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氓》的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2022-05-21 00:19伏俊思
今古文创 2022年19期

【摘要】 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经历了文化转向后,研究者们开始聚焦一些影响翻译的外部因素。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被接纳为文化研究后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相结合的产物,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思路。《氓》是周代著名文学作品《诗经》中的诗歌,此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本文以许渊冲的译文和笔者自译的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对《氓》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女性主义意识在两个译本中的体现,以探讨女性主义译者的自我意识如何在翻译实践中发挥具体作用,以及译者如何运用增补、脚注、劫持等策略对译文在言语表达和思想传达等各个层面上进行干预。

【关键词】 《氓》;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性别;许渊冲译本;自译本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9-012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9.040

一、引言

《氓》是周代著名文学作品《诗经》中的诗歌,此诗是一首以女子口吻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可谓一部上古时代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此诗中男女双方的矛盾冲突,侧面反映了女主人公敢爱敢恨的勇气和直面现实的果敢决绝。面对男子的绝情,“女子并没有乞求哀怜,而是毅然决然地抽身离开,用掷地有声的宣告结束自己竭尽全力经营的婚姻,捍卫了自己作为女性的尊严”,展现了女性色彩。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也有较强的女性色彩,它是西方女权运动和文化转向相结合的产物。该理论极其重视译者女性意识在操纵文本过程中的重要性,“因为女性主义翻译实则是在译者女性意识主导下对文本的干预。”《氓》中女主人公超前的婚姻态度体现了她身上女性意识的觉醒,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也对女性意识尤为重视,因此,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可以为《氓》的翻译实践提供巨大的指导作用。

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渊源

女性主义思潮兴起于18世纪,“她们誓要挣脱权威的束缚,摆脱依附的地位,实现真正的自由与平等,推翻男权社会。”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者将视野投向了文本,试图将文本翻译作为捍卫女性尊严的工具。20世纪70—80年代,在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中,该思潮延伸至反对一切文化霸权,尤其是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当时,西方女性主义者再也无法忍受语言中存在的大量歧视女性的语言成分,并且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已经深入语言内部,而且由语言渗透到人们的潜意识之中,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女性获得语言的解放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呼声。其实“要求性别平等和女性自立的女性主义运动,同翻译研究中争取对译者与译作地位的承认,性质何其相似!”当时,翻译研究正经历着文化转向,翻译也从纯语言研究拓展到了文化研究的层面,催生了许多翻译新视角。其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正是翻译被接纳为文化研究后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相结合的产物。

(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主张

以雪莉·西蒙、路易斯·冯·弗洛图和巴巴拉·戈达尔德为首的加拿大女性主义者们开创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她们以争取女性平等与尊严为首,对将女性、译本以及译者归入低等话语的陈旧观念发起挑战,力求解锢社会观念和翻译研究中严重带有性别歧视的意识,使“女性在语言中显现,从而让世人看见和听见女性。”该理论不满于传统翻译观中翻译与译者边缘化的地位,反对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努力和贡献抛诸腦后,要求改变译者“隐身”的社会处境,并将性别因素被纳入审视范畴,重视女性译者的主体地位,力求从女性视角在翻译中构建女性的身份,所谓“女性视角”,即“译者有意识地用女性意识、经验、审美情趣去关照自己所译著的作品。”该理论力图通过翻译活动抹除男权主义欺凌女性的文化烙印,消除传统的父权主义思想,从而构建一个真正性别平等的文化环境。

(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翻译策略

为了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付诸实施,女性主义者在翻译过程中一般采用三种翻译策略达到重写目的,即增补、前言和脚注以及劫持或挪用。

1.增补策略

增补即补偿,为了减少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文化和句法差异所带来的理解偏差,译者必须进行适当的增补,女性主义译者更注重于补偿原文在表述性别意义上的方式,增补的内容也会更多地体现女性主义的价值观念,使译文带有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从而更好地向目的语读者宣传女性主义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诉求。

2.前言和脚注策略

前言策略指女性主义译者在开篇对整个译著进行摘要式的描述,用以解释原文的背景、大意以及译者的翻译意图、运用策略与翻译过程等。脚注策略指女性主义译者会在译作的每一页下方添加译文以外的解释说明性文字,使读者更透彻地理解译文的细节,并从细节上挖掘女性主义的深层次内涵。女性主义译者采用这两种策略都是为了在译作体现女性主义思想,凸显和宣传女性主义的核心价值。

