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惠连文学评价及地位变化原因浅探

2022-05-21 11:41黄楠
今古文创 2022年19期
关键词:诗品评价

【摘要】 谢惠连是南朝著名文人,留下了《秋怀》《捣衣》等佳作,钟嵘诗品称其为“风人第一”。谢惠连在当朝受到追捧,在后世地位却逐渐衰微,评论家的评点也再无超出《诗品》者。随着他的早逝和作品的散佚,谢惠连逐渐被至于谢灵运的光环下,后谢朓的声誉也压过了他。谢惠连作为谢灵运与谢朓文学创作的连接者,其纽带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时代背景的发展变化也是造成他地位下降的原因。

【关键词】 谢惠连;钟嵘《诗品》;评价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9-003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9.012

谢惠连,是南朝谢氏家族作家群体的重要成员之一,为谢灵运族弟,与其并称“大小谢”,二人又与谢朓合称为“三谢”。能与谢灵运、谢朓二人并举,足证谢惠连所具备的文学才华。然而时至今日,谢惠连在文学史上的传唱度和地位却远不及余下二者。本文就将针对这一现象浅要地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谢惠连作品的当朝评价

与那些在自己所处年代无人赏识,到后世才逐渐被发掘的文人不同,谢惠连的才气在他所处的南朝就得到了肯定和追捧,引起拟作之风,拟作人员甚至包括梁简文帝萧纲和江淹这一类极具地位的人,充分体现了上流社会和主流文坛的高度肯定。

依据《宋书》的记述,谢惠连的文赋在南朝梁时就已获得“甚美”“高丽”等高度赞誉性的评价,且这种赞美着眼于评判文章的语言风格,即所谓的“形式美”。谢惠连侄谢庄《月赋》借鉴谢惠连的《雪赋》,学习的也主要是形式和谋篇布局。南朝梁萧统《文选》收录了《雪赋》《祭古冢文》及五首诗歌(《泛湖归出楼中望月》 《秋怀》 《西陵遇风献康乐》《七月七日夜咏牛女》《捣衣》),体现了对谢惠连的肯定。

钟嵘的《诗品》侧重于评价,评谢惠连为“才思富捷”“风人第一”,评述语涵盖了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特色的分析,可以算作现存最早的关于对谢惠连诗风格的全面评价,且评价较高。《诗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决定了钟嵘对谢惠连的评语成为其评价体系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里程碑,因此下文將着重分析。

二、钟嵘《诗品》的评价及原因

在钟嵘生活的时代,九品中正制十分盛行,论人论事常常划分等级,而人的等级常常与其家庭世族的地位息息相关。钟嵘的《诗品》也保留这种划分等级的评述方法,将人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三种品类,不过不再是以家世为凭据,而是以人的文学造诣论长短。《诗品》依据每一位诗人诗作的体制风貌特色与优劣得失对汉至梁的文人及其流派进行评价,定出上品计十一,中品计三十九,下品计七十二。谢惠连被钟嵘评定为中品,其评述语如下:

宋法曹参军谢惠连

小谢才思富捷,恨其兰玉夙凋,故长辔未骋。《秋怀》《捣衣》之作,虽复灵运锐思,亦何以加焉。又工为绮丽歌谣,风人第一。

《谢氏家录》云:“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後在永嘉西堂,霞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

父丧期间,谢惠连违背孝礼,依旧与友人相互酬唱,宋文帝对此不满,不仅丧失了原本作为谢家大族子弟的特权,甚至被剥夺了做官的权利,直至元嘉七年才解除禁令,步入仕途。担任司徒彭城王刘义康的法曹参军是谢惠连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为官经历,之后就再未有过政治上的成绩,故钟嵘称其为“宋法曹参军”。[1]这一人生经历也为其文学作品的创作奠定了基调。

“富捷”二字在首句提出,可以被看作为钟嵘对谢惠连的总体概括。据车柱环校证:“锺书或言‘富捷’,或言‘富健’,而取义有别。此言才思,自当以作‘富捷’为是。”[2]“富”“捷”二字一个侧重内容充实有力度,一个突显构想的迅速、“下笔如有神”,为文不仅速度快,质量也高。

