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妆淡抹总相宜”
——宋代三白妆文化研究

2022-05-21 07:39张瑞瑞
河北画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妆容珍珠

张瑞瑞

(河南大学)

三白妆是宋代女性最常使用的妆容,它的素雅、淡薄更贴切宋代的文化氛围。“三白妆是指在女性面部先涂白粉然后以红脂涂擦眼眶、两颊及腮剩额、鼻、下颌三处不涂红脂对比鲜明而艳丽夺目,甚至脖子与胸口亦擦粉彩,这种装饰又称为浓妆。”三白妆始于唐代,兴于宋代,唐代的三白妆是比较浓艳,叫“月啼妆”或者“啼妆”,现代戏曲的妆容就是唐代三白妆的延续和发展,但这种妆容到了宋代有所变化,不再以浓艳为特点,即以素雅为主要的特征,只在额头、鼻梁、下巴处涂抹铅粉,整体妆容干净简单,和现代女性化妆时高光涂抹的位置十分相似,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三白妆是在白妆的基础上结合前朝妆容的特点而产生的,其流行与宋代的文化习俗,社会的审美倾向、女性的社会地位还有其受尊重的程度等因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以白为美的观念深深地扎根于古代女性审美的经验中,并且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文化。

一、三白妆的流行与嬗变

中国古代白妆流行时间非常的早,成熟的白妆大约出现在商周时期,“所谓白妆,就是不施困脂,单以铅粉傅面。”春秋战国时期,妇女使用白妆的技巧已经有了记载,《楚辞·大招》曰“粉白黛黑,篱芳泽只”。魏晋至隋唐五代时,妇女们的容妆样式丰富,出现了啼妆、泪妆,但是依旧是在白妆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在许多人物画作中都有体现。宋代也是白妆的盛行朝代,但不论是样式还是材质都发生了变化。在样式上,宋之前,白色的妆粉是全部敷在脸上,做基础打底。例如,在诗人元稹乐府诗《恨妆成》有云:“晓日穿隙明,开帷理妆点。傅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最恨落花时,妆成独披掩。”在诗中详细描述了唐代女性梳妆打扮的全过程,敷铅粉、抹胭脂、绾发髻、饰簪钗、化眉妆、饰花钿、插梳篦、点面靥的繁复梳妆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的妆容依旧是白粉敷面做打底,更多的改变发生在五官的修饰和妆饰上。到了宋代,讲究清新雅致,白妆不再直接涂抹于全面,而是在额头、鼻梁和下巴处,如图1。材质上,普通百姓的三白妆多以铅粉饰面,但宋代女性尤爱珍珠,在宋朝珍珠依旧是奢侈昂贵之物,而十分注重地位的贵族阶层,他们会尽可能多的使用珍珠作为面饰,在极尽奢华前提下又能彰显出自己的品味,这就是“珍珠妆”(后面会有具体的介绍),如图2。正是在宋代审美的驱使,三白妆的迅速成为一种主流妆容。

如图1 唐代妆容

如图2 宋代苏汉臣的《妆靓仕女图》

如图3 宋代吴皇后像局部

(一)三白妆审美取向来源

以白为美,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是很早就存在的,例如从《诗经》中描写卫侯妻子庄姜之美的诗句看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在诗中出现的“柔荑”、“凝脂”、“蝤蛴”、“瓠犀”这些都是白色之物,用于描写了侯伟之妻肤白之美。在很多古代的诗词都透露出古代女性妆容以白为美的观念。北宋初年,刚从战争中走出,经济不发达,国家调养生息,此时,人们生活拮据,比较朴素,不论是在服装还是妆容上都崇尚节俭,即使宋代繁荣昌盛后,这种节俭之风依旧有所保留,三白妆以最素雅的妆容形式存在于宋朝。

