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管理与印度尼西亚软实力的提升

2022-05-20 05:49:40朱陆民夏小宣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预警系统救灾防灾

朱陆民,夏小宣

(湘潭大学 碧泉书院,湖南 湘潭 411100;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自然灾害是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印尼每年自然灾害频发,海啸、地震、洪水、火山、山体滑坡、飓风、森林火灾等等,几乎波及印尼的整个国土。印尼国家灾害管理局(BNPB)记录了1815年至2014年的灾害。在此期间,发生最频繁的灾害是洪灾,5204 次,造成18860 人死亡。之后是飓风2879 次,造成292 人伤亡;山体滑坡2254 次,造成2035 人死亡;干旱1692 次,2 人受害。有些灾害发生的频率不高,却造成了巨大损失,如地震和海啸。它们虽然只发生了10次,但造成的生命消亡却高达167779人。灾难性的火山喷发126次,造成78627人死亡。

印尼政府不断重视、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管理,业已建立了健全的自然灾害管理体制,深入基层的社区参与救灾制度,从及完善的自然灾害管理法。印尼还不断引入、开发有关自然灾害监测、管理的高新技术,建立了先进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印尼政府在民间加强自然灾害教育,增多灾害演习,提高国民防灾减灾意识。此外,印尼总统率先垂范,多次亲自参与救灾、演习。如此种种,不仅树立了印尼政府的良好信誉,还促使印尼形成了有凝聚力的灾害文化,为印尼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形象,提升了印尼的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通常也翻译成“软权力”“软力量”,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Nye,Jr.)于1990年提出的。他的著作《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将权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根据约瑟夫·奈的说法,软实力是以国家政策的合法性和这些政策的价值为基础吸引其他国家的能力。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要发挥其国际作用,必须有驱动力和说服力,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通过说服和吸引其他国家追随其目标而达到其目的的能力。就是说,别国愿意执行“我们”的愿望,是因为“我们”有这个吸引力或说服力,而不是通过暴力威胁。与软实力不同,硬实力包括迫使或威胁其他国家屈服的各种阶段或行动。①Joseph S.Nye Jr.,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New York:Public Affairs,2004,p.11.这些行动包括军事攻击或经济禁运(棍棒),威胁之后还可以进行军事保护或贸易威胁扣减(胡萝卜)。

我国现有对“软实力”进行研究的文章大多聚焦于我国软实力,如学者缪鲁加、方力力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中国治理软实力效应产生的内在机理和外部表现,概括出信任力、认同力与吸引力等软实力效应。这些效应逻辑上层层递进,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表现,也是中国话语权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自信”②缪鲁加、方力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中国治理软实力效应》,《社会科学家》2021年第6期。。学者李家祥认为“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即将踏上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推进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使各方面制度日趋成熟和完备,不断夯实国家制度软实力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释放和发挥,我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会更加坚定,推动包括我国制度软实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的更大提升”①李家祥:《制度自信的生成逻辑与国家制度软实力的提升》,《科学社会主义》2020年第4期。。谭文华教授认为“中国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技术,建立开放的文化发展机制,实现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统一,推进各领域改革创新,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②谭文华:《文化软实力竞争、文化创新与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策略》,《广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12期。。

国内现有对印尼自然灾害管理的研究为数不多,学者们主要聚焦于对印尼多发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管理体制、防灾减灾能力以及对中国的启示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印尼的灾害管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③贾群林、宋劲松:《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灾害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中国应急救援》2014年第1 期,第48—51页;韦晓:《印尼地震灾害及其启示》,《生命与灾害》2010年第11期,第27—28页;杨枫、陈宝胜:《印度尼西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及其启示》,《中国减灾》2012年第17期,第56—57页。学者认为中国应完善政府防灾减灾管理体系,加强防灾减灾资金保障及管理,提升公民防灾减灾意识,建设预警监测系统等。④杨枫、陈宝胜:《印度尼西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及其启示》,《中国减灾》2012年第17期,第56—57页。国外专门研究印尼自然灾害管理的文章比较多,探讨内容也更为细化。印尼学者宾唐·萨斯曼特简要介绍了印尼的灾害预警和管理机制⑤宾唐·萨斯曼特:《印尼的灾害预防和管理机制》,《国外应急管理》2010年8月版,第26页。,哈斯布拉(Hasbullah)等学者详细阐述了印尼自然灾害管理对公共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⑥Hasbullah,Muhammad Ahsan Samad,Muhammad Nur Ali,Maddukelleng,Muhammad Khairil,“Indonesian Disaster Governance:Public Policy and Social Economic Impact”, Ilkogretim Online - Elementary Education Online,2Vol 20 (Issue 5),2021,pp.73-88.,还有学者总结了印尼的社区参与救灾经验,等等。学者们认为印尼的灾害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存在不足,如国家灾害管理局和地方灾害管理局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在救灾的具体事宜上出现项目重叠。