据《宋书》记载:“(谢惠连)十年,卒,时年二十七。既早亡,且轻薄多尤累,故官位不显。”谢惠连具有如此才思,却英年早逝,钟嵘称赞其为“兰玉”,是极高的赞许,对其二十七岁就逝去的惋惜也就可以想见了。

《诗品》专注于研究五言诗,因而对谢惠连品评的范畴侧重于诗歌领域。《诗品序》中就已经提及:“惠连《捣衣》之作,为‘五言之警策’。”《秋怀》《捣衣》是谢惠连仅存作品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两篇作,很大程度上地展现了他的文学创作水准范式。谢惠连的作品在南宋时期已大量散佚,现存收录最为完备的是逯钦立所著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也仅辑其诗33首(包括残篇1首)。尽管其存诗不多,但所包含的题材却非常丰富。

《泛南湖至石矾诗》《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诗》《三月三日曲水集诗》描绘山水风物,寓情于景;《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 《代古诗》写尽深闺女子的离愁别绪、百转柔肠;《陇西行》《从军行》《却东西门行》《长安有狭邪行》抒发仕途的失意,叹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豫章行》《与孔曲阿别诗》蓄满了对友人的珍重、怀念和依依惜别;《西陵遇风献康乐诗》则将厚重的兄弟情义都熔铸其中……

谢惠连与谢灵运交往密切,志趣相投,可称得上是“忘年交”,位列其“四友”之一,常常以诗相互往来,因而文风受其影响也是再正常不过了。谢灵运诗歌“尚巧似”,遣词造句都经过反复锤炼、精雕细琢,而谢惠连诗歌的遣词造句不可避免地受其浸染,语言也表现出绮丽雕琢的特质,遣词用句都细致精警,描写情景细致婉转,意蕴绵长,“文已尽而意有余”。与此同时,二者的诗又自然清丽,通达晓畅,毫无阻塞之感,浑然天成,这正是钟嵘所倡导的。《诗品序》曾言,诗歌应该追求“自然英旨”,这是提倡言语本位的审美倾向,而谢诗的语言风格所具备的审美艺术特质正与其不谋而合。

当然,谢惠连的诗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独具自家清冷幽寂的诗风格调,这恐怕与他不得志的一生息息相关,总无法在诗中抹去这一份愁绪与哀怨。细细品味谢诗,其内心的感伤、凄怆、无奈渗透在字里行间,“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谢惠连的诗承接谢灵运与谢朓二人,不似灵运般极重描绘山水风景,而是大大增加了抒情部分的比重,为谢跳开启情景兼具的艺术格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启蒙作用。[3]

谢惠连的诗歌受到乐府民歌的影响,沾染了民间创作的色彩,以旧形式为框架,以民歌式咏叹勾画整体意境,与当时盛行的佶屈聱牙的诗风截然不同,语言自然明快,颇具清新之意趣。[4]谢诗所抒发的感情皆为作者真实所感,因而具有强大的情绪感染力和审美价值,风力与辞采并兼,无怪乎被钟嵘评价为“风人第一”。

钟嵘《诗品》在评述完谢惠连后,还辅之以一段故事传说,记述了一段谢惠连为谢灵运创作所带来的刺激与灵感的传奇故事,这在整个《诗品》中都是比较少见的,只有谢灵运与江淹享有同样的殊荣。以笔者的理解,这大概是钟嵘表达赞扬的一种独特方式。《谢氏家录》一书今已散佚,无法考证,然而结合各部史书所记载的时间线索来看,似与此叙述存在矛盾,恐怕并非实事。无论如何,钟嵘引用此条,意在言明谢惠连与谢灵运存在文学上的密切交往,甚至谢惠连的才思能予以谢灵运思考与启发,凸显其文学造诣之高,对其爱重之心不言而喻。

