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影院:智媒时代与移动观影图景

2022-05-21 09:27杨高平王党飞
电影文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智媒情境

杨高平 王党飞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在2021年3月2日举行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上,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在面向“十四五”期间的电影工作方向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化电影发行放映改革,鼓励分线分众发行、推动线上线下相互“赋能”,以及开拓农村市场,积极培育农村院线。自2002年实行院线化改革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实现了快速的崛起。尤其是大规模的影院建设和飞速上涨的银幕数,与小镇青年的票仓蓝海,齐力推动中国电影市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然而《囧妈》跳线,主营电影和影视节目制作及发行的抖音文化(厦门)有限公司成立,“快手影业”浮出水面……伴随着疫情期影视行业的“速冻”和“重启”,影视行业也面临诸多可能的变局。与PC视窗观影、平板电脑/手机观影不同,另一组关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新媒体的数据正在快速推动观影进入可能的“移动时代”。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3.19亿,占全球网民总规模的32.17%。2019年,国内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9924万台,同比增长37.1%;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1530亿元,产品出货量8.4亿台,其中视频娱乐产品最多(达3.47亿台)。到2020年3月底,全国已建成5G基站19.8万个,套餐用户规模超过5000万。2020年第二季度,5G手机销量占比已超六成,达到61.2%。而据VR陀螺《2020年VR/AR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尽管2020年受疫情影响,但全球全年VR头显出货量仍达到670万台,较2019年增长了72%,AR眼镜出货量40万台,增长33%。预计2021年VR头显出货量将增长46%,达到980万台,2022年将进一步达到1800万台!在5G的加持下,VR快速向C端(Customer,顾客)渗透,而在B端(Business,商业),VR也快速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应用和场景支持,VR整个软硬件生态的拐点已经来临。

上述现象和数据都说明,伴随着新技术的飞速迭代,我们已经站在了电影放映新变局的前夜,即将迈入“后影院”背景下的智媒观影时代。在线上线下相互赋能,智能影音新媒体研发和加速市场投放的背景下,智媒观影设备的下沉或将更好的填补影院下沉的空隙,从而使私人情境下的移动观影和流动观影成为发掘潜力观众和票房升量新的增长极。智媒环境下的移动观影或将成为未来“后影院”业态下放映端的新方向。

一、从“院网对立”到“院网融合”:二元视角下的放映市场与观影空间

自2002年院线化改革为始,院线和影院在电影放映端的绝对中心地位就得以确立。几乎与此同时,在线视频点播网站开始勃兴,并一度以“扒录像带”“扒光盘”形式大举盗版和向互联网数字化“上载”院线电影。这种大肆盗版和网络传播的野蛮生长现象一方面不断以盗版方式侵犯院线电影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也因此导致票房的巨量流失,威胁院线和影院的生存。院、网之间的二元对立由此开始。

随着行业内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和国家规范放映市场、打击盗版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大批相关网站因此关停。残存的电影播映网站也因国家的“牌照制”而只能在影院放映档期之后购买和上线院线电影。网络空间侵蚀院线和影院现实空间利益的粗暴尝试最终以网络的败北和服膺收场,并引发了网络电影这一相对于院线电影的内容生产。形成了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彼此差异化的放映阵地和绩效模式。从发展历程上而言,网络电影几乎都是对标于院线电影。不仅有自己的放映阵地,还逆向催生了自身的创作链、付费模式、营销模式,甚至本年度春节档还首次以网络电影春节档迈出了网络电影档期试水的先河。在这种对院线电影的学习、借鉴中,网络电影以不断复刻院线电影的成熟经验一步步建造和巩固了自身在电影丛林中的地位和身份。

但院、网间的冲突并未随着视频网站经营的规范和网络电影的生产而完全消弭,相反,盗版资源的下载传播仍持续寄生在网端。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档,“8.88元包六部春节档热映电影”,以小程序引流,百度云网盘分发等流传院线电影的枪版资源一时风靡电商平台、社交媒体之间。尽管本年度春节档因网端盗版导致的票房损失仍无统计数据,但据相关统计披露,2019年春节档期间,《流浪地球》等8部电影遭盗版,预估票房损失和正片视频平台损失达到7.87亿元!而《囧妈》的跳线则将院、网之争推向了新的高点。继《囧妈》之后,一众院线电影选择跳线网络平台,并随着《肥龙过江》的单片付费制试水网络端新的绩效模式。