1.政教宽和 儒学复兴

“儒学在中国历史上,自产生到发展,共出现了两段辉煌的盛行时期:一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是宋代儒学的再度复兴。”宋代政教宽和、多元,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官方正统思想包括了道家、禅宗思想的存在,对宋代的审美产生极大的影响。古代的“白”又做“素”解,“素”《说文》曰:“白致缯也”。《释名·释彩帛》:“素, 朴素也。一又物不加饰皆曰谓之素。”“素”,既意指白色、本色,又意指本来的、原始的,或延伸为素淡、质朴的含义。《论语·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绘事后素”,一直是学者讨论的一个问题,综合学者的文献发现,“绘事”并非是后人阐释的绘画之事,也可以绘饰之事,也就是妆饰之事,女性要通过适当的修饰来突出自身美的本质。“同时儒家讲究礼仪,认为饰和貌是与“礼”联系起来的,妆饰之事是体现“仪”的一项重要形式。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只有以礼统之,尊礼为要,合“礼”以达“仁”,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妆饰之美。”将妆扮之事与社会礼仪和道德联系在一起,突出妆容修饰的重要性,这使得女性对自己的容貌更加地重视。宋代崇尚儒学,在审美上更多的贴切儒家思想,宋代女性的妆容没有继承唐代的浓妆(红妆),相对比较保守,只是在额头、鼻梁、下巴涂上铅粉,整体妆容比较的简约,但简约不等于简单,宋朝的妆容有着高级感,例如唐朝喜欢用金箔来做面饰,而在宋代改金箔为鱼骨,“人竞剪黑光纸团靨,又装鏤鱼鳃中骨,号‘鱼媚子’以饰面。”试看宋代女性贵族,在装饰、面饰上更多地使用珍珠。在衣服上、凤冠上、甚至是皇后侍从的装饰,都以珍珠镶嵌,如图4。将珍珠作为面饰,他们会贴在额头上、面靥上,以及两夹,在数量上,贴珍珠数量最少三颗,最多是9颗,从图像上并没有发现身份地位越高贴的珍珠数量越高的规律;在花样上,从北宋皇后的画像上可以看到有梅花状、葫芦状的钿,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是根据宋代的文献发现梅花钿是比较流行也比较常见的一种面饰花样,并且将使用梅花样式的妆容称为“梅花妆”。相传南朝宋寿阳公主白天卧睡在含章殿下,梅花落在公主额头上,挥拂不去。后人多效法在额头上描画梅花之形,或将金箔剪成梅花形状,统称为“梅花妆”。在宋代时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都比较受欢迎的。在梅花妆的基础上加上素雅的珍珠,相较于前面几个朝代,珍珠的使用使得三白妆成为历史中极具特色的一种妆容,但珍珠的使用必须要以宋代的珍珠资源为基础。宋代珍珠的来源有很多,一方面是因为宋朝有了养殖珍珠的新方法,即“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开口,急以珠(系人工珠核——笔者注)投之,频换清水……经两秋,即成真珠矣。”因此珍珠的产量较多,在对宋代皇室珍珠供应量充足的情况下。在珍珠质量上开始有讲究,宋代于海南设采珠专官,从海外贸易中大量购买珍珠和其他奢侈品,除了购买海外的珍珠,还有从契丹购买的北珠,所以宋代的珍珠无论是从质量还是数量都有优势,这使得宋朝流行的审美风能够显富贵而又不失高雅,美丽又不失自然。

2.理学盛行 礼教森严

理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社会学术思潮与理论形态,形成于宋代,并在宋元明清之际占主导地位,又称为“道学”、“宋学”、“义理之学”。主要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相结合下而形成的思想,宋代是理学发展最为成熟和构建比较完整的时代,理学的兴起逐渐渗透到思想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并且对宋代审美文化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理学是源于一种“仁义”和“道德”,都是建立在中和适度,甚至是礼让基础上的,从宋人对绘画品格的追求来看,与先贤相比,变成了“逸、神、妙、能”四格,并认为“神、妙、能”皆可学,唯逸不可学。”理学的本质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所谓“天理”即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即人们不应该放任自己的欲望发展,所以女性也不该过多地去追求浓烈艳丽的美,男性也不该有这样的审美观。所以前朝的浓艳的妆容是不符合理学统治下女性妆饰标准,理学崇尚的更多的是一种“清水芙蓉,天然雕饰”的美感。所以宋代更加喜欢素雅的美,因此宋代女子的妆容和服饰更加偏向于素淡清雅。