综上,国内有不少文章研究软实力,但都聚焦于如何提升我国的软实力,不涉及印尼软实力。有学者研究了印尼的自然灾害管理,但把自然灾害管理与印尼的软实力联系起来的文章暂时没有。本文通过广泛阅读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印尼灾害管理体制、成效,论证印尼的自然灾害管理提升了印尼的软实力,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

一、印尼在自然灾害管理上树立了良好政府信誉

(一)印尼总统多次参与救灾

印尼总统在自然灾害管理问题上率先垂范,有利于全国团结一心抗灾。正如约瑟夫·奈说:“政治领导人早就明白吸引力的力量。”⑦约瑟夫·奈著,马娟娟译:《软实力:权力,从硬实力到软实力》,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9页。

2004年印尼特大地震海啸发生后,时任印尼总统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访问了遭受地震和海啸袭击的班达亚齐省的首府,指示各部门务必加大救灾力度。与此同时,他召开了数次现场办公会议,指示各部门协调配合。当人们向苏西洛报告他们的困境时,苏西洛立即指示有关各方安排军用运输机安全撤离受害者。2010年10月,一系列自然灾害——海啸、强烈地震和火山爆发——造成344人死亡,数百人失踪。27日下午,正在越南首都河内访问的苏西洛提前结束访问行程,抵达西苏门答腊省首府巴东,他与时任副总统布迪奥诺和其他最先抵达机场的官员就救灾问题举行了闭门会议。

佐科总统也多次参与救灾工作。2018年9月30日,佐科抵达帕卢,视察救灾工作并慰问灾民。随后,他访问了一个被地震夷为平地的居民区。佐科总统多次敦促救援人员争分夺秒地搜索受灾地区并恢复秩序,告诉灾民在当局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时要有耐心。2021年4月9日,热带气旋引发的洪水已导致165人死亡,数十人失踪,救援工作努力进行,印尼总统佐科从雅加达乘专机飞往东部,当天上午当地发生灾难,为了看望和慰问被调查的受害者,佐科检查了多处营地。

印尼领导人对自然灾害问题高度重视,多次参与救灾管理,并多次亲赴灾害现场,鼓舞民心。印尼在灾害管理,特别是在减少灾害风险中的强大领导力得到了认可。印尼政府在自然灾害管理上树立了良好信誉,提高了印尼政府的公信力,从而提升了印尼的软实力。

(二)印尼健全的自然灾害管理体制提升了其制度软实力

制度可以增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①约瑟夫·奈著,马娟娟译:《软实力:权力,从硬实力到软实力》,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15页。,即制度软实力。制度软实力是指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治理效能,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制度感召力、整合力、凝聚力和本国民众对制度的认同与自信,还有这种制度、模式在国际社会产生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美誉度。②李家祥:《制度自信的生成逻辑与国家制度软实力的提升》,《科学社会主义》2020年第4期。目前,印尼已经建立了包括行政系统、法律制度及架构、管理机构在内的三位一体的自然灾害管理体制。

1.印尼的自然灾害管理行政系统

在自然灾害管理上,印尼有三个行政管理级别:国家、省和市/县。每一级政府都有自己的灾害管理组织、政策框架和预算,详情见图1。当灾害发生时,市/县政当局首先做出反应,如果灾害的规模超过了他们能应对的能力,国家和省级政府会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和援助。政府决定国家和地区/地方灾害的地位与级别,指标是受害者人数、设施/基础设施的损坏程度、财物的损失、对地区和经济及社会造成的影响。

图1 印尼灾害管理体系

印尼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自然灾害管理管理体系,形成了以国家灾害管理局(National Disaster Management Authority,BNPB)和地方灾害管理部门(Local Disaster Management Departments,BPBD)为核心的“中央-地方”灾害管理体系。当灾害发生时,不需要地方政府组建临时救灾队伍,也不需要各部门、上下级召开临时会议进行协调沟通,避免耽误时间,错过最佳救灾点。这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将决策权尽可能地转移到下级组织,使下级单位和组织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效率很高,信息流的传达和控制比较容易实现,自然灾害管理成效明显提高。