3.劫持或挪用策略

劫持策略指的是女性主义译者会对文本中不符合女性主义的观点进行创造性改写或挪用,如改写或去除关于恶意贬低和歪曲女性形象的言论,或“在中性的原文著作中强行嵌入具有女性主义价值理念的部分,更会对具有男权主义色彩的表达进行强制删除甚至是反转性表达,”使用该干涉手段旨在强调女性主义译者的性别意识,并在语言领域为女性群体争得一席之地,获得话语权和平等权。

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的译文对比分析

下文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指导下对《氓》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女性主义意识在两个译本中的体现,以探讨女性主义译者的自我意识如何在翻译实践中发挥具体作用,以及译者如何运用上文提及的翻译策略对译文在言语表达和思想传达等各个层面上进行干预。

(一)增补策略的运用

例1:氓

许译:The Faithless Man

自译:A Final Farewell to a Perfidious Man

分析:氓是整首诗的标题,在诗中指的是男主人公的名字,为了不使读者产生误解,两位译者都增补了具体的意思。透过增补的内容,看到标题时,目的语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整首诗的主旨,译文也更贴切原作者的想法和女性读者的心理,呈现出了女性主义色彩。

例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许译:The endless stream has shores, My endless grief ever pours

自译:Even Qi had a shore and Xi had a bank but my melancholy was boundless

分析:此例比喻凡事都有边际,而自己却愁思无尽。两位译者在自己的译文中都翻译出了言外之意,能使目的语读者更好地感受女主人公内心的忧思。虽然增补的内容不同,但效果却异曲同工。两位译者都站在了女主人公的立场下进行翻译,这体现了女性主义译者的自我意识在翻译过程的发挥的作用,凸显了他们的女性主义思想。

例3: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许译:Three years he married me, I've shared his poverty

自译:Since I married you lived in poverty with you for three years

分析:此例中,两位译者都增补了女主人公与丈夫共患难之意,许译文的share和笔者译文中的with you更好地体现出女主人公的贤惠和始终如一,烘托出女子美好的品行,侧面传达出对女性的赞扬。

例4: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许译:Come with your cart,I said,To youl will be wed

自译:You drove your cart to come andI brought my dowry to be your monogamous  wife

分析:此例中,许增加了I said,既和下一句押韵,又使译文的女性意识更加明晰,也体现出女主人公对话语权的追求和女性意识的觉醒。笔者增补了“一夫一妻制的”,体现出了女主人公“一夫一妻制”的婚姻观和男女性别平等的追求,以及对古代婚姻一夫多妻制的不满,也充分彰显出译者女性主义的立场。

例5: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许译:Deserted, from him I part; The flood has wet my cart

自译:After divorce I went home, Qi's rolling wave moistened cloth curtain of my  cart

分析:此例中,两位译者都增补了原文蕴含的实际意义,许的增补暗含女主人主动离开之意,说明女子的果敢和敢爱敢恨;笔者增补的divorce一词体现出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两位译者都从女性的角度进行翻译,通过译文体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控诉古代婚姻中男女地位极为不平等的事实,并为女性发声。

(二)前言和脚注策略的运用

许译的《氓》选自《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他在篇章開头写了《许译中国古典诗词集序》,谈到如何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翻译,并以《清明》为例,指出翻译不能太过死板,不可一味地在英文中找对等词。他提到老子关于翻译认识论的三部曲,也举了运用《老子》来发展中国文学翻译理论的例子,并通过《论语》的名句从心所欲不逾矩总结出中国文学翻译的理论比西方更先进。虽然他没有提及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但在他的译文中也能找到该理论的运用。

笔者在译文中也添加了前言,简要介绍了《氓》的内容、翻译目的、翻译方法和不足之处。笔者在前言里指出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来翻译《氓》是为了从全新的角度剖析被弃的女主人翁的形象。同时,笔者还添加了女性主义译者常用的脚注,使读者更透彻地理解译文的某个细节,并从细节上挖掘女性主义的深层次内涵,以强调自己在翻译著作中的积极存在。比如:在翻译原文中的顿丘、淇、隰和复关等地名时出了采用音译的方法外,笔者还都添加了脚注,具体说明这些古时地名的如今的位置,使目的语读者更透彻地了解原文。再如:在叙述女主人公和男子的恋爱过程时,原文涉及了古代婚姻六礼中的纳采、请期和亲迎。笔者在翻译时特地添加脚注,向目的语读者更好地宣扬了原文涉及的中华文化。