然而,在紧张对立的另一面,也存在着“院网融合”的成长联结。院线电影在院线和影院下映后“上网”,已经成为院线电影收入来源的一大组成部分。非但如此,院线电影也同时探索网络发行的可能性。2018年5月9日,北京云途时代影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移动电影院”产品,并实现正在影院上映的电影《脱单告急》《香港大营救》和《第三度嫌疑人》的移动APP端同步上映。同年8月26日,《天下第一镖局》在影院上映三天只拿到0.6%的排片和40万+票房之后临时改为院网同步上映,上线爱奇艺,当天即在爱奇艺平台斩获票房240.7万,相当于院线的6倍多,排在当天的网络电影票房榜单之首。12月27日,《信守》也在影院和腾讯视频同步上映。2019年6月28日,港片《潜行者》也试水院网同步,在腾讯视频上线。与此同时,作为相对弱势一方的网络端,也极力扩充自身在院线电影生产中的话语权,除通过注资成为出品方等方式介入院线电影创作上游链环外,网络电影也在积极实践“由网入院”。同样在2018年,优酷独家网络大电影《S4侠降魔记》《完美陌生人》《九门提督》,也选择了网络和院线同步上映。由此可见,院、网之间都在试图打破发行壁垒,实现优势互补和双边融合。

而随着媒体的智能化和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5G和智能新媒体的加持下,移动位置跟踪定位传播将把影像消费带入更加多元的场景。与4G时代囿于带宽等技术限制,移动影像消费更多的以短视频为主的景象不同,5G对长视频消费的支持将继续扩宽影像消费的空间承载力。就观影而言,智媒场景下的电影放映,已经做好了“伴身性”的技术准备。与影院这样固定且公共的空间相比,智媒支持下的私人观影对于观影空间和时间的解放意义不言而喻。在5G解决了数据定向分发和实时高速传输问题,便携性智媒体变身贴身银幕的新环境下,电影观众与智媒体用户的身份将完全合并,从而推动放映/观影走向院网一体化。

二、从“固定的短板”到“移动的局限”:智媒赋能移动观影的可能

从镍币影院诞生始,影院在观影时间和空间上的固定性即已确立。从此,观影实现了在地理空间意义上的凝固性。这也就规约了人身体的移动自由,意味着观众必须抽出相对长的“绝对闲暇时间”前往影院。所谓“绝对闲暇时间”指的是无工作家务等事务干扰而拥有的可以完全自由支配的大段空闲时间,其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就是国家或单位、部门规定的节假日等。但事实上,作为生而移动的人而言,镶嵌于连续性的工作或生活劳动中间的“相对闲暇时间”更具普遍性。从而催生了PC视窗观影、客厅影院等移动空间和私人观影情境的发生。除影院观影在空间上固定性而外,时间上的固定性也同样存在。影院的电影放映,在时间秩序上表现为按场次进行的顺序观影。从“固定”意义上说,影院观影情境下顾客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被动的。

在享受兰德尔·柯林斯意义上影院集体观影仪式赋予的情感连带、群体归属感与幻感陪伴的同时,影院观影固定的时空限定,也同时强化了对人身体和道德、行为的规训。有学者将影院观影与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中杰弗瑞通过窗户偷窥进行了类比,从而将影院观影模式命名为“后窗”模式,并指出在“后窗”模式中,尽管置身集体的互动仪式能借助情境氛围带来高质量的视听震撼,但被束缚的身体与置身陌生人的环境,个体实际是走向另一种“孤独”。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得知,个体的需求有着层次化的本质。同样,个体观影行为的发生,其目的和动机也是千差万别的。相对于喜欢影院集体凝视情境的个体而言,另外一些观众则更喜欢无拘无束的自在感和影像控制的快感。从汽车影院这种集体和公共空间却兼具自由赋权的露天形态,到通过PC、平板、电视等媒介,可以跳过、倍速播放、弹幕输出的影像控制,不愿或不能现身影院的观众出没在各种私人和线上观影情境之中。

