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金枚
(湖北省大悟县中医医院,湖北 大悟 432800)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以皮脂溢出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此病多发生于面部。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面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油腻发亮、皮屑增多、瘙痒等,部分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面部皮肤渗出、溃疡[1]。目前西医多采用抗炎药、抗真菌药物、维胺脂胶囊等药物治疗此病。用上述药物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较高。面部脂溢性皮炎属于“面游风”的范畴。清热除湿汤和皮炎汤均具有杀虫止痒、清热除湿的功效[2]。本文主要是比较用清热除湿汤与皮炎汤治疗湿热内蕴型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效果。
选取2019 年11 月至2021 年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 例湿热内蕴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西医关于面部脂溢性皮炎的诊断标准;病情符合中医关于湿热内蕴型“面游风”的诊断标准;近14 d 内未接受过相应的治疗;病历资料完整且认知功能正常;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或对用药的依从性差;合并有其他面部皮肤病;存在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 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女性28 例,男性22 例;其年龄为19 ~42 岁,平均年龄为(27.58±7.56)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有女性24 例,男性26 例;其年龄为20 ~45 岁,平均年龄为(28.31±8.0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用清热除湿汤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清热除湿汤的组方是[3]:生石膏30 g(先煎)、白茅根30 g、生地黄15 g、车前草15 g、大青叶15 g、六一散15 g、黄芩10 g、龙胆草10 g。水煎服,每天服1 剂,分早晚2 次服用。用皮炎汤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皮炎汤的组方是:生石膏30 g(先煎)、生地黄30 g、赤芍12 g、银柴胡12 g、牡丹皮12 g、地骨皮10 g、知母10 g、竹叶6 g、金银花10 g、连翘10 g、甘草10 g。水煎服,每天服1 剂,分早晚2 次服用。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在治疗期间为两组患者均外用薇诺娜柔润保湿霜(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用法是:用温水清洁面部后,将保湿霜均匀涂抹于整个面部,每天早晚各涂抹1 次。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面部皮肤瘙痒评分、面部皮疹面积评分及面部皮肤颜色评分。这三项指标的分值均为0 ~10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病情越严重。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患者的中医证候包括面部皮肤油腻、口渴、便干,各中医证候的分值均为0 ~10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病情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患者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并依据其SSRI 将其疗效分为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 个等级。SSRI=(治疗前的临床症状评分- 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 治疗前的临床症状评分×100%。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的SSRI ≥90%。显效:疗后患者的SSRI 为60% ~89%。有效:治疗后患者的SSRI 为20% ~59%。无效:治疗后患者的SSRI <20%。
用SPSS 24.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组间比较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面部皮肤瘙痒评分、面部皮疹面积评分及面部皮肤颜色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面部皮肤瘙痒评分、面部皮疹面积评分和面部皮肤颜色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面部皮肤瘙痒评分、面部皮疹面积评分和面部皮肤颜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面部皮肤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面部皮肤评分的比较(分,±s)
注:#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 <0.05 ;* 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 <0.05。
组别 时间 面部皮肤瘙痒评分 面部皮疹面积评分 面部皮肤颜色评分观察组(n=50) 治疗前 4.60±0.93 5.14±0.85 5.09±1.14治疗后 1.12±0.43#* 1.04±0.32#* 0.85±0.23#*对照组(n=50) 治疗前 4.97±0.92 5.21±1.18 5.14±1.02治疗后 1.96±0.53# 1.95±0.47# 1.57±0.52#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面部皮肤油腻积分、便干积分及口渴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面部皮肤油腻积分、便干积分和口渴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面部皮肤油腻积分、便干积分和口渴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分,±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分,±s)
注:#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 <0.05 ;* 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 <0.05。
组别 时间 面部皮肤油腻积分 便干积分 口渴积分观察组(n=50)治疗前 7.56±2.33 7.28±2.15 7.17±2.09治疗后 1.14±0.23#* 1.17±0.21#* 0.87±0.14#*对照组(n=50)治疗前 7.72±2.19 7.41±2.23 7.22±2.14治疗后 2.85±0.36# 2.25±0.43# 2.14±0.39#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面部脂溢性皮炎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青壮年人是此病的主要发病人群。目前临床上尚未彻底阐明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原因,一般认为此病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存在雄激素分泌亢进、消化功能失常、饮食习惯不良、精神长期紧张、缺乏B 族维生素等因素有关。此病属于中医学中“面游风”的范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认为湿邪、热邪是本病的基本病因,饮食不节是其主要诱因[4]。此病主要的中医证型为湿热内蕴型。中医主张以疏风活血、清热利湿为主要原则治疗湿热内蕴型面部脂溢性皮炎。本研究所用的清热除湿汤中,龙胆草可清热泻火,黄芩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生石膏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大青叶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生地黄可清热、凉血、养阴,白茅根可清肺胃热、凉血利尿,车前草可清热利尿。诸药合用,可共奏清热、解毒、除湿之功[5-7]。本研究所用的皮炎汤中,生地黄、牡丹皮和赤芍入血分,可泻火清热,金银花、连翘可清热解毒、透营转气,生石膏、知母、甘草可清泻阳明实热,透热转气,甘草可调和诸药,竹叶可清热解毒、清气分热,地骨皮可凉血除蒸、清肺降火,银柴胡可清虚热、除疳热。诸药合用,可共奏清热利湿、凉血消斑之功[8-9]。本研究所用的薇诺娜柔润保湿霜中含有牛油果树果脂油和马齿苋提取物,其中马齿苋提取物可抗炎消炎[10],牛油果树果脂油可滋润皮肤,修复受损的皮脂膜,恢复皮肤的屏障功能。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与用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内蕴型面部脂溢性皮炎相比,用皮炎汤治疗此病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