“程朱理学”十分强调伦理纲常,即“夫为妻纲”,要求女性要以男性为中心,所以女性无论是在物质还是精神上对男性都有一定的依赖性,并且试图讨好男性。“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文化学者赵冬梅在接受《家族企业》采访时称,早在1000 年前的宋朝,女性的地位就曾经迎来了“高光时刻”。”即女性和男性一样拥有继承家族财产的权力,有离婚、改嫁的自由、女性可以经营家业等。相比于前朝,尽管女性的权力和在宋代的法律上得到承认,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这依旧改变不了女性为了符合男性的审美做出改变。例如缠足,缠足美名曰步步生莲,这是宋代男性畸形审美下的产物,苏轼在《菩萨蛮》中就有赞美缠足,“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宋代男性喜欢娇柔瘦弱的女性形象,缠足导致女性不能远距离行走,以此减少女性外出的频次,使得女性能够在家相夫教子,防止女性“红杏出墙”,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营造女性病态娇弱之美,来满足他们对女性美的想象。同样,宋代的三白妆的流行绝对离不开男性对于病态美的偏爱,女性摒弃浓艳的装扮,只在额头、鼻梁、下巴涂一些铅粉,使自己的形象呈现“我见犹怜”,以此得到男性的垂怜和疼惜。

3.崇尚文风,以雅致胜

“崇文抑武”,这是宋王朝推行的一个政策,这一政策深刻地影响着宋朝文化艺术发展。宋初“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巩固统治,避免下属将领谋反,通过酒杯让他们交出军权,这就注定了宋自立国起就是一个崇尚文治天下的朝代,但是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来犯,国家长期处于战争的状态,这使得宋代文人失去了唐朝诗人的豪情壮气和博大开阔的胸襟,让他们的内心变得畏缩、害怕、胆小、羸弱,代之而起的是宋人压抑自持、不敢表露、温和儒雅、谨慎小心的心理特点。宋代文人的追求不再是入朝为官或马革裹尸、血洒疆场的人生理想,相比之下更向往的是闲适安静、宁静自乐的个人生活,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琴棋书画,或研古尚理、玩赏金石、修身养性,其恰恰促成了宋代高雅文风的形成与漫延。宋朝以文为主,此时的文人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名誉权力都很有保障,宋代文人可以说是真正幸福的人。但这些只是一个基础,这些文人士大夫一直将高雅看成他们的一种品质,因此,他们崇尚的东西也必须是看上去优雅高贵的,那么,像前朝一样明艳的妆容,就算心里喜欢,但作为文人,也会因为他们的品格和阶层而压抑自己的欲望,所以宋代社会风气影响下的文人也转而追求高雅之美。在文人审美占据的社会思潮下,经过调整的三白妆,它既保留了唐朝妆容的特点,又添加素色来代替浓艳的胭脂,整个妆容既素雅又不失格调。十分迎合当代人的审美。宋朝士大夫很多,他们在仕途上不尽意,在现实中他们会更倾向于看起来清瘦柔弱的女性,这样对比之下更能彰显他们的男性魅力,所以宋代女性的三白妆更能得到男性的青睐。

4.国家初建 节约风尚存

宋朝是贸易、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但宋朝的黄金时代不是突然就到来的,历经战乱,建国初,宋朝的经济很落后,百姓囊中羞涩,生活上处处节约,因此摒弃唐朝繁杂而奢侈的服饰和装饰,无论服饰还是妆容一切从简,随着宋朝发展越来越快,农业、航运、商业都在快速的发展,但这种简约之风依旧有所保留,在简约的事物上赋予不简单的意义,像莲花、菊花这些自然之物被赋予更多人性的高贵品德。所以宋代三白妆清瘦、淡雅的特点在文人的口中有着很高的赞誉。

二、结语

总之,自古以来,女性之美总是与化妆行为相依相成,各种妆容技巧、妆饰材料层出不穷,综合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发展和人们普遍的审美风尚。三白妆成为宋代传统妆饰文化发展的一条重要主线,无论是普通阶层还是贵族阶层,都在积极地推行这种妆容,包括由三白妆演化而来的高级版妆容“珍珠妆”,无论是从儒家“绘事后素”,还是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以及崇文治天下的环境,我们可以看出宋代三白妆深深地受到当代文化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但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和环境下,都阻挡不住女性对于妆容的追求。在经济日益全球化、文化消费多元化的今天,再度审视宋代三白妆文化,对继承传统妆饰文化之精华,创造具有中国气派的现代妆饰设计,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妆容珍珠
珍珠雨
“种”珍珠真神奇
郁金香与珍珠
腮红助力打造“嫩模”妆容
能打造光泽透亮质感的妆容
出席场合就要“隆重华丽”的妆容
雨珍珠
取珍珠
拯救妆容的“小棒子”
走偏锋 暗黑哥特妆容AB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