2.法律制度及架构

2007年,印尼政府出台了《灾害管理法》,批准了第24/2007 灾难管理法,该法案旨在开发一个早期预警系统,以减少伤亡人数。法案规定了自然灾害管理的原则:精准和及时性、优先救灾、协调和完整性、效率和有效性、透明度和责任制、合作、无歧视、无特定倾向性。该法案不仅规定了中央政府、国家灾害管理局、地方政府的责任,还承认了商业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作用。此外,该法案还规定参与灾害管理行动的商业组织需要根据政策管理行动调整活动,向政府和/或负责的机构提交报告,遵循人道主义原则。印尼的第24/2007 灾难管理法第30条第1款保证了国际组织和外国非政府组织在灾害管理中的作用,第21/2008 号政府条例规定了自然灾害管理的基本运作步骤,第22/2008 号政府条例规定了自然灾害援助中的筹资和管理原则,第23/2008号政府条例阐述了国际机构和外国非政府机构在灾害管理中的作用,第8/2008号总统条例明确规定建立国家发展机制。

约瑟夫·奈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具有吸引力,其他国家自然会效仿;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制定符合自己利益和价值观的国际规则,那么它的行为在其他国家眼中就会更加合法。①约瑟夫·奈著,马娟娟译:《软实力:权力,从硬实力到软实力》,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15页。鉴于印尼自然灾害管理法的完整性,缅甸政府请求印尼协助制定《缅甸灾害管理法》。印尼政府的第24/2007灾难管理法中近70%的内容被改编为缅甸的灾害管理法。这表明,印尼的灾害管理法律得到了另一个国家的赞赏,成为印尼与缅甸之间有效的外交软实力。

3.自然灾害管理结构

(1)国家灾害管理局(BNPB)。国家灾害管理局直接向总统负责,下设审计、秘书处、应急反应、教育培训中心、减灾备灾、恢复重建、后勤装备以及数据信息中心等单位机构。BNPB非部级机构的负责人等同于部长,由指导和执行部门组成。其任务如下:①为救灾工作提供指导和方向,包括防灾、应急、恢复和重建,以公平和公正的方式进行。②根据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灾害管理程序和实施程序。③向社区传达有关灾害管理活动的信息。④正常情况下,灾害管理情况每月向总统报告一次。在紧急状态下,随时向总统报告灾害管理情况。⑤合理使用国际捐赠并承担国家/国际捐赠/援助的责任。⑥负责国家预算资金的使用。⑦依照法律法规履行运行义务。⑧制定建立区域灾害管理机构的准则。

(2)省级灾害管理局(BPBD)。省级灾害管理局的负责人由指挥和执行人员组成,分设四名副主席,下设执行秘书处、预防和准备主任、紧急情况下的外勤和后勤主管、恢复和重建主任四个部门。

(3)地区级灾害管理局。区域灾害管理结构与省级灾害管理结构基本一致。按照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设立地方灾害管理部门,其中省级灾害管理部门33个,地市级灾害管理部门500个。

根据“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区域管理”的原则,地方各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行政领导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组织,在常态下进行应急规划与平台建设、应急演练、预案管理、科普宣教、应急培训等工作,并同时进行风险源监测、预测预警分析、隐患排查以及应急组员保障工作;在发生灾害时,不仅可以为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还可以确保上级的管理决策、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够及时在各部门实施。

(三)印尼深入基层的社区参与救灾制度凝聚当地智慧

基于当地社区了解当地具体情况,拥有当地智慧,印尼政府大力倡导社区参与救灾,不断完善社区灾害管理制度。

1.社区参与灾害管理的重要性

社区民众最了解当地的情况,没有外人能像他们那样了解当地的机会和制约因素。他们需要参与确定和解决灾害的脆弱性问题。社区与救灾直接相关,是当地资源的主要来源,有动力和能力开展当地救灾。社区非常关注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事务,因此,信息的产生应该采用社区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式。中央一级的管理和应对方案往往不能真实评估社区的需求、当地资源和救灾潜能,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错估人们的脆弱性。