从技术的本质来说,技术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了人的解放和效率的提高。从传统媒体到智媒体,媒体的进化路径总的方向乃是从对人的控制到对人的解放。换言之,在传统媒体时代,人虽然具有使用媒体的主体性,但吊诡的是,在这种情境下,作为主体的人始终处于媒体的被动接受状态。譬如大众传播媒介,普通人既缺乏掌控其上游传播源的能力也无法自主选择信息的内容和形式。而智能媒体则赋予受众在极大丰富的网络端随时随地收听、观看、下载、改编等一系列对媒体内容的“逆向控制”能力。在智能媒体的技术介入下,作为受传统影院空间情境制约的观众在向线上和云端影像消费用户的身份转型中,以私人观影情境实现对传统影院情境规约的突破(主要是在身体制御、道德约束层面)或许将成为新技术语境下观影行为发生的新卖点,从而助力多种移动智媒观影新场景的生成。因此,无论是从时空层面的限制而言,还是从社会加速的现实性而言,“固定的短板”效应愈加突出。与“固定的短板”相对应的则是“移动的局限”。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相对更固定的活动范围相比,人们也因经济活动和工作等原因而更多的迈步“远方”。旅居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20年代,欧洲就已经将电影搬上飞机放映,诞生了航空影院。而随着现代造车业的发展,光驱和液晶屏的出现也使车载影院成为现实。而这种移动影院更因移动式便携光盘播放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观影设备和介质的不断涌现全面侵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然而这种移动影院也有其天然的局限,即始终只能观看“老片”,而无法同步观看当前影院档期上映的新片。

“老片”的根源,其实质仍是技术的支持能力问题。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中,詹姆斯.W.凯瑞将传播视为信息随人的移动。在当下智媒伴身的时代语境里,我们可以将上述概念理解为传播就是信息从传播方到任意移动甚至流动空间之中人的信息传递过程。在移动互联网和电子通信技术的可靠支持下,对移动甚至流动场景下的个体的信息“直达”在今天早已非鲜事。但要实现智媒移动观影,定位仅仅是技术支持力之一。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从技术层面指出了智媒时代与场景相关的“场景五力”,即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他们认为“五力”是智媒时代人类社会生活与信息化诗意栖居的核心技术支点。理论上来说,自从3G诞生以来,图像的移动定位传播就已实现。之所以在3G和4G时代都未能真正实现智媒的移动在线与影院的同步观影,其主要障碍一个方面在于手机、平板电脑、头戴式显示器(HMD)等观影媒体要么屏幕太小不适合于电影长片观看,要么不便于携带。另一个方面的支持障碍在于数据防盗防劫持的加密技术尚不可靠,带宽仍难于保障视频数据流的低时延或无时延传输,且信号容易受到环境、地形等的干扰。

而在当下的技术语境下,以智媒赋能移动观影已经完全可行。首先,智媒影音新媒体已经有了丰富多元的产品库。在产品层面,已实现90°的大视场角,双眼4K,呈现200英寸的大银幕观影体验。支持AR/VR切换,2D/3D/全景等多种形式视频种类的AR眼镜已经大量投放市场,在视觉效果上达到甚至在某些部分超越目前国家制定的大银幕放映技术标准。以谷歌和苹果领衔的光场相机技术、AR显示、MR头显技术等也正在进行贴近普通眼镜的轻量化开发。根据苹果最新的无线通信专利信息,其最新一代无线通信解决方案能以每秒1Gbps的速度向HMD设备(头戴式显示设备)稳定传输信号。在国内,以灵犀微光和酷派为代表的光学公司已经实现了低成本量产AR光波导镜片,上投式光学模组及智能眼镜,并即将投入市场。其次,5G带宽和速率已足以支持4K电影数据的稳定可靠传输,保证视频的低延时甚至无延时流畅放映。同时,大数据的成熟度和应用能力能支持B2C模式从线上到线下的下单、统计和数据自动下发。最后,在区块链底层加密等加密算法支持下,视频数据的防盗防劫持能力大大强化,基本可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由于每台智媒都具有自身唯一的SN(序列号),因此,电影数据的单向定位垂直下发也得到保证。在“五力”和智能新媒体的介入下,以往大众传播式的电影放映和观看满足正在延伸出面向个体和个性的精准传播景观。大众传播那种以传播者为主体,以统一化的内容实现主流受众共性满足的模式将仅成为智媒时代传播景观的一个部分。移动智媒观影将成为未来电影放映/观看的重要形态之一。

三、从5G到B2C:移动智媒观影的技术完型

从“场景五力”出发,智媒观影首先是以技术进步支持的科技革命和传播革命。相对于现实影院放映的大众传播模式,智媒观影将在突破影院固定空间和场次排序的基础上走向B2C(Business to Customer)模式,从而在观影的大众传播模式背景下,分衍出精准传播的新模式,构建出观影的“双轮驱动”。这种“双轮驱动”正是詹姆斯·W.凯瑞所说的传播作为“仪式”和“传递”的弥合和互补。从“传递观”和“仪式观”出发看,正好指向移动观影与影院观影的两种形态。在B2C模式下的移动智媒放映/观看将有望补全影院观影的空白,共建电影放映/观看的完整地形图。

