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巩佳利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学科对学生培养要求的具体体现,化学课程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课堂教学则是学生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立足于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化学学科“证据推理”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体现了学好化学学科所需的思想和方法,突显学生“证据推理”素养的培养必要性。问题情境教学是由合理的情境引发,基于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行为,使得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高中化学的问题情境教学是教师以一定情境为载体,挖掘具有学科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学科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与化学学科“证据推理”核心素养高度契合。因此,本文以“次氯酸钠性质的探索”的教学实践为例,以编写“84”消毒液说明书为主题情境进行探索,突出对学生“证据推理”核心素养的培育,达到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目的。
次氯酸钠性质的探索涉及的知识点包含氯气及其化合物、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内容,既有中学化学核心观念和基本原理,也涉及重要的社会应用价值(如:次氯酸钠的疫情防疫用途等),其探索过程是教师以“写“84”消毒液说明书为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知识,采用实验手段收集证据,通过推理探究出次氯酸钠的性质及用途,显然是发展学生“证据推理”核心素养的理想载体。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证据推理”核心素养提出具体要求: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
基于上述思考,本课以撰写“84”消毒液说明书为主题开展探究教学设计,“84”消毒液说明书包括消毒液的成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栏目(即“84”消毒液成分、性质、外界影响等化学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两方面着手研究:①内因即“84”消毒液的有效微粒(ClO-)决定其具有的性质,从而影响作用和储存;②外因包括温度、浓度、光照、pH等,影响其使用效果和储存条件的控制(如低温、密封保存等)。教师从“84”消毒液的成分、性质、外界因素为探究的切入点,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机的联系生活与知识,整合散乱的知识和经验,以情境为主线,使知识结构化、思维逻辑有序化,进而转化为问题的解决认知角度和思维模式,同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收集有效证据,有目的地进行分析推理,建立结论与证据间的逻辑关系,形成证据收集的途径和方法,做到课堂教学与“证据推理”核心素养培养双轨并行,互相促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和认知发展,从而落实“素养为本”的教学目的。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基础、实验基础,能够运用单一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但缺乏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综合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是问题解决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却仅能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用于探究问题,面对需要思考性的探究时则束手无策,缺乏实验方案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控制变量、排除干扰、对照实验等),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仅能本能地将眼中的实验现象作为证据,得出表观结论,说明学生对证据的认识不够,缺乏形成结论所需相关证据的探究能力,证据的推理能力有待提升。
基于上述考虑,笔者确定本课的教学关键:第一,引导学生探索次氯酸钠的性质及用途,建立学生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复杂的真实问题的能力;第二,在问题解决中,引导学生寻找证据收集的思路和途径、证据推理的思维方法,建立“证据推理”思维框架,提升“证据推理”能力;第三,引导学生积累问题解决的实验设计和探究的经验,归纳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教学围绕“84”消毒液说明书的设计展开,创设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整体性问题情境,设计将所涉及的知识结构化,思维逻辑有序化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化学学习探究方法,通过分析推理收集的宏观和微观证据,逐步探究“84”消毒液的成分、性质、影响因素,厘清证据收集与推理思路的关联,形成思维模式,以设计“84”消毒液说明书的形成对次氯酸钠性质及用途的认识,培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打造有机渗透和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具体教学思路见表1。
表1 整体教学思路
具体教学过程:
环节一:调查学生对“84”消毒液的了解情况
【创设问题情境】1984年,金耀光先生在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就职期间研发了一种“含氯消毒剂”,一经使用,止住了病人在住院期间因二次感染而死亡的现象,此消毒液因此被命名为“84”消毒液,并获得了国家进步二等奖。市面上“84”消毒液的品牌非常多,一瓶“84”消毒液的说明书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更重要?
【思考】要撰写“84”消毒液说明书,需了解哪些化学信息?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从介绍“84”消毒液的发明人及历史出发,让学生感悟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增强学习动力,以让学生撰写家庭必需品“84”消毒液说明书内容(成分、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保质期等),引入课题任务(探究“84”消毒液成分、性质、影响因素),打造师生零距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索欲。
环节二:探究“84”消毒液的成分和性质
【问题1】“84”消毒液的有效微粒是什么?
【问题1.1】“84”消毒液含有哪些微粒?如何证明?
【活动1】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并说明微粒来源。
资料:1.工业常将Cl2通入烧碱溶液来制备“84”消毒液。
2.酚酞试剂易被氧化从而失效。
【学生活动】依据已有知识,学生对“84”消毒液成分提出假设(成分Na+、Cl-、ClO-、OH-),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方案(如“84”消毒液可以漂白衣物,ClO-可用红色布条是否褪色验证),通过小组合作,推理所收集的证据(现象和微观反应分析)验证假设,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部分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pH试纸先变蓝后褪色(滴加酚酞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对此学生提出猜想可能是因为ClO-具有氧化性,使其褪色,由此学生提出新问题。
【问题1.2】“84”消毒液的有效微粒是什么?如何证明?
