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哈莫修依作品中的情绪语言

2022-05-21 07:39刘晓莹
河北画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情绪化笔触画家

刘晓莹

(华侨大学)

一、哈莫修依的情绪语言

欣赏哈莫修依的作品,静谧、稳定的画面氛围是他给我的最直观的感受。也许是画家的性格使然,他的作品中总是带着一种安静、沉谧的感觉。用“去情绪化”①一词来表达哈莫修依作品中的情绪语言,是比较合适的。

“情绪语言”即主体对于情绪的表达。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外在的表达方式,通过:肢体,语言,动作,态度,声音。人的任何情绪,都是在“可见”的形式下寻求的表达。在绘画中,画家作为绘画的主体,将自己的主观情绪融入画面当中,从而通过艺术作品传达出自己本身的情绪语言。总的来讲,绘画的情绪语言是画家利用绘画集中体现出来的主观意识。

哈莫修依作品的内容大多是画家在哥本哈根家中的一个角落以及画家妻子的背影,而画家的妻子出现在作品中往往不是生动的、活泼的,而是被刻意弱化了生命的存在,像是一个静物,并且画面表现得非常简洁,减少了画面叙述性的细节描绘。而且不仅仅是这些居家主题,哈莫修依在描绘建筑和风景时,也像是在描绘静物一样,仿佛一切都在空气中凝结了。“去情绪化”的情绪语言是哈莫修依在其绘画风格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艺术家的性格情绪蕴含在画面中所存在的每一个静谧空间中。

二、哈莫修依作品中情绪语言的体现

哈莫修依作为丹麦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因其“去情绪化”的情绪语言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被认为脱离时尚,被重新提起并受到重视也就是30年前的事。画家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情绪语言多多少少也与自身的经历有关。他的一生没有太多戏剧化的转折或冲突,但从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哈莫修依大体上是一位沉默的、内向的画家。他的妻子曾经患有焦躁症,为了照顾妻子使得哈莫修依长时间的与世隔离,再加上他当时并没有走欧洲主流艺术的道路而是坚持了自己的风格,曾受到过一些打击,这些都对哈莫修依的性格和绘画产生了影响。

我通过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是哈莫修依表达其主观精神和情绪语言的绘画技法。

(一)色调

哈莫修依作品中独特的冷灰色调贯穿于他的整个艺术生涯当中,观看其现存作品,不难看出所有作品画面的色彩纯度都降得很低,没有出现高纯度的色彩。

哈莫修依作品的第一次亮相,就是1885年的《少女肖像》,以独特的黑棕色、冷灰色色调和细节模糊的处理方法引起了欣赏者的极大关注。在当时的欧洲,印象主义所提倡的把握自然光,追求转瞬即逝的色彩变化和后印象派所追求的表现“主观化的客观”②观念是当时最为流行的思想观念,这一时期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明亮艳丽高纯度的色彩搭配。而在哈莫修依的作品中,低亮度、低纯度的冷灰色调充斥满整个画面。在哈莫修依的绘画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籍画家惠斯勒的影子,二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例如哈莫修依的作品《画家的母亲》(图1)与惠斯勒的作品《灰与黑的协奏曲:画家母亲肖像》(图2)无论是构图还是色调都十分相似。二者都使用了大面积低纯度的灰和黑,画家使用这种方法使作品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相割裂开,使用这种“去情绪化”的情绪语言使画面内容直达观者灵魂深处,给观者带来深深地思考。

图1 《画家的母亲》哈莫修依

图2 《灰与黑的协奏曲:画家母亲肖像》惠斯勒

(二)线条

哈莫修依的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直线,水平线和垂直线的组合构成了哈莫修依的大部分作品。康定斯基将这两种线条与黑白两色相对照,黑白两色之前被称为“非颜色”,现在则被称为“非色彩学的”颜色,黑与白是沉默的颜色。而水平线和垂直线在线条中的特殊性与黑白两色在色环之外的特殊性一样,是沉默的线条。康定斯基认为“‘现代’人追求内心的安宁,因为他还不至于达到麻木不仁的地步,他相信,他将在内心的寂寞中找到这种安宁。”[1]因此,水平线和垂直线就成为现代人的独特偏好。

在哈莫修依的作品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对于水平线和垂直线的偏好,画面中所形成的大量的直角,清晰地表现出画家致力于所要表达的冷静的气氛。哈莫修依自己解释:“线条差不多是驱使我选择某一主题的全部因素,我称之为绘画的建筑性。”[2]哈莫修依灰色调的作品是微妙的无生命的,线条的运用使哈莫修依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冷静的理性的安定。例如哈莫修依的作品《室内的景色》,用直线勾勒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分裂得更加理智、沉默和静谧的空间。

(三)光线的运用

在哈莫修依的作品当中,常常通过营造画面空间来塑造出冷静、秩序化的情绪语言。

光线的巧妙运用是哈莫修依绘画中核心的语言符号,在大多数画家还跟随着印象派、后印象派追求阳光在物体上丰富的色彩变化时,哈莫修依对此好像并不是十分感兴趣,而是研究在变化丰富的光线之外——大面积的阴影所营造的空间。在画家的画面中,处于被阳光所照射的区域面积所占的比例很小,哈莫修依所注重的是对大面积的阴影和阳光反射所形成的灰色空间的塑造。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出哈莫修依学习了维米尔表达柔和的室内光的方法,即光线从屋门或窗户照射入屋内的这个特点。例如《阳光的研究》中画家所描绘的一个空荡荡的室内,看似毫无生活气息,带有北欧风的白色窗户和门是画面唯一表现出来的内容,画家对整个画面做了模糊化的处理,只有在画面亮暗交界处的边缘线描绘了较为清晰的分界。透过窗户射进屋内的阳光在阴暗的房间内形成明显的光斑,营造了一种与外界隔离与自我封闭的疏离感,具有强烈的“去情绪化”倾向。

