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雷
(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伦勃朗是荷兰艺术史上伟大的画家,伦勃朗绘画的题材涉及面宽广、绘画的风格也独具特色、绘画的色彩自成一体,他的绘画艺术在欧洲历史上、甚至是整个人类绘画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后世的艺术家也影响巨大。他绘画中的图形也展现出了丰富的情感,“他豪放、简约、大胆、果敢的笔触,对色彩明度、饱和度的运用,以及他用白底涂料在亮部等独特的用光方法,一同成为人类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和创造之一,”[1]从而创造了与之内心精神相适的绘画风格,他将绘画的现实主义传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而绘画作为一种空间的艺术,其本身具有绘画的这一特殊的叙事结构,绘画中的图像叙事对现实和真实的揭示以及对人的存在方式具有重大的意义。伦勃朗的绘画作品,传达了他对个人及现实的真实探索,体现了他在绘画图像叙事中的个人艺术语言追求及绘画思想表达。
虽说文字是叙述事情的主要手段,但图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图像却是早于文字而出现,也从未停止过叙事的表达,尤其是在绘画艺术中直观、具体的图像更能直抵观者心扉、表达画家创作思想及精神追求。所以,图像叙事是绘画艺术家们利用图像的视觉语言,进一步展现艺术家内心及现实社会等的联系。“话语是一种时间性媒介,图像则是一种空间性媒介……也总想在空间中表现时间和运动,欲在画幅中达到叙事的目的。”[2]在当前的艺术背景下,越来越多地艺术家通过图像来表达叙述、代替单纯的文字的叙事方式。
在西方的传统绘画艺术方式中,很多画家也经常通过个人绘画图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信仰与寄托,伦勃朗的绘画作品也从很多方面体现了图像叙事表达的功能。比如绘画技法上善于运用光表达不同的情绪与心境,展现了内心情感的变化;绘画题材上聚焦于小众群体,关注部分群体,从而从部分群体的角度客观反映了现实中的世界,体现了不平凡美的特点。他的很多绘画作品,都叙述着他及他那个时代的故事、展现着他内心的情感变化,揭示着客观世界的真实美。可以说伦勃朗绘画图形中的叙述是包含了丰富的叙述内容,他的绘画作品从时间、情感、精神叙述等方面来看,无不展现了伦勃朗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大背景和个人艺术风格的坚定追求及对绘画语言高维度的精神向往。
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往往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同一画家不同的绘画作品也可以看到画家所处时代背景的演变与变迁。伦勃朗的绘画作品很多,他也很擅长画肖像画,其中自画像占了很大的比重。他作为十七世纪荷兰的一位现实主义绘画巨匠,从他的自画像中就能看到他非常注重脸部内在气质的表现,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他潜在的内心个人语言,看到他自身艺术的自我表达与艺术价值追求、情感的不断变化以及所处时代的社会变迁。
从伦勃朗早期的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时的他年轻、青春、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有时又表现出年少时轻狂的自信与傲慢,以及他在失落痛苦中的情感表达和对世俗的深刻的叙述。伦勃朗注重研究人类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也注重研究自己的情感。早期自画像神情生动、笔触细腻,还可见被后人称颂的光影法“伦勃朗光”他这种魔术般的明暗处理构成了,绘画中强烈的戏剧性色彩,形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要特色。体现了当时的他积极向上的一种心态。这就恰恰反映了当时伦勃朗所处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繁华与欣欣向荣,这也是荷兰经济繁华、上升的时期。反过来,荷兰的繁华与欣欣向荣也是伦勃朗绘画艺术不断攀升的时期,二者是相辅相成。伦勃朗把自己朴实、诚恳和勤勉的作风带进了画面中,并把自己的情感变化细腻的描绘在早起的肖像画的作品里。
他的自画像经历许多阶段,尤其是到了老年,两任妻子逝世,孩子夭折,曾成功的职业画家到落魄潦倒,靠变卖家产为生,伦勃朗在晚年画下的自画像满脸皱纹,茫然而彷徨的看着人间,仿佛无限的感伤,又仿佛无限的悲悯,赋予了自画像心灵挖掘,也使绘画不再只是表面肤浅的赏心悦目,更给予艺术作品美学更深刻的人性世界的本质内涵。我们可以看到那时的他饱含悲怆、饱经风霜,在体会了世态炎凉、看透了人类社会本质之后内心充满的对世界的愁苦与无奈。从他擅长绘画的脸部特点、皮肤、表情和头发所变现的不同纹理,不同的姿势、头巾、光线等条件,都能看到客观生活对伦勃朗艺术产生的影响。那时荷兰丧失了大国地位,他的艺术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伦勃朗一生从辉煌到落寞的自画像,仿佛就是当时荷兰社会的缩影。“有人说伦勃朗的自画像就是他一生追求艺术和一生生活经历的写照”。[3]在伦勃朗的自画像作品中,他真实地描绘着自己的脸部表情和特征变化,用内心情感表现着世间百态,同时也用这些图像叙述着、记录着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变化。
《自画像》 1629年
63岁的自画像,1669年