【活动2】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药品进行验证,说明微粒作用的原理。实验药品:“84”消毒液、氢氧化钠溶液、NaCl溶液、pH试纸、红纸、鸡蛋清溶液。
【学生活动】面对新问题,学生经过单独设计、小组讨论、全体讨论,确定了实验思路:排除干扰Na+、Cl-、OH-,设计探究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通过收集证据(现象和微观反应分析),推理出“84”消毒液的有效微粒是ClO-,建立物质性质受到组成(微粒)的影响的认知。
【设计意图】教师基于问题1.1的解决,引导学生从离子反应的角度分析Cl2溶于烧碱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依据微粒观猜想“84”消毒液的组成成分,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推理假设真伪,初步形成证据收集的途径和方法与证据推理的基本思路(宏观和微观结合),从而构建“证据推理”的思维框架,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和推理能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师基于问题1.2的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思维框架解释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推理出“84”消毒液杀菌作用的内因即次氯酸钠的氧化性,发展学生的证据意识和推理能力。面对异常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排除干扰、控制单一变量)与实验设计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树立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环节三:探究“84”消毒液使用和储存的影响因素
【问题2】“84”消毒液使用和储存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问题2.1】“84”消毒液的使用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是如何影响的?
【活动3】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影响“84”消毒液使用的因素,并设计方案,分析各因素对“84”消毒液使用的影响。
表2 学生实验方案设计思路
【学生活动】在了解“84”消毒液的成分和性质的基础上,学生依据生活经验(温度、稀释等),提出影响因素的预测,运用手持技术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见表2),通过推理收集的证据(数据表、文献、图像),得出结论:在温度越高、浓度越大、pH越小、避光的条件下“84”消毒液的使用效果越好。
【问题2.2】“84”消毒液的储存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是如何影响的?
【活动4】学生结合化学用语,解释“84”消毒液失效的原因,分析各因素对“84”消毒液的储存的影响。
【问题3】“84”消毒液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吗?为什么?
【活动5】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药品,验证推测,解释其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研究会形成酸性越强,“84”消毒液的使用效果越好这一认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运用思维框架通过实验自主探究问题3,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知识提出假设(NaClO与HCl可能发生归中反应产生Cl2),并很顺利的得出结论:“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会产生有毒的Cl2,所以不能混用。
【设计意图】教师基于问题2.1和2.2的解决,以探究影响“84”消毒液的使用和储存因素活动为例,引导学生丰富证据的种类(数据、图像、文献)和收集途径,完善证据推理的思路和方法(对比、归纳),进而完善“证据推理”的思维框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物质性质不仅受内因的影响,还会受外因(温度、浓度、pH、光)的影响。
教师基于问题2.3的解决,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结合宏观和微观通过自主实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证据推理”思维框架的应用水平,发展学生求证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本环节还深度挖掘化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责任。
环节四:撰写“84”消毒液说明书
【问题4】“84”消毒液的说明书如何撰写?
【活动6】1.结合活动成果,设计一款“84”消毒液的说明书。
2.与实际产品说明书对比分析,优化设计。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撰写“84”消毒液的说明书,并进行交流展示,通过对比实际产品的说明书,共同优化说明书设计图如下。
学生撰写的“84”消毒液说明书
【思考】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收获到了哪些内容?
【学生感悟】
1.购买商品一定要关注成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2.效果相同的洗涤液,混合使用要慎重。
3.学习化学对日常的生活很重要,能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向周围朋友普及生活中关于化学用品的使用常识。
【小结】化学是一门服务于生产生活的学科,希望学生学好化学,能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向亲人和朋友普及一些化学常识。
【设计意图】教师以撰写“84”消毒液说明书这一形式呈现学生课题的学习成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反思与感悟,加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紧密联系的理解,深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基于递进式问题解决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2.设计体会社会责任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通过“‘84’消毒液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吗?为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再通过撰写消毒剂说明书,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社会紧密关系的感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后通过反思,深化学生对“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理解。
3.合理设计探究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之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有效的提高证据推理的能力水平,关乎学生的学习成效。本课设置由易到难的4个探究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不同情境下的证据推理过程,有层次的形成和发展证据推理的思路和方法,搭建思维框架,提升证据推理能力。
本课以撰写“84”消毒液说明书为情境线索,以探究NaClO性质为知识线索,设计契合核心素养的具体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不断的积累“证据推理”的应用经验,升华学生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理解,发展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和化学观念,达到知识与素养同步提升的目的,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
由此可见,教师践行问题情境教学的化学课堂,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配以合适的教学情境,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证据推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