2.社区灾害管理机构

印尼的第24/2007灾难管理法除规定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家灾害管理局的责任,还承认其他各方的作用,如商业机构和国际组织。第24/2007灾难管理法第28条规定商业机构在灾害管理行动中单独或与其他各方共同发挥的作用。此外,参与灾害管理行动的商业组织需要根据政策管理行动调整活动,向政府和/或负责的机构提交报告,遵循人道原则。第24/2007灾难管理法第30条第1款保证了国际组织和外国非政府组织在灾害管理中的作用。

3.社区参与自然灾害管理

公众参与是应对灾难的一个关键因素。印尼在第24/2007灾难管理法和关于2010—2014年国家灾害管理计划(Renas-PB)的第13/2010号国家灾害管理机构条例中,以及关于2010—2012年国家减少灾害风险行动计划(RAN-PRB)的第5/2010号国家灾害管理机构负责人法令中,明确指出了社区、非政府组织、包括国际社会参与的重要性。有社区参与的灾害管理的实施将:①与易受灾地区的社区一起设立相关的预防措施减少灾害风险;②避免在易受灾害地区出现新的脆弱性和依赖性社会;③灾害风险管理是发展进程和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便在灾害易发地区维持生命,④采用多部门、多学科、多文化的方法。①贾群林、宋劲松:《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灾害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中国应急救援》2014年第1期,第49页。法令进一步指出,灾难中的人们有以下权利:①灾害管理业务方面的教育、培训和技能;②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获取灾害管理政策方面的信息;③参与规划、运行和维护方案,获得包括社会心理支持在内的健康服务;④参与灾害管理的决策,特别是与自己和社区有关的决策;⑤按照为实施灾害管理而设定的机制进行监督。社区在灾害管理中的义务包括:①维护和谐的社会生活,维护平衡、和谐和和睦,保护环境;②从事灾害管理工作。

以应急准备为重点,以基层社区为基础,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风险管理,已成为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共识。印尼政府大力推行以社区为基础的防灾救灾活动,推广自我预防和自救,其中以“自然灾害志愿者”项目最为知名。该项目由印度尼西亚社会事务部发起,成员具有一定的技术知识。目前,这个项目的志愿者已遍布全国。他们一方面向社区或村庄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对社区居民进行防灾减灾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他们成为地震等灾害发生后的先遣队伍,及时参与救灾救援。

综上所述,印尼健全的自然灾害管理体系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印尼政府、社会组织和社区共同努力,构建了多层次的防灾救灾体系和多方参与而非政府运作的自然灾害管理体系平台。这样既可以帮助受灾地区最大限度地恢复系统平衡状态,又可以为社区特别是贫困社区的脆弱性控制提供可行的指导。

二印尼普及全民的防灾减灾教育和演习赢得了多国的认可

(一)普及全民的防灾减灾教育提高了印尼民众的防灾意识

地质学家表示,印尼大部分土地可能会受到地震袭击,印尼应该培养危机文化,为危机做好准备。②顾小成:《印尼防灾减灾做法及启示》,《防灾博览》2013年2月,第64页。加强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公民具备良好的灾害知识素养,是减轻灾害、减少伤亡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印尼政府加强了防灾减灾教育。2007年12月,时任印尼总统苏西洛主持了一场大规模的防海啸和地震演习,以纪念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遇难者。这次演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公众的警惕性,一方面公众要对地震保持警惕,另一方面也要对地震引起的火灾、泥石流、流行病等次生灾害保持警惕;其次,演习可以让广大公众知道,当灾难来临时如何有效应对,及时逃生。不断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印度尼西亚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这是苏西洛获得世界首个“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贡献奖”的重要原因。③杨枫、陈宝胜:《印度尼西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及其启示》,《中国减灾》2012年第17期,第56—57页。苏西洛指示地方政府尽快建立地震或海啸警报的既定程序,并进行持续的防灾培训。他还要求地方政府建立与人民及时沟通的机制,并设立24小时警报站,持续监测和收集地震和海啸信息。

自2008年以来,印度尼西亚政府努力将减少灾害风险纳入教育主流。教育和文化部在专注于教育和减少灾害风险领域的各个部门支持下,安排了减少灾害风险的主流课程,课程可作为教师解释威胁、减少灾害风险的基本知识、备灾和其他方面的指南。印尼还参加了“一百万所安全学校和医院”这项全球运动,印尼的13500所学校和133家医院承诺建立安全的学校和医院。政府对减少灾害风险的承诺体现在近五年来增加了减少灾害风险的资金。