画家抒发情感主要是通过他手中的画笔、通过画笔画出来的绘画作品。“再现性绘画是画家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并在其中融入画家个人的情感思想。”[4]伦勃朗的绘画作品有很强的表现力,图像中的人物关系、形象描述、人类真性情流露等,都展现了他在绘画上的精神追求以及他个人情感的抒发。所以,伦勃朗的绘画作品也是他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进行二次加工后的艺术创作,并在其中进行升华,加入了自己更深刻的见解和情感释义,并将自己的情感渗入图像中,图像则叙述着自己的情感与精神。
伦勃朗的肖像画《戴金盔的男子》就可以反映出他对人类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最质朴、最温暖关系的观察与最直观的感受,也表达着他对待人生的态度。图像中的模特是伦勃朗的哥哥,他被塑造成一名威武的戴着闪闪发亮的金盔战士,表情严肃、神情沉思、姿态庄严。其中,闪闪发亮的金盔是伦勃朗绘画的重点,他运用了光明暗的强烈对比手法,突出形象的主要部分,造成心理刻画的效果,被称为“紫金色的黑暗”。《戴金盔的男子》,看似是伦勃朗突出了战士自身威严不屈的品格和智者的深谋远虑,但最重要的是传达了伦勃朗自身的不屈的人生智识,面对跌宕起伏的人生,他就像头戴金盔的画作讲里的战士,向着命运发出有力的挑战。
《浪子回头》是伦勃朗晚年的一件重要画作,图像表现的是老人的小儿子,索求家产,远走他乡,放浪形骸,迷途知返,最终回到家中,父子相遇的一刻。图像中,浪子跪倒,虽看不见他的脸、脸上的表情,但从浪子身上的衣衫褴褛、拘偻的背影,显而易见浪子经历的种种磨难与不堪。这幅作品是伦勃朗道德教化的主题,也表现了伦勃朗经历了生活的跌宕起伏,展现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不仅能体会到画面的饱满深情,也能体会到画家漫长而艰辛的创作之路。可以说,这幅作品承载了伦勃朗全部的感情和灵魂。
每个真诚的艺术家,画笔下都是他的艺术信仰。伦勃朗用他那独特的“光”,为世界绘画艺术打开一扇大门。伦勃朗就创作《夜巡》指出,“我画的不仅仅是一张他本人和他那个自卫队的精美而又高雅的画,我画的不是具体某一个队的士兵,而是所有时代里走上战场保卫他们家园的士兵们。”[5]伦勃朗更想通过图像传达一种“内在精神”,这种“内在精神”是透过图像形式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抽象而崇高的象征意义。伦勃朗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是隐藏在图像之中的美好,需要传达出来对美好坚守的一种理想。因为他深信在那些平凡的人物的身上依然保留着善良而高贵、坚韧而勇敢的优秀品质。
丹纳说“形象,浸在气氛中,像海中的鱼一样。伦勃朗把这种气氛表现得好像可以用手触摸……”。伦勃朗善于驾驭光,从他的绘画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利用光的明暗变化来塑造形象、表现情感的丰富的艺术语言,变幻莫测的“伦勃朗光”,传达着他的思想,指挥着我们的眼睛,走入他的画境及精神家园中。《大卫与押沙龙的和解》这幅画,取材于大卫王与试图谋害他儿子的押沙龙和解的故事。图像中,背景的城市灰暗还冒着浓烟,人物大卫王伸出双臂搂抱,我们看不清把脸伏在父亲胸前的押沙龙的脸及表情,但我们可以通过图像看到他自然弯曲的膝,自然松驰下来的健硕的背部和手臂。伦勃朗利用光影艺术的绘画魅力,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绘画光影剧场下的人物形象所要传达出来的丰富情感。伦勃朗不苟同他于所处的世俗时代,而是将人生起伏与艺术结合,反映着社会的种种矛盾,以画作给颠簸的众生以抚慰,体现了对艺术的追求与坚守。[6]
伦勃朗的绘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图像中的时间空间的叙述,情感精神的表达方式也影响着荷兰画派、欧洲绘画现实主义及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
伦勃朗绘画中的图像写实、叙述现实主义,深刻反映当时荷兰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背后存在的矛盾,他的绘画作品充满着深刻的情感表达,他用绘画来揭示当时社会生活存在的问题,体现出对普通民众的关注与同情。马克思高度评价,伦勃朗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伦勃朗的现实主义的图像叙述、现实主义的绘画态度、将思想与客观现实融为一体、巧妙结合塑造艺术形象,这为荷兰画派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门。
伦勃朗绘画中的图像叙述风格,无论是从绘画风格还是绘画技法方面,都影响着欧洲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他的图像叙事在展现人性情感深度、抒发内心情感的方面追求,推动了欧洲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 如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家的代表库尔贝、米勒、塞尚、杜米埃、弗洛伊德等。
伦勃朗绘画题材涉及面宽广、绘画的风格独具特色、绘画色彩自成一体,绘画图像叙事前着丰富的内心情感,他的现实主义情感也影响着中国绘画的表达,也影响了中国几代现实主义画家。罗中立,程丛林,徐唯辛等,他们的很多肖像画的题材也传达着多时代的反映、对普通民众生存环境的焦虑、对社会进程中时代带来的负面后果的反思。
伦勃朗作为荷兰十七世纪伟大的艺术家,身处荷兰绘画艺术大变革时期,他的绘画深刻反映当时荷兰的社会变迁,他绘画中图像叙述着他的人生起伏和时代的洪流,也是对人们生存处境、精神状况的人文关怀。伦勃朗的绘画图像个人艺术语言与情感表达都是他对绘画本质的追求。通过全文对伦勃朗绘画中图像叙事的分析,他的绘画直观的反映出他对艺术的更高追求。在科技高速发达的当代社会中,艺术也在不断的变革与发展,我们更应保持一颗平常的心,用绘画作为媒介去抒发对社会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