室内照明与采光环境;定期调整书桌椅高度,使其适合孩子身高的变化;不在孩子卧室摆放电视等视频产品;保障孩子睡眠时间;鼓励采购和使用获得认证的眼视光相关产品及验光配镜服务。针对上述具体内容,眼镜店可以采取微信、电话等方式,定期提醒家长和孩子认真落实以上具体措施。针对部分特殊对象,必要时,可采取上门随访的方式,进行专门指导。
根据前不久通过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在家庭责任部分明确规定,要保证未成年人营养均衡、科学运动、睡眠充足、身心愉悦,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这无疑有利于预防近视。此外,科学研究表明,由于0~6岁儿童的大部分时间在家庭,缺乏健康常识。因此,强化家长的养护责任、监督责任、教育责任,尤显重要。眼镜店应当在日常的督导中,重点突出以下内容: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学会合理、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既要完成学习任务,又要注意保护视力;建议家长关注一下家庭的读写环境,为孩子创造保护视力的硬件条件;建议家长督导孩子保持良好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习惯;建议家长特别关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行为,有意识地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年龄越小的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该越短;建议家长督促孩子,或者和孩子一起做眼保健操。
“春风化雨,润物入声”,只有充分调动全国广大眼镜同仁的参与意识,积极作为,才能早日赢得近视防控全民之战的完全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