当前,原子化、个体化的观影需求的满足在技术的牵引下已经逐渐得到解决。一方面,以5G为代表的通信技术革命进一步为垂直数据分发和全域覆盖扫清了障碍,以稳定的高带宽数据流提升观影流畅度。新型智能观影设备规模化进入市场,开始渐次承担起普通民众日常娱乐消费的重任。另一方面,以区块链底层加密为代表的新型加密技术已经足以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而在未来,更加新型的加密技术的应用或将进一步刷新影片发行商对数据传输安全的期待。与5G、区块链的新崛起相比,移动互联网公司在大数据算法和数据分发领域早已轻车熟路。而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推进,正迅速拉近移动智媒观影的时代面影。其他移动智能观影媒体将成为能与手机一样可以使用Wi-Fi、共享热点、或者插入SIM卡接入移动互联网,可以“加载”各类规格视频和电影格式,并兼具实用本体意义的智能媒介。因此,在5G、区块链已经大规模商用,智慧屏集体喷发、AR/VR眼镜等已经大规模进入消费市场的新背景下,基于B2C路径的移动空间智媒观影的技术、产品、内容的瓶颈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在上述技术的支持下,以单片付费,实现与影院档期同步的在线放映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即形成以5G支持影片高带宽移动下发,以大数据算法实现在线实时支持购票、影片下发、数据统计、财务分割,以区块链底层加密(未来或许将支持量子加密)保障数据下发传输安全性,以手机、平板、HMD(头戴式虚拟现实观影设备)以及AR/VR眼镜等多种智媒载体实现数据接收和观影的私人移动情境观影模式将成为现实。这将有助于继续挖掘那些“相对闲暇时间”较多而缺乏“绝对闲暇时间”的潜在客户消费,也能在突破时空限制的前提下实现全面下沉,如对旅居情境、野外情境、流动化情境观影的满足。

如果说“电影视镜”模式下的“拉洋片”是电影放映/观看的1.0模式,影院观影是电影放映/观看的2.0模式,那么在高速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以及智能媒体支持下,电影放映/观影将全面支持移动性和在线性,从而建立电影放映/观看的3.0模式。在3.0模式中,影院观影+移动智媒观影的双重路径相互补充,伴身性的智能媒体或将成为大银幕新的延伸品,拼合出全时全域的实时观影图景。届时,移动智能终端直接与“云影院”相连,观众可以自助完成影片搜索,在线下单,虹膜/指纹/刷脸/密码支付。与此同时,作为服务商的“云影院”,依赖大数据算法进行各类数据计量、生成影片密钥,而后自动完成影片加密并实时下发播映。大数据算法在下单完成之后即实时对各收益方的资金额进行分割拨付。 在这一模式下,非影院观影场景或将迅速成为与影院观影并存的观影新业态。

结 语

随着云影院、线上影院的加速布局,以及移动智能媒体终端,尤其是深度沉浸可穿戴智能新媒体向日常娱乐场景的渗透,以可穿戴智能新媒体为代表的移动智媒观影设备的加速铺货,在助推传统影院升级的同时,其在私人化观影情境中的应用覆盖,在满足移动和流动观影、个性化观影需要的同时,将实现观影在时空意义上的自由。一方面上述移动智媒观影能打破空间上的阻碍,达到观影的全域覆盖;另一方面,可以不再受影院公共情境的规约,实现“即时观影”和相当程度的“人身自由”。这种“即时即地观影”在多维场景的应用前景,无疑将有效填充传统影院因情境规约所带来的观影空隙,从而可能继续拉高电影产业规模的天花板。

智媒观影技术无疑将会更深程度的影响观影的行为发生。基于5G和高速移动互联网带宽支持催生的即时即地观影将是智能媒体环境下电影放映端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大数据和新型加密算法的“全景监控”下,盗版、伪造数据、资金分割纠纷等一系列影业多发问题将得到根治。在不远的将来,院线和影院间的竞争将不仅是现实世界的竞争,还是网络空间的竞争,加速开拓自有“云影院”、APP等,抢占移动智媒观影市场风口将成为未来电影放映端的竞争热点。从而将竞争的内容从影片资源、观影环境、影院设备、实体服务扩展到在线智媒观影的界面友好度、流畅度、覆盖度、梯度票价吸引力等的增生竞争上。

猜你喜欢
智媒情境
智媒时代新媒体副刊的出路在哪里?——以封面新闻人文副刊为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智媒时代“机器人记者”对媒体记者社会职能的影响与应对
智媒时代,新技术如何为新闻报道赋能——新华社AI合成主播在新媒体报道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智媒时代新闻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智媒高速”在天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应用设计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