(二)印尼举办的多次国际救灾演习促成了多国在灾害管理上的合作

2008年5月,东盟地区论坛首次以印尼为东道国举行减灾桌面演习。2011年3月当海啸袭击日本时,印尼作为联合东道国,和日本在万鸦佬(现名为美娜多)进行了一次国际灾难演习(ARF DiReX)。共有3575人参加了演习,演习分为实地演练、桌面演练和人道主义援助三个部分。实地演习包括城市搜索和救援以及各种陆海空行动。印尼向日本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对外援助本身就是一种软实力的输出。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印尼总统还访问了日本的福岛完善区(一个受灾严重的地区)。

2011年7月,印尼与新加坡共同举办东盟首次军事人道主义救援减灾桌面演习。2012年,印尼与澳大利亚和美国举行了联合救灾演习。印尼政府希望通过各种国际联合演习和活动,提高本国防灾减灾能力,承担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国际责任,同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在联合国的帮助下,印尼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张减灾地图。印尼的减灾地图显示了不同省份的灾害类型和城市的未来规划信息,以避免地方政府在灾害易发地区进行建设活动。如果发展是不可避免的,项目建筑必须能够满足适当的建筑标准,以抵御自然灾害。

2012年5月29日至6月1日,印尼在西苏门答腊省巴东举办了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INSARAG)亚太地震灾害应急演习。该演习模拟了一场8.9级地震的情景,掩埋了大量人员,房屋倒塌,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演习的主要目的是落实联合国地震应急小组和灾害评估委员会关于灾害应急反应的框架和方法,并促进国际社会根据其程序对地震灾害的应急反应进行协调。参加人员主要包括联合国灾害评估与协调(UNDAC)队员、主办国当地应急管理机构(LEMA)、各国国际救援队管理层,以及来自国际人道主义合作伙伴(IHP)组织、敦豪物流集团(DHL)等合作伙伴的技术人员。来自37个国家和组织的214名参与者参加,这是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INSARAG)近年来创造的新纪录。

2012年10月,印尼再次作为东道国举办了第五届亚洲减少灾害风险部长级会议(AMCDRR)。此次会议参加者高达65个,其中,11个亚太国家访问了印尼国家灾害管理局,并要求印尼在雅加达建立灾害信息系统和提供技术援助。印尼还通过谅解协议或谅解备忘录与一些国家在灾害管理领域进行了合作。①Ratih Herningtyas,“Natural Disaster Management as Soft Power on Diplomacy”,筑波学院大学紀要第13集,p28.

如上所述,普及全民的防灾减灾教育提高了印尼民众的防灾意识,在全体国民中培养了“危机文化”。印尼举行的多次国际救灾演习,推动了各国在自然灾害领域的合作,印尼在此过程中输出了良好的“危机文化”。

三、印尼先进的早期预警系统提升了其科技软实力

印尼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对自然灾害进行早期预警。目前印尼已经建立了先进的海啸预警系统(InaTEWS)、火山爆发预警系统和地震预警系统(EEW)。在印尼,与灾难性事件的早期通知有关的数据传达已经融入了基于互联网的生活。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印尼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一)印尼先进的海啸预警系统惊艳全球

2004年12月的大亚齐海啸证明了在印度洋建立一个成功的海啸早期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因此,海啸预警系统在印尼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系统。当海下发生地震或海下山体滑坡导致地层移动,引发海浪到海岸时,海啸预警系统(InaTEWS)就会启动预测程序。海啸预警系统(InaTEWS)能监测引起海啸的各方指标,当预测到海啸到来时,安装在海上的传感器就会向海啸预警系统(InaTEWS)管理中心提供传感器记录的信息。海啸预警系统(InaTEWS)在地震发生后8分钟内就能预测海啸。

印尼的灾害数据和信息系统(DIBI)被认为是亚洲最好的灾害信息系统,并成为其他国家的典范。②Ratih Herningtyas,“Natural Disaster Management as Soft Power on Diplomacy”,筑波学院大学紀要第13集,p29.印尼作为自然灾害管理实验室,已成为世界的标杆。许多国家的代表来到印尼,学习印尼的防灾减灾技术和自然灾害管理技巧,有的甚至直接采用印尼的方法。这表明“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的国家往往对其他国家人民产生极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①郭继文:《科学技术视阈下的文化软实力》,《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事实上,印尼在自然灾害管理上研究的这一系列造福人类的高科技,也是苏西洛荣获全球第一个“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贡献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②Ratih Herningtyas,“Natural Disaster Management as Soft Power on Diplomacy”,筑波学院大学紀要第13集,p.28.

