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学敏 高卫辉
图书馆是当前高校学生获取各种知识信息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必须具有科学性与时效性,才能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图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也是我国教育领域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重要尝试。现代信息化图书管理,有利于实现文化资源的全面共享,并在此基础上促使我国教育领域总体质量的提升,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学习空间。
一、高校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进步与发展
高等院校图书馆目前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平台。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管理与信息技术实现有效融合,可以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促使图书馆服务从传统形式逐渐向数字化转变,从而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让图书管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及时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及时将网络上大量丰富的信息知识传递给学生,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發展趋势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
(三)有效提升图书管理工作效率
在高校图书管理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大学生和图书馆信息实现“面对面交流”,使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在高校图书管理中得以充分发挥。通过积极开展图书信息化管理建设,能够让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度降低,从而促使图书馆服务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另外,通过开展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信息的时候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需要根据实际的阅读、学习需求,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查阅与学习,从而提升高校图书管理的时效性,积极推动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馆内图书的编目、采购等工作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从而实现图书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快捷地做好图书统计和分析工作,有效提高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四)有效提高高校图书管理的服务质量
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图书馆所具有的最大优势,通过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配套服务模式转变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促使高校图书管理方式更加多样化,服务范围更为广泛化。除此以外,通过图书管理信息化,能够让学校图书馆的文献容量得到极大的扩增,为学生提供多种检索方式,便于文献资料的查阅,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当前高校图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数字资源的整合能力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主要包括外购资源、自有资源以及用户兴趣资源三大部分,其中占比最大的是自有资源,也就是各类图书、报纸、杂志和论文等。但以往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自有资源时,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并且在信息收集方面也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外购资源主要包括外部数据库平台,如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等,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库相互之间不能实现互通有无,相互间缺乏密切联系。因此,常常会出现同一资源被不同数据库收集的情况,导致资源重复现象严重;同时信息链表层的数字资源整合无法和其他资源进行合作交流和密切关联。而用户兴趣资源也就是广大用户在对图书网站等各种平台进行访问的过程中,形成的行为痕迹,较为碎片化,基本不存在资源整合的情况。
(二)用户满意度偏低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校图书管理服务缺乏多样性,所能提供的大多是被动服务,用户若没有提出具体的服务需求,学校图书馆就不会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在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应对用户行为进行主动分析,并将此当作开展服务的理论依据,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主动服务。但目前主动服务模式尚未得到深入落实,图书馆当中的大量数字化资源以及实体图书的利用率较低。再加上图书管理人员未能深入分析用户的心理需求,导致所提供的服务无法较好地满足当前用户的实际需求。尽管高校图书馆拥有十分庞大的信息资源,但缺乏全面性,并不符合当前用户的实际需求。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认真分析知识信息,并进行二次加工。用户满意度偏低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多的原有用户会直接利用外部网络来快速获取自己所需要查找的信息。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图书管理时,应深入挖掘和加工那些复杂的知识信息,这样做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和实际使用习惯来开展图书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三)缺乏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机制
互联网已经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往传统的图书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仍然有很多高校图书馆在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技术方面存在严重滞后的情况。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相对复杂,主要包括多媒体馆藏建设、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化服务等内容。由于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面对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局面,极易在工作中出现“掉队、落伍”的情况。另外,高校对图书管理所投入的资金并不充裕,而开展信息技术管理工作往往需要使用大量资金,实际的资金投入量难以满足高校图书馆今后的发展需求。
(四)缺乏现代化的专业图书管理人才
提高高校图书管理的工作质量,既符合广大师生的切实利益,也是高等院校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强有力的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书馆就是高校的“大脑”,因此,图书馆作用的发挥程度也对高校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所应用的范围也愈来愈大,传统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多依赖人工操作和管理。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很多工作只须图书管理人员动动手指即可完成。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工作效果,高校图书馆需要配备先进、完善的现代化图书管理基础设施,还要配备具有专业管理能力的现代化图书管理人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等院校对图书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并未提供优厚的薪资福利待遇来吸引更多的专业图书管理人才,为高校图书馆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三、高校图书管理模式创新改革的优化策略