(三)劫持或挪用策略的运用

例6: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许译:But he found with fault with me, And treated me cruelly

自译:After getting what you want you abused YOUR WIFE with male chauvinist  attitude

分析:此例中,许译大意为“他处处挑我的毛病”,体现出了古代婚姻中以男子为尊的局面;最后三个词反映出女主人公既可悲又可怜的被动地位,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强烈的男尊女卑色彩。笔者将“暴”译为abuse,更能体现出女主人公作为弱势群体的无助;将YOUR WIFE一词加粗,并标为大写字母,反映出笔者对男子粗暴对待结发妻子这一行为的不满;用male chauvinist一词控诉古代男权制度下男子在婚姻中的大男子主义;笔者的译文在言语表达和思想传达上都体现了对女主人公的怜悯,和对男子行为的不满,反映出笔者的性别意识。

例7:土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许译:Man may make love at will, And won't his vow fulill. lIf maidens do the same,  They're never free from blame

自译:It is very easy for a not one-woman man to get rid of your affection. It is so  difficult for a single-minded woman to release herself from the emotion

分析:许译的at will和won’t his vow fulfill反映出男性对待感情的随意;最后四个词侧面烘托出女子在封建礼教的婚姻中毫无话语权,处于被动低下的地位。许改译原文的意思,强化性别意识,突出了男女不平等的事实。笔者增补了“朝三暮四的”和“一心一意的”,两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译的和“摆脱”和“释怀”,前者含贬义,有“男子厌倦感情后意欲摆脱另一方”的意味,体现出男子的性别优越感;而后者含褒义,有“女子一心一意对待感情,无法让自己释怀”之意。

例8: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许译:My grief was not foretold

自译:The past any promise to me became little important and stirred up my remorse

分析:两位译者都避免将其塑造为怨妇的形象,这体现了女性主义译者的重写过程,即在译文中改写或去除贬低女性形象的言论,捍卫女性地位。许译意为“事先并没预料到我会如此悲痛”,充分考虑了女性心理和观点,使目的语读者感受到女主人公内心的伤痛。笔者改译的little important体现出女主人公已经如梦初醒,愿意放下往事的心境;笔者用remorse译出女主人公对自己年少无知轻易落入情爱之网的懊悔。两位译者的译文看似不忠实于原文,但实则把握了原文的精神,更好地传达了原文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更好地呈现出一个更好的女性形象——令人心生怜悯,但却自尊刚强的女子。

四、总结

通过对比可知,两位译者都将女性主义价值理念嵌入译文中,使其译文具有女性主义色彩。许的译文在大体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用女性主义意识进行局部干预,注重细节,对原文把握得极为细腻,力求从细节上向读者宣传女性主义。笔者的女性身份给其译本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她运用大量脚注和改写有意强化女性意识,使译文贴切原作者的想法和女性读者的心理,并从女性的视角去审视和翻译原文,使译文所呈现出来的女性主义思想颇为浓烈。不足的是,笔者以自由诗的形式翻译《氓》,并未完全保留原诗的韵律,因此译文丧失了诗经原有的韵律美,还有待改进。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视角,尤其是对中国典籍中本身就带有强烈女性主义的作品来说,在该理论指导下进行英译犹如锦上添花,对中国典籍的继承与发扬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Bassnett,S. & A.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Simon, Sherry. Gender in Translation: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ansmission[M].London & New York: Rout ledge,1996.

[3]陈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爱玛》两中文译本的比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5):173-174.

[4]高巍,赵鑫瑜.论译者的女性意识:劫持——以张玲的《孤寂深渊》译本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04):111-113.

[5]蒋骁华.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J].中国翻译,2004,25(4):10-15.

[6]康宏东,孙玲玲.永远的芬芳 永恒的魅力——  《诗经·氓》中卫女形象之深层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8):74-76.

[7]廖七一.重写神话: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8(2):106-109.

[8]刘军平.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中西话语[J].中国翻译,2004,(04):5-11.

[9]曲晓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翻译策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12):102-104.

[10]徐来.在女性的名义下“重写”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意义[J].中国翻译,2004,(4).

[11]许渊冲.诗经:汉英对照[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

伏俊思,汉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