(二)印尼火山爆发预警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火山爆发会将大量的火山灰喷射到大气中,对火山附近的居民造成严重威胁。这种事件的突然发生需要快速反应和适当的火山危险评估。印尼的火山预警系统包括火山监测、火山填图、建立警报和通信系统、制定火山灾害法。火山爆发预警系统在活火山山脚周围的地震仪和倾角仪上使用传感技术,如果感应到火山活动,这个传感器将发出信号,而后在安装在居民区中心的扬声器的帮助下,以警告的形式播报给民众,这就让公众能及时了解火山活动的状况。火山观测站也能接收到这些传感器发出的信号,之后信号被翻译回来,译为火山内部发生的火山运动状态。当下印尼的数百座活火山正在被一个名为MAGMA(印尼地质灾害缓解和评估多平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进行实时监测,所有数据都可以在线访问。

火山爆发预警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公众和政府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风险和灾害受害者数量,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印尼的火山爆发预警系统非常先进,24小时实时监测,能及时监测岩浆上升的情况。2017年印尼阿贡火山爆发前,火山爆发预警系统警戒不断升级,成功传送信息,11月25日当喷发柱升至火口上方1.5千米时,8个进港航班和13个出港航班随即取消,随后滞留旅客2087人被安置在224个避难所。11月26日当喷发柱升至4千米时,一些国家的航空公司已经取消了往返巴厘岛的航班,岛上的乌拉莱国际机场随时可能关闭。11月27日浓密的火山灰柱最高达火山口上方6千米时,巴厘岛登巴萨国际机场当即关闭,38678位难民得到妥善安置。30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一架飞机载着213名滞留的中外游客从巴厘岛返回深圳机场。③王佳龙、张进奎、邹颖:《近期阿贡火山(巴厘岛,印尼)喷发警戒等级已升至最高级》,《国际地震动态》2018年第2期。

(三)印尼地震预警系统凝结着中国和印尼的友谊

印尼的地震预警系统开发得相对较晚,是中国和印尼长期合作的成果。2019年8月15日,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BMKG)与中国成都高新减灾研究院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共同举行了印尼地震预警系统启动仪式。成都高新减灾研究院正式向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移交地震预警系统设备。这个系统的传感器被安装在几个被认为是震中或移动板块的地方。地震预警是传递地面震动的警报或警告,它与地震预测的区别在于提供可探测的地面运动。

此外,印尼正在利用卫星监测地震、改进灾害信息收集和传播系统等领域与一些国家合作,以提高准确性,并确保及时和有效地开展救援和救济工作。印尼积极参与空间技术和灾害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亚洲备灾中心、《国际减灾宪章》机制、亚洲哨兵计划等组织都有合作,是东南亚灾害管理人道主义援助协调中心的一支重要力量。2013年,印尼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委员会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并正式成为联合国灾害管理和应急天基信息平台(UN-SPIDER)的区域办事处。

综上所述,印尼在应灾过程中不断突破技术,这些先进的灾难预警系统不仅较精准地预测了印尼本国的灾难,给印尼人民降低了损失,也吸引了国际合作,造福世界人民。

四、结语

可以说,印尼既是自然灾害的受害者,也是得益者。为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损失,印尼政府积极参与自然灾害管理,建立了健全的自然灾害管理体制、完善的社区参与救灾制度,普及灾害教育和演习,提高国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并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建立了有效的早期预警系统,为本国及世界减灾做出了积极贡献。政府有效的自然灾害管理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吸引了国际合作,有利于印尼在世界上树立良好形象,提升了印尼的软实力。

猜你喜欢
预警系统救灾防灾
航母救灾
环球时报(2023-02-25)2023-02-25 19:14:34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军事文摘(2021年16期)2021-11-05 08:49:12
“防火防灾”大作战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防汛救灾 应急先锋冲在前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水上消防(2020年3期)2020-07-25 02:36:26
一种基于CNN迁移学习的井下烟、火智能感知预警系统
河南科学(2020年3期)2020-06-02 08:30:14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电子制作(2019年11期)2019-07-04 00: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