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其学习的效率。因此,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目标,从合理划分小组、布置任务及进行评价三个方面入手,鼓励学生积极与小组成员一同探讨交流,提升语言表达水平,感悟英语的魅力。
一、合理划分小组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合理划分小组。它强调将不同类型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以合作的思维来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需要先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划分出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能力的提高。
在日常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去关注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尝试发现他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再结合学生的成绩来对实际学情进行评析,以此来作为分组的依据。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约谈学生,耐心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自己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为小组划分奠定基础。然后,教师便可以根据教学的主题内容,按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学情、人数分工等标准,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既要考虑学生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差异性,而且还要尽可能地保证学生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此外,教师也需要注重小组划分的“互补性”,可以将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能力偏弱的学生分在一组,鼓励他们互帮互助,积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如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性和对知识探究的主动性都能有所提升,班级内也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二、布置任务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许多教师都喜爱运用創设情境这一新颖生动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的,当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可以巧借情境教学法来设置探究任务。教师应分析主题,搜集图片和视频素材创设情境,并根据情境内容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踊跃地与他人进行互动,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进一步提高阅读学习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必修一 Back to school 一课时,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会阅读到有关于高中学习生活的语篇,了解高中学习生活。考虑到本课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设计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首先,教师可以展示中英两国高中校园生活的照片,并播放一个视频,内容是介绍中英两国校园生活的异同。教师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图片,分析视频内容,记录其中的关键点。然后,教师会布置学习任务:1.Share your records with the students and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ampus life between China and Britain.2.Discuss the story theme and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analyz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under the different educational atmo⁃ sphere.在学习任务的指引下,学生很快就进入到了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三、进行评价
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和质量,为他们语言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在组织多样的小组活动后,积极开展评价工作,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来进行评价。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必修一Back to school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合作参与到多样的学习实践中。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校园生活文化,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份以“Campus Life”为主题的小册子,里面的内容可以包括校园照片、校园文化、校园故事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然后在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后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先评价每名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然后再分析每个小组的表现,最后再点评他们的小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地运用鼓励性语言来进行评价,如“Your team members cooperate very well! Learning results are also excellent!”等,还需要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如“I think your group can add some content to the“campusstory”section.”这样,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
综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手段,既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又对他们英语学科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为此,教师应当灵活设计阅读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为学生搭建起更多创造性学习的平台,促进他们英语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