(四)空间的表现

哈莫修依除了用光线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也对门和窗进行巧妙地运用,增强了空间的延伸感,同时塑造出两个维度的空间——室内和室外。

哈莫修依在绘画创作中通过门窗的排列组合和层叠描绘来引导观者对于画面内容之外的想象,同时营造了一种神秘、静谧的画面氛围。在画家的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个房门或多个房门在一幅画面中出现。“根据画面语义,门带来了选择性,可以选择进入或者不进入,从一个紧闭的房门通向外界或者另外的房间的诸多可能性。”[3]例如1901年的作品《室内的景色》,为了避免因画面大面积的平面背景所带来“闷”的感觉,画家在画面中间加上一扇打开的门通向外界。同时又在远处加上一扇打开的门延伸室内空间的距离感,为了避免与外界的接触,最远的一扇门所相对的是一扇紧闭的窗户。这种巧妙而又含蓄的构图手法营造出其独特的静谧空间。

(五)笔触和肌理

观察哈莫修依的作品,可以发现他喜欢采用传统的薄画法,画面大部分使用薄画法增强画面的透气感,丰富画面层次,我们经常看到局部留有画布底子的颜色,少数时候也会在局部出现方形的小笔触厚涂。

同时干画法也在哈莫修依的作品中得到体现,通过减少颜料稀释剂和调色油的使用,来增强笔触的稚拙感。而且在哈莫修依的画面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小笔触的运用。画家的作品大多在空旷的室内,所描绘的物体也都十分的单纯和简单,小笔触的运用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避免了画面“空”的问题。画家在画面中局部“白”的区域增加笔触的厚度,加强画面主体的厚重感和体量感。例如在1901年的作品《地板上有阳光的室内》当中,画家使用横向笔触来避免门和地板出现空旷的情况,在亮部使用厚重的笔触造成明显的肌理。描绘室内的环境和物体时大量使用有规律的方形笔触,并且笔触方向大多依据物品的结构线条一致;而在描绘窗外景色时大多使用方向杂乱的方形笔触,模糊了室外的景色,增强了画面的体量感。有规律的室内和无规律的室外相对比,更加体现出画面的静谧与秩序,诠释了哈莫修依“去情绪化”的情绪语言。

三、哈莫修依作品中的情绪语言对国内具象绘画的影响

纵观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以来,虽然多种艺术形式百花齐放,但由于社会背景、历史发展进程等诸多因素,具象绘画在中国仍然占据着不可撼动的主流地位。并且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具象绘画中政治性元素不断地脱离,当今中国艺术家们不断探寻绘画本体语言和画面中蕴含的精神性。哈莫修依的作品中即带有具象元素又蕴含着精神性的作品使他成为一个很好的范例。

80后年轻艺术家许永城的作品在绘画语言和意境当中与哈莫修依的作品非常相似,许永城也被称为充满精神性的灵魂画家。许永城在《当代写意油画及其语言探索》一文中提到:“我在作品中极力向维米尔和哈莫修依两位大师靠拢,学习他们把握小题材的能力。”[4]

获得金陵油画金奖的作品《空房》(图3),用一个门框隔离出明亮和昏暗两个空间,以自己的背影为题材表达出现代人们内心所存在的一种空虚、孤独的感情色彩,表现和画家同样一类人的困惑、迷茫和彷徨。整个画面为冷灰色调,运用低纯度的色彩表现,显得沉着、厚重。直线的运用和柔和的灯光等特征都与哈莫修依的室内画十分相似。同样在作品《阁楼》、《一灯一物》等室内作品当中,不论是色调、构图还是内在精神上都能发现哈莫修依对于许永城有着巨大的影响。“我的画面处理就是要突出这种可读性,预留大片的空间给观众去想象、去思考、去回味,从而形成与观众在作品精神层面——情绪上的互动。”[5]

图3 《空房》 许永城

许永城在创作过程中不仅仅是模仿和学习一些西方画家的作品,同时又融入了属于中国本土的内在品格和文化,更多的关注到了现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需求,最终通过画面将这些东西反映出来。许永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具象绘画风格和情绪语言,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四、结语

在沉寂了八十年之久后,哈莫修依这位尘封已久且忽略已久的画家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当中。画家独特的冷灰色调、柔和的光线、直线的运用、笔触的运用以及门和窗的运用等特点构成了哈莫修依独特的绘画风格,传达出画家富有精神内涵的“去情绪化”的情绪语言。正如德国著名诗人里尔克对哈莫修依作品的评价:“哈莫修依不是一个应该草率介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往往在某一时空中转译为冗长而舒缓的步调,并且提供观赏者谈论艺术里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元素。”[6]在本人的实践中和对哈莫修依不断深入的了解中,愈发感受到在创作过程中,画家应从“本我”出发,将绘画技法与主观精神进行完美结合,创造出属于画家本人的情绪语言和绘画风格才是在艺术道路上长远走下去的奠基石。

注释

①“去情绪化”一词来自杨参军主编《威尔汉姆·哈莫修依》的第3页,在此意为减少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更加理性、冷静。

②“主观化的客观”来自,在此意为对客观的对象进行主观化的描绘。

③“疏离感”一词来自期刊《记者观察2018》第96页刘思聪《论中国当代油画中的疏离感》,在此意为艺术家所产生的孤独、无奈、焦虑、无意义、自我分离等情感。

猜你喜欢
情绪化笔触画家
艺术之春
情绪化沟通的危害
酷炫小画家
拥挤豆豆林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梵高:笔触与激情
本期话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情绪化?
你情绪化指数有多高
如何避免情绪化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