(一)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用户兴趣资源中包含多种因素,其中主要因素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信息咨询记录、用户访问日志、流通历史记录、社交网络、图片以及音频、视频等。这些因素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人、事、物等各种信息,同时也能反映出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等数据类型,多源数据信息也能切实体现出广大用户的实际需求,将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后,就能明确不同事物相互间的联系,从而将信息所具有的价值深入挖掘出来。高校图书馆要对现存用户的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在线咨询、浏览网页等行为痕迹进行整合,通过用户自身提供的各种行为信息,建立信息服务数据库。在此过程中,可将不同信息进行相互补充或协同利用多源信息,以便更加客观地实现目标。数据资源整合不仅是借助统一的网络环境,将不同的数字资源收集起来,还是将现有的数字资源整体进行整合。数字资源不仅有逻辑性和物理性,同时还呈现出独立、异构和零散分布等多个特点,要想将数字资源无缝衔接,就必须运用网络集成技术,建立规范化的检索体系,为广大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一站式服务。在进行数字资源集成建设的过程中,应坚持为用户提供最为关注的信息需求,并在数字资源的分析处理过程中,深度挖掘数据,从中得出用户潜在的行为特征,合理预测出未来的服务方向。
图书管理人员应主动收集用户提供的建议和意见,并采用不同方式来缩短所提供服务与用户需求间的差距,从而赢得用户更高的服务满意度。还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在工作中对用户的动态操作行为进行收集,通过大数据调用,获取高价值信息,进而将被动服务逐渐转化为主动服务。
(二)不断整合现有的数字资源
用户对于信息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应为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数字信息资源,要想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将现有的数字资源进行不断整合。图书管理人员应及时摒弃陈旧、传统的思维观念,利用馆内资源和外部资源,对数字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有效扩充,并将收集到的数字资源实施科学整合,以便用户可以更加便捷地从数据库当中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将资源检索结果实施整合,合理运用内外部数据库当中存储的知识,从中识别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从而获取高质量的信息,通过深度整合,形成新的知识,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创造,实现“为我所用”。
(三)创新高校图书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管理人员应尽快摒弃以往陈旧的图书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吸取传统管理模式当中的优点,在此基础上不断对图书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同时在日常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积极与其他高校开展合作活动,实现线上平台资源共享,从而为广大高校学生谋求更多的收益。对于图书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应及时加以改正,切实掌握用户的实际需求,积极构建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模式。图书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当中的重要工作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完善图书管理服务体系,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有效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另外,在图书借阅制度中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确保在良好的环境中开展准确的数据分析,能够让不同信息得到切实传播,为广大用户创建一个更为舒适、便利的图书借阅空间。
(四)积极引入现代化图书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图书管理是一项对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有着诸多要求的复杂工作岗位,只有具备现代化图书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随着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程度的逐渐提高,以往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然过时。数字化信息时代中的图书管理员,不仅要为师生提供一定的专业指导,还要对师生课外阅读兴趣进行有效引导。对此,高校应针对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市场规律的图书管理人员的薪酬福利机制,并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和途径引入更多的高素质图书管理人才,为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注入动力,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满意的图书管理服务,让师生充分感受到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价值。
(五)加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建设
数字化信息时代背景下,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让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变得更加丰富,促使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实际学习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增加电子馆藏资源的储量,同时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并加强与当地出版社、图书馆以及检索中心等机构的共享合作,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电子图书信息的资源共享,为广大师生的查阅和学习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王华月.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8):2.
[2]郭慧.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初探[J].科技视界,2020(1):2.
[3]胡敏.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4X):1.
[4]王釗.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7(9):1.
[5]王华月.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8):2.
[6]熊玉娟.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及优化路径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15):80.
[7]张季民.浅析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交际,2016(9):1.
(作者简介:段学敏,女,本科,承德护理职业学院,馆员,研究方向:图书资料;高卫辉,男,本科,承德护理职业学院,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