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蕊,李 纹
南阳市骨科医院手术室,河南 南阳 473000
膝关节炎是一种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其病程较慢,多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1]。临床对于轻中度膝关节炎患者常选择非固醇类抗炎药、康复训练等方法治疗,而对于晚期膝关节炎患者及保守治疗无效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2-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技术,可以有效根除晚期膝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但有研究显示,部分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屈曲受限情况[5]。为预防、改善此类患者功能受限情况,本研究探讨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受限的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8 年2 月—2020 年6 月于南阳市骨科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炎患者86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 例、女40 例,年龄41~82 岁,平均年龄(72.46±3.28)岁,74例单膝置换、12例双膝置换。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患者经X 线片等临床诊断确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炎。(2)Kellgren-Lawrence(K-L)分级[6]为Ⅲ、Ⅳ级,且保守治疗无效,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者。(3)初次接受该手术者。(4)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者。(5)患者均知悉、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2)关节外畸形>14 °者。(3)合并其他疾病、并发症等影响术后康复训练者。(4)膝关节假体位置不良。
1.2.1 手术方法 患者于术前进行血糖检测,膝关节正位、侧位X 线检查,双下肢血管彩超,并给予常规抗感染、抗凝治疗。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在患肢股部使用止血带,于膝前正中处切口,从股四头肌处绕过髌骨内缘至髌骨结节内缘进行膝关节探查患者关节处情况,切除股骨边缘骨赘、脂肪垫及两侧半月板前角,并切断前后交叉韧带,对股骨远端截骨,胫骨前脱位进行平台截骨,以关节稳定、膝关节能完全屈伸为标准,放置试模,复位后检查股骨、髌骨轨迹,松弛相应的软组织,矫正关节线。安装人工全膝关节置假体,填充骨水泥固定。截除髌骨增生骨赘,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切除髌骨或保留。术毕缝合切口、关节囊,置入硅胶引流管引流,患肢用弹力绷带包扎,在术后3~4 d取下,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1.2.2 收集资料 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术前关节活动度、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7](VAS)评分、术前股骨前髁偏距比率、术前关节线高度及术后关节线高度、术后股骨前髁偏距比率、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后康复锻炼情况、术后屈曲活动度。手术前后拍摄膝关节正、侧位X 线片,并以股骨内收肌结节为参考测量关节线高度[8],用Stief 等[9]学者介绍方法测量股骨前髁偏距比率,在X 线膝关节侧位片中使用量角器测量胫骨内平台前后缘连线分别与胫骨上中段前骨皮质切线垂线所成夹角为胫骨平台后倾角,VAS评分总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术后屈曲受限标准[10]:膝关节屈曲活动度<90 °为关节功能障碍。
(1)患者术后出现屈曲受限情况。(2)根据患者基本资料、手术记录等列出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屈曲受限的因素:进行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受限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法明确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受限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6 例膝关节炎患者98 膝置换,27 膝术后屈曲受限,71膝屈曲正常。
单因素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心脏病、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股骨前髁偏距变化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术前关节活动度、术后关节线高度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受限单因素分析 膝
赋值情况:体质量指数≥25 kg/m2=1,<25 kg/m2=0。术前关节活动度<90 °=1,≥90 °=0。术后关节线高度变化≥4 mm=1,<4 mm=0。以术后是否出现屈曲受限为因变量,体质量指数、术前关节活动度、术后关节线高度变化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术前关节活动度、术后关节线高度变化均为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受限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2。
表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受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对保守治疗无效及晚期膝关节炎患者采取的重要治疗方案,该术式能够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1]。但多项数据显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满意度在73%左右,且患者术后多因关节活动受限而对正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12]。故本研究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受限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
本研究中86 例膝关节炎患者共98 膝进行置换,有27膝术后屈曲受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术前关节活动度、术后关节线高度变化均为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受限的相关因素。本研究中以25 kg/m2体质量指数为临界值,低于25 kg/m2体质量指数者术后屈曲活动度更为理想,其与肥胖患者屈曲时膝关节后方过多软组织阻挡有关,且在相同条件下,肥胖患者康复训练完成难度更大,故术后屈曲功能恢复不理想。Heisinger 等[13]研究显示术前关节活动度是术后关节活动度最重要的预测因子,Hizel 等[14]通过多重线性回归证实了术前关节活动度与最终屈曲活动度呈正相关,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术前关节活动度越高,患者术后恢复难度就越小。有研究显示[15],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高度变化与膝关节疼痛评分(KSS)呈负相关,陈骁等[16]研究结果显示股骨关节线高度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活动度的唯一因素,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以4 mm 为关节线改变临界值,进一步证实了术后关节线高度变化是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受限的因素。既往研究认为年龄同样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功能的因素,年龄较大患者身体状况差,耐受能力弱,依从性低,但本次研究中并未显示出相关性,是由于目前围手术期医院护理、康复水平逐步提升,年龄方面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已明显弱化,武立民等[17]研究同样认为年龄不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受限的相关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受限的因素主要包括:体质量指数、术前关节活动度、术后关节线高度变化。体质量指数、术后关节线高度变化与术后屈曲活动度呈负相关,术前关节活动度与术后屈曲活动度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