三、《诗品》后时代学者的选择与遗忘倾向

遗憾的是,尽管对谢惠连的研究并没有断绝,却没有超越《诗品》的突破性评述面世。明王夫之《古诗评选》共收录了谢惠连诗歌15首,其中古乐府歌行六首,五言绝句一首,五言古诗八首,每一首诗歌后都附加了王夫之的评述语。“谋篇之工,益使风神掩映”“唯简斯贵也”“而小谢当之,但觉广远”“平极!净极!”等赞叹之词在评价谢惠连诗歌时不绝如缕,表现了王夫之对谢惠连极端的赞赏之情,“固不在洞庭张乐下也”,甚至觉得谢朓、王融等人“喧薄”,无法与之相较。然而观察王夫之收录的诗歌,却无《秋怀》《捣衣》二名作,对谢惠连作品的赞誉有可参考之处,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张溥的评价比较全面,也相对中肯,代表了一种主流的论断。

谢法曹集,文字颇少,惟《祭古冢文》简而有意。曹子建伏轼而问髑髅,辞不逮也。《雪赋》虽名高丽,与希逸《月赋》,仅雁序耳。诗则《秋怀》 《捣衣》二篇居最,《诗品》云:“康乐锐思,无以复加。”

除了赞许性的评价,对谢惠连的诗文不大认可的评论家也不少。清沈德潜在《古诗源·卷十一》中就认为“谢宣远诗,一味镂刻,失自然之致”。显然,沈德潜认为谢惠连的诗模仿痕迹很重,没有自己的特色,且因过度模仿而使得诗歌变得僵硬,无通畅之感。沈德潜的评价,忽略了谢惠连对山水诗的创新和近体诗的开拓之功,笔者认为有失偏颇。

四、谢惠连地位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连接者”的身份劣势

在钟嵘《诗品》中,谢惠连与谢朓二人均居于“中品”,可谓并重。传统称呼中,也为世人并称“三谢”,也是将三人齐称之意。但很显然的是,如今,时人对于谢惠连及其作品的了解早已远远不如谢灵运与谢朓。谢灵运作为第一个大规模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成就卓著,有定鼎之功,使得描写山水景色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传统题材,成为南朝诗风转变的开启者。而谢朓,则是南宋诗风第二次变化的代表人物。南宋诗歌在这一阶段逐渐趋向追求新巧细密的语言,并注重对偶,到永明年间,终于出现了清新流畅、讲求声律为特色的新诗体——“永明体”。谢朓的诗清新秀丽、音节和婉、情景交融、诗意连贯,将山水景物题材诗歌的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峰,对梁陈诗风的影响很大,可謂“古今独步”,对唐代诗人更是影响深远,促进了近体诗的形成。二者的贡献,有一个很明显的相通之处,就是开创了一个时代。无法否认,这确实是谢惠连所缺乏的,他承担的更多算是一个“连接者”的角色,承接了两端的谢灵运与谢朓,将山水诗的脉络传承并发展下去。这种“连接者”的角色,在文学史地位的竞争上确实一直处于劣势,因其作用常常为研究者忽视,笼罩于开创者光环的阴影之下。事实上,谢惠连确实遭遇了这样的命运。清沈德潜在《古诗源·卷十一》中表述得十分直接:“谢宣远诗,一味镂刻,失自然之致。”后人对谢惠连整体评价从未超越《诗品》,基本都认为谢诗艺术风格主要模仿谢灵运,虽不俗却无创新出彩之处,无赏识之士,这样一来,谢惠连的地位自然日趋衰落。

(二)谢惠连的早逝与作品的散佚

谢惠连的早逝与作品的散佚算是其地位下降的客观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能够接触到的研究对象所处时代的一手史料一定会不断衰减,对该人物的了解也只能通过史料记载来还原。这样一来,品评诗人的文学成就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流传至今的他所创作的诗歌材料。谢惠连在这一方面也占尽了劣势。尽管他在十岁左右就开始有所创作,然终其年岁也不过十七八年而已。他的早逝,阻止了他获得更大成就的可能,使他对诗家的贡献止步于此。倘若假以时日,以其才智,未必不能进一步大有作为。

上文已经提到,自南宋末始,谢惠连的作品已经散佚大半,到明朝,所辑作品多为孤章残篇,大多作品只收录到零零散散数几首或十几首,最多的也不过33首。然据《隋书·经籍志》载:“宋司徒府参军《谢惠连集》六卷。(梁五卷,录一卷)”,而《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均载五卷。无论如何,谢惠连创作的诗歌原先至少有数百之数,只可惜大多没有保存下来。诚然钟嵘评价中提及的《秋怀》《捣衣》二首代表作很幸运地保留下来了,不过在钟嵘的时代,他所能接触到的作品势必比现在更多,客观上能够更充分地衡量谢惠连的水准。如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选择的作品就与《诗品》不同,因此二人的评价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是故按照今天的评判标准,散佚的作品中也许有可能存在未被钟嵘挖掘却精妙之诗,然其均随历史湮灭,最后的可能也荡然无存了。

(三)历史语境的变迁

任何评论文章都免不了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从当时流行的文学审美范式到整个社会的风俗文化特征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作者的批评取向。魏晋时期,特别是到了东晋末期,玄言诗大兴,诗歌中出现大量玄奥的说理,甚至连山水诗的创立者谢灵运也不能免俗,几乎每首诗都以玄言结尾。而钟嵘提倡“自然”“直寻”,推崇语言清新流畅的自然之美,反对刻意雕琢,批判创作中堆砌典故和苛责声律的弊病加以批评上;认为用典贵在“直寻”,要即景会心,用直接的形象来描绘诗人的感情,这样才能有自然英旨。钟嵘提倡诗歌创作的自然性、纯粹性、无目的性,不必刻意地追求意象和典故,也不拘泥于“四声八病”的格调韵律中,更不需要“为赋新词强说愁”,只为“吟咏性情”而进行文学创作。[5]而“抒情性”正是钟嵘又一力倡的为诗标准。这正是谢灵运所缺乏而谢惠连自觉补足的创举。自此诗歌描写景物不再为单纯描绘,而更多转向借景物渲染气氛,最终目的是抒发诗人主体的情感倾向。在这一维度上,谢惠连的诗歌特色与钟嵘的批评标准相契合,因此赢得了钟嵘的赞许。而后世中这类情景交融的作品越来越多,在客观上抹去了谢惠连诗歌独到的色彩,这大概也是他被忽略的理由吧。

(四)品评者个人好恶

钟嵘特别强调诗歌“怨”的功用,并将这种“怨”聚焦于个体的哀乐。谢惠连一生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使他的作品很多时候都带有一种忧伤的情感。《秋怀》《捣衣》等代表作中都很明显地带有哀伤的基调,这正是他生活的底色,暗含了他的愁苦和不满。这与钟嵘对“怨”的追求是一致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确立了谢惠连“中品”的地位。这就是品评者个人好恶造成的评价地位差异了。对于谢惠连而言,钟嵘确实承担了他的“伯乐”之责,使得他在今天仍能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可惜后世再没有出现此等发掘他的有识之士了。

五、结语

谢惠连的作品自然晓畅,寓情于景,是山水诗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谢惠连的文学成就与其如今所拥有的文学史评价地位是不够相符的,其在诗歌领域的贡献和创获应该配得上更高的赞誉,可谓“明珠蒙尘”。钟嵘的评价尽管受到个人取向和时代价值的影响偏差,对其文学地位的定位,在笔者看来,倒还算是准确的。后世习惯于将谢惠连作为提及谢灵运时一带而过的人物,只关注他与谢灵运的交往过程和单方面受到灵运的影响,而忽略了他的贡献,让人不禁觉得有些惋惜。

参考文献:

[1]古沙沙.锺嵘《诗品》谢惠连条疏证[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29(3):28-33.

[2]曹旭.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郁慧娟.谢氏山水诗的流畅婉细——“三谢”中的过渡诗人谢惠连[J].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20(1):22-24.

[4]陈欣婷.钟嵘《诗品》谢惠连评述[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5(3):15-18.

[5]邓依妮.钟嵘对谢惠连品评所表现的文学思想[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3):87-90.

作者简介:

黄楠,女,汉族,江苏海门人,苏州大学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学。

猜你喜欢
诗品评价
《二十四诗品》21世纪研究述评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冲淡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典雅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高古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